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50)
- 2023(5786)
- 2022(4123)
- 2021(3544)
- 2020(2645)
- 2019(5951)
- 2018(5915)
- 2017(10970)
- 2016(6009)
- 2015(6714)
- 2014(7033)
- 2013(6701)
- 2012(5788)
- 2011(5254)
- 2010(5189)
- 2009(4953)
- 2008(4905)
- 2007(4320)
- 2006(4060)
- 2005(3731)
- 学科
- 济(31989)
- 经济(31958)
- 业(17630)
- 管理(16760)
- 农(13827)
- 企(13122)
- 企业(13122)
- 业经(10809)
- 中国(10681)
- 方法(10542)
- 农业(9769)
- 数学(9029)
- 数学方法(8987)
- 地方(8153)
- 发(7434)
- 发展(6773)
- 展(6762)
- 财(6697)
- 学(5348)
- 农业经济(5290)
- 制(5254)
- 产业(4863)
- 策(4346)
- 体(4341)
- 信息(4055)
- 建设(4037)
- 贸(4023)
- 贸易(4019)
- 银(4009)
- 银行(3998)
- 机构
- 学院(90467)
- 大学(90187)
- 济(38186)
- 经济(37386)
- 管理(32811)
- 研究(32433)
- 理学(28345)
- 理学院(28000)
- 管理学(27390)
- 管理学院(27250)
- 中国(23644)
- 科学(19404)
- 京(18871)
- 财(16824)
- 所(16169)
- 农(15846)
- 研究所(14660)
- 江(14091)
- 中心(13986)
- 财经(13405)
- 范(13357)
- 师范(13257)
- 业大(13096)
- 经(12181)
- 经济学(12167)
- 农业(11959)
- 院(11756)
- 北京(11671)
- 州(11274)
- 经济学院(10919)
- 基金
- 项目(60555)
- 科学(48561)
- 研究(45143)
- 基金(44423)
- 家(38606)
- 国家(38245)
- 科学基金(32893)
- 社会(30917)
- 社会科(29153)
- 社会科学(29147)
- 省(23640)
- 基金项目(23389)
- 教育(20192)
- 自然(19542)
- 划(19396)
- 自然科(19128)
- 自然科学(19124)
- 自然科学基金(18793)
- 编号(18052)
- 资助(16692)
- 成果(14678)
- 发(14110)
- 重点(13835)
- 国家社会(13286)
- 部(13056)
- 课题(12762)
- 创(12378)
- 发展(11716)
- 展(11557)
- 创新(11481)
共检索到137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建军
从城市及其规划理论、社会改革理论、城乡经济发展实践和村庄建设管理体制等角度对工业化以来城乡关系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村庄和城市的本然关系,城市不能脱离村庄而存在,村庄和城市间没有必然的从属关系。认为现有的城乡关系理论以城市发展观和增长正统论为主流,致力于解决工业和城市发展问题,并未跳出城市站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研究城乡关系;虽然城市和村庄的分离对立在大多数理论中得到体现,但城市—村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却并未被全面审视,对这一矛盾运动如何因势利导还需要进行长期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工业化 评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二龙 孙蚌珠
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维度,本文以土地为视角,从城乡关系分析中国式工业化。不同于西方早期工业化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式工业化通过土地调整城乡关系,满足了工业化发展需要的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需求。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将农村经济剩余转移到国家工业化建设做了准备。土地集体化结合城乡剪刀差,提取了农村经济剩余,服务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促进了乡镇企业崛起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以土地为核心的信用创造解决了大规模城市工业化发展的融资约束难题,促进了城市工业化发展。新时代,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再工业化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是中国式工业化面临的重要方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近200年,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引发了农业的科技革命,化学、机械和电力使传统农业进入一个更大的循环系统。为了通过工业化带动包括农业在内的各业现代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投资主要向工业倾斜,相应向城市倾斜。虽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所占份额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与财政对农业的投资相比较,总的走向是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尽管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逐步扩大,重工业结构向着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造的方向发展,在调整中增加支农投入,但是这些发展与调整,远远达不到农业对工业的需求。由于财政集中资金搞工业化,以及相应的人民公社、统购统销、城乡户籍等等制度的确立,加之历史上的城乡差距,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和凸...
