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3)
- 2023(11391)
- 2022(9011)
- 2021(7606)
- 2020(5980)
- 2019(13348)
- 2018(13002)
- 2017(24674)
- 2016(13733)
- 2015(15042)
- 2014(14803)
- 2013(14392)
- 2012(13012)
- 2011(11683)
- 2010(11441)
- 2009(10049)
- 2008(9741)
- 2007(8553)
- 2006(7789)
- 2005(6904)
- 学科
- 济(58575)
- 经济(58506)
- 管理(39546)
- 业(34557)
- 企(26091)
- 企业(26091)
- 方法(22702)
- 数学(20168)
- 数学方法(20000)
- 中国(19035)
- 农(16590)
- 环境(14742)
- 学(14552)
- 业经(13654)
- 地方(12667)
- 财(12242)
- 农业(11409)
- 贸(10610)
- 贸易(10607)
- 易(10283)
- 发(9475)
- 划(9415)
- 制(9359)
- 产业(8710)
- 技术(8349)
- 城市(8084)
- 和(8069)
- 银(7873)
- 银行(7821)
- 融(7736)
- 机构
- 大学(198588)
- 学院(196802)
- 济(81374)
- 经济(79741)
- 研究(73945)
- 管理(72146)
- 理学(63081)
- 理学院(62293)
- 管理学(61053)
- 管理学院(60742)
- 中国(52572)
- 科学(49092)
- 农(44157)
- 京(42917)
- 所(38507)
- 业大(36744)
- 研究所(35671)
- 农业(35390)
- 财(33137)
- 中心(32412)
- 江(29240)
- 院(27413)
- 财经(27243)
- 北京(26187)
- 经济学(25579)
- 范(25391)
- 经(25044)
- 师范(24940)
- 农业大学(23575)
- 经济学院(23237)
- 基金
- 项目(143630)
- 科学(113275)
- 基金(106440)
- 家(97617)
- 国家(96891)
- 研究(95357)
- 科学基金(81764)
- 社会(63574)
- 社会科(60406)
- 社会科学(60388)
- 基金项目(56901)
- 省(55871)
- 自然(55395)
- 自然科(54170)
- 自然科学(54151)
- 自然科学基金(53187)
- 划(48595)
- 教育(42503)
- 资助(41549)
- 编号(34835)
- 重点(33421)
- 发(32035)
- 部(30593)
- 创(29800)
- 计划(29418)
- 科研(28183)
- 创新(28072)
- 国家社会(27657)
- 成果(25791)
- 科技(25540)
共检索到282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庄颖 夏斌
中国的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全国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1年间,我国工业化比城市化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更大,2002—2014年间城市化比工业化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大;对于三类收入水平不同的地区,工业化、人均GDP及建成区面积因素均对碳排放起正向拉动作用,而城市化因素因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碳排放的作用不尽相同。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红琴 王宪恩 段海燕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碳排放量增长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日本作为典型的工业化国家,二战后经历了压缩式工业化进程,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日本的工业化、后工业化特点较明显,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碳排放规律也各具特色。工业化进程消费大量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研究日本不同工业化阶段各碳排放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特点,分析其影响规律,可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减排提供指导和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刘希颖
作为目前国际上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国家,中国碳减排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而所处的城市化经济发展阶段的能源需求特征又使得碳减排相对困难,因此,制定现阶段的碳减排政策是中国政府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针对中国当前阶段性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特征,对Kaya恒等式做出适当修正,引入城市化因素,研究了现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本文选用协整的方法研究了CO2排放量与主要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动态地解释和预测了在各解释变量服从既定概率分布的前提下中国CO2排放量的增长情形。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实现低碳转型应当在保证GDP增长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城市化速度和将城市化进程作为低碳发...
