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2)
2023(9896)
2022(7650)
2021(6809)
2020(5755)
2019(12568)
2018(12730)
2017(24966)
2016(13430)
2015(14989)
2014(15120)
2013(14799)
2012(13043)
2011(11385)
2010(11722)
2009(11333)
2008(11547)
2007(10811)
2006(9909)
2005(9202)
作者
(37208)
(31418)
(31305)
(29249)
(19856)
(14974)
(14033)
(12223)
(11984)
(11206)
(10698)
(10388)
(10126)
(9861)
(9628)
(9454)
(9170)
(9100)
(9097)
(8992)
(7897)
(7817)
(7693)
(7390)
(7255)
(7035)
(7024)
(6943)
(6292)
(6280)
学科
(79237)
(62854)
企业(62854)
(62730)
经济(62638)
管理(50886)
(44800)
农业(29746)
业经(28371)
方法(23140)
(20895)
中国(17290)
(15942)
财务(15925)
财务管理(15913)
数学(15786)
数学方法(15729)
技术(15161)
企业财务(15036)
(14446)
(13998)
(12421)
(11985)
理论(11164)
地方(11162)
(11159)
(11139)
企业经济(10485)
经营(10208)
农业经济(10100)
机构
学院(199977)
大学(189033)
(90167)
经济(88650)
管理(83414)
理学(71550)
理学院(71006)
管理学(70253)
管理学院(69909)
研究(60473)
中国(50799)
(47366)
(39626)
(38411)
农业(35605)
科学(33733)
(33006)
业大(32652)
财经(31217)
(29647)
中心(28841)
(28285)
研究所(26285)
经济学(26153)
经济管理(25661)
(25167)
经济学院(23761)
北京(23206)
商学(23139)
商学院(22949)
基金
项目(126259)
科学(102098)
研究(97776)
基金(92550)
(78058)
国家(77140)
科学基金(68835)
社会(66186)
社会科(62386)
社会科学(62371)
(52281)
基金项目(49661)
教育(42305)
自然(41525)
编号(41179)
自然科(40620)
自然科学(40613)
(40313)
自然科学基金(39940)
资助(35296)
(33293)
成果(31036)
(29491)
(29232)
(28170)
(28114)
国家社会(27313)
(27105)
重点(27102)
创新(26611)
期刊
(114051)
经济(114051)
研究(56443)
(52644)
中国(40918)
农业(35254)
管理(33091)
(32766)
业经(27050)
科学(26779)
学报(24690)
(21303)
金融(21303)
大学(20744)
学学(20128)
技术(19550)
(18100)
问题(15767)
财经(15551)
经济研究(15545)
教育(14663)
农村(14128)
(14128)
农业经济(13920)
(13513)
技术经济(12939)
世界(12546)
现代(11176)
经济问题(11053)
商业(10920)
共检索到305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乔志敏  
利用1978~2010年的全国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变动是农业现代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现代化变动不是工业化、城镇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看,来自城镇化、工业化的冲击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影响持续较长,但前者的作用更大;从方差分解看,城镇化变动比工业化变动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贡献度要高得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海兵  刘丽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三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构念建立了三者的测度量表,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合成了"三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Grange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对"三化"互动关系作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曙辉  宋天庆  陈怀军  欧阳作富  
工业化、城镇化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与象征,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和不竭动力源。文章浅述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发展理念、市场空间、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资金保障等诸方面给现代农业建设带来的显著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分析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侵吞或掠剥土地、淡水、劳动力、资本等农业自然与社会资源,胁迫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等,而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产生多层面的明显消极影响;进一步提出,转变发展理念与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质量、效益与效率,方能确保"三化"与城乡经济同步协调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杰  
本文从二元经济增长模型推出两个命题假设: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根据门槛水平对我国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程度做出归类,证实了我国城镇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将实证研究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和短期策略都需要更着力地推进城镇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颜蔚兰  张晓君  
中南五省区(豫、鄂、湘、粤、桂)向来是中国颇具战略意义的省区,其发展对中国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熵权法对中南五省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的权重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全面呈现2000-2014年间中南五省区"三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发现,中南五省区"三化"发展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历程。以此为基础,下一步中南五省区深入推进"三化"发展,必须考虑统筹好"三化"发展节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城镇化,同时要破除制约"三化"发展的制度障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慧霞  
本文尝试提供一个逻辑一致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三化"同步发展的制度前提,阐明对激励机制和领导层选择过程具有充分理解是这个制度建立的前提。三者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相互关系是本文着力阐释的问题,最后,论述"三化"同步发展的现实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春萍  
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并加速发展起来的,但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又对带动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协助、推动作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贝  
对我国1995年至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动态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呈反向变动趋势;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G ranger)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均衡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调整的幅度较小;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冲击总体上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宾  孔祥智  
本文采用我国1978—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了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水平的变量数值,并通过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前期的工业化水平对当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产生了正向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俊  李佐军  
基于《农业与工业化》的主要思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顺利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分别从市场经济的思想、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化的推动要素,及工业化与城镇化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将市场经济思想作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导思想,且要理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特别要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农地使用的有效整合和工农业的良性互动,推动农地使用规模化和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要强调基础设施先行、生产技术创新和资本累积等因素的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要以市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唐根年  
为了对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LS通径模型和空间距离测度模型对我国"新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新四化"发展呈现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和地区内发展不同步的双重矛盾;总体上,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融合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程度及其推动作用地区差异明显,中国"新四化"发展的质量及同步水平有待提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梅生  杨德才  
由于中国首次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研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文献较少。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得"四化"的综合评价值,并构建了VAR模型。分析发现,长期内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都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短期内只有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引起城镇化的原因,其他"三化"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滞后一期的"四化"虽然都能有效提升当期"一化"水平,但是自身对自身的影响最大。所以,虽然"四化"还存在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的问题,但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必须依靠自身同步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君  高厚宾  王育红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界定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系统探究了四者之间的耦合互动机理和规律,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我国同步推进"新四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锡文  
农兴国立,农稳民安,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予以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早在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即中国要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如今,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已明显滞后于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为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郑强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机理,然后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系统间的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但这种协调更多的由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所贡献而非系统间的耦合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