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6)
- 2023(14379)
- 2022(11331)
- 2021(9948)
- 2020(8272)
- 2019(18266)
- 2018(18284)
- 2017(35728)
- 2016(19283)
- 2015(21252)
- 2014(20813)
- 2013(19947)
- 2012(17720)
- 2011(15501)
- 2010(15558)
- 2009(14856)
- 2008(14913)
- 2007(13675)
- 2006(12424)
- 2005(11906)
- 学科
- 业(85657)
- 济(82351)
- 经济(82222)
- 企(78472)
- 企业(78472)
- 管理(74281)
- 业经(34844)
- 财(30426)
- 方法(30150)
- 农(27757)
- 中国(23289)
- 制(21708)
- 数学(21708)
- 务(21564)
- 财务(21528)
- 数学方法(21526)
- 财务管理(21504)
- 企业财务(20374)
- 农业(20096)
- 技术(18212)
- 体(16532)
- 划(15578)
- 策(15238)
- 理论(15063)
- 和(14931)
- 银(14123)
- 银行(14111)
- 体制(14059)
- 产业(14037)
- 贸(13985)
- 机构
- 学院(268719)
- 大学(263059)
- 济(115424)
- 经济(113267)
- 管理(108502)
- 理学(92246)
- 理学院(91439)
- 管理学(90270)
- 管理学院(89758)
- 研究(83486)
- 中国(68174)
- 财(59563)
- 京(54667)
- 科学(46004)
- 财经(45803)
- 江(42901)
- 经(41539)
- 农(41099)
- 所(40151)
- 中心(39183)
- 经济学(35400)
- 研究所(35347)
- 业大(35138)
- 北京(33825)
- 财经大学(33554)
- 州(33487)
- 经济学院(31998)
- 农业(31735)
- 商学(30718)
- 范(30599)
- 基金
- 项目(171906)
- 科学(138290)
- 研究(132519)
- 基金(126091)
- 家(107243)
- 国家(106240)
- 科学基金(94025)
- 社会(87554)
- 社会科(83073)
- 社会科学(83057)
- 省(67837)
- 基金项目(66094)
- 教育(59331)
- 自然(56934)
- 自然科(55686)
- 自然科学(55674)
- 划(54874)
- 自然科学基金(54720)
- 编号(54557)
- 资助(49009)
- 成果(44252)
- 创(39699)
- 制(39239)
- 重点(38007)
- 部(37958)
- 业(37671)
- 国家社会(37286)
- 发(37238)
- 课题(36340)
- 创新(36217)
- 期刊
- 济(136648)
- 经济(136648)
- 研究(82177)
- 中国(56204)
- 财(50619)
- 管理(47275)
- 农(40105)
- 学报(33712)
- 科学(33411)
- 融(27662)
- 金融(27662)
- 大学(27525)
- 农业(27144)
- 技术(26262)
- 教育(26222)
- 学学(25809)
- 业经(24902)
- 财经(23477)
- 经济研究(21383)
- 经(20298)
- 问题(17693)
- 业(16554)
- 技术经济(15185)
- 财会(14530)
- 现代(14117)
- 世界(13271)
- 贸(13164)
- 商业(13056)
- 会计(12730)
- 务(12686)
共检索到416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勇华 孙延明 尹剑峰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视角分析平台数据赋能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作用机理。采用239份来自全国部分地区制造企业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平台数据赋能的3个子维度中,平台连接能力、平台智能能力和平台分析能力均显著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吸收能力分别中介平台连接能力、平台智能能力、平台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平台连接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但在平台智能能力、平台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平台连接能力通过吸收能力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的促进作用,但在平台智能能力、分析能力分别通过吸收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建平 骆温平
本文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边价值创造视角,从供应链数据质量、数据透明度以及数据驱动协同度三个层面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平台理论、价值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支撑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核心能力,即供应链数据处理能力、数据融合能力以及数据治理能力,详细探讨能力内涵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在建构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各主体多边价值共创,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机理,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一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映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强化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数据融合,为数字化供应链提供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供应链数据透明度;三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实现供应链网络化价值创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兴 刘静
实施服务化是制造企业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手段,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术界有关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作用机理缺乏探讨。为了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构建从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到价值共创,再到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逻辑框架,采用383份来自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显著提高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价值共创的两个维度即互动合作、资源整合,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文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提高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大鹏 王节祥
