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1)
- 2023(16372)
- 2022(13792)
- 2021(12806)
- 2020(10661)
- 2019(24473)
- 2018(24502)
- 2017(47459)
- 2016(25936)
- 2015(29377)
- 2014(29521)
- 2013(29060)
- 2012(26843)
- 2011(24074)
- 2010(24049)
- 2009(22293)
- 2008(21966)
- 2007(19568)
- 2006(17309)
- 2005(15163)
- 学科
- 济(109113)
- 经济(108988)
- 业(75683)
- 管理(70649)
- 企(53980)
- 企业(53980)
- 农(49489)
- 方法(47565)
- 数学(41467)
- 数学方法(40990)
- 农业(32935)
- 中国(29290)
- 业经(27607)
- 财(24935)
- 地方(24155)
- 学(22115)
- 制(20211)
- 贸(18436)
- 贸易(18424)
- 易(17811)
- 理论(17037)
- 技术(16306)
- 环境(15758)
- 银(15629)
- 发(15612)
- 银行(15587)
- 融(15319)
- 金融(15316)
- 和(15254)
- 务(15113)
- 机构
- 学院(368883)
- 大学(368725)
- 济(147471)
- 管理(145446)
- 经济(144224)
- 理学(126341)
- 理学院(124959)
- 研究(122727)
- 管理学(122703)
- 管理学院(122057)
- 中国(92848)
- 京(78661)
- 科学(76506)
- 农(74484)
- 财(65267)
- 所(61447)
- 业大(60053)
- 中心(57259)
- 农业(57226)
- 江(56201)
- 研究所(55809)
- 财经(52615)
- 范(49846)
- 师范(49408)
- 北京(49218)
- 经(47970)
- 州(44764)
- 院(43771)
- 经济学(43570)
- 师范大学(39668)
- 基金
- 项目(252516)
- 科学(198660)
- 研究(186549)
- 基金(182886)
- 家(158451)
- 国家(157059)
- 科学基金(135378)
- 社会(117717)
- 社会科(111152)
- 社会科学(111124)
- 省(99090)
- 基金项目(97635)
- 自然(87161)
- 自然科(85140)
- 自然科学(85121)
- 教育(84673)
- 自然科学基金(83607)
- 划(82213)
- 编号(77437)
- 资助(74723)
- 成果(62558)
- 部(55726)
- 重点(55706)
- 发(54227)
- 课题(52453)
- 创(51714)
- 国家社会(48163)
- 创新(48155)
- 科研(47633)
- 教育部(47585)
- 期刊
- 济(166179)
- 经济(166179)
- 研究(107720)
- 农(74494)
- 中国(72733)
- 学报(60552)
- 科学(54926)
- 农业(50477)
- 管理(50275)
- 财(48010)
- 大学(46710)
- 学学(43814)
- 教育(41967)
- 融(34573)
- 金融(34573)
- 技术(32100)
- 业经(31757)
- 财经(25337)
- 业(24410)
- 经济研究(24142)
- 问题(23307)
- 经(21538)
- 图书(20213)
- 版(19343)
- 技术经济(18014)
- 理论(17735)
- 科技(17694)
- 资源(16756)
- 现代(16672)
- 世界(16596)
共检索到544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雄军 林云 刘平青 丁守海
在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双转型"过程中,1989年首次出现的"民工潮"问题在短短十几年里突然转变为"民工荒"现象,有其多方面原因。本文以农民工"二次流动"为视角,发展出引发和影响"民工荒"现象的系列变量,应用SPSS11.5对浙、闽、津三省(区)五城市1550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发现导致农民工"换企业流动"和"换地区流动"的8个因素将引发"民工荒",农民工个体的利益诉求、心理品格和企业管理效能以及政府政策行为等因素也对"民工荒"现象产生影响,且企业"用工荒"是区域"民工荒"前兆;在此
关键词:
“民工荒” 引发因素 影响因素 一般机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英隆 王勇
在从理论上简要分析农民工劳动合约的对称性可能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现实中农民工劳动合约的三组非对称现象,即国家劳动法规与实际执行的非对称、劳动契约中用工企业与农民工劳动权利的非对称、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的信息不对称性。三个非对称组对构成当今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劳动合约问题的关键。对农民工劳动合约非对称的理论解释主要从合约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合约双方的共同知识条件、有效合约的信息能力分析等方面展开。最后建议政府需从合约制度层面激励用工单位对农民工劳动合约的文化自觉,保障农民工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与社会转型,以增强其市场社会交换能力、社会信息能力、社会合约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常进雄 赵海涛
文章利用2013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所获得的微观数据,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下对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二次跨区流动比较频繁,64.0%的农民工有二次跨区流动经历,频繁的二次跨区流动有利于增加流动者的收益。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虽然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但与一次乡城流动存在较大差异。年龄偏大、人力资本拥有量偏低的农民工更可能进行二次跨区流动,这些发现与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不完全一致。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户籍制度扭曲了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
关键词:
农民工 二次跨区流动 工资 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宏伟 栾文建 周德军
从"民工潮"到"返乡潮",从"民工荒"到"加薪潮",其背后折射的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就业保障权的缺失。不断完善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实现农民工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民工荒” 农民工 就业保障 加薪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丹 李文川 吴俊
在员工流动的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浙江省40家民营制造企业的703名农民工为调查对象,经分析其流动情况和影响因素后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农民工在流动频率上有着显著差异,影响流动的因素涉及组织、个体和社会三个层面。通过构建职业选择决定因素模型,运用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着重分析了农民工自身特征对其职业选择的影响作用,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流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光强
