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4)
- 2023(13394)
- 2022(11697)
- 2021(10893)
- 2020(9194)
- 2019(21301)
- 2018(21212)
- 2017(41370)
- 2016(22527)
- 2015(24995)
- 2014(25037)
- 2013(24925)
- 2012(22795)
- 2011(20407)
- 2010(20430)
- 2009(18955)
- 2008(18545)
- 2007(16382)
- 2006(14411)
- 2005(12903)
- 学科
- 济(91524)
- 经济(91398)
- 管理(68568)
- 业(65489)
- 企(54885)
- 企业(54885)
- 方法(40474)
- 数学(34755)
- 数学方法(34392)
- 农(24918)
- 财(24909)
- 中国(24081)
- 业经(21927)
- 制(21243)
- 学(19029)
- 地方(18615)
- 农业(16488)
- 务(15658)
- 财务(15588)
- 财务管理(15557)
- 体(15344)
- 技术(15035)
- 贸(15024)
- 贸易(15017)
- 理论(14830)
- 企业财务(14811)
- 易(14559)
- 和(14241)
- 环境(14204)
- 银(13712)
- 机构
- 大学(321732)
- 学院(318769)
- 济(130565)
- 管理(128467)
- 经济(127803)
- 理学(111485)
- 理学院(110275)
- 管理学(108495)
- 管理学院(107908)
- 研究(106692)
- 中国(78076)
- 京(68592)
- 科学(64691)
- 财(60675)
- 所(52686)
- 财经(48430)
- 农(48017)
- 研究所(47761)
- 中心(47213)
- 业大(46569)
- 江(46377)
- 经(43938)
- 北京(43485)
- 范(41364)
- 师范(40981)
- 经济学(39527)
- 院(39218)
- 农业(37368)
- 州(37156)
- 财经大学(36021)
- 基金
- 项目(218962)
- 科学(173180)
- 研究(161914)
- 基金(159608)
- 家(138004)
- 国家(136891)
- 科学基金(118341)
- 社会(102784)
- 社会科(97492)
- 社会科学(97470)
- 基金项目(85089)
- 省(85049)
- 自然(76257)
- 自然科(74431)
- 自然科学(74416)
- 教育(73585)
- 自然科学基金(73095)
- 划(71225)
- 资助(65684)
- 编号(65531)
- 成果(53536)
- 重点(48796)
- 部(48694)
- 发(46751)
- 创(45735)
- 课题(45095)
- 制(43190)
- 创新(42674)
- 教育部(42110)
- 国家社会(42091)
- 期刊
- 济(144540)
- 经济(144540)
- 研究(96172)
- 中国(61584)
- 管理(48656)
- 学报(48381)
- 财(46392)
- 科学(45455)
- 农(43938)
- 大学(37372)
- 学学(35058)
- 教育(34244)
- 农业(30233)
- 技术(27445)
- 融(25883)
- 金融(25883)
- 财经(23971)
- 业经(23590)
- 经济研究(22468)
- 经(20525)
- 问题(18960)
- 理论(15971)
- 科技(15841)
- 技术经济(15746)
- 图书(15486)
- 业(14914)
- 现代(14875)
- 实践(14479)
- 践(14479)
- 版(14132)
共检索到465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子玉 肖静
劳动力回流即劳动力先流出后流入,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文章以工业为例,选择2005—201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工业数据,以剔除跨行业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与人口数之比的年增长值衡量工业劳动力流动,基于流出、流入两类数据,运用以揭示资本、劳动替代动态变化的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面板数据对工业劳动力回流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吸纳工业劳动力回流。但同等情况下,工业劳动力更倾向于流入东部沿海地区。而部分地区工业比重较低,无法吸纳新增劳动力就业;或过分倚重重化工业,未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或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导致劳动力流入其他行业、地区。加之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持续吸纳劳动力流入,此类地区工业劳动力仍持续外流。准确把握工业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回流机制是增加产业政策设计针对性、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与效率的前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巍 刘智超
针对我国新时期省际经济严重分化的现状,本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从劳动力回流机制、回流框架下的资本要素投入机制、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维度下的经济趋同机制三个方面分时段、分区域探究了工业劳动力回流能否推动工业经济省际趋同与工业劳动力回流对经济省际趋同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显著加速了资本要素投入。相对于流出省份,资本要素更倾向于投入回流省份。相较于流出省份总产出、人均产出增速显著放缓、甚至总量萎缩,劳动力回流及其改变的资本要素投入显著扭转了工业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的下滑趋势。虽然存在要素边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经济趋同 要素供给 要素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巍 刘智超
针对我国新时期省际经济严重分化的现状,本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从劳动力回流机制、回流框架下的资本要素投入机制、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维度下的经济趋同机制三个方面分时段、分区域探究了工业劳动力回流能否推动工业经济省际趋同与工业劳动力回流对经济省际趋同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显著加速了资本要素投入。相对于流出省份,资本要素更倾向于投入回流省份。相较于流出省份总产出、人均产出增速显著放缓、甚至总量萎缩,劳动力回流及其改变的资本要素投入显著扭转了工业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的下滑趋势。虽然存在要素边际产出递减,但劳动力回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产出弹性的显著下滑。如果劳动力回流规模足够充裕,省际经济规模必将显著扩大。劳动力回流改变的资本、劳动要素供给与配置最终推动了工业经济省际趋同。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经济趋同 要素供给 要素配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帅帅 尹冠球
[目的]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剖析资本下乡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2014、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资本下乡对劳动力回流的影响,探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资本下乡显著促进了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且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资本下乡可以通过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两条路径吸引外出劳动力回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水平正向调节了资本下乡的劳动力回流效果;资本下乡显著增强了回流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意愿,更能吸引创业型、务工型劳动力回流。无论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纯农型,还是以非农就业为主的Ⅱ兼型家庭,资本下乡均可以促进其劳动力回流。且相较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效果显著。[结论]应进一步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构建城—乡劳动力流动机制,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进而拉动“智力回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青梅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趋势,这些特征和趋势造就了"民工荒"的局面。本文基于农村居民绝对收入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这两个视角分析其对劳动力的转移与回流的影响,并交代了回流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最后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回流 民工荒 收入 产业结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巍 刘智超
