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6)
- 2023(16132)
- 2022(13517)
- 2021(12384)
- 2020(10320)
- 2019(23348)
- 2018(23048)
- 2017(44997)
- 2016(24733)
- 2015(27438)
- 2014(27315)
- 2013(27011)
- 2012(24464)
- 2011(21804)
- 2010(21395)
- 2009(19590)
- 2008(18993)
- 2007(16548)
- 2006(14648)
- 2005(12850)
- 学科
- 济(99701)
- 经济(99595)
- 管理(68007)
- 业(64860)
- 企(52009)
- 企业(52009)
- 方法(43970)
- 数学(38590)
- 数学方法(38241)
- 农(27763)
- 中国(26829)
- 财(26796)
- 地方(23552)
- 税(22174)
- 学(22122)
- 业经(22090)
- 税收(20722)
- 收(20552)
- 农业(18866)
- 贸(17512)
- 贸易(17504)
- 易(16965)
- 制(16125)
- 环境(15875)
- 和(15404)
- 务(15176)
- 财务(15108)
- 财务管理(15090)
- 技术(14928)
- 理论(14592)
- 机构
- 大学(346352)
- 学院(345214)
- 济(136672)
- 管理(134381)
- 经济(133847)
- 研究(118486)
- 理学(117421)
- 理学院(116078)
- 管理学(114005)
- 管理学院(113410)
- 中国(85600)
- 科学(76910)
- 京(73591)
- 财(64710)
- 农(62515)
- 所(60571)
- 业大(56285)
- 研究所(55521)
- 中心(52175)
- 财经(51410)
- 江(50258)
- 农业(49282)
- 经(46836)
- 北京(45985)
- 范(44680)
- 师范(44143)
- 院(42974)
- 经济学(41257)
- 州(40418)
- 财经大学(38208)
- 基金
- 项目(244151)
- 科学(190615)
- 基金(177125)
- 研究(172948)
- 家(157383)
- 国家(156105)
- 科学基金(132503)
- 社会(109668)
- 社会科(103953)
- 社会科学(103926)
- 省(95177)
- 基金项目(94705)
- 自然(87466)
- 自然科(85410)
- 自然科学(85383)
- 自然科学基金(83838)
- 划(80963)
- 教育(77721)
- 资助(72031)
- 编号(69629)
- 成果(55313)
- 重点(54987)
- 发(52736)
- 部(52554)
- 创(50627)
- 课题(47522)
- 创新(47375)
- 科研(47045)
- 国家社会(45659)
- 计划(45656)
- 期刊
- 济(145156)
- 经济(145156)
- 研究(102967)
- 学报(62504)
- 中国(61131)
- 农(56685)
- 科学(54116)
- 管理(46857)
- 财(46852)
- 大学(45528)
- 学学(43278)
- 农业(38899)
- 教育(33693)
- 技术(27354)
- 融(25422)
- 金融(25422)
- 经济研究(24158)
- 业经(24142)
- 财经(23624)
- 经(20131)
- 业(19764)
- 问题(19601)
- 科技(17853)
- 版(17156)
- 图书(16611)
- 业大(16444)
- 技术经济(16212)
- 务(16095)
- 税(15938)
- 资源(15650)
共检索到495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钟琳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动、社会人口分布变动等一系列变化会对税收增长造成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本文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对区域税收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税收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曦 张闻 魏敏 汤春玲
文章以湖南省为例,分析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都对湖南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且新型城镇化拉动湖南经济增长的效应比工业化的拉动效应要大,同时,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更加明显,而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因此,湖南应提升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短期内则要适度发展新兴工业,提升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宇文 谭凤连 谌岚 李亚诚
以2005—2013年中国29个省区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除西藏、黑龙江及港澳台),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全国和东中部地区传统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表现为非线性关系,西部地区为正线性关系;全国和分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为线性关系,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另外,对外开放扩张、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支出规模增大以及经济转型可以进一步巩固城镇化的收入效应,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和能源消费强度扩大则会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宇文 谭凤连 谌岚 李亚诚
以2005—2013年中国29个省区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除西藏、黑龙江及港澳台),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全国和东中部地区传统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表现为非线性关系,西部地区为正线性关系;全国和分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为线性关系,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另外,对外开放扩张、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支出规模增大以及经济转型可以进一步巩固城镇化的收入效应,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和能源消费强度扩大则会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志海 王雅鹏
笔者利用2005年~2010年中国1550个县(市)构成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县域工业化并未带动农业增长,而县域城镇化则有利于农业增长,两者并未发挥出协同效应。笔者还进一步发现,两者对农业增长影响的区域效应具有空间上的不对称性;县域工业化的负效应在时间上呈弱化趋势,而县域城镇化的正效应则显著增强。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增长 系统GMM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川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三者的内在区别,并基于1960年以来OECD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实证研究的结论显示,三者在不同类型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对于OECD国家而言,由于城镇化进入相对饱和阶段,经济增长、工业化都不对其构成显著影响;其城镇化更多显示出结构性变化特征。