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7)
2023(9045)
2022(6935)
2021(6312)
2020(4880)
2019(11027)
2018(10980)
2017(21056)
2016(11248)
2015(12446)
2014(12383)
2013(11926)
2012(10927)
2011(9828)
2010(9738)
2009(9045)
2008(8671)
2007(7961)
2006(7340)
2005(6247)
作者
(30876)
(26046)
(25747)
(24845)
(16404)
(12620)
(11786)
(10213)
(9908)
(9187)
(8951)
(8867)
(8508)
(8011)
(7993)
(7659)
(7606)
(7541)
(7424)
(7404)
(6596)
(6287)
(6198)
(6147)
(5955)
(5772)
(5764)
(5685)
(5231)
(5189)
学科
(49782)
经济(49625)
(28729)
(28369)
管理(24204)
农业(19428)
(17731)
企业(17731)
业经(17175)
中国(16537)
地方(15885)
方法(15456)
数学(11765)
数学方法(11669)
(10333)
(10164)
(9907)
发展(8800)
(8791)
(8535)
农业经济(8229)
(7898)
理论(7722)
环境(7247)
(7081)
收入(6602)
产业(6377)
土地(6341)
(6315)
地方经济(6257)
机构
学院(155012)
大学(152264)
(61891)
经济(60313)
管理(56316)
研究(54569)
理学(48259)
理学院(47583)
管理学(46620)
管理学院(46334)
中国(41140)
科学(33516)
(33240)
(30966)
(27340)
中心(26370)
(26244)
(25266)
(24529)
师范(24376)
业大(23721)
研究所(23700)
农业(22677)
财经(21459)
北京(20429)
(20171)
(19721)
师范大学(19666)
(19369)
经济学(18898)
基金
项目(106643)
科学(85008)
研究(81318)
基金(76942)
(65994)
国家(65329)
科学基金(56879)
社会(55102)
社会科(50853)
社会科学(50838)
(42901)
基金项目(42163)
教育(35685)
(35114)
编号(34338)
自然(34086)
自然科(33290)
自然科学(33284)
自然科学基金(32672)
资助(28266)
成果(27435)
(24832)
重点(23675)
课题(23543)
国家社会(22652)
(22609)
(21655)
发展(20476)
(20237)
(20162)
期刊
(80851)
经济(80851)
研究(46934)
中国(36143)
(35605)
科学(23555)
学报(23233)
农业(23161)
(20504)
大学(18665)
管理(18388)
教育(17651)
学学(17437)
业经(17141)
(15455)
金融(15455)
技术(12335)
问题(11374)
经济研究(10739)
财经(10240)
农村(9556)
(9556)
农业经济(9481)
(9447)
资源(9413)
(9308)
(8896)
(8713)
社会(8017)
图书(8009)
共检索到239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京波  
集市不仅是传统乡村社会的消费空间,也是满足农民社会交往、宗教信仰、休闲娱乐、社区认同等公共生活的社会空间。基于胶东P市的个案研究表明:伴随着乡村工业化进程,集市社会空间日益萎缩。工业化使得农民闲暇时间不断压缩与碎片化,农民参与集市的非经济活动减少;集市社会交往功能弱化并向工厂迁移;庙会社会功能式微而经济功能凸显,庙会逐渐呈现出"单一商品交易场所"和"旅游产业一部分"的工具性趋向;集市社区边界模糊和社群消解,以集市为中心的村际间的婚姻圈、祭祀圈和公共议事圈受到冲击,进而导致集市社区消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亮  
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粮食生产萎缩问题张明亮随着农村工业发展,一些农村工业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粮食生产萎缩的问题。针对这一新问题,我们选择了代表农村工业化水平不同阶段的山东省苍山县、诸城市、桓台县、淄川区,江苏省无锡县和广东省东莞市六个县(市),结合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伟  卜风贤  
乡村集市在中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联系单个小农家庭的场所和有效方式,其滋生于自然经济之中。新时期,乡村集市依靠复杂的功能对乡村社会起着国家所无法替代的整合作用,作为乡村公共空间的集市已经形成为乡村政治的接点、基层市场的节点和乡民闲暇的热点,成为一个集政治整合、经济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域。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新时期集市功能出现公共性衰减、娱乐消闲变异、市场秩序紊乱、综合性逐渐丧失新的时代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言清,杨学成  
工业化进程中,资源自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工业的加速发展,往往引起农业萎缩。如何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对待农业萎缩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业化过程中,...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言清  杨学成  
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源自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工业的加速发展,往往引起农业萎缩。如何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如何对待农业萎缩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业化,是以农业发展为前提的。只有农业发展,才能使工业以及其他非农部门得以独立发展。农业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宇阳  申明锐  张京祥  
中国的乡村治理因社会结构的地域差异而呈现出丰富的空间格局。本文以国家大共同体、乡村小共同体双重治理层级为核心,将村民个体的互动穿插进来,构建了一个乡村社会结构的分析模型。案例部分选取了在宗族治理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汕头市东仙村,梳理出不同时代衍生的宗族主导、国家支配、治理弱化与村治重振四种社会结构类型,揭示其治理互动机制,并以相应的空间分析验证了社会一空间的关联响应规律。案例证实了乡村空间聚落的布局结构本质上是社会结构的表达,乡村小共同体的嵌入使得乡村空间的优化更加贴近村民的个体诉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伟  卜风贤  
