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
- 2023(1407)
- 2022(1169)
- 2021(992)
- 2020(899)
- 2019(2148)
- 2018(2045)
- 2017(4284)
- 2016(2295)
- 2015(2597)
- 2014(2636)
- 2013(2760)
- 2012(2499)
- 2011(2003)
- 2010(1927)
- 2009(1563)
- 2008(1768)
- 2007(1524)
- 2006(1374)
- 2005(1180)
- 学科
- 济(9110)
- 经济(9104)
- 管理(8323)
- 环境(5521)
- 业(4302)
- 方法(4232)
- 数学(3998)
- 数学方法(3967)
- 企(3539)
- 企业(3539)
- 划(2920)
- 银(2855)
- 银行(2851)
- 行(2655)
- 规划(2646)
- 环境规划(2618)
- 学(2505)
- 贸(2476)
- 贸易(2474)
- 易(2454)
- 制(2426)
- 中国(2263)
- 财(1978)
- 融(1948)
- 金融(1948)
- 业经(1620)
- 资源(1564)
- 度(1527)
- 制度(1526)
- 家(1493)
- 机构
- 学院(29281)
- 大学(29228)
- 济(14328)
- 经济(14067)
- 管理(11287)
- 研究(10546)
- 理学(9415)
- 理学院(9331)
- 中国(9294)
- 管理学(9133)
- 管理学院(9093)
- 科学(6601)
- 财(6493)
- 京(6349)
- 所(5611)
- 中心(5057)
- 研究所(5027)
- 财经(4911)
- 农(4861)
- 业大(4780)
- 江(4760)
- 经济学(4693)
- 经(4500)
- 经济学院(4279)
- 北京(3995)
- 院(3967)
- 农业(3907)
- 省(3879)
- 财经大学(3630)
- 州(3502)
共检索到47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智泉 张屹山 韩中合 刘明浩
文章通过收集我国工业分行业含硫能源消费量和SO2排放量的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计算了我国工业分行业单位能耗SO2排放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省份含硫能源的平均含硫率和全国含硫能源的平均含硫率,提出了针对省级层面工业分行业单位能耗SO2排放系数的计算方法。最后,运用该方法计算了北京市工业分行业单位能耗的SO2排放系数,并利用北京市能源消费量与SO2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SO2 排放系数 工业行业 单位能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美红 孙根年 康国栋
文章利用1990~2006年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结果发现,从1997年开始中国工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总量呈指数增长。结果显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总产值占38.4~41.0%,消耗的能源占71.1~74.9%,排放的SO2占88.1~89.9%,是引起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急速上涨的元凶;中耗能-中污染工业生产总值占22.4~19.8%,能源消耗占18.4~15.4%,SO2排放量占6.6~7.4%;低能耗-低污染工业生产总产值占37.8~40.8%,能源消耗不到10.5%,SO2排放量低于5.0%,是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本项研究为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美红 孙根年 康国栋
利用1987年~2005年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结果发现,从2000年开始内蒙古工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总量呈指数增长。本文从节能减排双调控目标出发,依据万元产值能源消耗和SO2排放强度,将内蒙古27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并对2000年~2005年3类工业的能源消耗和SO2排放进行了统计表分析,结果显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总产值占59.3%~65.7%,消耗的能源占92.0%~96.3%,排放的SO2占85.0%~97.4%,是引起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急速上涨的元凶;中耗能-中污染工业生产总值占11.3%~7.4%,能源消耗占7...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媛媛 李坤望
鉴于清洁生产技术越来越被大力提倡,本文将总的环境技术分解为清洁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采用了2001~2006年36个工业行业的数据,从产业间的生产链联系分析了外资的进入分别对这两种技术进而总的环境技术产生何种影响。结论表明,外资进入仅仅从水平联系上提高了末端治理技术,却从水平、前向链接两个渠道提高了清洁生产技术,后向链接的影响虽然为负,但是不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兴媛 代佳庆 付加锋
2017年,我国环保部门完成了火力发电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对我国建设排污权交易制度和实现"一证式"环境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排污许可证中污染物的排放许可限值展开研究,应用脱钩原理对我国2003—2017年火力发电行业SO_2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并基于脱钩理论,结合灰色预测方法GM(1,1)并运用情景假设法分析评价了排污许可证对我国2018—2020年火力发电行业SO_2排放的约束作用强弱及其合理性,并提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基于2000—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索了中国SO_2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均SO_2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自回归效应,区域中西部省份具有高的人均SO_2排放,东南沿海省份具有低的人均SO_2排放。经济增长与SO_2排放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而验证了中国SO_2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此外,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增加能够促进SO_2排放的增加,能源强度降低、城镇化能有效降低SO_2排放。基于以上实证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恒春 薛晔 王慧雯
鉴于空气污染和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及环境政策的多领域性和复杂性,运用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在总体视角下探讨环境规制的实施对SO_2排放强度降低的有效性,并在具体约束途径视角下对比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总体上,一省环境规制的加强有助于自身SO_2排放强度的下降,但可能因"污染避难所"效应对周边省份产生不利影响;市场化和行政化环境规制的提升均对SO_2总量减排有利,而行政化规制因素仅对当地SO_2排放强度表现出较弱的负向影响,市场化指标对单位产出环境成本的降低存在较为明显的阻碍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尚远 薛钢 茅诗婕
