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4)
- 2023(10647)
- 2022(9673)
- 2021(9124)
- 2020(7602)
- 2019(17920)
- 2018(17935)
- 2017(34368)
- 2016(18881)
- 2015(21427)
- 2014(21608)
- 2013(21313)
- 2012(19230)
- 2011(17297)
- 2010(17150)
- 2009(15733)
- 2008(15168)
- 2007(13164)
- 2006(11518)
- 2005(9925)
- 学科
- 济(74346)
- 经济(74273)
- 管理(55551)
- 业(50291)
- 企(43055)
- 企业(43055)
- 方法(37617)
- 数学(32273)
- 数学方法(31760)
- 农(18754)
- 学(18512)
- 中国(17534)
- 财(16802)
- 业经(16558)
- 地方(15961)
- 环境(15638)
- 和(13724)
- 理论(13429)
- 农业(12618)
- 贸(12212)
- 贸易(12202)
- 划(12178)
- 技术(11983)
- 易(11830)
- 制(11375)
- 务(11158)
- 财务(11088)
- 财务管理(11065)
- 企业财务(10452)
- 教育(10012)
- 机构
- 大学(268830)
- 学院(267001)
- 管理(110225)
- 济(99596)
- 经济(97216)
- 理学(96182)
- 理学院(95108)
- 管理学(93201)
- 管理学院(92765)
- 研究(87549)
- 中国(63559)
- 科学(58614)
- 京(58450)
- 所(44157)
- 农(43358)
- 业大(43233)
- 财(42969)
- 研究所(40809)
- 中心(39525)
- 江(37775)
- 北京(37024)
- 范(35748)
- 师范(35408)
- 财经(35353)
- 农业(34013)
- 院(32651)
- 经(32124)
- 州(31284)
- 技术(28945)
- 师范大学(28697)
- 基金
- 项目(191552)
- 科学(149660)
- 基金(137705)
- 研究(137305)
- 家(120466)
- 国家(119506)
- 科学基金(102674)
- 社会(83990)
- 社会科(79528)
- 社会科学(79504)
- 省(75742)
- 基金项目(73882)
- 自然(69172)
- 自然科(67469)
- 自然科学(67453)
- 自然科学基金(66182)
- 划(63870)
- 教育(62631)
- 资助(57595)
- 编号(55948)
- 成果(44312)
- 重点(42609)
- 部(41096)
- 发(40012)
- 创(39063)
- 课题(38527)
- 科研(36802)
- 创新(36356)
- 计划(35482)
- 大学(34948)
- 期刊
- 济(106400)
- 经济(106400)
- 研究(73409)
- 中国(47574)
- 学报(44823)
- 科学(40752)
- 管理(39601)
- 农(37945)
- 大学(33233)
- 学学(31151)
- 财(31044)
- 教育(29313)
- 农业(27270)
- 技术(25017)
- 业经(17866)
- 融(17238)
- 金融(17238)
- 图书(15813)
- 财经(15734)
- 经济研究(15519)
- 科技(14550)
- 业(14188)
- 资源(14081)
- 技术经济(13909)
- 问题(13447)
- 理论(13355)
- 经(13267)
- 统计(12927)
- 实践(12557)
- 践(12557)
共检索到375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一平 朱庆华
工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承载是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相关评价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尝试性界定并分析了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结合具体案例将生态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工业园区范畴,并根据实际分析过程与结果,对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工业园 评价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敏 许长新
借鉴生态系统的有关理论,提出了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概念,界定了其时空、技术和社会经济内涵,分析了其演化的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特征。重点分析了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控制因素:经济金融资源承载力、产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系统生态弹性力。认为金融产业生态系统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关键词:
金融产业 生态系统 生态承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葛敏 许长新
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的生态承载力由经济金融资源承载力、产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和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生态弹性力这三者的合力表征。其内涵包括时空内涵、技术内涵和社会经济内涵三个方面;其演化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等特征。它可以衡量一定时空条件下,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维持其系统和谐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金融产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子系统承载一定质量和规模的金融产业和谐发展的能力。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必须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关键词:
金融产业 生态系统 生态承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狄乾斌 张洁 吴佳璐
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承载力研究中评价标准相对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概念,探讨其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计量模型,提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对2000—2010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呈波浪式上升,其健康等级从不健康升到亚健康。其中资源承载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生态弹性力从不健康到亚健康,2010年达到健康;人类活动潜力则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最近两年有所好转。今后应加强海洋生态承载力各指标的优化,提高生态承载力水平和健康等...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 海洋生态承载力 辽宁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牟雪洁 王夏晖 饶胜 张箫 朱振肖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费必须在生态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因此,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研究与生态承载力评价密不可分。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探索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费的生态承载力概念、评价指标和方法,并以延庆区为案例区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延庆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承载状况差异较大,其中,除植物油外的食物供给服务、水资源供给服务、释氧服务、COD和SO_2净化服务均处于盈余状态;氨氮净化、NO_x净化、烟粉尘净化服务和碳固定服务均处于超载状态。(2)在不考虑食物供给服务指标的情况下,仅4个乡镇未超载,其余乡镇均为超载状态,且严重超载的乡镇多位于人口密集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平原地区。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给 消费 生态承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婷 吴长年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分析工业园区生态环境问题为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完善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了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反映了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的状况。并着重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评价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在各个规划时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进而指出制约因子并提出相应的诊断方案。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指数在2002规划年为0.54.在2005规划年为0.65,在2010规划年将为0.78,在2020规划年将为0.88。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海民 何爱霞 汪兆国 单昕
