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74)
2023(20710)
2022(17633)
2021(16246)
2020(13854)
2019(31668)
2018(31322)
2017(61103)
2016(32825)
2015(36878)
2014(36713)
2013(36451)
2012(33747)
2011(30654)
2010(31442)
2009(29630)
2008(29327)
2007(26445)
2006(23969)
2005(21538)
作者
(96431)
(80622)
(80085)
(76314)
(51640)
(38525)
(36156)
(31373)
(30603)
(29216)
(27427)
(27152)
(26018)
(25801)
(25088)
(24620)
(23754)
(23394)
(23266)
(23200)
(20349)
(20028)
(19735)
(18727)
(18142)
(18039)
(17917)
(17708)
(16363)
(15974)
学科
(154875)
经济(154709)
(112354)
管理(103192)
(92967)
企业(92967)
方法(64838)
数学(54264)
数学方法(53461)
(50953)
(38959)
业经(38720)
中国(36899)
农业(33870)
地方(30715)
(29220)
(28080)
(25628)
财务(25540)
财务管理(25497)
(25473)
贸易(25458)
理论(25179)
(24640)
企业财务(24182)
技术(23229)
(23185)
(23093)
(21167)
(21146)
机构
学院(483935)
大学(480584)
(206372)
经济(202245)
管理(191061)
理学(164426)
研究(163057)
理学院(162692)
管理学(159708)
管理学院(158843)
中国(125136)
(101887)
科学(98108)
(94424)
(86005)
(82628)
财经(74932)
研究所(74551)
(74126)
中心(73503)
业大(71906)
(68028)
农业(66244)
北京(64429)
经济学(62491)
(61598)
师范(61090)
(58617)
(58166)
经济学院(56092)
基金
项目(316771)
科学(250528)
研究(232614)
基金(231007)
(200202)
国家(198467)
科学基金(171526)
社会(148807)
社会科(140928)
社会科学(140888)
(123777)
基金项目(120779)
自然(110637)
自然科(108138)
自然科学(108113)
教育(106652)
自然科学基金(106195)
(102830)
资助(96600)
编号(94589)
成果(77127)
重点(70740)
(70358)
(68103)
(66304)
课题(65201)
创新(61535)
国家社会(61221)
教育部(60650)
科研(59703)
期刊
(238700)
经济(238700)
研究(146226)
中国(93169)
(82516)
管理(74445)
学报(73345)
(73156)
科学(69156)
大学(56710)
农业(55649)
学学(53781)
教育(49806)
(47295)
金融(47295)
技术(44035)
业经(40605)
财经(37876)
经济研究(37676)
(32586)
问题(30718)
(29393)
技术经济(26822)
统计(24791)
世界(23325)
(23131)
(22845)
(22680)
现代(22621)
商业(22010)
共检索到732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永培  李逢春  蔡晓辉  
实证检验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效应十分复杂,两个效应主要着力于通过要素的再配置影响农业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进一步对农业生产率构成间接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得出如下政策含义: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农业形成的一种"自然反哺"作用会随着工业化的深化而递减,市场机制又加剧了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的弱势地位,因而在转型期的某个阶段必须对农业予以政策扶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和核心,由此必须制定相关政策,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应该兼顾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宣亚南  欧名豪  曲福田  
首先讨论了循环型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并与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持续农业进行了比较;然后从经济学角度对循环型农业进行了解读,认为循环型农业可通过区域大循环的规模经济和结构效应以及企业小循环的产业链增值两方面获得效益;并提出,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处理中心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支持政策措施是促进循环型农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内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茆志英  李晓明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在工业反哺农业宏观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实际,也要充分尊重农民需求意愿。本文在基本覆盖安徽省的反哺农业政策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相关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且探索反哺农业的政策需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凡兰兴  
世界各国工业反哺农业有不同的模式与路径,但都很重视开发农民就业渠道,对农民进行就业反哺。这是值得中国借鉴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对农民实行就业反哺,既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户籍等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多元就业,又要发展农村和农民教育、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管理,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收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昝廷全  
本文首先论述了“系统经济,整合为王”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凹集模型把经济系统的实际资源位结构构造成凹集是整合在所有权意义上不属于自己的资源的必要条件,这为如何发展系统经济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个模型,推广了国际贸易理论的Heckscher-Ohlin定理,提出了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如何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的对策性建议和必须进行的观念转变;最后,在对科斯企业理论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凹集模型,进一步指出在系统经济条件下,整合资源的能力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的新理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茆志英  李晓明  