文章基于2003~2013年的各省资源税与SO2排放量的数据,并引入其他控制变量,构建多元双对数面板模型,研究结论表明在现今的财政分权体制下,资源税作为地方筹集财政收入的方式之一,并没有充分发挥补偿环境污染的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税 环保效应 面板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淑娜 孙根年
我国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是煤炭消耗和SO2排放的最大行业。本文依据1991年-2007年有关统计数据,构建了一个"双三角"的概念模型,一方面分析了我国火力发电量与燃煤消耗量、燃煤消耗量与SO2排放量的关系,另一方面分析了发电耗煤强度和燃煤SO2排放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火力发电量与燃煤消耗量为二次函数关系,但二次项系数很小,说明我国火电行业还处于外延性的规模扩张阶段;②燃煤消耗量与SO2排放量随我国国民经济"五年"规划呈周期波动,这反映了我国谋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博弈过程;③发电耗煤强度和燃煤SO2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当国家放松节能减排政策及关停小火电的步伐放缓时就会出现反...
关键词:
2排放 强度变化 节能减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泰然 孙根年 王淑娜
构建了一个火力发电、煤炭消耗、SO2排放的双三角结构模型,运用2004~2006年30个省区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火力发电、煤炭消耗和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个强度指标的地区差异。结果发现:现阶段中国各省区之间,随着火力发电量的增大,燃煤消耗量与SO2排放量也随之增大,各省区在火力发电量、燃煤消耗量与SO2排放量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发电排放强度弹性的下降速率大于发电耗煤强度。文章依据各省区发电耗煤强度、耗煤排放强度和发电排放强度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本研究为制定我国各省区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火力发电 燃煤消耗 SO2排放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娟 魏彦杰
中国工业发展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本文利用28个制造业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污染的供给和需求模型,以SO2为例分析中国工业发展、环境管制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能源消费强度、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产业资本支出等因素显著影响制造业的污染排放水平。同时,考虑正式和非正式环境管制的分析结果显示,一些隐含了行业或地区环境管制水平的因素如污染诉讼、人口密度和教育水平等对污染强度也存在较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工业发展 制造业 SO2排放 环境管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迪 边曦琛 聂锐
基于全过程控制的视角,采用LMDI完全分解模型对长三角城市工业S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源头驱动因子对长三角工业SO_2排放表现为促增作用,而过程控制因子和末端治理因子则表现为减排效应。考察期内各影响因子的减排效应存在时空差异,末端治理是长三角各城市工业SO_2减排的主要手段,其在经济发达城市的减排贡献较之于经济欠发达城市相对较小,经济增长则对工业SO_2排放的促增作用最为显著但趋于减弱,而经济结构、煤耗结构和煤炭清洁利用的减排效应逐渐凸显,且其减排能力提升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末端治理水平是当前减少SO_2排放的通用型措施,而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和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在未来则有更大的减排潜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柏玲 姜磊 刘耀彬
采用工业SO_2排放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基于自然正交函数(EOF)揭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SO_2排放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将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纳入STIRPAT模型分析框架中,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空间变系数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SO_2排放总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增加速度呈现明显的减缓趋势。EOF第一模态结果显示,SO_2排放量以武汉和长株潭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低值地区集中在江西的东南部和湖南的西南部。第二模态结果显示,SO_2排放量增加速度较快的城市大部分位于湖北的宜昌、荆州、黄冈地区和湖南的株洲、衡阳、永州地区以及江西的萍乡、新余和赣州地区,SO_2排放量增加速度减缓的地区则是三省省会城市及其相邻地市。驱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O_2强度、人口、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均GDP是SO_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各个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因此,各个地区必需制定区域差异化的环境保护政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希和 周叶 刘晨晨 白晓松
给出了省域物流行业SO2排放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不同能源的SO2排放系数;然后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来核算我国各省域2010年物流行业的SO2排放量,包括各省域的SO2排放量和单位货物周转SO2排放量,并进行了同种能源含硫和脱硫(低硫)SO2排放系数对比分析以及SO2总排放量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物流行业使用含硫能源与脱硫(低硫)能源所排放的SO2量相差很大;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SO2排放量存在着地域不平衡性,SO2排放量中东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西部省域,而单位货物周转SO2排放量西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中东部省域。最后,根据物流行业的特点,分别从脱硫技术研发、运输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倡...
关键词:
省域 物流行业 SO2排放量 减排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