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8)
2023(10587)
2022(9079)
2021(8092)
2020(7089)
2019(16247)
2018(15797)
2017(30840)
2016(16806)
2015(19056)
2014(18960)
2013(18857)
2012(17572)
2011(15902)
2010(15747)
2009(14808)
2008(14859)
2007(13405)
2006(11357)
2005(9993)
作者
(51930)
(43742)
(43523)
(41126)
(27686)
(21276)
(19841)
(17266)
(16254)
(15213)
(14760)
(14404)
(13843)
(13751)
(13593)
(13558)
(13539)
(12926)
(12746)
(12522)
(11139)
(10756)
(10479)
(9977)
(9774)
(9613)
(9602)
(9595)
(8763)
(8742)
学科
(74340)
经济(74259)
管理(48378)
(47351)
方法(40502)
(37472)
企业(37472)
数学(36416)
数学方法(36192)
(23716)
贸易(23709)
(23004)
(19588)
(19229)
中国(17952)
(14382)
业经(14353)
地方(13541)
(12823)
财务(12810)
财务管理(12779)
农业(12770)
企业财务(12076)
(11777)
环境(10661)
技术(10500)
(10343)
金融(10341)
(10293)
(10071)
机构
大学(253694)
学院(252052)
(110207)
经济(108300)
管理(96626)
理学(84974)
研究(84230)
理学院(84058)
管理学(82787)
管理学院(82343)
中国(61252)
科学(52541)
(51263)
(50210)
(47419)
(43463)
业大(42691)
农业(40505)
研究所(39883)
财经(39419)
中心(38762)
(36265)
(36018)
经济学(35137)
经济学院(32404)
北京(31313)
(29897)
(29852)
财经大学(29426)
师范(29401)
基金
项目(174049)
科学(136161)
基金(128603)
研究(119614)
(114443)
国家(113542)
科学基金(96156)
社会(78160)
社会科(74328)
社会科学(74304)
基金项目(68754)
(67571)
自然(64028)
自然科(62625)
自然科学(62601)
自然科学基金(61545)
(57516)
教育(55231)
资助(52774)
编号(46040)
重点(39573)
(39397)
(37116)
(36450)
成果(35969)
科研(34730)
创新(34123)
教育部(33612)
计划(33550)
国家社会(33078)
期刊
(109104)
经济(109104)
研究(66456)
学报(46538)
(43573)
中国(40928)
科学(39245)
(36362)
大学(33937)
学学(32655)
管理(31375)
农业(29283)
(20468)
金融(20468)
财经(19850)
经济研究(19340)
技术(19196)
(18215)
业经(18155)
教育(17899)
(17002)
问题(16397)
(16320)
国际(14952)
商业(13268)
技术经济(13136)
(13008)
统计(12421)
(11525)
业大(11522)
共检索到351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玉华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工业品贸易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其中出口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因素,进口对就业影响不明显。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进口对就业的冲击效应逐步显现。因此,要实现贸易与就业的均衡增长,就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大国的比较优势,提升出口的就业拉动效应和降低进口的冲击影响,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喻美辞  
文章利用1996~2006年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首先从整体上估计了工业品进、出口对工业行业总体就业的影响,并分部门检验了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以考察工业品进、出口对就业影响的行业差异。整体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品进口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工业品出口能够促进就业。分部门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品进、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但从长期来看,不能过分依赖出口贸易拉动就业增长,必须增加国内需求;也不能因为工业品进口暂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而采取限制进口的政策,而应该在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不断优化进口商品的结构。不同的部门要根据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采取不同的贸易和就业策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昭玲  刘旭  
本文利用中国32个工业行业1998—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对就业有正向拉动作用,出口占国内产值的份额每增加1%,劳动需求增加0.19%。进口对就业的总体影响是不确定的,而对各行业的具体分析表明,多数行业进口替代国内生产从而减少就业的效应是主要的,但进口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不是绝对的,也有一些行业的进口对就业有正面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最后从扩大就业的角度对我国贸易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罗知  
本文构造了一个描述工业品贸易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生产两种途径影响工业行业就业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然后基于2000—2007年中国22个分省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和序列DEA方法计算了各行业技术进步的速率,并对工业品贸易、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类型的行业中,贸易引致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方向是截然不同的;出口通过技术进步和产量对就业产生的整体影响显著为正,进口的整体影响则是负向的,但是不同行业中贸易对就业的净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受到技术进步速度的影响。此外,行业的出口比重过高不利于技术进步。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张晓芬  董玉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纵深发展,贸易与环境问题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及人们的关注,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工业品出口贸易得到极大发展。但同时,辽宁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非常突出。采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阐述贸易与环境之间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辽宁工业品出口贸易的情况及其对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辽宁省工业产品出口的结构效应为正,即对环境产生了污染;技术效应为负,即环境有所改善;规模效应为正,大大超过了负的技术效应;总效应为正,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晶  胡兵  
