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5)
- 2023(11992)
- 2022(8905)
- 2021(7851)
- 2020(5662)
- 2019(12713)
- 2018(12383)
- 2017(24499)
- 2016(12907)
- 2015(14458)
- 2014(13914)
- 2013(13291)
- 2012(11848)
- 2011(10483)
- 2010(10174)
- 2009(9291)
- 2008(8906)
- 2007(8106)
- 2006(7296)
- 2005(6694)
- 学科
- 济(60106)
- 经济(60065)
- 管理(31981)
- 业(31815)
- 企(24042)
- 企业(24042)
- 业经(20987)
- 农(18813)
- 中国(18811)
- 方法(17426)
- 产业(17156)
- 地方(15497)
- 数学(14703)
- 数学方法(14598)
- 农业(12656)
- 信息(11543)
- 总论(11028)
- 信息产业(10908)
- 贸(10646)
- 贸易(10638)
- 易(10257)
- 制(10166)
- 融(9838)
- 金融(9835)
- 发(9660)
- 银(9576)
- 银行(9571)
- 财(9539)
- 行(9268)
- 技术(9017)
- 机构
- 学院(177869)
- 大学(174112)
- 济(76071)
- 经济(74543)
- 管理(66658)
- 研究(60490)
- 理学(56559)
- 理学院(55962)
- 管理学(55152)
- 管理学院(54808)
- 中国(47111)
- 京(37181)
- 科学(34016)
- 财(33420)
- 中心(28433)
- 所(28230)
- 江(27657)
- 财经(26589)
- 农(25485)
- 研究所(25297)
- 范(24870)
- 师范(24672)
- 经济学(24172)
- 经(24026)
- 业大(23165)
- 北京(23112)
- 院(22878)
- 州(22354)
- 经济学院(21833)
- 师范大学(19759)
- 基金
- 项目(119798)
- 科学(95653)
- 研究(94213)
- 基金(85450)
- 家(72945)
- 国家(72292)
- 科学基金(63020)
- 社会(62011)
- 社会科(58798)
- 社会科学(58782)
- 省(47994)
- 基金项目(44887)
- 教育(41097)
- 编号(39668)
- 划(39128)
- 自然(36240)
- 自然科(35372)
- 自然科学(35367)
- 自然科学基金(34728)
- 资助(31674)
- 成果(31346)
- 发(29198)
- 课题(27193)
- 重点(26906)
- 国家社会(26561)
- 创(25964)
- 部(24949)
- 发展(24599)
- 展(24215)
- 创新(24132)
共检索到272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众
针对传统产业转型中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遵循市场经济理论和问题导向法,探索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发现其决定性力量是市场。基于市场的选择,工业互联网的软件集成云架构、大数据分析能力、全覆盖智能感知功能、要素互联互通优势,可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补齐信息化短板、走向定制化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展融通创新。针对工业互联网市场化运作量质仍待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中小企业嵌入工业互联网的意愿和动力不足以及相关人才奇缺等制约因素,提出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核心在于实现市场融通,需要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双向发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激发中小市场主体嵌入上云的内生动力;以市场化方式加强金融支持;发挥融通创新的市场促进作用;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发展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苗领 王彦杰
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对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双碳”目标实现进行研究,揭示数据要素赋能生产方式低碳转型、数字技术赋能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新兴产业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消费理念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传导机制。剖析数字基础设施是高碳来源、碳数据管理平台和体系尚未完善、碳交易体系尚未完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产业绿色化有待提高等关键问题,并提出推进数字新基建节能降碳、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健全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及培育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以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苗领 王彦杰
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对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双碳”目标实现进行研究,揭示数据要素赋能生产方式低碳转型、数字技术赋能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新兴产业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消费理念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传导机制。剖析数字基础设施是高碳来源、碳数据管理平台和体系尚未完善、碳交易体系尚未完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产业绿色化有待提高等关键问题,并提出推进数字新基建节能降碳、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健全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及培育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以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俊杰
安全高效是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包括竞争性、关联性和变革性三大支柱,协同则是实现路径。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可以发挥要素配置、需求驱动、分工协作功能促进产业链要素、能力、治理协同,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由于要素配置、企业能力以及链条治理等尚不完善,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链在核心技术、重要设备、关键环节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约瓶颈,主要表现为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融合难、工业智能自主化水平亟需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相对滞后等。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在全产业链环节进行规模化运用,通过全面的网络连接与数据互通,实现产业链贯通。这就需要精准施策,着力破解成本、标准、安全等难题,让企业愿用、能用、敢用。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产业链现代化 机制 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江永 李凤琴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与市场环境,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对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信息传导、风险应对和条件创造等机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异质性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驱动效应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的企业、产业数字化领域的企业和OFDI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也有来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但这种协同效应会随着关联企业之间数字差距的增大而减小。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助力属地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皓 郑厚天
跨境电商是利用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壮大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驱动农业产业数字转型的动力载体。智慧农业时代,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需要依托跨境电商的平台优势、载体优势,不断集聚先进技术、乡村数字人才和金融力量等优质要素,通过培育新业态,拓宽农业产业边界,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庆昊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从经济学视角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有利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推动其发展的价值基础。从历史方位视角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进入分化期和转型期,既具备一定基础,也呈现一定瓶颈,这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基础。从发展的视角看,应根据数字产业化"重点突破"、产业数字化"充分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目标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是推动其发展的现实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雪 蒋芝英