相比之下,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紧密,三者关系呈现出工业化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川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三者的内在区别,并基于1960年以来OECD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实证研究的结论显示,三者在不同类型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对于OECD国家而言,由于城镇化进入相对饱和阶段,经济增长、工业化都不对其构成显著影响;其城镇化更多显示出结构性变化特征。相比之下,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紧密,三者关系呈现出工业化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加速城镇化的特征,且城镇化对于工业化也存在反作用。加入政府支出和国际贸易变量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都伴随着政府支出与贸易规模的增长,这与OECD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贾云赟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各自的功能,本文应运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函数对中国1984~2010年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动态研究表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影响效果差异明显;在不同滞后期存在单项关系,不具有因果关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美洲 韩兆洲
本文利用动态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揭示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民收入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分析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路径响应问题。本文的最终结论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相对来说,工业化政策短期效应较好,而城镇化政策长期效应更为显著。最后指出,发展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期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探索1996-2010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并检验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三化"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明显,仍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各地区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存在收敛之势。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R&D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萍 孙群力
本文采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78-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表示工业化水平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负。就业结构的变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东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负。空间结构变化对全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治栋 司深深
文章利用2006-2015年的安徽省县域面板数据,运用OLS-FE-2SLS方法考察安徽省县域城镇化和工业集聚对县域工业增长的实际效应,旨在为县域工业发展汇聚新思路。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工业集聚度在推动工业增长上异常显著,两者共同作用能够加强城镇化和工业集聚对县域工业增长的推进效果,但是会引起不同要素效应在区域间的差异。研究的政策启示是:为了增强城镇化、工业集聚对县域工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统筹产业发展规划和城镇布局,打造促进工业发展的产业园区,引导县域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城乡工业的产业关联性,促使城乡产业水平的竞争转变为垂直生产链上的相互合作,通过产业互补,支撑产业升级,进而促进县域工业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集聚 县域工业增长 安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越浦 樊晗露 黄新建
文章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城镇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和老龄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标准将我国划分为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两类地区,采用SYS-GMM计量方法对人口就业视角下城镇化与老龄化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层面而言,城镇化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老龄化则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阻滞作用;两类地区中,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中高速地区更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相应的老龄化阻滞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更为严重,远高于全国地区平均水平,但在高速增长地区老龄化的阻滞作用却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越浦 樊晗露 黄新建
文章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城镇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和老龄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标准将我国划分为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两类地区,采用SYS-GMM计量方法对人口就业视角下城镇化与老龄化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层面而言,城镇化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老龄化则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阻滞作用;两类地区中,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中高速地区更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相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妍 薛俭
选取了中国31个省市1990-2012年的城镇化率、人均GDP、就业人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基于面板数据的扩展生产函数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Hausman检验等一系列计量方法,对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证分析。分析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整体上保持了高度正相关性,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提出了对解决区域协调性发展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