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0)
- 2023(15458)
- 2022(12974)
- 2021(11996)
- 2020(9858)
- 2019(22536)
- 2018(22589)
- 2017(43532)
- 2016(23954)
- 2015(27079)
- 2014(27331)
- 2013(27043)
- 2012(24787)
- 2011(22238)
- 2010(22412)
- 2009(20668)
- 2008(20282)
- 2007(18209)
- 2006(16359)
- 2005(14285)
- 学科
- 济(103247)
- 经济(103131)
- 业(70119)
- 管理(63429)
- 农(48771)
- 企(48394)
- 企业(48394)
- 方法(41082)
- 数学(35160)
- 数学方法(34741)
- 农业(32425)
- 中国(28805)
- 业经(27437)
- 地方(24390)
- 学(21716)
- 财(20588)
- 制(18214)
- 贸(16450)
- 贸易(16441)
- 技术(15952)
- 发(15885)
- 易(15858)
- 理论(15826)
- 环境(15329)
- 产业(14847)
- 和(14571)
- 银(13896)
- 银行(13855)
- 策(13799)
- 体(13571)
- 机构
- 学院(344817)
- 大学(343467)
- 济(138893)
- 管理(136568)
- 经济(135779)
- 理学(118334)
- 研究(117924)
- 理学院(117045)
- 管理学(115005)
- 管理学院(114407)
- 中国(87386)
- 科学(74448)
- 京(73875)
- 农(72275)
- 所(59390)
- 财(58265)
- 业大(57600)
- 农业(55615)
- 研究所(54121)
- 中心(53962)
- 江(51385)
- 财经(46980)
- 范(46710)
- 师范(46290)
- 北京(46185)
- 经(42737)
- 院(42285)
- 州(41695)
- 经济学(40297)
- 经济管理(37406)
- 基金
- 项目(236731)
- 科学(185979)
- 研究(174439)
- 基金(170617)
- 家(148385)
- 国家(147094)
- 科学基金(126293)
- 社会(110167)
- 社会科(104042)
- 社会科学(104017)
- 省(93340)
- 基金项目(91409)
- 自然(80970)
- 自然科(79031)
- 自然科学(79016)
- 自然科学基金(77576)
- 教育(77487)
- 划(77298)
- 编号(72354)
- 资助(68625)
- 成果(57973)
- 发(52401)
- 重点(52359)
- 部(51362)
- 课题(48915)
- 创(48814)
- 创新(45493)
- 国家社会(45116)
- 科研(44439)
- 教育部(43398)
- 期刊
- 济(159301)
- 经济(159301)
- 研究(100600)
- 农(72746)
- 中国(67298)
- 学报(56094)
- 科学(52422)
- 农业(49528)
- 管理(47266)
- 大学(43147)
- 财(41383)
- 学学(40699)
- 教育(37260)
- 业经(30976)
- 融(30145)
- 金融(30145)
- 技术(29882)
- 业(23730)
- 问题(23483)
- 经济研究(22608)
- 财经(22066)
- 经(18964)
- 版(18196)
- 图书(18055)
- 科技(17498)
- 技术经济(17337)
- 现代(16625)
- 理论(16295)
- 资源(15976)
- 世界(15772)
共检索到507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康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信 丁少群
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演变特征,认为当前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房屋和资金投资三方面,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障碍是传统土地制度的约束、农村财产交易市场的缺乏和农民理财观念的落后等,提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环境下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是:改革和创新土地制度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益的主要来源;建立健全农村投融资体系以培育农村理财市场;通过"村资分离"股份合作构建集体资产的有效管理模式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本文认为“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龙港模式,在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有着多方面积极作用,可以加快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对外来人口进入小城镇应持积极欢迎的态度。温州龙港“农民城”在短时间内发育为小城镇,即是生动的例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正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始于晚清时期,经历了三个持续的发展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晚清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特殊关系,阐释了由晚清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特殊关系所决定的晚清城市化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把握和理解中国国情并进而解决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晚清 工业化 城市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关键词:
日本 工业化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乐芬 赵辉 安然 李佳 沈颖妮
:本文通过对南京、昆山、无锡三个样本地区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土地存在严重依赖的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差,生活水平较之前的农村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相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非农产业发展水平高,就业技能比较高,当地政府给予的补偿比较多,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已经不是农民个体的风险问题,而是影响深远的群体风险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 失地农民 市民化 比较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慧博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尖锐,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及征地以后遭到排斥,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本文对失地农民受排斥的政策性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其为失地农民受排斥的根源性因素。并对如何消除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性排斥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排斥 政策性排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国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学术界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涉及与失地农民问题相关的各个层面。为了方便理论界进一步研究,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述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 问题 权益 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常进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失地失业,未来生活缺乏保障。在征地过程中,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如何确定对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本文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分析了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基础,以及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结构和保障成本,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市"小城镇保险模式"的积极意义及完善对策。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土地 合理利益 小城镇保险模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斌 张咏梅 王佳音
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就业、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研究失地农民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达成了以下共识: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为核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从就业安置、培训、自主创业出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以"区别对待"方式构建多层次、多种类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以后的有关研究,还应从宏观层面系统性地研究失地农民问题,加强统计方法的应用,并多借鉴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崇台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国现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相比,面临许多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是农民工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中国才能成功地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简新华等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宇波 张子刚
我国每年建设占用耕地量已超过42万公顷,还有大量未批且已占和等待批准的占地申请尚未统计。对于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95公顷的我国,这些数据意味着每年有442万人丧失土地。农民失地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关注的焦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需求制约为主的阶段,要使农民收入得到持续的增长,就必须着力解决中国非农业化和城市化严重滞后以及城乡人口比例严重失调问题,从根本上理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涛
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且有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迅速减少等问题。农村里青壮年很少,剩余的都是"老残妇幼"的问题,客观上都导致了"农民荒"现象的发生。农民荒问题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国际地位和外交自主,同时也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及促进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契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