依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生物免疫系统的相似性,利用安徽省统计资料数据,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物免疫模型研究了2005—2014年安徽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的变化趋势,并判断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状态。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水平呈前期下降后期增长的趋势;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承载力指数变化大致与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趋势相似;2005—2014年,安徽省城市生态获得性承载力指数持续上升。2)安徽省资源消耗指数、环境污染指数和城市生态系统压力指数均呈缓慢增长趋势,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智 闵庆文 刘某承 白艳莹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SECC)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子 傅泽强 沈鹏 高宝 谢园园
水生态承载力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其概念和内涵目前仍处于争论和探索之中。在回顾水生态承载力内涵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阐明具有"量、质、序"递进关系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及其综合表征因子,然后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原理,构建由水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流域复合水生态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为目标,基于复合水生态系统模型,提出水生态承载力概念,并解析其内涵。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具有极限性、可调性、动态性、相对稳定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多种特征,在人类自身发展和主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沿"S"型不断增大的演化轨迹。通过提高经济效率和优化社会配置来降低经济社会压力,或者通过扩充...
关键词:
复合水生态系统 流域 水生态承载力 内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祺 蒙吉军 齐杨 彭福利 毛熙彦
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目标是寻求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最佳平衡。选择地处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基于1998,2008年土地覆被数据,从格局上分析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并基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从压力子系统和承载力子系统2个方面,从功能上揭示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和荒漠是研究区主导的生态系统类型,近10年来生态系统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表现在高、中覆盖度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均有增加,低覆盖度草地和荒漠面积减少,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结构趋于稳定,生态效应显著提升;2 1998年以来,生态承载负荷度不断下降,生态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工业煤炭消费量和GDP是主要的压力因子,而耕地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 陈爽
城市承载力分区以城市系统为分区对象,从资源环境与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在分析城市承载力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承载区。城市承载力分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在由无序蔓延向有序发展转变时期的特殊需要。本文对城市承载力分区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城市承载力"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模型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分为高、中、低3个承载区,进一步按承载力制约因素将低承载区分为可调控区及不可调控区。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应用于常州,通过实例研究对承载力分区方法进行补充,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常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空间依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祖斌
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和多层次性等特点,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分别是其基础条件和约束条件,同时,生态弹性力也影响着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必须适应相应的生态承载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系统 生态承载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卫华 杨琰瑛 张路 肖燚 王效科 欧阳志云
本文针对国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估中生态承载力评估的需求,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及预警的定义与内涵,从预警角度提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主要结论为: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预防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能力。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的实质是评估人类活动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要服务功能的提供,是否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流程主要包括: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和阈值的确定、生态承载力预警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成因解析等内容。本文提出的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价的方法及案例,可为全国及区域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提供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卫华 杨琰瑛 张路 肖燚 王效科 欧阳志云
本文针对国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估中生态承载力评估的需求,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及预警的定义与内涵,从预警角度提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主要结论为: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预防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能力。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的实质是评估人类活动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要服务功能的提供,是否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流程主要包括: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和阈值的确定、生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天 甘碧群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是实现对生态旅游景区合理规划、有效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运用生态学研究中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区的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建立了基于生态足迹的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环境承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