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9)
- 2023(13793)
- 2022(11408)
- 2021(10583)
- 2020(8469)
- 2019(19619)
- 2018(19515)
- 2017(37868)
- 2016(20666)
- 2015(23087)
- 2014(23234)
- 2013(22781)
- 2012(20464)
- 2011(18256)
- 2010(18037)
- 2009(16309)
- 2008(15613)
- 2007(13670)
- 2006(11993)
- 2005(10438)
- 学科
- 济(85979)
- 经济(85898)
- 管理(56491)
- 业(55309)
- 企(44732)
- 企业(44732)
- 方法(36287)
- 数学(31053)
- 数学方法(30733)
- 农(24606)
- 中国(23390)
- 业经(21876)
- 地方(21069)
- 财(17809)
- 学(17346)
- 农业(16859)
- 产业(14268)
- 贸(14104)
- 贸易(14096)
- 技术(14007)
- 制(13780)
- 理论(13703)
- 易(13616)
- 环境(13312)
- 和(13240)
- 发(11761)
- 划(11444)
- 银(11270)
- 银行(11235)
- 教育(11188)
- 机构
- 学院(288587)
- 大学(287663)
- 管理(115997)
- 济(114435)
- 经济(111979)
- 理学(101085)
- 理学院(99976)
- 管理学(98294)
- 管理学院(97794)
- 研究(96497)
- 中国(68996)
- 京(61682)
- 科学(60548)
- 财(48770)
- 所(47574)
- 农(44966)
- 研究所(43667)
- 业大(43414)
- 中心(43078)
- 江(41183)
- 财经(39973)
- 范(39389)
- 师范(39058)
- 北京(38770)
- 经(36282)
- 院(35563)
- 农业(35053)
- 州(34150)
- 经济学(33831)
- 师范大学(31522)
- 基金
- 项目(204092)
- 科学(160714)
- 研究(152303)
- 基金(146499)
- 家(127122)
- 国家(126050)
- 科学基金(108456)
- 社会(95534)
- 社会科(90459)
- 社会科学(90437)
- 省(80589)
- 基金项目(78536)
- 自然(69178)
- 教育(68701)
- 自然科(67512)
- 自然科学(67499)
- 划(67328)
- 自然科学基金(66264)
- 编号(63190)
- 资助(58653)
- 成果(50632)
- 重点(45615)
- 发(45418)
- 部(44038)
- 课题(43362)
- 创(42808)
- 创新(39794)
- 国家社会(38975)
- 项目编号(38826)
- 科研(38282)
- 期刊
- 济(125945)
- 经济(125945)
- 研究(84217)
- 中国(51902)
- 学报(44491)
- 农(42268)
- 管理(42224)
- 科学(41922)
- 财(34569)
- 教育(33884)
- 大学(33762)
- 学学(31658)
- 农业(29788)
- 技术(25515)
- 业经(22653)
- 融(21528)
- 金融(21528)
- 经济研究(20003)
- 财经(18558)
- 问题(16956)
- 图书(15952)
- 经(15896)
- 科技(14909)
- 业(14865)
- 技术经济(14116)
- 理论(13906)
- 现代(13703)
- 商业(13116)
- 版(12891)
- 实践(12822)
共检索到410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蒋永志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工业化先行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良机,重化工业发展是工业化先行地区经济加速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以传统轻型加工业为主导的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低下、经常性技术贸易壁垒、企业外迁和资本外流、产品在国际产业链条附加值低等方面的挑战。因此,经济“偏轻”工业化地区政府部门推进重化工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应该注意制定好促进地区产业发展的用地规划和产业规划;着力完善资源的产权和市场定价机制,推动资源节约型的重化工业发展;大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推进调整结构的中心环节;积极推进以循环经济为基本理念的生态工业区域建设,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
关键词:
工业化先行地区 重化工业 产业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键 蒋同明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大背景,本文以新型工业化中的工业设计产业为切入点,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对国内外工业设计产业竞争力进行量化,并综合研究了国内外工业设计产业的政策及其发展路径,提出了开展工业设计产业的基础研究、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与咨询服务、设计人才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五个宏观对策建议,最终成为推动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舒
本文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纺织业升级历史进行了系统考察,发现了各国产业升级共同的路径特征。产品升级、设备更新、地理转移和组织管理改进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典型产业升级路径。其中,产品升级是产业长期持续升级的核心路径,设备升级和地理转移只具有短期辅助效应。中国政府制定产业升级政策时应更加重视推进产品升级和有利于深化专业化分工的产业组织形式的形成。
关键词:
产业升级 产品升级 纺织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强
本文从西部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西部工业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每个阶段及特征,指出西部地区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表现出工业布局分散、工农业封闭单一循环、地区发展极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下,西部地区应从集聚和整合工业产业、建立现代农业制度、培育经济增长极三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推进工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关键词:
西部地区工业化 演进 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静 李春艳 陈艺毛 杨文爽
多年来产业升级路径依赖问题的讨论一直存在遵循比较优势的"渐进式产业升级路径"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创新式产业升级路径"的争议,基于产业空间结构,可视化东北地区2005-2015年产业升级路径,并实证检验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依赖。"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遵循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显性比较优势产业数量逐步增多,产业升级成功比例较高;进入"十二五"时期后,产业升级路径开始偏离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没有进一步扩大,显性比较优势产业数量没有进一步增加,产业升级成功比例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路径依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海杰 吴颖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观点主张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进而通过价值链攀升实现产业升级。但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的价值链控制,往往将发展中国家锁定在价值链低端。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通过构建"国家价值链"来突破被"俘获"的状态,但对于相对优势不足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传统产业上承接了全国的过剩产能,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上又仅是资源与初级产品的输出地,处于双重受控的低端地位。因此,本文将价值链和产业升级问题与区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特点相结合,并且在价值链构建和产业升级两个维度中融入并突出时间维度,将区域价值链、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依次作为产业升级不同阶段的载体形态,通过构建区域价值...