利用行为效用理论建立相关模型,解释"民工潮"与"民工荒"现象。由于外出务工效用大于在家务工效用,因而"民工潮"得以产生和存在。随着在家务工效用较外出务工效用的更快增长,"民工潮"现象逐步退化,并在一定时期演变成"民工荒"问题。"80后"农民工仍然是当前中国外出务工的主要群体,潜在的外出务工者对劳动收益效用以外的效用具有更多的偏好。因此,解决当前农民工问题,增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性必须重点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收益效用、劳动感觉效用和家庭休闲效用,并鼓励全社会更多偏好于劳动效用。
关键词:
民工潮 民工荒 劳动效用 休闲效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忆源
本文试图透过“民工荒”时期的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的个案研究,探讨貌似矛盾的“民工荒”和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两种现象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的存在所揭示的深刻主题:部分农民工,尤其是青年农民工,职业观正在发生变化,这是他们城市适应性增强的表现;给青年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和途径,建立合理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加强引导,形成合理的职业观和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十分必要。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 自愿性失业 “民工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巧玲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待遇没有得到保障。而要真正解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待遇,最根本的是要给农民以市民待遇,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换。因此,实现农民市民化是解决“民工荒”的关键,而农民市民化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玉蓉 杨锦秀
作者以278位农民工为被试,考察了伙伴群体效应、风险态度和农民工二次流动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民工二次流动对伙伴群体效应的依赖程度较高,风险态度对农民工二次流动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其对与伙伴群体效应和农民工二次流动意向的关系有调节作用。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农民工,更倾向于通过伙伴群体效应减少二次流动的不确定性,因而其二次流动意向受伙伴群体效应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伙伴群体效应 风险态度 农民工二次流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蒯鹏州 王明华 张丽丽
"民工荒"背景下,识别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新特征,将有助于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化进程的新趋势。基于"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交网络在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作用,探讨其对农村人口转移决策和教育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社交网络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初、中等教育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初中教育不会对工资产生显著影响,高中教育仅能引起工资落入2 000元以下工资区间的概率减少7.0%;接受初、中等教育给带来的工资增幅低于其通过工作经验增加所带来的增幅,并将促使农村初中等教育适龄人口提前做出转移决策;社交网络则通过提高实现高工资就业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上述倾向。研究揭...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决定机制 人力资本 社交网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德军 石宏伟
2010年春节后,"民工荒"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城市爆发,并逐步向中西部的部分城市蔓延。在"民工荒"背景下,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系统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对缓解目前"民工荒"带来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农民工自身的因素,积极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解决"民工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关键词:
“民工荒” 农民工 职业培训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崇台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国现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相比,面临许多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是农民工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中国才能成功地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简新华等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洪霞
本文通过对全国797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打工时间、遇到困难求助城市市民的数量、主要交往对象以及社区参与情况7个变量对市民化的实现影响显著,其中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打工时间、求助人数与社区参与情况与市民化的实现呈正相关,性别变量中男性农民工市民化的倾向比女性更大,主要交往对象越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越有利于其实现市民化。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角度提出了相应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进程的对策。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忠爱
本文着眼于农民工流动与公共信任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社会阶层变动的一个视角。本文研究发现,在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跨区域流动将会增加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公共信任,随着这种公共信任的不断增强,农民工流动会逐步减少并将维持在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程度。而且,公共信任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关键词:
公共信任 农民工流动 市场化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英强
从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力"的视角分析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对数回归分析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定量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创新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作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