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5)
2023(7441)
2022(5915)
2021(5232)
2020(4537)
2019(10125)
2018(9913)
2017(19396)
2016(10473)
2015(11483)
2014(11314)
2013(11551)
2012(10440)
2011(9092)
2010(9321)
2009(8871)
2008(9186)
2007(8438)
2006(7567)
2005(7148)
作者
(31418)
(26483)
(26313)
(24646)
(16939)
(12538)
(11701)
(10126)
(9977)
(9459)
(9093)
(8865)
(8798)
(8443)
(8406)
(8000)
(7835)
(7761)
(7572)
(7482)
(6597)
(6593)
(6439)
(6013)
(5978)
(5929)
(5851)
(5838)
(5344)
(5203)
学科
(70021)
(67187)
企业(67187)
(54340)
经济(54281)
管理(50802)
业经(24499)
方法(24331)
(20355)
(18847)
(17510)
财务(17499)
财务管理(17491)
数学(17112)
数学方法(17001)
企业财务(16565)
技术(14972)
农业(14520)
(12202)
(12088)
企业经济(11801)
(10876)
经营(10873)
(10534)
技术管理(10040)
理论(9982)
中国(9492)
(9257)
决策(8645)
体制(8336)
机构
学院(161811)
大学(154235)
(72943)
经济(71813)
管理(68833)
理学(58930)
理学院(58459)
管理学(57735)
管理学院(57455)
研究(49991)
中国(41728)
(33310)
(32603)
(31292)
科学(29768)
财经(26726)
(25829)
(25498)
农业(25004)
业大(24845)
(24259)
研究所(23140)
中心(22455)
经济学(21540)
商学(20385)
商学院(20216)
北京(20153)
经济学院(19612)
(19601)
财经大学(19517)
基金
项目(103904)
科学(83914)
基金(77636)
研究(74890)
(67715)
国家(67098)
科学基金(59410)
社会(49781)
社会科(47361)
社会科学(47350)
(41604)
基金项目(40570)
自然(39023)
自然科(38173)
自然科学(38165)
自然科学基金(37557)
(33491)
教育(32314)
资助(31776)
(30365)
编号(28404)
(25189)
重点(23115)
(22931)
(22825)
创新(22593)
国家社会(21087)
(20831)
成果(20586)
科研(19768)
期刊
(84692)
经济(84692)
研究(44863)
管理(31603)
(29869)
中国(29419)
(29183)
科学(22893)
学报(21131)
农业(20700)
技术(16913)
业经(16315)
大学(16193)
学学(15828)
(14443)
财经(13680)
(13128)
金融(13128)
经济研究(12997)
技术经济(12326)
(11951)
问题(10678)
财会(10087)
现代(9528)
世界(9036)
统计(8782)
(8515)
商业(8308)
资源(8274)
经济管理(8077)
共检索到241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淼杰  金洋  张睿  
准确衡量产能利用率是理解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利用企业层面资本折旧率和产能利用率的对应关系,本文在生产函数估计框架中引入了产能利用率的作用,发展出同时估计产能利用率和生产率的方法。该方法清晰界定了产能利用率的概念,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文利用该方法估计了中国工业企业1998—2007年以及2011—2013年间的产能利用率,结果显示:1)忽略产能利用率的变化在总体上低估了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2)在2007年以前,中国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经历了一个整体上升的过程,但是在随后有所下降;3)不同性质的企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生产率较高、人均资本存量较低、出口产出比更高以及利润率更高的企业往往有着更高的产能利用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捷敏  
要治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就需要认识清楚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演化情况。工业产能利用率被定义为实际工业产出与工业产能之比。由于实际工业产出往往表现为工业增加值,工业产能通常不能被直接观察,所以,工业产能数值只能依靠估算。本文依据工业产能和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提出利用工业增加值逐期增长率来拟合工业产能逐期增长率的合理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估算工业产能的模型,进而解决工业产能利用率的估算问题。文章应用该方法估算1978-2009年的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结果显示,得到的工业产能利用率数据能反映我国的现实情况。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张潇潭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的制造业上市企业公开财务数据,利用成本函数法测算微观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进一步探讨企业产能利用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关联。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中两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产能利用率的改善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稳健性检验结果同样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企业产能利用率而言存在门限值,使得这一正向关系仅在高于门限值时成立。本文从新的角度说明化解产能过剩相关举措的重要意义。政府应继续监测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水平,逐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以从源头上减少大规模产能过剩形成的可能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维国  袁捷敏  
我国管理层与理论界都认为,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是形成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直接原因,也是我国产能利用情况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遵循管理层和理论界的上述"共识",提出我国产能利用率的估算模型,并得到1952~2008年的我国产能利用率的合理的估算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若鸿   许晏君  
化解产能过剩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地价管制政策带来的冲击,考察工业用地价格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用地价格在最低价标准附近存在“群聚”现象,地价管制政策提高用地成本进而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机制检验发现,地价管制政策主要通过抑制投资过度扩张和促进创新活动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但对杠杆率和融资约束的影响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群聚”现象在经济增长目标加码程度较高和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为中央政府制定地价管制政策、规范地方政府供地行为提供了参考,并对化解产能过剩和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林凯  吴万宗  余典范  苏婷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存争议,其背后原因在于可靠产能利用率数据的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实证研究缺乏。本文基于生产函数理论,进一步扩展成本函数法的产能测度框架,试图解决要素价格水平变化、成本函数形式单一以及内生性问题导致的测度偏差;同时,借鉴生产率分解框架对产能利用率变动来源进行分解。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相关分析,其中需引起重视的结论主要有:(1)并非政府文件认定的典型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最低,尚存在89个四位代码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这类典型过剩行业,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政府认定的过剩行业中只有国有企业存在明显过剩;(2)政府文件认定的典型产能过剩行业中,企业进入退出以及产能扩张行为均直接推动了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增长,这与现有认识相悖,意味着政府长期在这类行业中推行的产能管制政策需要进一步审视。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过剩行业的相关事实,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野  陈梁  刘满凤  
