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3)
2023(14019)
2022(11375)
2021(10633)
2020(8862)
2019(19830)
2018(19780)
2017(37791)
2016(20482)
2015(23204)
2014(23079)
2013(22934)
2012(21146)
2011(19184)
2010(19615)
2009(18708)
2008(18981)
2007(17085)
2006(15495)
2005(14272)
作者
(59172)
(49694)
(49398)
(46686)
(31703)
(23638)
(22281)
(19233)
(18953)
(17664)
(17185)
(16632)
(16040)
(15864)
(15495)
(15057)
(14545)
(14404)
(14321)
(14093)
(12649)
(12366)
(11954)
(11595)
(11153)
(11131)
(11100)
(11037)
(10069)
(10013)
学科
(93712)
经济(93586)
(87048)
(68981)
企业(68981)
管理(66333)
(47065)
方法(37059)
业经(31401)
农业(31198)
数学(28250)
数学方法(28033)
中国(27187)
(26680)
(19914)
(19795)
贸易(19784)
(19362)
(18079)
财务(18058)
财务管理(18040)
技术(17601)
企业财务(17026)
(16807)
环境(16739)
(16587)
(16561)
(16125)
地方(15830)
(15765)
机构
学院(305821)
大学(301697)
(139224)
经济(136996)
管理(118455)
研究(108292)
理学(101179)
理学院(100114)
管理学(98846)
管理学院(98279)
中国(87344)
(64132)
(63163)
科学(62361)
(61636)
(55048)
研究所(49815)
财经(48924)
中心(48400)
农业(48220)
(46992)
业大(46411)
(44543)
经济学(43150)
北京(40699)
经济学院(39048)
(38645)
师范(38330)
(37913)
(36534)
基金
项目(196454)
科学(156992)
研究(147488)
基金(145420)
(126254)
国家(125062)
科学基金(107395)
社会(98501)
社会科(93075)
社会科学(93052)
基金项目(76583)
(75113)
自然(65796)
教育(64591)
自然科(64241)
自然科学(64225)
自然科学基金(63139)
(62670)
编号(58769)
资助(58185)
成果(47525)
(45197)
(44626)
重点(44187)
(42968)
国家社会(42023)
(41744)
课题(39761)
创新(39565)
(38680)
期刊
(165587)
经济(165587)
研究(93033)
(64343)
中国(61252)
(47572)
管理(45180)
科学(44918)
学报(44336)
农业(43589)
大学(34893)
(33485)
金融(33485)
学学(33174)
业经(31472)
教育(26063)
技术(25360)
经济研究(24975)
财经(24424)
(23591)
问题(22697)
(21240)
世界(19705)
(19119)
国际(18413)
技术经济(17202)
(15418)
农村(15071)
(15071)
现代(14933)
共检索到472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冷鹏  盛邦跃  武舜臣  
工业化农业与生态农业是国际农业现代化的两种主要路径,其实践经验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法,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地区实践和关键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并从生产力、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营养与健康4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种路径的成效与不足,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表明,工业化农业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和劳动生产效率,适用于耕地充足的大型农场和规模农业经营户,但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食品安全和农户生计保障上存在缺陷。生态农业能够保证稳定的粮食产出、提供多样化的高品质农产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利用率和农户生计保障上表现出优势,适用于耕地资源紧张的区域和小农户,但面临覆盖范围小、技术手段陈旧等问题。根据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生态化改造工业化农业,智慧化升级生态农业,同时传承利用中华农耕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选择适合地区禀赋特征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红  
生态农业旅游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的生态农业旅游的模式各不相同,对我国有很强的启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协会组织的支撑、企业的主导与居民的参与。我国要通过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加大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突出民风民俗特色等措施,促进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红  
生态农业旅游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的生态农业旅游的模式各不相同,对我国有很强的启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协会组织的支撑、企业的主导与居民的参与。我国要通过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加大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突出民风民俗特色等措施,促进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欧  张灿强  
近年来,发达国家为应对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与自然资源枯竭,不断探索促进农业生产与均衡环境保护的两全之策,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成为人们探索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实现途径。本文在系统梳理世界发达国家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政策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渝  张俊飚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hm2。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2,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2和90万hm2。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生态农产品产值方面,据统计,现在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石生  
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日本生态农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平衡发展为立足点,是日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提高政府补贴、加强技术研发等措施,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中国西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而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对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喜斌  
本文介绍了以色列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水资源匮乏的以色列节水农业的发展特点,经过系统的梳理之后总结出以色列在长期的探索节水农业所具有的灌溉管理科学化、高端的"污水农作"处理方法以及由传统注重节水转向生物节水、科学研究牢牢遵循生产发展需要、始终将精准化发展看做是节水方向的特点,并结合中国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以色列节水农业对中国发展生态农业中的有益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俊  李佐军  
基于《农业与工业化》的主要思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顺利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分别从市场经济的思想、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化的推动要素,及工业化与城镇化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将市场经济思想作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导思想,且要理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特别要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农地使用的有效整合和工农业的良性互动,推动农地使用规模化和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要强调基础设施先行、生产技术创新和资本累积等因素的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要以市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田晓晖  仇焕广  戴恬茗  
中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来激励农业生态服务供给、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国际上针对农业生态补偿进行了大量有益实践,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本研究在大量文献和政策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农业生态服务的类型,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执行机制,包括补偿对象、补偿标准、价格机制和执行部门设置等关键环节。并进一步比较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与其他农业生态保护政策的特点以及适用的领域,认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在执行成本、政策可行性以及收入分配公平性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经验对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政策的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温丽  邱涛  
以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集约化程度为例.比较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集约化程度,强调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实质上是在土地经营规模的集中或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基础上,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集约化和农业劳动的集约化,以探究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并从中得出对于中国有益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变化,过去,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那么如何改变当下生态现状,解决当下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呢,通过研究马克思的生态农业思想会发现,他在肯定资本主义农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后,随之也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指出了合理的农业发展图景,同时为解决当下问题贡献了宝贵的智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巍  
生态农业建设是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在阐释美国生态农业建设状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美国生态农业建设对绥化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启示作用,旨在为绥化市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可行的思路与做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玉洁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推进,中国农业的发展也开始逐步转型,建设具有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园,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中国的土地使用,同时也能促进中国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进步。对现今中国建设生态农业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德国生态农业园建设的先进经验,并对如何借鉴德国生态农业园建设的经验来发展和建设中国的生态农业园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旨在基于德国的经验下,建设更加完美的中国生态农业园,助力中国农业的发展,推动的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霞  
本文对中国生态农业法律制度取得的显著成效、当前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美国和德国的生态农业法律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基于对国内外生态农业法律制度的考察,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健全完善生态农业法律制度的具体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倪学志  
目前,我国发展生态农业采取的农户自发模式、纯粹市场激励模式和政府支持与干预的诱导模式很难在中长期成为主导模式。降低生态农业供给成本是实现生态农业普遍、持久发展的关键,而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是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具备成为未来生态农业发展主导模式的条件。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生态农业需要采取企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如果以政府和农户为主导,采用项目制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则很难激励技术供给方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能实现规模效应的长期、持久提供生态技术服务与产品的产能。因此,应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在能实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县域城镇,建立可提供长期生态农业技术服务和产品的固定工厂和机构,以此推动生态农业的工业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