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17)
2023(19233)
2022(16235)
2021(15031)
2020(12700)
2019(29403)
2018(29099)
2017(56484)
2016(30792)
2015(35026)
2014(35255)
2013(34569)
2012(31814)
2011(28546)
2010(28506)
2009(26343)
2008(25844)
2007(22775)
2006(19678)
2005(17203)
作者
(90383)
(75524)
(74799)
(71507)
(47973)
(36323)
(34250)
(29759)
(28508)
(26791)
(25553)
(25286)
(23776)
(23605)
(23450)
(23177)
(23039)
(22403)
(21669)
(21662)
(18734)
(18447)
(18369)
(17186)
(16940)
(16771)
(16742)
(16633)
(15236)
(14930)
学科
(125862)
经济(125719)
管理(88123)
(83716)
(68632)
企业(68632)
方法(60022)
数学(52274)
数学方法(51620)
(34307)
中国(33592)
(31872)
(28182)
业经(27637)
地方(25419)
(23512)
贸易(23504)
农业(22917)
(22782)
(21751)
理论(20856)
(20458)
财务(20372)
财务管理(20323)
环境(19447)
(19409)
企业财务(19234)
技术(18810)
(18682)
金融(18678)
机构
大学(443865)
学院(441812)
(174675)
管理(173250)
经济(170772)
理学(150750)
理学院(149001)
研究(147418)
管理学(146153)
管理学院(145368)
中国(108952)
(94533)
科学(93949)
(78635)
(75186)
(74584)
业大(68971)
研究所(68381)
中心(67247)
财经(63969)
(63840)
农业(59338)
北京(59277)
(58771)
(58223)
师范(58189)
(53903)
经济学(52706)
(51934)
经济学院(47818)
基金
项目(305929)
科学(239999)
基金(222129)
研究(219167)
(194654)
国家(193091)
科学基金(165660)
社会(137349)
社会科(130052)
社会科学(130017)
(119103)
基金项目(118121)
自然(109955)
自然科(107403)
自然科学(107376)
自然科学基金(105415)
教育(101307)
(101086)
资助(91915)
编号(89216)
成果(71543)
重点(68870)
(67204)
(64701)
(62624)
课题(61474)
科研(58935)
创新(58539)
教育部(57253)
大学(56757)
期刊
(185006)
经济(185006)
研究(124800)
中国(79228)
学报(73139)
(67385)
科学(66329)
管理(60424)
(59796)
大学(54829)
学学(51695)
农业(46354)
教育(46316)
技术(38334)
(35314)
金融(35314)
业经(31049)
财经(30495)
经济研究(29646)
(26060)
问题(25958)
(24279)
图书(22165)
(21368)
技术经济(21287)
科技(20790)
统计(20486)
资源(20465)
理论(20247)
商业(19714)
共检索到630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成军  何秀荣  费喜敏  
本文主要目标是分析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及其在耕地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基于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取原则,从世界200多个国家或地区中选取42个国家或地区和27年(1982—2009年)时间段作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是耕地减少的原因,而积极的农业政策可以促进耕地增加,耕地使用决策者的行为习惯使耕地变化具有滞后效应。从各因素对世界范围内耕地变化的贡献上看,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减少作用有限,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是耕地面积加速减少的必然条件;农业政策及耕地使用决策者行为习惯对耕地面积的减少产生了重要作用;而土地资源禀赋特征、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成军  费喜敏  
为了深入研究工业化、城市化与耕地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变化的相对贡献,从世界200多个国家中选取42个国家和27年(1982—2008)的时间段作为样本,运用P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耕地增加、城市化发展对工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耕地增加、工业化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化发展。从方差分解的结果看,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减少作用有限,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是耕地面积加速减少的必然条件;耕地自身冲击对耕地变化贡献占近70%,说明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之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厚纯  王成军  
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人口、产业等向城市空间集聚速度和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性,这是否会导致城市化过程城中耕地变化速度的差异。为了回答此问题,本文从国际的视角,以1961—2011年多国的样本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耕地变化速度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初期阶段,耕地变化速度为正值,即耕地面积增加;当城市化进入中期阶段,多数国家耕地变化速度转变为负值,中期速度与初期速度之差为负,说明中期阶段耕地面积增速下降或者面积减少;城市化后期阶段,多数国家耕地变化速度又转为正值,说明城市化后期阶段耕地面积增加。这一结果与城市化过程中耕地资源变化的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一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开胜  陈利根  李明艳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资源数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以1990~2005年江苏省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动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均呈非平稳变动趋势,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的作用方向不同,工业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产生负效应,城市化则产生正效应。同时,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带来的影响,并且城市化的影响比工业化的影响更为持久。这意味着,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是耕地数量变化的首要原因。因此,在当前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娜  傅泽强  谢园园  沈鹏  高宝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是否协调发展直接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研究在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评价了成都市自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二者的协调性。并提出了现阶段促进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以实现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爱云  濮励杰  