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工业品贸易、地区专业化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在东部,工业品进出口、地区专业化、国有经济比重、重工业化趋势等变量与工业产出、工资及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品出口、重工业化趋势促进了就业总量的增长,工业品进口、专业化水平及国有经济比重则对就业增长呈现负效应;在短期,工业品进出口、专业化水平、国有经济成分有利于熨平就业波动,而重工业化趋势则对就业波动存在正向冲击。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不存在这样的短期因果关系,各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也不稳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静  赖明勇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选用工业SO2为污染指标,分部门对我国入世后工业品贸易中污染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借鉴贸易的环境效应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入世后工业品贸易中污染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01-2004年,我国工业品贸易中的污染流为负;2005年,我国工业品贸易中的污染流为正。贸易规模扩大在污染流的增加中起了主要作用,贸易结构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污染流入的增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兰天  张建国  海鹏  
构建GTAP模型对"美国对国内征收碳税、美国对国内征收碳税并对中国高碳工业品征收碳关税、中美两国同时征收相同强度的国内碳税"三种情境进行模拟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相比被动接受美国征收碳关税,中国主动采取减排措施更有利于产业结构低碳化发展,且能够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内对GDP和社会福利的些许负面影响会随着技术进步和税收返补逐渐减弱,从长远来看,"主动减排"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本文把635个贸易行业SITC 4位分类数据转换成27个工业行业ISIC 3位分类数据,利用工业品外部金融依赖度、实物资本密度、人力资本密度和自然资源密度4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贸易不平衡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实物资本密度低的行业、自然资源密度低的行业转移。根据贸易整体要素密度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四个维度表示的贸易结构中,多年来都是进口要素密度指数高于出口要素密度指数,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更为显著。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9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净要素密度指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石红莲  王彬  
奥巴马政府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特朗普上台后实施"企业回迁"战略,以恢复美国制造业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实施会对中美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美国"再工业化"政策进行指数化,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对中美贸易影响。结论为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在短期内阻碍中美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但长期会阻碍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石红莲  王彬  
奥巴马政府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重点是发展实体经济。特朗普上台后实施"企业回迁"战略,以恢复美国制造业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实施会对中美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美国"再工业化"政策进行指数化,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对中美贸易影响。结论为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在短期内阻碍中美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但长期会阻碍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有鑫  赵雅婧  金丽丽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比较优势变化,工业品贸易结构不断变化,并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接对国内就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投入产出法和LMDI因素分解法,研究了2001~2008年工业品贸易结构变化对国内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期内偏向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结构和偏向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进口贸易结构对就业有利;区分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结构变化带动了国内就业,而加工贸易出口结构变化减少了国内就业。此外,还发现出口规模扩张对就业有利,劳动投入系数下降对就业不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朱启荣  王玉平  刘璇  
文章利用2002年与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与行业数据,计算我国工业品进口贸易对国内工业废气与废水的减排量及其变化,并模拟分析扩大工业品进口贸易减少我国工业废气与废水排放的方法与环保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2002年我国工业品进口贸易的工业废气与废水减排量相当于该年国内上述两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0%与32%,2012年,工业品进口贸易的工业废气与废水减排量相当于同期我国上述两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2%和24%。(2)适度扩大纺织原料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品的进口规模,可使我国获得更多的工业废气与废水减排效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隆国强  
国际贸易影响我国电冰箱工业发展的实证分析隆国强国际贸易如何影响消费品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却是远远不够深入的。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着眼于产业结构的差异对贸易的影响,而很少注意问题相反的一面,即国际贸易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树斌   司巧莉  
“三多一少”流通体制逐步形成后,商业企业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在多元利益主体的角逐中求生存,求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冲击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国营商业企业面临种种困难。为适应外部环境,国营商业企业必须完善内部经营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