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基础上,从工业化的阶段理论、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及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指出了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时间点的选择;并从原则、战略目标、机制途径,阐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框架和机制;从资金、手段、制度、组织化和产业化、科技、法制等,提出了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冲  
按照福利经济学给“福利”二字所下的定义 ,本文论述了农业产业福利溢出效应的概念、作用和特征 ;从纵向、横向和外向角度对我国农业产业福利溢出效应进行了基本评价 ,认为我国农业产业福利溢出效应经历了由小到大的过程 ,已扩散到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 ,对世界经济也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了调整我国农业产业保护政策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碧波  
工序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国际企业生产总部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给发展中国家创造出更多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导致某些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比较优势陷阱"中。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应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驱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将现有的比较优势通过逐步积累和有序释放而转化为未来的竞争优势,确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产业或领域。另外,在工序分工的背景下,将贸易政策在特定领域的调整对象由最终产品改为"生产工序",会更能体现贸易政策的调节功能,并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纪平  
农业支持政策在发达国家有着很长的历史,而且和工业支持政策保持基本相同的变动规律,属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手段。"工业反哺农业"是中国城乡统筹战略选择下的特有经济范畴,其实质是提高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的土地产出贡献率基本上达到了目前技术允许的极限,单纯依靠进一步发展农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并不是一条有效途径;现代农业补贴政策的大部分功能在于保障粮食安全,并且受我国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及财力的制约,也不能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方式应是加快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建琼  吴群  
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质就是要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文章通过对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沿海地区四省的补农扶持政策、财政支农和乡镇工业补农等反哺行为的比较研究,为政府的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杜宇能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加拿大的农业经济政策模型研究和系统开发走在世界的前列。通过对加拿大农业部开发的"加拿大区域农业模型"(CRAM)和其最新发展的评介,展示了加拿大农业经济政策模型的概念、内容和运行机理;运用CRAM的输出数据和加拿大农业发展的2个不同情境,展示了模型的运行结果并检验了其预测效度;在总结加拿大农业经济政策模型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其对中国农业发展和政策制定的管理启示,并给出了构建中国农业土地经济政策模型的框架性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良定  陈秋霖  
本文分别给出了无消费信贷和有消费信贷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型 ,阐释了消费信贷的作用机理 ,并结合现阶段中国国情 ,探讨了当前消费信贷政策及其有效性。本文认为 ,人们消费行为表现出收入、信贷、文化三效应。根据国情 ,( 1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进入信贷消费的社会 ,增加商品有效供给、提高居民收入以及提供居民相对稳定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应该是目前刺激消费、拉动需求的主要措施 ;( 2 )保持节俭传统同时 ,大力倡导小康消费文化 ,反对诸如极品消费等不良消费倾向 ;( 3 )采取“低信贷利率、低商品价格和低进入壁垒”的“三低政策”启动消费信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喻言  
本文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从生活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就业概率、农村实际工资率以及非货币性收益和成本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模型提出相关政策含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李本贵  马东来  
本文对“三农”问题的实质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的“三农”税收政策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应提高对工业反哺农业时期“三农”税收政策的认识;建立健全鼓励农业工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税收政策;采取鼓励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减少流转税的逆向调节作用;维持现行农业生产资料的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开征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税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茆志英  李晓明  
工业化中后期进行工业反哺农业,是世界经济发展遵循的客观规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论断,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结合安徽省实际,分析反哺农业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新农村建设下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