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0)
2023(12539)
2022(10269)
2021(9506)
2020(7401)
2019(16983)
2018(16842)
2017(30399)
2016(17383)
2015(20238)
2014(20636)
2013(19421)
2012(18278)
2011(17007)
2010(17131)
2009(15131)
2008(14846)
2007(13301)
2006(12321)
2005(11679)
作者
(47769)
(39536)
(39289)
(37651)
(25254)
(18807)
(18149)
(15589)
(15290)
(14401)
(13524)
(13271)
(12841)
(12625)
(12438)
(12403)
(11936)
(11559)
(11509)
(11415)
(10494)
(9769)
(9515)
(9160)
(9032)
(8990)
(8903)
(8751)
(7965)
(7962)
学科
(74090)
经济(74026)
管理(40348)
(37207)
中国(32145)
(26712)
企业(26712)
方法(23191)
(21584)
教育(20936)
地方(20593)
数学(20053)
数学方法(19882)
业经(17808)
(15748)
(15036)
贸易(15021)
(14682)
(14596)
农业(14577)
(14422)
理论(14004)
(13023)
(13012)
银行(12999)
(12714)
(12658)
金融(12658)
发展(12531)
(12404)
机构
学院(243877)
大学(241267)
(101349)
经济(99276)
研究(94943)
管理(81269)
中国(68672)
理学(67548)
理学院(66640)
管理学(65540)
管理学院(65064)
(55287)
科学(53751)
(47876)
(45341)
研究所(43179)
(42547)
师范(42254)
中心(41155)
(38681)
北京(36700)
(35949)
财经(35318)
教育(34783)
师范大学(34464)
(33750)
技术(32793)
经济学(32356)
(32252)
(31325)
基金
项目(151214)
研究(122865)
科学(121106)
基金(105692)
(90821)
国家(89924)
社会(76724)
科学基金(75869)
社会科(72501)
社会科学(72489)
教育(63162)
(59660)
基金项目(53792)
编号(53778)
(51883)
成果(46547)
自然(43343)
资助(42894)
自然科(42358)
自然科学(42349)
自然科学基金(41617)
课题(40761)
(39427)
重点(36137)
(35306)
(33961)
发展(32782)
(32196)
国家社会(31791)
(31716)
期刊
(119348)
经济(119348)
研究(86803)
中国(64740)
教育(61203)
(34856)
学报(32922)
(32895)
科学(31613)
管理(31366)
技术(26986)
大学(26063)
(24825)
金融(24825)
农业(24363)
学学(22646)
经济研究(20343)
职业(19283)
业经(18902)
财经(18152)
(15938)
问题(15856)
图书(15689)
(15524)
论坛(15524)
(14362)
世界(13979)
(13908)
国际(13363)
技术教育(12862)
共检索到399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建求  
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工业化社会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并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中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安筱鹏  陈凌虎  
发达国家信息化进程是在其实现了工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分析了中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 ,并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现阶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化发展分为传统信息化与现代信息化两个阶段,然后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这两个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因果关系,并用LOG ISTIC成长曲线模拟二者发展规律的特点。结果发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较弱,信息化仅在滞后一年的情况下对工业化有促进作用,而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则被大大滞后了,信息化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进入成长期的时间要晚于工业化,但进入成熟期的时间又早于工业化,成长曲线属于典型的"晚熟早衰"型,原因可能有信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信息化的发展到了相对平稳阶段、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等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怀宝  冯英浚  曲世友  
工业化与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把工业化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准上来,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国际竞争力。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凤仪  
新型工业化既批判继承了发达国家和中国传统工业化路径的经验,又是对国内外经验发展路径的全面创新。它的本质内容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根本特征是循环经济。它有着独特的微观运行机制。文章据此探讨了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唐根年  
为了对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LS通径模型和空间距离测度模型对我国"新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新四化"发展呈现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和地区内发展不同步的双重矛盾;总体上,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融合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程度及其推动作用地区差异明显,中国"新四化"发展的质量及同步水平有待提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玺玫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府主导作用不突出、多方协同壁垒明显、学校办学现状限制、创新成果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及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等障碍因素,既不利于高职教育创新驱动发展,也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文章从解决现实困境、寻找有效路径出发,提出了政府主导、高校主导、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等举措,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服务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继文  
本文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置放到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把考察的视线直伸到远古时代 (而不仅仅是近代或现代 ) ,并抓住经济活动的主体———人 ,分别从生产和交换的不同方面探讨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的特征 ,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表现为量的积累与质的跃迁的统一、二者之间既依次递进又错落交叉 ,其内容涉及到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信息业是第三次产业的典型代表等见解。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长辉  谭力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将"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对推进信息化作出新的部署:"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什么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如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毅  东童童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国家战略,近年来颇受政府、企业以及学术界等相关领域的重视。国外学者对"两化融合"发展的研究较早,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对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对"两化融合"发展的内涵、路径以及相关经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情况看,"两化融合"经历了政策的演变和推进,试验区建设也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是传统工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两化融合"与"互联网+"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淞淋  陈文基  肖宏伟  易丹辉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助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适用于评估两化融合程度的综合指标,其次将C-D生产函数与多层线性模型结合,提出多层C-D生产函数,最后实证研究了2001年以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历了"十五"和"十一五",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了快速融合,此融合也为二者未来的深入发展创造了动力;劳动和资本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稳定或逐年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少春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长生  
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率先进入了信息化或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因此,近年来,在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以工业化为研究主题的发展经济学已经落后甚或过时了。显然,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把“信息化”看作替代“工业化”的一个概念,甚至将二者相互对立起来。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涵义及其与信息化的关系,就决定了对发展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郑强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机理,然后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系统间的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但这种协调更多的由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所贡献而非系统间的耦合互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彩霞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是契合高职教师集群化理论创新与实践开展的现实需求、激发外在推力和内生动力的必要选择、改善资源供给与个性化教学方式的根本诉求。为实现教师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目标,需以“三位一体”助力教师集群化多方联动,以“三维创新”推动教师集群化创新,以“供需对接”迎合教师集群化多元需要,以“双化评估”凸显教师集群化多重效益,以“虚实结合体”促使教师集群化多态融合。立足上述关键点,高职教师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转动“数据魔方”,精准化定位类型特征;破译“数据密码”,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植入“数据元素”,搭建立体式教学模式;构建“数据校园”,设立教育资源共享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