劳动力的持续大规模迁徙必然会对中国的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带来显著影响。文章选取2000–2015年工业数据,构建了基于从业人数与人口数相对变动之比的劳动力流动度量指标,运用门限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揭示了劳动力回流、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出导致了资本回报率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同时下滑和产业结构的扭曲;而劳动力回流不仅可以避免劳动和资本要素的双流失,还可以通过非国有经济对劳动要素回流的吸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东北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非国有经济的滞后发展造成了资本与劳动的双流失,拖累了东北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因此,"东北药方"的核心是,在大力扶持和培育非国有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持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不仅需要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更需要促进劳动力有效回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殷江滨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促使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更为频繁,并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格局。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不断增多,流动"双向化"趋势日趋明显。本文从劳动力回流理论、回流动因、回流者的就业行为与影响机制入手,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回流理论中,主张成功/失败的经济理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分析范式开始受到社会学理论的挑战。回流决策不仅受外出者自身经济因素所驱使,而是在社会联系、地方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回流劳动力并不是简单的经济上的"失败者",他们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表现出更强的就业能力,通过自主创业等活动,促进了家庭收入的增加和家乡经济多元化。但由于制度环境及经济发展特点的差异,中国国内劳动力回流的动因与就业行为具有自身特点。最后,从回流理论、回流的空间效应及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回流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王光丽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断回流、承接产业不断增加,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文章通过构建空间均衡模型,使用2011-2016年中西部地区18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安徽和河南的地级市数据做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促进了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承接会促进劳动力的回流,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相互影响,形成了"循环累积效应";(2)如果只有劳动力回流或产业承接并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只有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形成交互影响,才能共同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这种"双转移"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其启示为:(1)劳动力的回流与产业承接需要同步发展;(2)城镇化发展的提升需要回流劳动力和产业承接的合力推进;(3)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的提升,需要依据产业梯度发展的理论来推动;(4)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大力吸引外部资金尤其是外资的流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不仅对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也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的优化。文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回流、再外出的流动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013和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存在反复流动的现象,外出的原因主要为增加收入,回流的原因主要为照顾老人及子女等非经济因素,流出地与流入地在政治、社会及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回到流出地的劳动力心理成本不降反增而再外出,再外出的原因还与农业经营收入的相对低稳定性有关。厘清农村劳动力回流与再外出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保持区域劳动力供需平衡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劳动力外出 劳动力回流 再外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淑娟 马瑜
基于2012年对山西已回流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当前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就业状况、再外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劳动力回流的原因中,经济原因仍居首要地位,但家庭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已回流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六成以上回流劳动力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回流后的收入整体低于回流前的收入;近半数已回流劳动力对于未来持观望态度,对于是否再次外出意愿不明朗。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就业状况 再外出意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玉荣
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继"民工潮"之后,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又一引入注目的现象。文章从基本概念、回流历史、回流原因、回流理论和模型、回流效应、对策与建议点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提出了今后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最后,探讨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回流 回流效应 回乡创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红 黄颖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分为外流与回流,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是主流,是前提。但在强调这一主流的同时也不容忽视"逆潮回流"这一现象,探讨积极、有序的回流,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回流 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施闻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
关键词:
外出劳动力 回流迁移 回流效应 迁移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施闻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支持"迁移效应"和"回流效应"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外出劳动力 回流迁移 回流效应 迁移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智雷 易成栋
本文以我国特殊的转轨过程和制度环境为背景,尝试建立一个解释劳动力回流决策的微观模型,侧重分析家庭禀赋改变劳动力迁移预期以及投资回报率的条件下,劳动力如何通过方向不同的迁移决策来回应制度约束,改善自己的长期福利。研究发现,长期保障的缺失是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的核心障碍,而农村家庭禀赋的长期保障效应和投资回报效应是当前部分迁移劳动力主动回流农村的主要动力。在城市不能获得长期保障的条件下,迁移劳动力很容易选择回流,或者是在城市和农村间往复式迁移以获得城市部门的高收益,同时还可以维持农村家庭为其提供的长期保障。文章还利用武汉市迁移劳动力调查数据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和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长期保障 投资回报 劳动力回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