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1)
2023(6056)
2022(4342)
2021(3654)
2020(2741)
2019(6005)
2018(5928)
2017(11335)
2016(6116)
2015(6801)
2014(6932)
2013(6574)
2012(5697)
2011(5000)
2010(5043)
2009(4695)
2008(4520)
2007(4024)
2006(3737)
2005(3585)
作者
(17700)
(14803)
(14711)
(13952)
(9393)
(6840)
(6622)
(5759)
(5653)
(5082)
(5064)
(4900)
(4814)
(4696)
(4511)
(4457)
(4333)
(4306)
(4260)
(4152)
(3599)
(3519)
(3496)
(3370)
(3321)
(3256)
(3223)
(3190)
(2900)
(2828)
学科
(30280)
经济(30244)
管理(17261)
(15423)
中国(13256)
(10963)
企业(10963)
地方(9040)
(8582)
方法(7930)
业经(7911)
城市(7220)
数学(6817)
数学方法(6772)
(6378)
农业(5957)
(5697)
城市经济(5458)
产业(5275)
环境(5230)
发展(5054)
(5043)
(4799)
(4512)
信息(4447)
总论(4196)
信息产业(4156)
(4102)
技术(3858)
(3829)
机构
大学(88309)
学院(88151)
(39239)
经济(38325)
研究(32872)
管理(32102)
理学(27430)
理学院(27076)
管理学(26640)
管理学院(26483)
中国(23603)
(19539)
科学(19176)
(17352)
(15457)
中心(14374)
研究所(13949)
财经(13900)
(13638)
经济学(13071)
(13010)
(12840)
(12789)
(12697)
师范(12680)
北京(11981)
业大(11854)
经济学院(11849)
(10758)
师范大学(10459)
基金
项目(61531)
科学(50317)
基金(46329)
研究(44986)
(40455)
国家(40167)
科学基金(35433)
社会(31721)
社会科(30162)
社会科学(30156)
基金项目(24590)
(23087)
自然(21726)
自然科(21306)
自然科学(21303)
自然科学基金(20928)
(19675)
教育(19625)
编号(17134)
资助(17086)
(14445)
国家社会(14212)
重点(13964)
(13242)
成果(13239)
(12361)
课题(12140)
发展(12083)
(11927)
创新(11682)
期刊
(45268)
经济(45268)
研究(29936)
中国(18198)
(12563)
(12545)
管理(12466)
学报(12273)
科学(12272)
大学(9828)
学学(9226)
教育(8797)
农业(8373)
问题(7942)
(7941)
金融(7941)
经济研究(7490)
业经(7277)
技术(7194)
城市(7114)
财经(7094)
(6275)
(5823)
现代(5355)
(4375)
(4279)
技术经济(4163)
资源(4150)
世界(3957)
科技(3818)
共检索到134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商立平  
文章对近几年来我国在财政、信贷和投资的宏观调控方面的失误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中央银行的“双项目标控制”做法等提出了不同看法。最后对治理整顿期间完善宏观调控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城市空间扩张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标识,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工业兴城主张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传统理论认为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扩张,本文运用284个城市1990—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化发展对于城市扩张的作用受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影响,东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工业化对于城市扩张的作用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仍能促进城市规模扩张;2工业化与城市规模呈倒U型分布,呈现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工业化对于城市规模扩张的作用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呈现拐点,东部地区已达到拐点呈下降趋势,而中西部仍呈上升趋势;3从城市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城市空间扩张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标识,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工业兴城主张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传统理论认为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扩张,本文运用284个城市1990—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化发展对于城市扩张的作用受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影响,东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工业化对于城市扩张的作用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仍能促进城市规模扩张;2工业化与城市规模呈倒U型分布,呈现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工业化对于城市规模扩张的作用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呈现拐点,东部地区已达到拐点呈下降趋势,而中西部仍呈上升趋势;3从城市规模来看,小城市工业化对于城市规模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城市规模扩张,而特大城市由于工业发展程度已达到一定水平,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工业化对于城市规模扩张的作用呈下降趋势;4工业化对于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系数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逐渐增大,且在不同分位上影响均显著。工业兴城城市化主张需要甄别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驱动性特征,厘清城市化发展路径选择,谨防城市化动因扭曲与制造业产能过剩、粮食安全等城市化发展陷阱,实现城市化、农业发展、工业化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差异城市化政策,以发展大中城市为重点,实施东部城镇化,西部城市化战略主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  孙早  
世界产业发展史表明,当一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随着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其产业结构演变亦呈现出明显的去工业化特征。以工业化国家为参照,现阶段我国人均收入远未达到工业化国家去工业化时的水平,此时收缩工业产出和就业规模,可视为一种被动去工业化,客观上不利于服务业效率的提升。本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数据估计了去工业化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在控制住市场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后,研究结果显示:(1)去工业化与服务业效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2)去工业化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对传统服务业效率产生负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  孙早  
世界产业发展史表明,当一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随着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其产业结构演变亦呈现出明显的去工业化特征。以工业化国家为参照,现阶段我国人均收入远未达到工业化国家去工业化时的水平,此时收缩工业产出和就业规模,可视为一种被动去工业化,客观上不利于服务业效率的提升。本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数据估计了去工业化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在控制住市场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后,研究结果显示:(1)去工业化与服务业效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2)去工业化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对传统服务业效率产生负效应;(3)去工业化通过削弱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从而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升。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先庆  