关键词:
城市化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强度 能源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慧慧 胡秋阳 张云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对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级市层面的数据测算并分析了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演进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撤县设区这一促进经济空间一体化的行政区划变革对地级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显著改善了地级市层面城市化相对于工业化的落后局面,提高了两化的协调性。原因在于,县市经济空间的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工业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自由度和协调性,促使工业企业和人口因谋求集聚效应而向城市集聚。因此,行政区划和层级安排需要充分考虑对经济空间造成的分割竞争和整合协调,以及由此给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空间经济 撤县设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珩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的能源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以能源消费为因变量,以城市化、工业化和能源价格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都会增加中国的能源消费;第三产业比重则会降低中国能源消费;另外由于技术进步和节能政策的作用,中国能源消费还存在着一个负的时间趋势。采用回归方程以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部分目标为依据,对中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将维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和节能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的节能政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能源消费 回归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郡郡 刘成玉
基于1995-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建立了基本的分析框架。首先以全国各省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化对中国碳排放的整体作用方向,然后利用面板变系数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城市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大;就不同省份而言,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均会使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发生变化,且相对而言,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影响更大。
关键词:
城市化 门槛效应 碳排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耀辰 荣培君 杨群涛 李旭 宁晓菊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城市化进程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碳排放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从中看出:国内外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市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及微观因素,以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除基础的IPAT模型、STIRPAT模型之外,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指数分解、结构分解、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也广泛应用。总体而言,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因素,目前的研究已逐渐深入、研究方法也多有创新,但仍需丰富研究视角、完善研究体系,更好地为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低碳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丽杰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1953—2012年)探讨了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关系,同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1995—2011年)考察了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对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不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长期内城市化有助于抑制碳排放,短期内过快的城市化将加剧碳排放;东部地区城市化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中部地区城市化不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关系;西部地区城市化有利于碳减排,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库茨涅茨曲线关系;各地区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动态影响 地区差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毕晓航
该文在对已有文献系统化梳理的基础上,以人口城市化为切入点,聚焦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以期探索我国低碳城市化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作用机制和调节作用机制两个方面。2间接作用框架下,城市化通过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聚集,而对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空间布局三个方面产生影响,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3调节作用框架下,碳排放对人口经济活动的弹性表现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在城市化发展初期,人口增加所引致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变化对碳排放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能源效率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也不太明显;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间接驱动作用迅速增强,且明显高于抑制作用,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
当前,互联网与流通产业正在深度融合,这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必然要提升不同层次的商贸流通效率。同时,不同层次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和流通成本的降低,必然会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积极发展不同层次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性,并且对新常态下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提升我国不同层次的商贸流通效率,这不但可以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可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开辟新的道路,使"互联网+流通"有效发挥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
当前,互联网与流通产业正在深度融合,这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必然要提升不同层次的商贸流通效率。同时,不同层次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和流通成本的降低,必然会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积极发展不同层次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性,并且对新常态下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提升我国不同层次的商贸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杨 汪聪聪 高超 丁镭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与2003-2017年浙江省湾区经济带面板数据,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化视角下碳排放的驱动机制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浙江省湾区经济带各地市碳排放规模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增速放缓,碳排放量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间上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加大的趋势;(2)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和城市化;(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要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情况,为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策略提供指导。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GTWR模型 湾区经济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勇 张乐勤 包婷婷
通过对安徽省2000~2011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算分析,并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因子主成分回归方法,构建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子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安徽省2000~2011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呈逐年递增态势,碳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均逐年递减态势;安徽省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建成区面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时,碳排放总量将增加1.208 8%、0.202 0%、0.502 3%、4.793 8%、1.066 0%;当能源强度每下降1%时,碳排放总量将减少0.120 ...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海军 刘高理
基于1997~2011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按照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三个组别,采用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城市化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差异,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阶段的演进,城市化对碳排放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小,家庭小型化日趋成为引起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化不同阶段,人均财富对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尤其是在城市化中期阶段;在城市化不同阶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都是存在的,但距到达碳排放拐点分别需要12年、31年和23年。最后,根据不同城市化阶段碳排放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碳减排对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利
本文分析了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居民(包括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并没有完全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在"十五"和"十一五"的大部分时间,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国家税收的增速却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日益严重,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文章认为,在城市化滞后的情况下,投资与出口导向型的重工业化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劳动力价格。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收入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