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3)
2023(12029)
2022(9981)
2021(8896)
2020(7601)
2019(17403)
2018(17569)
2017(34926)
2016(19133)
2015(21907)
2014(21914)
2013(21507)
2012(19890)
2011(18097)
2010(18420)
2009(17715)
2008(17566)
2007(15810)
2006(14045)
2005(12803)
作者
(56087)
(46780)
(46542)
(44733)
(29551)
(22231)
(21435)
(18202)
(17497)
(16541)
(15660)
(15510)
(14727)
(14639)
(14521)
(14393)
(14325)
(13766)
(13598)
(13543)
(11690)
(11584)
(11349)
(10726)
(10587)
(10497)
(10434)
(10348)
(9391)
(9250)
学科
(83406)
经济(83329)
管理(51055)
(47966)
(36230)
企业(36230)
方法(34804)
数学(30944)
数学方法(30668)
中国(26713)
(24586)
(19559)
业经(17433)
地方(17174)
(17009)
(16743)
(16075)
贸易(16069)
农业(15686)
(15595)
(13634)
银行(13604)
(13014)
环境(12408)
(12151)
金融(12149)
(11670)
理论(11373)
(11279)
(11214)
机构
学院(280192)
大学(279114)
(116200)
经济(113558)
管理(103296)
研究(95341)
理学(87819)
理学院(86802)
管理学(85228)
管理学院(84719)
中国(73089)
(59985)
科学(58371)
(54754)
(48747)
(47764)
研究所(43969)
中心(43794)
财经(43513)
(42787)
业大(41166)
(39269)
农业(37871)
北京(37743)
(37514)
师范(37167)
经济学(36638)
(34478)
(34259)
经济学院(33306)
基金
项目(178408)
科学(139209)
研究(131379)
基金(127725)
(110669)
国家(109792)
科学基金(92893)
社会(83275)
社会科(78821)
社会科学(78797)
(69948)
基金项目(67533)
教育(60415)
(59063)
自然(58304)
自然科(56868)
自然科学(56851)
自然科学基金(55757)
编号(55212)
资助(51932)
成果(45139)
重点(40505)
(39862)
(39427)
课题(38090)
(36208)
国家社会(34260)
创新(33998)
科研(33986)
教育部(33491)
期刊
(131854)
经济(131854)
研究(84173)
中国(53911)
(44266)
学报(41878)
(41426)
科学(39568)
管理(36007)
大学(31135)
农业(29605)
学学(29317)
教育(28324)
(26460)
金融(26460)
技术(23543)
业经(23180)
经济研究(21642)
财经(21342)
问题(19971)
(18413)
(15228)
(15114)
商业(14100)
技术经济(13959)
理论(13758)
现代(13530)
统计(13526)
(13022)
图书(12855)
共检索到417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激化城乡二元结构土地制度矛盾,使得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成为影响城乡土地供求的核心因素。城市土地有效供求分析模型表明要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确实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调整现有的城市化模式,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核心,实现城市空间的紧凑和布局的多元化,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实现土地供求的有效均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言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俊贵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给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化落后局面;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这样,才能使中国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诗博  王如渊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难以判定。然而从工业总产值指数与城市化率的角度来看,我国工业化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仍然明显。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工业难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畸形时,重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合理时,重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抑制作用减弱。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书琛  蒋耀建  
以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般变动模型作为标准的变动模式,结合1985年~2004年国内关于城市化与工业化方面的统计数据,从整体关系和工业化内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发现: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符合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但城市化发展主要由第三产业就业推动。现阶段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及促进农村工业城市化来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雅莉  苗丽静  
我国在城市化热潮中,出现了城市房地产“过热”等问题,如何保持城市化进程处于可持续的均衡发展状态,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大问题。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均衡状态,并提出实现这一状态的调节政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耀彬  刘莹  胡观敏  
根据中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在城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生产函数,从理论上首次推导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水平的一般均衡模型。利用江西省1989-2008年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考虑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江西省农村人口向城市部门转移达到稳定状态下的均衡城市化水平为79.23%。在分析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就江西省城市化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宁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土地没有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约束;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年间,土地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约束逐渐显现。中国怎样在土地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城市化?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通过城市化战略来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2)发展大中城市,通过大中城市内容丰富的服务业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发展重点乡镇,推进撤乡并镇,加强土地整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彬  
城市化作为一项国策 ,对于扩大需求、缩小城乡差别、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就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其成因作出剖析 ,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首先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我们认为 ,正是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不相协调的方面 ,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复杂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安虎森  陈明  
本文认为人均GNP是衡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最佳标准。以人均GNP为标准来衡量我国的工业化,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并不滞后于工业化,但存在着城市化过程中就业结构没有随着工业化而相应高度化以及城市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而这是由于长期工业政策的偏差所引起的。要推进我国的城市化,需要彻底放弃小城镇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我国的大都市区、推动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整合城市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自铎  
在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加快城市化和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的双重任务。在二者中谁占居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学术界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笔者对有人提出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看法提出质疑,作者认为二者是一个相互推动的渐进过程,就当前而言必须首先要解决城市化相对工业化的滞后问题;并指出确立这一认识对刚刚打开城门,开始从体制上解决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很有必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中  
对外贸易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二者以推进经济发展为共同目标,而且在内外经济循环中能够彼此互补、相互促进。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思想,从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理论分析入手,阐明了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认为依据具体的现实状况,实施合适的贸易-工业化战略必将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关系,显示我国贸易-工业化战略有着较好的执行效果,同时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外贸的影响显著,由此指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工业化与外贸良性互动的重要战略取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亮  陈晓红  李诚固  
20世纪初,东北地区一度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的重化工业地域,同时城市化的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快速的工业化是东北区高速城市化的基础,同时,殖民地产业布局地调整和优化又离不开城市化的支撑。吸取历史经验,对于当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永国  
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辩证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形态。在我国,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树强  
一 现状和已有的解释 中国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其主要表现为:1.若以制造业创造的国民生产值占GNP的比重代表工业化水平,1990年中国已达到工业化国家60年代的平均水平,但城市化水平比工业化国家低40多个百分点;2.若以制造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代表工业化水平,亚洲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每增加1%,城市化水平提高1.88%,而新中国40多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