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0)
- 2023(12272)
- 2022(9763)
- 2021(8629)
- 2020(6758)
- 2019(14968)
- 2018(14942)
- 2017(28256)
- 2016(15071)
- 2015(17160)
- 2014(17505)
- 2013(17090)
- 2012(16389)
- 2011(15202)
- 2010(15633)
- 2009(14747)
- 2008(14620)
- 2007(13472)
- 2006(12686)
- 2005(12109)
- 学科
- 济(88228)
- 经济(88149)
- 管理(42855)
- 业(38882)
- 企(29873)
- 企业(29873)
- 中国(26451)
- 地方(26202)
- 方法(23896)
- 农(21174)
- 业经(20580)
- 数学(19725)
- 数学方法(19483)
- 学(16916)
- 地方经济(15910)
- 财(14790)
- 农业(14670)
- 发(14567)
- 制(14024)
- 融(13488)
- 金融(13488)
- 银(13202)
- 银行(13185)
- 行(12815)
- 环境(12254)
- 贸(11813)
- 贸易(11801)
- 理论(11785)
- 产业(11620)
- 易(11267)
- 机构
- 学院(231345)
- 大学(231231)
- 济(102625)
- 经济(100453)
- 研究(88464)
- 管理(81779)
- 中国(68248)
- 理学(67447)
- 理学院(66612)
- 管理学(65432)
- 管理学院(64989)
- 科学(51910)
- 京(51010)
- 财(46281)
- 所(45607)
- 研究所(40654)
- 中心(39605)
- 江(37814)
- 农(37287)
- 财经(35510)
- 范(33387)
- 北京(33169)
- 师范(33059)
- 经济学(32392)
- 经(31909)
- 院(31383)
- 州(30664)
- 业大(30273)
- 经济学院(28653)
- 农业(28602)
- 基金
- 项目(140292)
- 科学(109833)
- 研究(105975)
- 基金(99503)
- 家(86158)
- 国家(85387)
- 科学基金(72281)
- 社会(68833)
- 社会科(65155)
- 社会科学(65141)
- 省(54964)
- 基金项目(50826)
- 教育(46891)
- 划(45426)
- 编号(43735)
- 自然(42393)
- 自然科(41388)
- 自然科学(41379)
- 自然科学基金(40645)
- 资助(40241)
- 成果(37824)
- 发(36747)
- 重点(31964)
- 课题(30870)
- 发展(30207)
- 展(29722)
- 部(29720)
- 国家社会(29292)
- 创(27954)
- 项目编号(26834)
- 期刊
- 济(132956)
- 经济(132956)
- 研究(78099)
- 中国(55012)
- 农(36968)
- 财(35648)
- 学报(35496)
- 管理(33935)
- 科学(32520)
- 教育(28273)
- 大学(26987)
- 融(26019)
- 金融(26019)
- 农业(24989)
- 学学(24888)
- 技术(22033)
- 经济研究(21823)
- 业经(20705)
- 财经(18960)
- 问题(16937)
- 经(16614)
- 图书(15800)
- 技术经济(13158)
- 贸(12988)
- 业(12891)
- 世界(12644)
- 国际(12114)
- 书馆(11296)
- 图书馆(11296)
- 坛(11182)
共检索到387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继文
本文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置放到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把考察的视线直伸到远古时代 (而不仅仅是近代或现代 ) ,并抓住经济活动的主体———人 ,分别从生产和交换的不同方面探讨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的特征 ,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表现为量的积累与质的跃迁的统一、二者之间既依次递进又错落交叉 ,其内容涉及到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信息业是第三次产业的典型代表等见解。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长辉 谭力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将"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对推进信息化作出新的部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什么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如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淞淋 陈文基 肖宏伟 易丹辉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助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适用于评估两化融合程度的综合指标,其次将C-D生产函数与多层线性模型结合,提出多层C-D生产函数,最后实证研究了2001年以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历了"十五"和"十一五",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了快速融合,此融合也为二者未来的深入发展创造了动力;劳动和资本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稳定或逐年降
关键词:
两化融合 多层C-D生产函数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长生
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率先进入了信息化或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因此,近年来,在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以工业化为研究主题的发展经济学已经落后甚或过时了。显然,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把“信息化”看作替代“工业化”的一个概念,甚至将二者相互对立起来。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涵义及其与信息化的关系,就决定了对发展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诚颖 陈锐 郦金梁 史占中
第四次科技革命背景下形成的工业智能化方兴未艾、影响持续加深。基于对经济学视角的辨析,工业智能化本身并不能扮演“垄断趋势”的终结者,无法自发促成市场竞争。因此,分析工业智能化的机制特征,针对采用智能化技术的决策进行经济分析。通过经济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具有赋能属性,并对相关产业的赋能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不断增强,从而具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潜力。基于典型事实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性,不难预见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具有自我强化的垄断趋势。本研究为政府推动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解释,中国与美国均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大国竞争合作中拥有相匹配的战略能力,将引领和主导全球工业智能化的发展。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路径依赖 垄断 经济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茂清
