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9)
2023(8056)
2022(6374)
2021(5698)
2020(4767)
2019(10738)
2018(10984)
2017(22964)
2016(12487)
2015(14118)
2014(14342)
2013(14110)
2012(12894)
2011(11687)
2010(11768)
2009(11327)
2008(11317)
2007(10290)
2006(9735)
2005(8762)
作者
(34813)
(28940)
(28287)
(27449)
(18181)
(13483)
(13265)
(11172)
(10947)
(10285)
(9719)
(9448)
(9135)
(9089)
(8791)
(8681)
(8365)
(8354)
(8272)
(8270)
(7281)
(6936)
(6936)
(6669)
(6518)
(6382)
(6369)
(6351)
(5727)
(5542)
学科
(57583)
经济(57424)
(35958)
管理(35955)
(28221)
企业(28221)
中国(23751)
方法(22821)
数学(18695)
数学方法(18622)
(17016)
(15070)
业经(13890)
(12559)
地方(12507)
农业(11099)
(10117)
银行(10104)
(9722)
贸易(9717)
(9710)
(9406)
(9198)
(9054)
财务(9038)
财务管理(9023)
(8872)
理论(8816)
(8711)
企业财务(8656)
机构
大学(183030)
学院(181819)
(81034)
经济(79241)
管理(68184)
研究(62295)
理学(58017)
理学院(57346)
管理学(56504)
管理学院(56173)
中国(48604)
(39565)
(39211)
科学(34596)
财经(31377)
(30582)
(28377)
中心(27421)
(27270)
研究所(27138)
经济学(26401)
北京(25195)
(24824)
师范(24665)
(24262)
经济学院(23824)
财经大学(23125)
(22471)
业大(22345)
(22089)
基金
项目(111857)
科学(89539)
研究(84717)
基金(82503)
(69914)
国家(69309)
科学基金(60011)
社会(58737)
社会科(54618)
社会科学(54599)
基金项目(43928)
(41933)
教育(38387)
自然(35641)
(35512)
自然科(34840)
自然科学(34832)
编号(34509)
自然科学基金(34205)
资助(32737)
成果(28837)
(25615)
(24902)
重点(24773)
国家社会(24097)
课题(23801)
教育部(22549)
(22367)
人文(22150)
(21555)
期刊
(94692)
经济(94692)
研究(60914)
中国(35998)
(29148)
管理(25987)
科学(23696)
学报(22943)
(22924)
(20664)
金融(20664)
大学(18419)
教育(18148)
学学(17212)
财经(16233)
经济研究(15643)
业经(15622)
问题(15080)
农业(14977)
技术(14165)
(14078)
(10561)
现代(9887)
商业(9709)
(9142)
理论(9131)
技术经济(9038)
国际(8645)
统计(8242)
经济管理(8108)
共检索到280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荣兆梓  
市场经济中劳资关系的演化存在渐趋紧张与有所缓和的前后两个阶段,二者之间存在一个由紧趋缓的转型期。这个社会转型期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大体重合。转型前期劳资矛盾突显,源于城市化加速期的巨大成本压力,城乡二元经济下劳动力市场的价格落差。我国当前正处于这一社会转型期,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发展难题,只有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转型,在劳资协调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中解决发展难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英浩  
劳资关系是一种经济、政治关系,又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劳资双方又具有一种逻辑关系,表现为资本优先,劳资平衡,劳方优先三个阶段。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劳资平衡的第二历史阶段。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正处于第一历史阶段即将结束,并开始向第二历史阶段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劳资双方强弱明显,加快了中国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护劳工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安虎森  陈明  
本文认为人均GNP是衡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最佳标准。以人均GNP为标准来衡量我国的工业化,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并不滞后于工业化,但存在着城市化过程中就业结构没有随着工业化而相应高度化以及城市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而这是由于长期工业政策的偏差所引起的。要推进我国的城市化,需要彻底放弃小城镇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我国的大都市区、推动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整合城市间的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彬  
城市化作为一项国策 ,对于扩大需求、缩小城乡差别、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就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其成因作出剖析 ,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首先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我们认为 ,正是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不相协调的方面 ,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复杂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明  
当前,我国传统劳动关系已经演化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关系。我们要超越传统观念的种种束缚,正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尖锐的劳资关系矛盾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分化的现实,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健全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伍旭中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立论之初就抓住了劳资关系的本质,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要加以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发展时代化的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劳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一瑞  
2010年以来,随着"转方式、调结构"的推进和经济增速的回调,就业形势更趋严峻,劳资双方的争议增多、矛盾凸显,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更显紧迫和重要。在此背景下,上海市闵行区密切关注经济下行趋势对劳动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健西  郝辽钢  
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转型期我国劳资关系协调措施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利用SPSS软件分析调研数据,得到转型期我国劳资关系的基本状况。进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诱导产生劳资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协调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董爽  
本文在回顾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自铎  
在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加快城市化和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的双重任务。在二者中谁占居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学术界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笔者对有人提出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看法提出质疑,作者认为二者是一个相互推动的渐进过程,就当前而言必须首先要解决城市化相对工业化的滞后问题;并指出确立这一认识对刚刚打开城门,开始从体制上解决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很有必要。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书琛  蒋耀建  
以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般变动模型作为标准的变动模式,结合1985年~2004年国内关于城市化与工业化方面的统计数据,从整体关系和工业化内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发现: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符合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但城市化发展主要由第三产业就业推动。现阶段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及促进农村工业城市化来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魏明孔  
恩格斯曾说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运转的轴心,可能有些夸大其辞,但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自工业化以来劳资关系在社会化大生产为基本特征之现代社会的突出地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的背后,有劳资关系重建的贡献。但在这过程中劳资冲突频频,政商产学研界对此问题开出了不少药方,但对西方相对成熟的劳资关系理论与实践经验直接"拿来",可能客观上导致我国劳资关系问题始终难以达到期望。虽然当前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敏  
2010年上半年中国连续出现大规模工人停工事件。这是因为中国以劳动力集约型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经过30年超速发展后,制度时滞、产业布局滞缓等因素导致劳资冲突进入零存整取新时期。这对国家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公共政策等产生深刻影向。文章提出了以人为本让利于民,梯度转移战略布局和国际合作互动共赢的三方面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霍新宾  
"劳资合行"即劳资双方共生于同一行会,是中国传统行会作为"劳资共同体"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也是广州早期劳资关系的主要组织形态。根据五四前后时人对广州手工业行会的相关调查不难发现,尽管在组织结构上已现"劳资分离"态势,但"劳资合行"的行会制度仍是根深蒂固,并依然支配着广州手工业劳资双方的日常生活:它不仅通过行规惯例的约束机制以强化劳资的会籍管理及其生产经营,同时还借助团结互助的激励机制来固结人心,弥缝劳资纷争,藉以维系行会在城市社会经济中的垄断地位与作用。际此"劳资合行"的行会制度与理念的长期浸润下,劳资阶级意识萌生的阻力可想而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