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4)
2023(5339)
2022(4631)
2021(4554)
2020(3729)
2019(8496)
2018(8495)
2017(15770)
2016(8803)
2015(9859)
2014(9629)
2013(9259)
2012(8824)
2011(7822)
2010(7852)
2009(7309)
2008(7226)
2007(6653)
2006(5966)
2005(5212)
作者
(25022)
(20830)
(20686)
(19658)
(13328)
(10151)
(9429)
(8148)
(8018)
(7519)
(7241)
(7031)
(6695)
(6394)
(6339)
(6290)
(6241)
(6116)
(6088)
(5862)
(5160)
(5137)
(4920)
(4811)
(4778)
(4636)
(4631)
(4528)
(4298)
(4182)
学科
(32095)
经济(32057)
管理(28012)
(19645)
(16067)
企业(16067)
方法(10919)
地方(10822)
(10093)
环境(10037)
(9016)
数学(8909)
数学方法(8724)
(8527)
中国(8315)
业经(7678)
农业(6734)
(6664)
(6588)
国家(6252)
(6017)
生态(5965)
(5913)
理论(5658)
技术(5363)
资源(5089)
工作(4932)
财政(4918)
(4874)
贸易(4870)
机构
大学(119396)
学院(119001)
管理(44234)
(42925)
经济(41747)
研究(41611)
理学(37854)
理学院(37286)
管理学(36507)
管理学院(36270)
中国(31848)
科学(27865)
(26680)
(21345)
(21091)
(20431)
中心(20001)
(19058)
研究所(19024)
业大(18506)
(17838)
师范(17679)
北京(16629)
财经(16171)
农业(15894)
(15635)
(15605)
(14600)
师范大学(14311)
(13534)
基金
项目(80967)
科学(63530)
研究(59292)
基金(57788)
(50686)
国家(50244)
科学基金(42971)
社会(36911)
社会科(34742)
社会科学(34732)
(32490)
基金项目(31532)
自然(28190)
自然科(27436)
自然科学(27431)
(27077)
自然科学基金(26898)
教育(26323)
编号(23824)
资助(22682)
成果(19493)
重点(18429)
(17912)
(17013)
课题(16901)
(16690)
创新(15584)
科研(15127)
国家社会(14952)
大学(14883)
期刊
(54616)
经济(54616)
研究(34570)
中国(26764)
学报(19929)
(18739)
科学(18597)
(17801)
管理(16237)
大学(15055)
教育(14125)
学学(13968)
农业(12938)
技术(10231)
业经(9021)
(8673)
金融(8673)
资源(8212)
财经(7557)
经济研究(7198)
图书(7124)
(7070)
问题(6867)
(6649)
(6598)
科技(6387)
(6354)
现代(5662)
技术经济(5339)
业大(5135)
共检索到183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玲丽  
在哥本哈根会议后所倡导的全球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试图寻找适合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共生是一种低碳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间的资源和能源浪费,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但是,工业共生需要前期的精密规划、协调和高额投资,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需要政府提供关键的保障和支持。政府到底应该怎样保障和支持工业共生呢?本文借鉴欧洲和美国的经验,以贵港生态工业园为案例,归纳出政府在工业共生中的作用,不应该是规划师,而应该是"制度供给者"与"协调者"。政府要发挥其作为第三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玲丽  
文章在回顾工业共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欧洲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规划中的成功,美国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规划中的失败"的比较,得出结论:工业共生系统面临着信任危机和高度依赖的要挟风险,因此需要政府介入其中。政府要分阶段提供公共政策与财政支持帮助共生体形成。首先,要引入共生所需的核心企业,创造企业交流的平台,增强企业之间的信任;其次,帮助核心企业创造稳定的商业合作机会,使共生成为可能,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后,由政府从一些公共项目(垃圾和废水的再处理)开始,作为一种示范效应,促成新的更完善的共生体的形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发明  
循环经济系统具有的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工业污染的特点使其正在成为我国工业实现区域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热情很高,但是,循环经济系统潜在的风险问题也不可忽视。本文以贵港生态工业园为例,从网络结构的视角,系统地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林  邓伟根  
本文探讨了生态工业园建设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认为生态工业园能促进我国集约型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建议政府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应发挥的推动力、作用力,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生态工业园建设方法与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兆华  武春友  王国红  
本文运用工业生态学理论对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工业共生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丹麦卡伦堡和中国贵唐集团生态工业园的介绍,提出两种工业共生模式:自主实体共生模式和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并对这两种共生模式的运作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成功建设生态工业园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兆华  尹建华  