乡村集市自诞生以来,数千年中一直扮演着乡村社会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重角色,不同的历史时期,差异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国家政策安排之下,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乡村集市除了其具有的基层市场功能外,作为乡村社会独特的公共空间,依靠自身复杂的功能对乡村社会起着国家所无法替代的整合作用。在现代乡村社会,乡村集市已经发展成为乡村政治的焦点、基层市场的节点和乡民闲暇的热点,形成为一个集政治整合、经济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尚意  许伟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人文地理学者的角色是从空间和区域的角度参与各类乡村振兴实践和思考。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代表人物大卫·哈维指出,"时空压缩"现象加剧了资本积累的危机,要消除危机,必须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革命入手。本文以2015-2017年广州市企业投资中的乡村项目为例,分析哪些项目是消除区域发展两级分化、抵制资本纯粹追逐利润的,从而为政府重点鼓励何类项目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经验主义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研究结论为:(1)从空间分布上看,2015-2017年企业投资在广州乡村的项目大部分是按照"纯粹"市场原则分布的,即投资项目以近郊为主,高投资额的投资项目也集中在近郊,这种分布是"时空压缩"的结果。(2)2015-2017年少部分投资在广州乡村的项目并非"纯粹"追求利润,它们主要是为改变乡村生活的环境质量,而非生产经营性的、"空间修复"型的项目,更能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本质理解的积极性项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茂莉  
乡间集市是乡村交易的主要场所,依托土地而生存的农民将交易需求与土地不动产特性融入乡村集市,为集期间隔、客源区范围以及集市地理分布印上了鲜明的农业生产痕迹。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建立的稳定的对应关系,不仅使村民前往集市参与交易的距离大约在一日往返路程内,也将乡村交易建立在定期市的基础上,乡村集市对农户而言存在规模等级,但并不具备关系等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茂莉  
乡间集市是乡村交易的主要场所,依托土地而生存的农民将交易需求与土地不动产特性融入乡村集市,为集期间隔、客源区范围以及集市地理分布印上了鲜明的农业生产痕迹。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建立的稳定的对应关系,不仅使村民前往集市参与交易的距离大约在一日往返路程内,也将乡村交易建立在定期市的基础上,乡村集市对农户而言存在规模等级,但并不具备关系等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博  段文婷  许艳  赵悦君  
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强弱直接影响城镇化的进程与质量。以胶东地区为例,对务农、兼业和非农农民的就业、居住和户籍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农民就业城镇化意愿与居住、户籍城镇化意愿依然差距较大,就业与居住的理想地点仍然错位明显;年龄对于各类农民不同层次城镇化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家庭年收入对于非农和务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子女婚姻需求对非农、务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子女就学需求对于兼业农民的就业、户籍城镇化意愿影响以及非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较为显著。研究表明,一方面胶东地区城镇人口中的"人户分离"问题难以快速减轻,另一方面,县城作为县域城镇化的中心,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镇区主要为务农、兼业农民提供非农就业机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锦晓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工业化日渐成为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乡村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从而使传统乡村伦理发生了重大变迁,而工业化的发展本身也提出了新的伦理课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明芳  翁一峰  
首先回顾苏南乡村工业的时空演进历程,得出人园发展、融人镇区和留在乡村三种空间分化路径。接着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研究乡村工业的社会经济总体特征和三种空间乡村工业的差异及问题。从经济、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剖析乡村工业时空演进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当前乡村工业的引导对策:一是空间差别化引导,进入园区的注重提质增效,融入镇区的甑別保留、搬迁与转型,留在乡村的分期引导和完善制度;二是留村工业多路径转型:大型优质企业集中进园,结含乡村休闲转型发展,结合增减挂钩紧凑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智生  张重艳  
山坝地域结构是云南典型的地域类型。在这一特殊的地域结构下,乡村集市往往成为山区和坝区之间农村商贸经济活动发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维系山区和坝区不同族群农户经济共生互补的重要纽带,对于维护边疆稳定与经济开发有着突出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对云南丽江玉龙县九河乡村集市形成发展机理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既定的山坝地域这样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山坝区各单元之间联动有序的环境结构中,乡村集市的发展演进既依附于特定的地域条件,但同时又能以范围维系和时空协同机制为动力,突破地域局限,以更能兼顾和适应山区和坝区间各市场参与者活动特点的方式来不断重构和演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天泽  张京祥  
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中,中国此前资本驱动下的城市增长主义模式正逐步走向终结。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乡村正成为资本关注和投入的重点,正在成为增长主义新的延续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当前风起云涌的"乡村建设"运动、"淘宝村"等,其本质都是资本驱动下增长主义在乡村地区的具体体现。从剖析增长主义的角度切入,通过"淘宝村"与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轮乡村工业化运动的对比,从而揭示出当前电商在乡村集聚发展的深层机制。认为,"淘宝村"是"互联网+"时代中继"乡村工业化"之后的新一轮增长主义范式体现,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也孕育着诸多危机,更需要探讨真正的、可持续的乡村复兴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