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2)
2023(11939)
2022(9581)
2021(8732)
2020(7088)
2019(15432)
2018(15067)
2017(28416)
2016(15165)
2015(16495)
2014(15691)
2013(15517)
2012(13902)
2011(12023)
2010(12201)
2009(11470)
2008(11726)
2007(10789)
2006(9499)
2005(8717)
作者
(42759)
(35929)
(35867)
(33435)
(22812)
(16969)
(15824)
(13928)
(13398)
(12909)
(12201)
(11873)
(11619)
(11235)
(11124)
(10740)
(10713)
(10468)
(10371)
(10249)
(8990)
(8681)
(8659)
(8120)
(8113)
(8092)
(7903)
(7854)
(7261)
(7021)
学科
(81569)
(77162)
企业(77162)
(65626)
经济(65564)
管理(65365)
业经(28464)
方法(26647)
(23238)
(22857)
技术(22562)
(18872)
财务(18857)
财务管理(18844)
数学(18541)
数学方法(18397)
企业财务(17846)
农业(17011)
中国(15812)
(14742)
技术管理(14315)
(14152)
(14070)
理论(13676)
(13150)
企业经济(12355)
经营(12254)
(11641)
地方(10701)
环境(10683)
机构
学院(217104)
大学(206866)
(92121)
管理(90628)
经济(90479)
理学(77556)
理学院(76921)
管理学(76087)
管理学院(75682)
研究(66697)
中国(52928)
(42609)
(42096)
科学(39833)
(37738)
(34696)
(32990)
财经(32984)
业大(32161)
中心(30521)
(29923)
农业(29612)
研究所(29592)
(27070)
经济学(26616)
商学(26382)
北京(26379)
商学院(26164)
技术(25035)
经济管理(24548)
基金
项目(142763)
科学(114486)
研究(106864)
基金(102820)
(89320)
国家(88481)
科学基金(77935)
社会(69685)
社会科(66255)
社会科学(66237)
(60013)
基金项目(54655)
自然(49220)
自然科(48179)
自然科学(48169)
(47468)
自然科学基金(47376)
教育(47297)
编号(41953)
资助(39401)
(37756)
(36553)
创新(34179)
(32634)
重点(32078)
成果(31573)
(30322)
课题(29235)
(29029)
国家社会(28977)
期刊
(108142)
经济(108142)
研究(60578)
中国(45068)
管理(41610)
(37421)
(36438)
科学(29960)
学报(29515)
农业(25165)
技术(24405)
大学(22866)
学学(22103)
业经(21081)
教育(20242)
(18741)
金融(18741)
(16853)
财经(16658)
经济研究(16580)
技术经济(15315)
(14572)
科技(14051)
问题(13081)
财会(12144)
现代(11931)
商业(11189)
会计(10143)
经济管理(10075)
(10060)
共检索到327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绿色技术创新可划分为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在改进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本文构建了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和经济绩效改善的关系模型,以642家工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3类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够显著改善其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2)企业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是经济绩效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变量。(3)企业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企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产品创新,即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升级的空间。(4)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向经济绩效传导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为绿色工艺创新能够直接产生经济绩效,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只能通过间接路径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通过上述研究识别了企业3种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传导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异同性,给出了更多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路径,对于深化绿色技术创新过程认识及优化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孺眉  刘艳春  
文章应用PCA和四阶段DEA综合评价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外部环境影响剔除,对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有一定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全国技术创新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西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效率水平;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孺眉  刘艳春  
文章应用PCA和四阶段DEA综合评价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外部环境影响剔除,对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有一定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全国技术创新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西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效率水平;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孺眉  刘艳春  
文章应用PCA和四阶段DEA综合评价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外部环境影响剔除,对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有一定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全国技术创新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西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效率水平;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寿富  王谦  管河山  
文章沿着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初次测度—客观外生性因素剔除—真实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复测的分析思路,在剔除了空间异质性、外部环境与随机误差项后,基于改进的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了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最能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综合创新投入指标,按照创新综合投入-效率的得分高低构造了创新生产模式组合象限图,并逐一分析了不同生产组合模式下的省份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然而还未形成统一的答案,需要进行细化研究。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及区域排污征收费为基础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包括环境规制对末端治理型绿色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及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企业各类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反映规制手段的有效性。(2)环境规制对末端治理型绿色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工业废水减排的工艺改进能够起到促进作用。(3)区域能源结构能够显著改善环境规制对能源节约型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能源结构越低碳清洁,排污费用作用效果越显著。(4)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部分绿色技术创新(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强度、降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提高工业废水去除率)之间呈U型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江雪  朱磊  
本文基于绿色增长对技术创新的方向进行约束,将资源生产率和环境负荷视作产出,运用四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9年各省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有利于各省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全国平均技术创新效率有所提高,纯技术创新效率上升,而规模效率下降;东部地区的平均纯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平均纯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并且低于平均规模效率;经济越发达的省份越容易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现象,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则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奇  苗建军  李敬银  王文华  
本文突破传统技术创新理论,引入绿色增长理念,在综合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测算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比较明显;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人力资本水平、开放度、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均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朝均  张广欣  毕克新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OFDI作用下的双寡头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产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或外溢幅度较低的,创新成功率较低的企业倾向于绿色模仿创新,当创新成功率超过某一阈值时企业向绿色自主创新方向演化;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下企业将绕过绿色自主创新直接选择绿色模仿创新。未产生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或影响程度较低时企业倾向于选择绿色模仿创新路径,高利润反馈和研发费用分摊效应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绿色自主创新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朝均  刘冰  毕克新  
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志军  
针对传统的DEA模型没有考虑要素"松弛"和无法合理解决非期望产出存在条件下的效率评价问题,运用DEA-SBM方法建立了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测度新模型,分析比较了中国三十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并将其与传统的DEA-CCR模型得到的不考虑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所产生的能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只考虑经济效益的传统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DEA-SBM模型的创新效率测度结果更符合实际;30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绿色创新效率高的地区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大西北、黄河中游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都较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理惠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于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非重污染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资本密集型企业环境绩效对绿色信贷政策变动的反应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环境绩效提高”的传导机制成立。对此,提出双管齐下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因企制宜实施针对性绿色信贷政策、双线并进推动关键性低碳技术创新,以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鸽   张韬  
“双碳”目标下,为了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文章利用准自然实验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政策试点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低碳政策试点实施改善了企业环境绩效,且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剔除直辖市等方法检验后仍然稳健。低碳政策试点对非国有企业、环境规制较强地区企业、“两高”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效果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政策试点改善企业环境绩效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理惠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于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非重污染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资本密集型企业环境绩效对绿色信贷政策变动的反应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环境绩效提高”的传导机制成立。对此,提出双管齐下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因企制宜实施针对性绿色信贷政策、双线并进推动关键性低碳技术创新,以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凌寒   李雷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可释放巨大低碳发展潜能,助推企业ESG绩效提升。文章以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绩效关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且这一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