市场化视角下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蕴含着深层次的逻辑源流,其不仅是校企合作共生关系建立的客观需要,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内在使然,更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要求。同时,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还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能够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为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增值,为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效,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助力。面向市场化发展方向,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以顶层设计为中心,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以政府职能发挥为依托,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以学校主体责任落实为重点,创新市场化运作的办学和育人模式;以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为抓手,增强产业学院市场竞争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勇华 孙延明 尹剑峰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视角分析平台数据赋能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作用机理。采用239份来自全国部分地区制造企业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平台数据赋能的3个子维度中,平台连接能力、平台智能能力和平台分析能力均显著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吸收能力分别中介平台连接能力、平台智能能力、平台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平台连接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但在平台智能能力、平台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平台连接能力通过吸收能力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的促进作用,但在平台智能能力、分析能力分别通过吸收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然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领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本文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和“双效”提升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文化产业有高度的适配性,数字化通过效率提升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文化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和推进文化产业法治化与组织建设三方面,提出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关键词:
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旭东 刘闯 刘合光
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数字经济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重塑着各领域的产业格局。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对乡村产业转型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了全产业链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产品新市场、主体协同分工等方面的改善。通过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并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可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当前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缺乏、数字技术应用不足、农业产业链主体协同分工不足等难点,应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人才培育和梯队建设,强化农业全链条数字化集成应用,增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中的多主体协同效应。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蓉蓉
金融机构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加强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对深挖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发展数字金融、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数据治理有助于完善金融业务、加强风险控制、维护数据安全。数字金融呈现技术化、垂直化和生态化特点,亟待提升数据标准和质量、完善数据共享、发展监管科技、深化金融数据供给侧改革,发挥数据治理对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效能,构建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关键词:
数据治理 数字化转型 数据共享 隐私计算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黄光灿 马莉莉
中国已跻身制造业全球价值网络核心区,但却面临着强竞争力与强脆弱性共存的产业链二元悖论困境,工业互联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发力点。在大国博弈和新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工业互联技术及基础设施依据自身资本特性、技术特性和数字特性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赋能,提升制造品服务化产出和非制造品服务化产出,并催生不同类型的服务环节独立衍生以反哺制造母体,增加制造业企业服务价值。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目的是实现价值链升级,工业互联通过赋能制造业服务化构建产业生态系统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改善产业链脆弱性和破解产业链二元悖论难题,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政府在新产业兴起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差异化公共服务供给引导新型制造业现代化体系构建、新业态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价值观赋予,以此完善经济治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亚飞 谢小飞 吕剑平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Heck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等模型,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打破了村庄熟人信任交易格局,促进了农地非熟人流转。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增强社会信任以及改善金融素养等路径,激励农户出于营利性动机与非熟人进行农地流转交易。异质性分析发现,使用移动互联网和户主中高受教育水平的农户家庭,互联网使用对其农地非熟人流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使用传统互联网和低教育水平农户家庭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应完善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体系,重视农户互联网技能培训和文化水平提升,以有序推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元海 熊豪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正深刻改变资源配置格局,推动资源配置从局部调整向全局优化迈进。本文在厘清数字化转型内涵及数字化视角下资源配置特征演变的基础上,揭示数字化转型改善资源配置的理论逻辑:在数字技术加持下,以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为逻辑起点,数字化转型实现对生产资源的全感知、全联接,并依托数据要素通过转换倍增、融合互补、集约替代、复用增效赋能传统要素,提高传统要素配置效率;数字化转型推动要素数字化、重塑组织结构与分工模式、催生“平台+企业”新型竞争模式,促进资源高效流动;数字化转型驱动资源配置突破微观企业边界和宏观时空限制,拓宽资源配置范围;数字化转型依托大模型实现供需适配,提高信息可获得性,缓解配置扭曲。最后,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关键技术创新、数据标准的形成与数据的有效治理等方面阐述数字化转型改善资源配置的路径。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资源配置 数字技术 数据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