- 年份
- 2024(2588)
- 2023(3616)
- 2022(3227)
- 2021(2951)
- 2020(2546)
- 2019(5795)
- 2018(5622)
- 2017(11430)
- 2016(6138)
- 2015(6793)
- 2014(6443)
- 2013(6424)
- 2012(6129)
- 2011(5510)
- 2010(5484)
- 2009(4914)
- 2008(4815)
- 2007(4424)
- 2006(3836)
- 2005(3387)
- 学科
- 济(28954)
- 经济(28921)
- 管理(18778)
- 业(16880)
- 企(12606)
- 企业(12606)
- 方法(10749)
- 数学(9030)
- 数学方法(9004)
- 农(8920)
- 产业(8340)
- 地方(8319)
- 财(7789)
- 业经(7490)
- 家(6365)
- 农业(6255)
- 中国(6039)
- 国家(6000)
- 技术(5732)
- 结构(5401)
- 财政(5336)
- 学(5095)
- 地方经济(4731)
- 制(4723)
- 土地(4580)
- 政(4577)
- 环境(4385)
- 人事(4002)
- 人事管理(4001)
- 出(3996)
- 机构
- 学院(86573)
- 大学(85694)
- 济(40951)
- 经济(40359)
- 管理(37754)
- 理学(33194)
- 理学院(32901)
- 管理学(32584)
- 管理学院(32431)
- 研究(29090)
- 中国(20934)
- 财(18535)
- 京(17352)
- 科学(16360)
- 财经(14443)
- 所(13829)
- 农(13535)
- 中心(13286)
- 经(13171)
- 经济学(12863)
- 业大(12672)
- 江(12653)
- 研究所(12447)
- 经济学院(11718)
- 财经大学(10699)
- 院(10498)
- 农业(10486)
- 北京(10444)
- 范(10295)
- 师范(10219)
- 基金
- 项目(61342)
- 科学(50415)
- 基金(46537)
- 研究(45709)
- 家(40131)
- 国家(39872)
- 科学基金(35182)
- 社会(31739)
- 社会科(30310)
- 社会科学(30306)
- 基金项目(25570)
- 省(23757)
- 自然(21774)
- 自然科(21277)
- 自然科学(21274)
- 自然科学基金(20934)
- 划(19354)
- 教育(19280)
- 资助(17844)
- 编号(17787)
- 发(14464)
- 部(14004)
- 国家社会(13712)
- 成果(13681)
- 重点(13410)
- 创(13215)
- 制(12531)
- 人文(12443)
- 创新(12394)
- 教育部(12250)
共检索到124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金升 陈利根 赵爱栋
工业用地价格上涨会推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然而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会影响产业转移所需的地价梯度力的形成。文章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地价上涨推动产业转移的一般机理,并利用微观企业视角探讨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然后利用2007–2013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工业用地价格、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与产业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工业用地价格相对水平与二产相对比重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工业用地成本的上涨能够促进产业转移;而地方政府非市场化的土地出让行为则会阻碍促使产业转移的地价梯度力形成,进而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地价相对水平对二产相对比重的影响效应在东西城市群以及东中城市群最为显著,而中西城市群的地价相对水平对于二产相对比重的影响则与预期相反,表明了产业转移的一般趋势是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出让市场化水平,形成驱动产业转移的地价梯度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金升 陈利根 赵爱栋
工业用地价格上涨会推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然而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会影响产业转移所需的地价梯度力的形成。文章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地价上涨推动产业转移的一般机理,并利用微观企业视角探讨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然后利用2007–2013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工业用地价格、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与产业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工业用地价格相对水平与二产相对比重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工业用地成本的上涨能够促进产业转移;而地方政府非市场化的土地出让行为则会阻碍促使产业转移的地价梯度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金升 陈利根 张耀宇 赵爱栋
利用2007—2013的工业用地出让数据和地级市社会经济数据,检验了不同产业结构下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对工业地价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以财政自给率为表征的地方政府财政行为以及以FDI比重为表征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工业地价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2)在工业化发展前期,地方财政自给率越大,地方政府就越能够对工业用地进行地价补贴,而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地区,财政自给率的上升对工业地价有正向作用;(3)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地区,随着地方政府竞争强度的增大,工业用地价格随之下降;而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地区竞争强度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金升 陈利根 张耀宇 赵爱栋
利用2007—2013的工业用地出让数据和地级市社会经济数据,检验了不同产业结构下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对工业地价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以财政自给率为表征的地方政府财政行为以及以FDI比重为表征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工业地价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2)在工业化发展前期,地方财政自给率越大,地方政府就越能够对工业用地进行地价补贴,而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地区,财政自给率的上升对工业地价有正向作用;(3)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地区,随着地方政府竞争强度的增大,工业用地价格随之下降;而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地区竞争强度对于工业地价的影响效果显著为正。不同产业结构下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对工业地价的差异化影响表明,工业地价的市场化形成有赖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进一步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定位,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必要的。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桑瑞聪 彭飞 康丽丽
对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地方政府行为在我国产业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微观层面来说,地方政府行为主要是对企业的投资成本产生影响,从而引发产业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0年间中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498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层面数据,利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的Probit模型,分地区和分行业就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转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存在地区和行业异质性。(1)从转出地来看,广东和江苏企业重点关注的则是地方信息化水平,浙江企业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较敏感,而上海企业对投资地的税负较为敏感;(2)从承接地来看,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束磊 付文林
上级地方政府的纵向财政竞争优势,使其具有实施转移支付资金截留行为的制度激励基础。利用2000—2017年我国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上级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资金截留行为。研究发现,上级地方政府采取转移支付资金截留行为随本级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本地区分配到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增加而增加,上级地方政府采取的截留行为主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异质性地区的实证结果表明,财政资金净流出地区为了减少本地区财政资金的流出,上级地方政府会采取反截留的补贴措施,增加对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拨款。因此,为了减少转移支付资金截留行为,应加强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管理,规范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渠道和使用程序;建立健全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监督问责机制,保护基层政府和弱势地区的资金分配权益;在合理划分纵向地方政府间事权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提高转移支付中分类拨款的比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孙华平 黄祖辉
