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047)
2023(22900)
2022(19082)
2021(17641)
2020(14658)
2019(33118)
2018(32627)
2017(62321)
2016(34098)
2015(37913)
2014(37526)
2013(36868)
2012(33681)
2011(30227)
2010(30133)
2009(27809)
2008(27364)
2007(24333)
2006(21609)
2005(19263)
作者
(99425)
(82793)
(82270)
(78043)
(52736)
(39612)
(37187)
(32545)
(31510)
(29540)
(28191)
(27875)
(26441)
(26166)
(25489)
(25456)
(24661)
(24589)
(23866)
(23722)
(20776)
(20339)
(20276)
(19000)
(18622)
(18453)
(18399)
(18379)
(16656)
(16309)
学科
(142779)
经济(142630)
(109628)
管理(104458)
(94239)
企业(94239)
方法(62228)
数学(51525)
数学方法(50906)
(41919)
中国(40184)
业经(38677)
(38414)
地方(31185)
农业(28956)
(27853)
(26368)
(26244)
财务(26144)
财务管理(26099)
(25529)
贸易(25512)
企业财务(24724)
(24719)
技术(24305)
理论(24249)
(23420)
环境(21658)
(21585)
银行(21513)
机构
学院(483321)
大学(480440)
(193256)
经济(189255)
管理(189062)
理学(163057)
研究(162227)
理学院(161234)
管理学(158288)
管理学院(157413)
中国(122993)
(103014)
科学(101881)
(88783)
(86420)
(81840)
业大(75316)
研究所(74460)
中心(73918)
(72591)
财经(71062)
农业(67821)
(64746)
北京(64726)
(62340)
师范(61623)
(59059)
(58491)
经济学(57759)
财经大学(52636)
基金
项目(328511)
科学(258030)
基金(237586)
研究(236571)
(208927)
国家(207094)
科学基金(177755)
社会(149667)
社会科(141856)
社会科学(141818)
(129406)
基金项目(125235)
自然(116597)
自然科(113961)
自然科学(113931)
自然科学基金(111875)
教育(108783)
(108774)
资助(97602)
编号(95755)
成果(76610)
重点(73999)
(72418)
(71168)
(69219)
课题(66353)
创新(64265)
科研(62885)
国家社会(61766)
教育部(60739)
期刊
(215313)
经济(215313)
研究(138765)
中国(93968)
学报(80199)
(79597)
管理(73241)
科学(72467)
(69174)
大学(60782)
学学(57547)
农业(54453)
教育(52054)
技术(44278)
(43433)
金融(43433)
业经(37934)
财经(34876)
经济研究(33903)
(29989)
(29977)
问题(28356)
技术经济(24356)
(23684)
科技(23610)
图书(23380)
商业(22493)
现代(21977)
统计(21852)
理论(21298)
共检索到715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韦琦  武亮  
在工业化进程中,物流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对物流业的影响路径主要体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演进、城市化的扩展与信息技术的提升等四个方面。实证结果表明,在工业化的整个过程中,社会劳动生产率对物流业发展的"量"和"质"具有持续促进作用,但影响力表现出阶段递减的趋势,信息技术的作用却是一直在持续上升。产业结构对物流量增长和物流绩效提升均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作用表现稳定。城市化对物流业的"量"与"质"的影响不同,对前者表现出先增后降的倒"U"形式,而对后者的促进作用较为稳定。因此,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应注意这些差异性,以有的放矢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婷  
利用中部地区1997~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文章研究了区域工业化进程中的物流业推动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在推动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推动效应,但是这种积极的效应较小或者并不显著。结合本文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促进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乔路  
文章基于1952~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考察了金融中介发展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中介发展规模、工业贷款偏向的金融中介发展结构与工业化进程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但对工业化进程的促进作用短期效应不显著。实证检验显示:在1978~2013年间,通过提高工业贷款比重,改善工业贷款偏向的金融中介发展结构仍然有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中明  周玲  
在对我国低碳经济水平进行评估以及对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估算的基础上,以低碳经济水平为因变量、物流碳排放强度和单位GDP物流成本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单位GDP物流成本和物流碳排放强度均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强的负相关;物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物流业碳排放造成的直接影响和物流业发展对低碳经济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据此,提出了我国低碳物流发展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双海军  王长春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和增长点,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现代物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深入分析现代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现代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机理和制约现代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促进作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确保现代物流产业更好的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千里  张林  申亮  
运用复合系统模型,计算了陕西省制造业子系统与物流业子系统的有序度,以此为基础,测算得出陕西全省及按照省域细分的陕北、关中、陕南三个组成区块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而分析了陕西全省及三个组成区块协调度在研究时段的变化态势。结果显示: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贡献最大的序参量是增加值,陕北区块的增加值提升最快;物流业子系统有序度贡献最大的是投资额,关中区块的投资额保持领先。通过对陕西省及各区块产业协调度的研究分析发现,各区块内产业间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陕西全省协调程度呈现M型变化趋势,两业之间联动关系围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其安  孙方方  
运用我国1985-2013年期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四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短期内,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和长期上,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只在长期上与能源消费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其安  孙方方  
运用我国1985-2013年期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四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短期内,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和长期上,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只在长期上与能源消费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世英  李亚  
本文在充分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建立评价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指标体系,然后对陕西省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目前陕西省处于新型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接着对陕西省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状况分别进行了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并分析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有针对地提出推进陕西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梅巧萍  刘丹  
物流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密切相关,物流业和主导产业联动发展,有利于主导产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升级。根据200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对其物流业和主导产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并依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促进两者联动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琦  范鑫坤  
党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物流业是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行业,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降碳”刻不容缓。本文计算了2013-2019年全国30个省域物流业碳排放量,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探究我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导致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能源消耗量、产业规模和货物周转量;第二,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第三,物流业能源消耗量是促使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基于此,提出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倩  王春豪  卢玉文  
本文在对大量进行文献研究及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化进程与物流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指标体系,通过改进后的熵值法对两个子系统的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并对2000-2010年新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物流发展水平分别进行了综合评价。然后,根据新疆地区2000-2010年11年工业化进程和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进行了协调发展度的评价。结果表明:两者的关联度较高,工业化进程与物流发展水平是失调的。最后,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分析了两者失调的原因,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球  谢香  钟宁波  
从历史演进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看,城市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动力,第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需要。本文使用1978—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工业化水平和第三产业GDP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对全国城市化、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率增长率、第二产业增长率以及第三产业增长率滞后期对第三产业增长率的影响作用在短期和长期是不一致的。我国当前要提高第三产业增长率,必须科学地规划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以一个合理的内部结构持续发展;必须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在第二产业协调化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其高度化;必须科学规划城市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谷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