关键词:
区域价值链 欠发达地区 产业升级 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静 李春艳 陈艺毛 杨文爽
多年来产业升级路径依赖问题的讨论一直存在遵循比较优势的"渐进式产业升级路径"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创新式产业升级路径"的争议,基于产业空间结构,可视化东北地区2005-2015年产业升级路径,并实证检验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依赖。"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遵循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显性比较优势产业数量逐步增多,产业升级成功比例较高;进入"十二五"时期后,产业升级路径开始偏离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没有进一步扩大,显性比较优势产业数量没有进一步增加,产业升级成功比例减少;整体上,东北地区产业升级路径遵循比较优势,并且比较优势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高于阻止产业失势的作用,东北地区应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型产业升级,盲目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往往会造成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断档进而陷入产业升级陷阱之中。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路径依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滕飞 张庆杰 申红艳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高技术产业比重低等问题。20162025年是中部崛起"新十年",中部地区应按照"突出特色发展、加快创新发展、加速绿色发展、促进集群集聚发展"的思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升整体实力和水平;融合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能力。"新十年"应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产业新优势,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滕飞 张庆杰 申红艳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高技术产业比重低等问题。2016~2025年是中部崛起"新十年",中部地区应按照"突出特色发展、加快创新发展、加速绿色发展、促进集群集聚发展"的思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升整体实力和水平;融合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能力。"新十年"应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产业新优势,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德胜
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面临着新形势。必须立足新常态的大趋势、大逻辑,准确判断我国工业化趋势,充分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目标,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过渡,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将打造工业强国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协同推进。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型工业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德胜
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面临着新形势。必须立足新常态的大趋势、大逻辑,准确判断我国工业化趋势,充分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目标,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过渡,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将打造工业强国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协同推进。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型工业化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崔建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艳军 李诚固 孙迪
综合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历史路径,划分四个阶段,即自然经济发展与早期城镇发育阶段、近代工业结构形成与城市兴起阶段、重工业基地建设与城镇体系发展阶段以及现代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结构调整阶段。认为资源禀赋及其地域组合、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外部势力的介入、国家计划投资以及对外贸易与外商投资等是驱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历史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一鸣 陈虎
研发外包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研发形态,是外包领域的高级形态,研发基础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可以借助研发外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理论上分析借助研发外包的产业技术链升级的3种路径,结合青海省盐湖化工产业、沙棘果产业等案例分析具体措施,并对欠发达地区实施研发外包提出加大研发投入、在研发资源发达地区设立产业信息中心、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等开展研发外包、与外部研发资源建立联合攻关虚拟组织等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谭晶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区位、资源等相对比较优势,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在经济增长不断受到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长三角地区产业急需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长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路径选择,提出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