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1)
- 2023(10229)
- 2022(8227)
- 2021(7391)
- 2020(6413)
- 2019(14751)
- 2018(14643)
- 2017(28123)
- 2016(16022)
- 2015(18598)
- 2014(19002)
- 2013(18416)
- 2012(17244)
- 2011(15618)
- 2010(15650)
- 2009(14424)
- 2008(14500)
- 2007(13396)
- 2006(11757)
- 2005(10777)
- 学科
- 济(66286)
- 经济(66211)
- 管理(41423)
- 业(40500)
- 企(31220)
- 企业(31220)
- 方法(29653)
- 数学(26158)
- 数学方法(25924)
- 中国(22430)
- 农(20555)
- 财(15884)
- 学(15240)
- 业经(14629)
- 地方(13844)
- 农业(13472)
- 制(12412)
- 贸(11690)
- 贸易(11686)
- 易(11318)
- 理论(10761)
- 银(9951)
- 银行(9907)
- 融(9681)
- 金融(9679)
- 技术(9657)
- 和(9605)
- 行(9412)
- 发(9219)
- 务(9112)
- 机构
- 学院(233545)
- 大学(233397)
- 济(93571)
- 经济(91424)
- 研究(84880)
- 管理(82846)
- 理学(70855)
- 理学院(69944)
- 管理学(68501)
- 管理学院(68081)
- 中国(61822)
- 科学(54308)
- 京(50833)
- 农(48073)
- 所(45615)
- 财(41937)
- 研究所(41591)
- 业大(38810)
- 中心(38405)
- 农业(38278)
- 江(37835)
- 财经(33162)
- 范(32737)
- 师范(32315)
- 北京(32093)
- 院(30200)
- 经(30095)
- 经济学(29280)
- 技术(29244)
- 州(29131)
- 基金
- 项目(153810)
- 科学(119925)
- 研究(110285)
- 基金(109448)
- 家(97420)
- 国家(96573)
- 科学基金(80422)
- 社会(67993)
- 社会科(64123)
- 社会科学(64101)
- 省(61255)
- 基金项目(57585)
- 教育(53598)
- 划(53123)
- 自然(52719)
- 自然科(51483)
- 自然科学(51461)
- 自然科学基金(50544)
- 编号(45932)
- 资助(45183)
- 成果(37082)
- 重点(36166)
- 部(34629)
- 发(34625)
- 课题(33638)
- 创(31323)
- 科研(29848)
- 创新(29336)
- 计划(29236)
- 教育部(29099)
共检索到352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萍 谌新民
泛义的子承父业在社会发展各个历史阶段均存在,父析子荷和阶层逆袭同时存在于代际职业的变动中。不同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子女职业受到父母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一是,由于教育扩张有利于国民人力资本积累,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侧重公平性,大大削弱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力,最终削弱父母在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力。二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劳动力回报更追求经济效益原则,减少了父母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的空间。三是,新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的供给数量和渠道都增加,加大了代际职业流动。本文通过Mosteller矩阵转换的子女与父亲职业分布列联表总结代际职业变迁事实,使用误差减小比例来表示职业的代际关联性,比较高、低城镇化率(高、低工业化率)组别的代际关联性差异,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在高城镇化和高工业化的地区,父母对子女职业等级的影响力下降,代际职业流动性上升;在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深入阶段,代际职业流动性更高。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柴建 卢全莹 张钟毓 汪寿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电力需求量将持续上升。电力的充足供应是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故合理准确的对电力需求进行分析及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分析我国电力需求现状,利用通径分析筛选电力消费需求的核心驱动因素。在模型选择的基础上,基于单变量(ETS、ARIMA模型)和多变量(情景分析)两个维度进行电力需求量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GDP每提高1%使得电力需求量提高0.5249%;工业化水平每提高1%使得电力需求量提高2.2146%,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使电力需求量相应提高1.0076%。"十二五"末中国电力消费需求量将近61425.96KW/h,2020年中国电力消费需求...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贺建清
利用1997年~2010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城镇化、工业化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且西部地区效果最明显,中部次之;工业化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更为突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国平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就不同时期而言,先后经历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基本协调、城镇化快于工业化3个阶段。近年来整体上出现了城镇化速度快于工业化进程的倾向,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速度与工业发展水平是基本协调的;东北三省有类似过度城镇化的倾向;中西部一些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人口向非农转化的速度均过低,显示出低度城镇化的倾向;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仍显得过快;而另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低,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却显...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协调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阳立高 廖进中
如何协调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或孰先孰后的问题对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这也一直是经济与社会各界中颇具争议的重大话题。本文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运用1983-2006年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数据指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三化"的经济拉动作用,论证了现阶段只有以城镇化为龙头才能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出当前困境,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启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向明
农村人口大批变为城镇人口,即现代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是与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密切联系的,也可以说工业化是人口城镇化最强大的推动力。我国的乡村工业化对于乡村人口城镇化也是最强大的推动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景彤 徐奕晗
