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91)
2023(20598)
2022(17092)
2021(15737)
2020(13115)
2019(29516)
2018(29534)
2017(56003)
2016(30700)
2015(34413)
2014(34430)
2013(34105)
2012(31509)
2011(28436)
2010(28673)
2009(26756)
2008(26504)
2007(24026)
2006(21915)
2005(19937)
作者
(91700)
(76224)
(75848)
(71792)
(48482)
(36646)
(34368)
(29832)
(29194)
(27521)
(25966)
(25776)
(24550)
(24494)
(23742)
(23327)
(22671)
(22609)
(22031)
(21968)
(19236)
(19112)
(18645)
(17760)
(17177)
(17171)
(17083)
(16981)
(15589)
(15284)
学科
(130438)
经济(130277)
(107826)
管理(95759)
(88425)
企业(88425)
方法(51895)
(50518)
数学(41367)
数学方法(40877)
中国(38174)
业经(38136)
(35589)
农业(33719)
地方(29957)
(26937)
(26205)
(24106)
财务(24020)
财务管理(23980)
理论(23315)
技术(23248)
企业财务(22755)
(22515)
(22464)
贸易(22445)
(21743)
(20567)
银行(20500)
环境(20303)
机构
学院(443366)
大学(441034)
(177814)
管理(173953)
经济(173919)
研究(153098)
理学(148460)
理学院(146837)
管理学(144400)
管理学院(143587)
中国(117696)
(95897)
科学(95157)
(87231)
(81573)
(78400)
研究所(70827)
业大(70699)
中心(69785)
(69766)
农业(67385)
财经(63930)
北京(60619)
(58340)
(58035)
师范(57718)
(55909)
(55179)
经济学(51736)
(49511)
基金
项目(293915)
科学(230739)
研究(215182)
基金(211449)
(185113)
国家(183397)
科学基金(157101)
社会(135506)
社会科(128038)
社会科学(128003)
(117073)
基金项目(111582)
自然(101713)
自然科(99336)
自然科学(99310)
自然科学基金(97542)
教育(97308)
(97266)
编号(88760)
资助(86275)
成果(72153)
(66164)
重点(65832)
(63599)
(62262)
课题(61177)
创新(57711)
科研(55622)
国家社会(55428)
(54232)
期刊
(210399)
经济(210399)
研究(131816)
中国(95234)
(84677)
学报(73182)
管理(67725)
科学(67122)
(63448)
农业(57126)
大学(55355)
学学(52046)
教育(50198)
(43210)
金融(43210)
技术(40208)
业经(38708)
经济研究(31266)
财经(31259)
(30264)
问题(27821)
(26819)
图书(24698)
技术经济(23024)
(22382)
科技(21797)
现代(20905)
理论(20603)
世界(20411)
商业(19850)
共检索到682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淑凤  
以福建省2004-2014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五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五化"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灰色GM(1,N)模型分析"五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五化"协调发展呈现出"低发展低耦合-低发展高耦合-高发展低耦合-高发展高耦合"的特征。(2)"五化"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发展质量,同时要平衡各子系统间的发展差距,规避短板问题。(3)城镇化和绿色化对"五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则抑制"五化"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郑强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机理,然后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系统间的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但这种协调更多的由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所贡献而非系统间的耦合互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方媛  崔书瑞  
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五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空间插值分析模拟其高低值格局,研究表明:(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优势排序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超前于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滞后显著;(2)"五化"综合空间分布呈现以"哈尔滨-长春"向外扩散的不规则圈层区域,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高值区波及范围狭窄,黑龙江东部、辽源-通化、朝阳-阜新、本溪-丹东所在的吉林南端、辽东与辽西为低值地带;"五化"各自格局均呈现不均衡态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四化"格局类似,农业现代化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阶梯式格局;(3)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高级别的"五化"增长型城市与鹤岗、双鸭山、白山、辽源、七台河、本溪低水平"五化"衰退型城市差距较大,沈阳工业化、城镇化与绿色化、哈尔滨的信息化、齐齐哈尔的农业现代化位居首位;多数城市农业现代化超前于其它四化发展;(4)三省"五化"处于轻度失调衰退类型,"五化"协调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沈阳、长春、大连与哈尔滨为初级协调发展,吉林与大庆为濒临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的城市比重最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方媛  崔书瑞  
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五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空间插值分析模拟其高低值格局,研究表明:(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优势排序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超前于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滞后显著;(2)"五化"综合空间分布呈现以"哈尔滨-长春"向外扩散的不规则圈层区域,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高值区波及范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唐根年  
本文在对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四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发展格局进行初步探索,并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重心曲线演变的方法对其动态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四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扬,但地区差异明显,"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发展水平相似区集聚明显;"东高西低"态势依然显著,但南北发展逐渐趋于平衡,在此过程中低级别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高级别重心较为明显地由南向北移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邵峰  朋文欢  