关键词:
工业化 固定资产投资 城乡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璐 王济民
从背景、时代环境、经济发展出发,还原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形成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进行总结。70多年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对立"→"趋好"→"统筹"→"融合"四大阶段。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宏观环境是直接影响因素;中央政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选择相应的国家战略目标,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产业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公共资源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推动城乡关系战略实施,进而推动城乡关系变化。顶层设计以及系统实践促使中国城乡关系经历深刻变革并得到极大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破除,城乡差距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据此,新时期,解决城乡关系出现的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增收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璐 王济民
从背景、时代环境、经济发展出发,还原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形成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进行总结。70多年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对立"→"趋好"→"统筹"→"融合"四大阶段。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宏观环境是直接影响因素;中央政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选择相应的国家战略目标,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产业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公共资源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推动城乡关系战略实施,进而推动城乡关系变化。顶层设计以及系统实践促使中国城乡关系经历深刻变革并得到极大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破除,城乡差距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据此,新时期,解决城乡关系出现的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增收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路
纵观新中国建立70年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变迁,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以"要素汲取型"为主要目的的工农城乡分割与制度化阶段;改革开放后以"放权让利型"为主要手段的工农城乡关系缓和与农村体制改革阶段;新世纪以来以"资源赋予型"为主要内容的工农城乡关系转型和政策支持阶段;新时代以来以"还权赋能型"为主要方式的工农城乡融合与要素市场化阶段。回顾工农城乡关系四个阶段,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经验:工农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其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交换是工农城乡关系的主线,而未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有赖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从而建立农业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勤林 陈说
融合共兴的城乡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城乡关系的调整依次经历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支持城市以农养工的城乡关系曲折演进阶段、改革开放指引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以及新时代共同富裕指引下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基于城乡关系演进历程的时代特征与多维实践,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城乡关系演进"四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为探索形成城乡融合为主体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提供了历史借鉴与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宝山
本文分析了工业化的内涵并划分了城乡经济关系的阶段,认为中国从产值和就业结构看已进入工业化成长阶段,但从人口结构看仍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秀川 王钊
本文从内生动态系统的角度,采用PanelData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用2SLS和3SLS方法对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估计。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和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工业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恶性循环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没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吴楚材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在协调城乡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和土地上,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城乡差别扩大,城乡对立加剧。城市化是解决城市矛盾的根本途径。加速城市化,首先必须转变几个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城市化发展现,不能因为就城市人口会增加财政负担、农民进城会带来社会冲突等问题,就不搞城市化。其次,不论大、中、小城市都应在吸收农村劳动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应是不同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应因地制宜,多种模式。
关键词:
城市化,城乡关系,发展道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凡军 王鹏
基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探寻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蕴含的“融合共生”特质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构建了双中心意义的城乡关系。通过解构城乡发展中政策赋值、组织赋权、技术赋智的实践过程,发现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表现为城乡结构一体化、要素均衡流动和功能差异化互补,并呈现了价值理性、结果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再生产过程。在逆差序理念、双中心发展与数字红利扩散的逻辑取向下,城乡关系转型的价值观从差序向逆差序转变,成效观从极化发展向合作生产转型,方法观从效率增利向效益共享转换,既建构了稳定有序的城乡关系秩序,亦充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更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智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孔祥智
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在劳动力、土地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3大方面做出的隐性贡献累计高达18.9万亿~23.9万亿元,此外,农村资金净外流累计高达约12.5万亿元,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有能力解决工农和城乡的不平等问题。因此,要坚决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持续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尽快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农民 贡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成举 李小云 石宝峰 吴雨霞
在城乡关系的不同阶段,工农关系差异显著。工业扶贫是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优化的本质要求,也构成了新中国70多年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提供就业、增加收入、收入转移与福利供给等,工业扶贫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整体的进步和提升,农村贫困问题得到显著缓解。在不同阶段,工业扶贫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内涵,从间接性溢出效应减贫,到直接性就业吸纳减贫,再到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发式扶贫,最终到全面介入的工业精准扶贫,工业扶贫走出了一条脱胎于乡村而后又以高质量多样化方式回馈乡村的扶贫发展之路。在新的阶段,工业扶贫不仅不可弱化,反而应该通过更多方面的政策与制度进行扶持,这不仅是持续相对贫困治理的需要,也是新时期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共同富裕道路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工业扶贫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成举 李小云 石宝峰 吴雨霞
在城乡关系的不同阶段,工农关系差异显著。工业扶贫是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优化的本质要求,也构成了新中国70多年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提供就业、增加收入、收入转移与福利供给等,工业扶贫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整体的进步和提升,农村贫困问题得到显著缓解。在不同阶段,工业扶贫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内涵,从间接性溢出效应减贫,到直接性就业吸纳减贫,再到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发式扶贫,最终到全面介入的工业精准扶贫,工业扶贫走出了一条脱胎于乡村而后又以高质量多样化方式回馈乡村的扶贫发展之路。在新的阶段,工业扶贫不仅不可弱化,反而应该通过更多方面的政策与制度进行扶持,这不仅是持续相对贫困治理的需要,也是新时期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共同富裕道路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工业扶贫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华
改革开放以来,进城打工构成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农业剩余劳力出现并增加,城乡发展水平差距,以及改革开放后农民自由度提升,是农村劳力进城打工的主因。城乡关系涉及现代化诸多层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现代化内在要求与重要标志。当前城市化水平很低,乡村“三留守”问题严重,城乡关系存在严重弊端。城镇化应以人为本,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一是让农民自由转移至非农产业;二是让农民自由迁移至城市定居;三是为那些不愿或不能定居城市的农民在农村提供较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使其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总之应通过制度保障,实现城乡相得益彰。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城镇化 城乡关系 以人为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