工业和流通业的发展存在阶段性的互动关系,流通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适应并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因而厘清流通业扩张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效应对于促进工业与流通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流通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流通产业边际费用最小化作为研究的两条主线,以宏观的流通技术、生产技术、市场化程度和微观的企业因素为研究视角,对在工业化进程中影响流通业扩张的因素及产生的生产营销费用、流通经营费用和消费者搜寻费用等进行经济学分析,对于加速工业化进程及推动流通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陆江源   曾兆祥  
后工业化阶段,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分化现象。从需求端对各国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内需扩张动力的不同是导致各国增长分化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居民资产升值的财富效应与内需扩张有较强联系,美国居民收入占比低、贫富差距大、居民加杠杆少,但居民消费增长最为强劲,主要是由于居民资产增长的财富效应。美国居民在获得可支配收入以后消费支出的倾向很高,这是因为美国居民可以从资产升值中获得财富效应。美国内需扩张对资产升值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而日本居民资产出现了长期持续的贬值,这使得居民的消费意愿很低。为此,我国应通过稳定房地产市场、提升股市作用、发展新型要素资产等,加快推动居民资产回到稳定增长的通道,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常青  张相文  
出口产品长期依赖少数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导致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将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出口产品扩张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采用UN-COMTRADE数据库中2000~2011年HS6分位数据并构建二项选值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对不同标准加权的出口经验变量对出口产品扩张带来的影响及出口产品扩张的路径依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新产品之间临近度较小的老产品的出口经验显著提高了该产品向同一目的国市场的扩张概率,出口的产品扩张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丁·卡诺依  罗朴尚  格雷戈里·安卓希查克  杨素红  
大家普遍认为,教育机会扩张有助于促进社会流动和收入平等。以高等教育为例,随着高等教育扩张,低收入家庭的资优生更有可能上大学并完成大学教育,从而能够竞争有较高学位要求的高薪工作,这理应增加他们经济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近年来,一些国际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以期探讨教育扩张是否有助于促进收入平等。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入学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对促进收入分配平等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原因主要在于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的规模虽然增加,但是其收益却在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常青青  仲伟周  
"健康中国"是新时代下重要的发展战略,而城市化对居民公共健康具有复杂的影响效果。利用2001—2016年31个省(区、市)的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化对公共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上看,城市化在各个分位点上都对公共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从地区层面上看,城市化对东部地区公共健康的积极效果要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公共健康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最后,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主要研究结论是可靠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数字经济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智能化生产作为产业变革和产业创新的主要方式,在对劳动力就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了契机。本文在详细分析工业智能化对就业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着重从行业就业结构变动的视角对工业智能化是否推动了高质量就业进行实证考察。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7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就业份额,同时增加了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就业份额,促进了行业就业结构高级化,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充分发挥智能化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减少劳动者在新旧岗位转换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福利损失,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创业创新、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力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重化工业的高速扩张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文章运用1978—2005年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重工业发展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化与重化工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即城市化发展会引起重工业规模扩大,重工业的扩张也会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协整回归方程进一步表明,城市化水平提高1%,重工业总产值相应增加5%;而重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会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0.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常春  
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相互偶联的复合系统。文章从规模扩张、空间扩张和景观变迁三个维度,揭示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特征,并对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演进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定制度环境及变迁条件下,伴随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快速工业化区域特别是"自下而上"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先后经历了加速、高速和持续快速三个阶段,空间扩张由相对均衡到非均衡快速发展、再回复到相对均衡,景观聚集度出现先显著下降、后逐步回升态势。文章最后针对快速工业化区域发展实际,提出建设用地扩张调控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浩然  郑倩昀  呙玉红  
由于不同国家的卫生筹资体系存在显著差异,所以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一直存有较大争议。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2004-2014年的数据,发现在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程度的地区,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1)在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在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程度中等的地区,社会医疗保险发展促进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3)在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合理控制社会医疗保险规模对于发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浩然  郑倩昀  呙玉红  
由于不同国家的卫生筹资体系存在显著差异,所以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一直存有较大争议。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2004-2014年的数据,发现在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程度的地区,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1)在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在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程度中等的地区,社会医疗保险发展促进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3)在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