本文阐述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的相互关系和判别方法,指出了中国"三化"的现状:从总体上看,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从动态的角度看,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性在加剧,而相对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中国城镇化的滞后性则在缓解。在分析中国"三化"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成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现阶段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路: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扭转城镇化发展偏差,加快中小城市发展;注重内源驱动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优化"三化"发展政策,实现"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高岭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是社会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支撑。"五化"协调定量评价是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关于"五化"协调发展定量研究发现:1"五化"协调发展的内涵解读不一,评价时往往选择单指标,与综合指标差异很大。2权重计算以熵权法为主,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评价方法较少,主客观评价结合更少。3协调水平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主,其次为关系拟合与趋势预测法、DEA动态效率+HR模型、同步度模型等,并出现了系统性研究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交叉,研究方法的层次不断提高。4空间分析方法以空间分类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为主,空间重心转移轨迹、空间格局的动态演进、空间趋势分析等研究方法逐渐出现。5时空分异的机理分析主要以影响因子解读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主,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考虑空间因素的回归模型开始出现。但"化"的过程性、阶段性分析不足,"化"与"化"协调发展的转折点及转型机制分析不足。根据研究进展的评析,从研究范式、指标选择与权重计算、研究方法、空间分析技术、时空分异的机理解释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加强"五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评价维度分析、加强指标体系构建和权重设置的合理性研究、采用多元的"五化"协调度评价方法、加强空间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促进定量解释与定性解释的结合等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新利  肖艳雪  
本文通过建立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测算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及系统间协调发展度,进而判断其总体是否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其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相互依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之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君  高厚宾  王育红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界定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系统探究了四者之间的耦合互动机理和规律,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我国同步推进"新四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伍国勇  
本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类发展需求、生态环境、技术进步,阐述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的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论述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即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形态特征、农业食物保障、社会保障与生态保护、农业休闲旅游。指出多功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功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原料、市场与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劳动力、食物、休闲与城镇人口;工业化、城镇化是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基础。提出在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中必须统筹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家传  
由曹俊杰教授与高峰教授合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2013年12月出版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是曹俊杰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业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探索1996-2010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并检验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三化"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明显,仍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各地区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存在收敛之势。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R&D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冯献  李宁辉  李瑾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推进我国"四化同步"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其次通过构建区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2009-2011年沿长江4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了各区域"三化"发展水平,最后采用几何平均与算术平均调整的方法评估了流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地区"三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上中下游间发展不平衡;从区域差异来看,"三化"综合水平呈现东高西低阶梯状,协调度较高的地区多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和部分省会城市,而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如昭通、自贡、泸州、乐山、宜宾等)以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论文对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同时又推动城镇化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还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农业与非农产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市民脱节成为新时期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现代企业理念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强化社会对农业发展的全面支持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福生  高鸣  
本文运用SBM-HR-Regoprobit模型,依据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简称"三化")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问题,估计了现代农业因素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中国"三化"存在失衡现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及各地区内部发展不协调。第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没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的保障,是"三化"中的"短腿"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瓶颈。第三,农业科技和政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