在给定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竞争博弈。通过构造两层次博弈分析框架,可得出以下结论:在重复博弈两次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双方地方政府合作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结果是可以实现的。因此,为实现区域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避免陷入"囚徒困境",地方政府应整合双方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实现整体动态均衡的长期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地方政府 重复博弈 纳什均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红梅
由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失去竞争优势产业自身寻求发展空间的需要,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趋势。在转型经济体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地方政府干预难以避免,干预下的负面效应使产业转移缺乏效率,为此,必须深入分析区域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机理,认识政府制度创新对干预所致的负面效应的矫正,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作出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的创新。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制度创新 区域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江滨 李郇
近年来,随着发达地区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县城城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新契机。基于对广东省云浮市的县域经济调查,在县域地方政府行为视角下,分析产业转移对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在财税最大化和县域主体功能区实践下,县级政府倾向于发展大型资本密集型工业、建筑房地产业,在空间上则表现出向县城和少数重点镇集中的趋势。产业转移为县域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以县城为主导,以重点镇为支撑的县域城镇化格局开始形成,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外出回流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但资本密集型产业限制了对人口的吸纳,不利于人口的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凯 刘成坤
本文基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具有"空间依赖"性质的房价、地价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深入研究房价与地价关系、地方政府行为对房价和地价的作用机制以及城际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邻近城市的房价相互"模仿"并一同推动地价上涨,房价对地价的影响呈现"模仿促进"的作用特征;各城市通过尽可能抬高本地地价来拉大与邻近城市地价水平的差距,进而推高房价,实现"以地生财"。此外,研究还证实地方政府通过"价格途径"和"政策途径"均能对房价进行有效调控,且"价格途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数量途径"和"结构途径"作为地方政府控制地价的有效手段,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楼国强 沈凌
财政和人事制度是影响地方政府激励模式的两个关键因素。财政状况决定了地方政府积累政绩的资源约束,任期长度影响到政府对不同政绩的偏好。地方政府激励模式决定了他们对手中垄断性资源的利用方式,而这会反映到政府对景点门票管制的态度。本文利用4A级以上景点门票价格数据,实证分析了景点门票背后的政府激励因素。实证结果揭示,政府官员变动越频繁,财政状况越差,与旅游关联的产业对政府收入重要性越小,景点门票价格会越高。
关键词:
预算外财政 任期 地方政府激励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博 张耀宇 冯淑怡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微观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土地价格扭曲为切入点,揭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使用2007—2014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干预工业用地出让会造成土地要素价格的负向扭曲,进而导致工业企业生产率下降。分行业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相对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负向传导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对此,本文建议应继续深化土地要素市场配置、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等相关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一鸣 吴群 王健
研究目的:从全局和局部双重视角探究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面板Tobit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9年长三角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其空间分布格局由“中心低、四周高”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江浙沪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线性变化趋势均为上升,且江苏的增幅要高于其他省份。(2)全局视角上,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引导工业用地资源流向高技术绿色企业,实现选择优质企业、优化工业结构、优化制度环境,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3)局部视角上,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在苏中、浙西南、皖南表现正向作用,与全局视角一致;在苏北、皖北、皖中表现出Ⅰ型负向作用,这源于非预期的挡板效应;在苏南、浙东北、沪表现出Ⅱ型负向作用,这源于工业政策优惠弱化效应。研究结论:虽然全局视角显示整体影响效果为正,但是局部视角显示部分区域存在抑制作用,可通过改进地方产业发展导向来引导差别化价格供地政策进一步释放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源 张玉灶 王群群
从央地财政关系下的地方政府举债策略行为视角出发,将财政压力、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解析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带工具变量的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财政压力与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综合影响效应和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压力是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的重要动因,它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刺激影响。同时,考虑央地财政关系中财政压力与转移支付的互动结合才是解释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制度因素,转移支付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显著存在于财政压力的门槛效应,随着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加大,转移支付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由负向抑制转为正向刺激。据此,从改革央地财政关系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治理转移支付道德风险问题等方面提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苑德宇 宋小宁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投资决策模型对中央转移支付影响地方政府投资的机制机理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国经济转型期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非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均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且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专项转移支付。经验分析还发现:在欠发迭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但发达地区的该项效应却不显著;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基本建设的影响也显著为正,但对支农投资的影响却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