文章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进行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两条路径有效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传统行业和瓶颈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但对新兴行业的影响不显著;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内向型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非国有企业和外向型节点城市内企业产能利用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典范  孙好雨  许锐翔  
文章在同时考虑政府补贴和银行信贷支持这两个中国特色因素的基础上,结合CHK法和过度借贷法,运用目前学术界较为严苛的标准将连续两期满足"僵尸企业"衡量标准的企业判定为"僵尸企业",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对"僵尸企业"的误判,结果发现"中国式僵尸企业"具有分布广、比重高、杠杆高、生产率低的特点。同样采用对"僵尸企业"复活最为严格的判定标准,即"僵尸企业"当年及在样本中此后存续所有年份均恢复为正常企业来判定"僵尸企业"复活。结果表明,平均每年超过20%的"僵尸企业"实现了复活,这意味着如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僵尸企业"实现标本兼治,这些企业是能够焕发新活力的。文章研究发现,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的固定资产清理和人员精简等去产能措施是目前治理"僵尸企业"的牛鼻子,能显著促进"僵尸企业"的复活,并且生产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然而,在企业自身经营效率未改善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增加只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对"僵尸企业"复活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此外,制度环境的改善以及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对推动"僵尸企业"复活都有着积极的效应。因此,当前治理"僵尸企业"最重要的是需要将具体的措施与提高企业自生能力相结合,真正从内涵上实现降本增效。同时,需要完善制度性"僵尸企业"处置机制和市场化的制度环境,以及优化产业政策,构建"僵尸企业"处置的长效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光  
本文试图结合估算设备利用率和资本存量的两种方法,提出新的估算工具,这个工具包括三个特点:1.在一个方法中估算出设备利用率与资本存量两个指标;2.摆脱了投资平减指数的干扰;3.估算结果使得一些经济指标更加符合现实。首先,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微观基础的企业投资模型,通过优化过程,得到了企业设备利用率的定义式、最优设备利用率水平等指标,并且总结出了设备利用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反推资本存量的公式。然后,通过校准的方法来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并且估算出中国的设备利用率和资本存量。最后,运用美国的调查数据对于本文所总结的设备利用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鲁晓东  连玉君  
当前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正逐步由宏观层面转向微观企业层面,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机理。针对企业TFP估计中出现的同时性偏差和样本选择性偏差,一系列的最新修正方案被提出,并形成了很多前沿的估计方法。本文对这些新方法的逻辑进行了梳理,旨在廓清当前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进一步应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方法、OP法和LP法等参数和半参数方法核算了我国主要工业企业的TFP,在横向对比之后,发现半参数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计量方法中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天华  张少华  
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健估计,由于生产函数模型、样本范围与数据处理各不相同,估计结果差异较大。为此,本文研究了生产函数模型、样本范围和价格因子三种因素对不同估计方法的影响,并在统一的处理方式下对比了不同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研究表明:(1)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对估计结果影响最大,样本范围次之,价格因子影响相对较小。(2)不同的估计方法估计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意味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仍然存在大量干扰因素有待消除。(3)除非数据存在严重的测量误差,否则指数法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一致精确估计。本文的价值在于清楚厘定了估计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影响性质与影响大小,确定了不同估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叶  
文章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动态松弛变量模型(DSBM模型)估计了我国制造业企业2007—2016年间的产能利用率,并从行业、地区、规模与所有制层面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呈现"W"型变化轨迹,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9.9%。分行业看,不少重工业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分规模看,大型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更为严重;分地区看,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均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产能过剩最严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卞元超  白俊红  
立足国内大循环、推动区域市场整合对于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产能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市场需求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的分析视角,文章考察了区域市场整合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传导机制,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其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域市场整合有助于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区域市场整合能够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要素的有效供给和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对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即存在市场需求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进一步地,那些高税收基础、高就业贡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对区域市场整合的敏感性更高;区域市场整合对重工业部门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也要高于轻工业部门;且区域市场整合显著提升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贤亮  
本文在Melitz经典理论框架基础上构建异质性厂商贸易模型,对出口如何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给定企业规模与生产率,出口参与能提高其产能利用率;给定企业规模与出口固定成本,生产率高的企业更可能参与出口,并出口到更多国外市场。进一步地,本文运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出口参与对提升中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实际效果。分析表明,出口参与能提高中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达2.310个百分点,占企业样本产能利用率标准差的22%;政府持股比例越大,企业产能利用率越低;市场竞争越强,企业产能利用率越低。本文首次在Merlitz经典理论模型框架下研究出口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对化解目前产能过剩现状有较强的政策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进  匡霞  邵文波  
本文率先从企业层面考察了产能利用率的决定因素,并基于企业柔性的视角,论证了信息化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微观机制:一方面,信息化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获得需求信息,并提高"事前"投资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化使企业在"事后"有效地对需求冲击做出反应,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世界银行统计的中国120个地级市共12 400家企业调查数据,检验了信息化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将产能利用率估算到企业层面,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增加企业或地区层面的信息化投资均能显著提高企业的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