金融支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金融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模式有两大类:银行主导型和资本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适应"增量"发展,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适应"存量"配置;交通运输业大发展是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先导性因素,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又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参与;金融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要甄别城市类型、主导产业周期、城镇化水平、资源禀赋和国家政策等差异。支持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需要推动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放宽投资准入限制,积极探索PPP、基础设施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模式。同时要防范金融参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金融支持 风险防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文静 柳亚琴 潘明清
在低碳经济领域,能同时兼顾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和产出增加的一个核心指标是碳生产率。本文利用1984—2013年数据分别对工业部门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工业碳生产率始终低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经理论分析,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均存在着"门槛效应"的假说,继而运用门槛回归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均是决定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碳生产率关系的重要门槛。在工业化水平较低阶段,工业化显著促进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而在工业化水平较高阶段,工业化则抑制了工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文静 柳亚琴 潘明清
在低碳经济领域,能同时兼顾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和产出增加的一个核心指标是碳生产率。本文利用1984—2013年数据分别对工业部门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工业碳生产率始终低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经理论分析,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均存在着"门槛效应"的假说,继而运用门槛回归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均是决定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碳生产率关系的重要门槛。在工业化水平较低阶段,工业化显著促进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而在工业化水平较高阶段,工业化则抑制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在城镇化水平较低阶段,工业化显著促进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在城镇化水平较高阶段,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毓俊
工业化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城镇文明向农村扩散并最终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在人地关系紧张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使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利平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当前中国城镇化达到了53.73%,由于城镇化还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很多学者担心城镇化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大量提升,影响能源安全。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分析,说明了中国的能源消费最大的决定因素不是城镇化,而是工业化,工业和其中的制造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决定了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和变动,城镇化并不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大幅上升,工业化的结构变动才是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因此,城镇化战略并不会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甚至能够促使能源效率的提升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质量,使中国的能源消费集约化。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工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并进行结构升级,从而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缓解能源供求...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能源消费 能源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牟欣欣 杨博文 张大为
城镇化是影响中国代际收入流动的重要宏观因素。文章通过构建包含城镇化的代际收入传递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采用分位数回归、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显著影响代际收入流动且存在收入异质性,即城镇化对中间收入阶层代际收入流动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对处于收入分布两端的高、低收入阶层的作用并不明显;此外,城镇化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城镇化率越高越能有效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机制分析显示:城镇化可以降低教育、职业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贡献率,促进代际收入流动。
关键词:
城镇化 代际收入流动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吕威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一系列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过程,而金融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推动力。本文以绵阳市为例,从金融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动态均衡角度出发,结合绵阳市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的历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金融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唐晓灵 刘越铭
基于我国2005~2017年统计数据,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建筑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社会、生态城镇化;建筑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城镇化协调度较高,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出现一定偏离;建筑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与建筑工业化互动效应显著存在短期的因果关系,而生态城镇化对建筑工业化的影响则相对滞后。据此,从加强并利用二者互动效应、缩短滞后期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