工业化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指导下展开的。经济发展有不同的类型 ,根据一国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不同方式 ,可以将其分为外贸主导型模式和外资主导型模式 ;根据一国工业发展和进出口的关系 ,可以将其分为进口替代模式和出口导向模式。每一类型的模式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怎样结合本国工业化的特定阶段选择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制定工业化战略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工业化 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陈伟 郭毅
研究目标: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历程,剖析不同阶段下工业与经济内在发展特点,并对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继而提出应对策略。研究方法:通过历史文献回顾,以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数据整理与访谈咨询,厘清当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经历了蓄力期、探索期、加速发展期、高速发展期和换挡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内在结构、需求及要素驱动状况、区域发展策略等都有各自鲜明特点。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五个阶段不同特点的具体解析,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发现当前发展存在制度变革有待创新、工业与经济结构尚需优化、发展的科创支撑不足、传统驱动需求趋弱等七大方面问题。研究创新:从政府"有形的手"推动工业与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历程中重大政策转变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并从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模式、内在结构和驱动要素等方面总结分析每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将历史经验与现实发展相结合,对新形势下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在制度保障、科技创新、需求驱动和经济要素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价值:厘清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脉络,明晰其不同阶段下各自发展特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德复
韩国经济的起飞是以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它们把规划、政策和区位条件等方面紧密结合,并达到高度统一,不仅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极大地促进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韩国实行的“点、圈、带”的发展模式,提高了地区经济的整体效益。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志丹 戴云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简要分析了信息化是解决宁波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的有效手段 ,通过三个企业信息化的案例 ,说明信息化正在宁波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工业经济 信息化 案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杜传忠 王纯 王金杰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本文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和关键生产要素变迁三个方面,揭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逻辑;阐明了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即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保障,以数据赋能为动力,以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智能工业化;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归纳总结了新型工业化的新特征。最后构建了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机制:以产业差异化竞争机制和绿色产业长期激励机制为驱动机制,挖掘新型工业化的增长潜力;以多层次人才供给机制和有效衔接的数实融合机制为运行机制,促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高效运行;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和政府部门履职评价机制为保障机制,为新型工业化正常有序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安筱鹏 陈凌虎
发达国家信息化进程是在其实现了工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分析了中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 ,并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现阶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化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化发展分为传统信息化与现代信息化两个阶段,然后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这两个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因果关系,并用LOG ISTIC成长曲线模拟二者发展规律的特点。结果发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较弱,信息化仅在滞后一年的情况下对工业化有促进作用,而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则被大大滞后了,信息化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进入成长期的时间要晚于工业化,但进入成熟期的时间又早于工业化,成长曲线属于典型的"晚熟早衰"型,原因可能有信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信息化的发展到了相对平稳阶段、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等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怀宝 冯英浚 曲世友
工业化与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把工业化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准上来,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国际竞争力。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化 协调发展 政策措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建求
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工业化社会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并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中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佳明 李佳
一、我国县域经济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1.工业化水平低,新型工业化基础薄弱。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到“十五”末期,县域经济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县域经济主体仍然是传统的二元结构(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并存),而不是新兴的“三元结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