通过对江苏省1996~2004年耕地数量的总体变化与空间差异分析,揭示了全省耕地在总体上处于递减状态、在空间上苏北地区向苏南地区耕地递减程度逐渐增加的规律。从处于不同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及其各自耕地变化状况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耕地变化程度在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县市具有明显的差异,且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率与耕地变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非农化、城市化递变系数与耕地递变速率具有一致性,耕地减少对工业化发展的贡献较大,但其持续减少状况与当前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太相符,而城市化率变化与耕地变化状况存在时间差异,说明城市化对耕地变化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石忆邵  宣璇  
本文基于耕地资源价值流失的视角,以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为理论指导,通过构建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其量化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耕地资源价值以及因耕地非农化导致的城市化机会成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资源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三个部分;(2)2005-2009年上海市耕地资源价值构成中,社会价值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居后;(3)相应地,由于耕地流失导致的城市化机会成本中,社会成本较高,其次为经济成本,再次为生态成本。由此可见,目前耕地资源对保障农民生活、养老、就业以及对于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志刚  王青  
研究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问题,对于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缓解资源的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 先借鉴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模型测算江苏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并对其时序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结合江苏 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作深层分析,并运用江苏省1979~2000年的统计数据估计 了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间的数量关系模型。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即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有效协调必须以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整理开发为保障。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书琛  蒋耀建  
以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般变动模型作为标准的变动模式,结合1985年~2004年国内关于城市化与工业化方面的统计数据,从整体关系和工业化内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发现: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符合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但城市化发展主要由第三产业就业推动。现阶段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及促进农村工业城市化来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望晓东  魏玲  江华  
本文以广东省1995年~2010年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二三产业产值、城市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Eviews6.0对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以验证其是否平稳;在数据平稳的前提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以验证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然后用OLS法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得出变量间的影响作用大小。研究表明,非农经济增长是耕地非农化的原因,但耕地非农化并不促进非农经济增长;耕地非农化增量的变化是城市化率增量变化的原因。同时得出,建设占用耕地量对二三产业产值的弹性为1.2186,对二三产业产值增量的半弹性为0.05;三年前的建设占用耕地量增量每增加1000公顷,本年新增的城市化率水平将提高约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肖卫  
基于分工演进和交易效率构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并运用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认为:交易效率与专业化水平提高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倾向的发展战略导致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优先发展工业、劳动力流动限制等工业化、城市化倾向的政治因素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金芸  李培仁  
城市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赵金芸李培仁理论探讨刘祚臣城市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赵金芸李培仁理论探讨刘祚臣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工业的集聚和扩展带动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结果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多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用地外延增长必然占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亮  陈晓红  李诚固  
20世纪初,东北地区一度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的重化工业地域,同时城市化的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快速的工业化是东北区高速城市化的基础,同时,殖民地产业布局地调整和优化又离不开城市化的支撑。吸取历史经验,对于当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木易  吴次芳  韦仕川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我国从粮食安全角度作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必须加强的一项基本任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也将进一步加速,从而给耕地保护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同时,在后备资源的开发整理中又很难实现中高产良田在土地质量上的“占补平衡”,只能做到数量上的“占补平衡”和“占优补劣”,进而给实现耕地总量平衡战略目标带来不小的困扰。本文对此构建了博弈模型,分析其原因,并给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龙  黄明  
对辽宁省的工业化水平、工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的工业化率对城市化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相对偏低。提出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服务业和扶持中小企业,以提升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