工业共生网络是生态工业园内企业合作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生态工业园形成的路径不同,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也各有差异,但不同的运作模式面临的风险和具有的效率不同,会最终影响整个共生网络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结合国际范围内生态工业园发展趋势提出依托型共生、平等型共生、嵌套型共生和虚拟型共生四种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分析其形成机理、运作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顺利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晓晗  郭涛  任晓璐  
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是健全的构造和良好的运作机理成为影响生态工业园稳定性的关键环节。文章确立了关于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及其治理的概念模型,在遵循标本兼治的共生网络治理目标下,着重对生态工业园企业的共生本质和共生网络运作机制进行了数学分析,对国内当前共生网络运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且以此为切入点创新了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治理路径和完善了共生网络治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齐振宏  
由于生态工业园资源禀赋与形成路径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也不同,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也各有差异,但不同的运作模式面临不同的风险和效率并会最终影响整个生态工业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文章结合企业共生的原理研究了生态工业园的企业共生网络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模式,即关键种企业共生、对称型企业共生、嵌套型企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分析其形成机理、运作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永辉  
以工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建立的生态工业园,是实现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特点是企业之间相互合作,通过建立工业共生网络实现资源相互利用和循环。文章分析了生态工业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即依托型工业共生网络、平等型工业共生网络、嵌套型工业共生网络和虚拟型工业共生网络,并提出在构建我国生态工业园的过程中,应该兼顾各种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使参与企业在获取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并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改善园区的环境表现才是最佳的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成栋  罗志军  
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总结了世界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了中国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 ,并从时间维、空间维、机制维、职能维等方面探讨了加强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目前,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园区经济的载体,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并在一些国家已经初具规模。工业共生网络作为生态工业园内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决定了生态工业园的存亡。就目前来看,生态工业园内一些企业采取投机行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严重威胁着工业共生网络的成功运行。为此,对投机行为进行治理迫在眉睫。本文对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中的投机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业共生网络的特点,提出四种治理范式且进一步研究了每种治理范式的特点、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艳秋  姜冰玉  赵天明  尹志红  
生态工业园复杂系统中各生态企业间构成产业生态链网,链网中的企业相互促进、互惠互利,构成了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系统。为分析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的发展水平,应用灰关联模型对油气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经济、环境、物质减量循环和网络结构关联度分析能反映产业耦合共生网络生态效率的总体水平及网络稳定性状态,进一步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涛  夏训峰  乔琦  海热提  
本文在关键种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键产业的概念,总结了关键产业在生态工业园中发挥的作用和特点,并分析了关键产业与辅助产业之间的关系。指出生态工业园必须有关键产业组分,才会有发展的实力;必须有辅助产业,才能分散风险,增强稳定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柳雪萍  潘戈  荣冈  侯立文  
为辅助生态工业园(EIP)的规划设计并缩短验证时间,可利用建模仿真来模拟园区的演化历程并为其提出优化建议。基于多智能体建模法,为EIP各成员建立符合真实企业运作特点的智能体模型,开发一个扩展性较强的EIP动态仿真平台,并提出一种副产品动态交易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以广东省云安生态工业园为仿真对象,对其产业链协作过程及运营数据进行预测,通过迭代优化及仿真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并利用仿真评估引入新企业、政府补贴对园区内副产品交易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兆华  尹建华  武春友  
在生态工业园内,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各种在业务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生态产业链,其中一家企业产生的废物可能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生态产业链的结构是决定园区整个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生态产业链的结构进行研究,提出其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从而为顺利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