已有研究关注到平台赋能可以弥补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但平台要如何推进赋能,其背后的机制尚待深度剖析。通过分析阿里巴巴淘工厂平台赋能服装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探索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平台赋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消除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互补创新三个阶段。平台通过生产要素在线化和订单可视化消除信息不对称,提升平台用户体验;通过产能在线和供需匹配推荐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通过流程重塑和智能优化实现互补创新,提升企业业务全链路协同水平。平台赋能不是平台企业的单边输出,而是平台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双边共创。研究结论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选择以及政府相应政策的制定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平台赋能 数字化转型 数据智能 价值共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怡君 王亚楠 常媛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数据,验证了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微观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和稳定性检验证实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异质性检验发现: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对其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加显著。本研究结论可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依据,同时为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力度提供经验支撑。对此,本文建议:完善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引导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体,缩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异。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肖琳琳 夏宜君 黄洁 刘玫燚 王雪红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工业互联网与不同行业的知识、经验、需求相融合持续创新,形成了一批聚焦行业特点、解决企业痛点、价值成效显著的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宁宁
本文基于我国A股流通类上市企业数据和OECD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服务贸易与流通企业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考察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不考虑非线性关系的条件下,数字服务贸易对流通企业创新存在积极影响;数字服务贸易对流通企业创新存在倒“U”型影响,且非线性作用随时间推移呈减弱趋势;流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吸收能力提升强化数字服务贸易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机制,数字化转型能够进一步缓解数字服务贸易过度发展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文章提出有序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和加强流通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帆 张爱美 刘颖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技术溢出与吸收 技术扩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技术溢出与吸收 技术扩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骁 刘润喆 吴小龙 孙瑞晨
与已有赋能研究所刻画的耦合逻辑不同,本文采用嵌入式案例研究设计,基于复制逻辑剖析了“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驱动3家被赋能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构建的解耦逻辑,据此提炼出新的赋能模式——“元赋能”。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元赋能模式包括被赋能企业数字基础夯实、被赋能企业与平台企业知识深度交互、被赋能企业与平台企业解耦3个阶段;(2)数字基座构筑、知识交互学习、认知蜕变跃升分别构成了元赋能模式不同阶段的重要行动;(3)数字技术的积累可供性、适应可供性、变异可供性特征分别构成了元赋能模式不同阶段的关键机制;(4)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创新自主化分别构成了元赋能模式不同阶段的显性结果。本文剖析了元赋能模式的概念内涵,提炼了元赋能模式的关键实现机制,构建了元赋能模式的理论模型,从而拓展了现有赋能理论的边界,推进了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前沿研究。元赋能模式是工业互联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为深化理解工业互联网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洞见。由此,本文分别从国家、平台和被赋能企业3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启示,以期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喜文
借助5G实现从采购、设计、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依托工业互联网整合与优化配置企业各种资源。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作为其主要领域的5G和工业互联网备受关注、持续升温。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带来良好的移动互联网体验,还将成为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政务、智慧城市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支撑技术;工业互联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卢艳秋 宋昶 王向阳 赵彬
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促进我国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以海尔卡奥斯平台用户企业A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企业间信任通过驱动企业知识交易与复用、提升数字化水平的过程和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知识交易和复用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情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2)企业通过构建信任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交易和复用中的合作互动,从而有助于获取与应用平台模块化数字知识;(3)知识交易与复用对企业数字化基础和管理能力的同步构建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信丰
选取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研究数字化对服务型制造的影响效应,并检验数字化通过服务型制造对工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数字化显著提升了服务型制造水平,经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化对高碳行业及交通仓储、批发零售等行业服务型制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对科学技术研究服务等促进作用偏弱。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服务型制造有效推动了工业低碳转型。为此,文章提出夯实数字技术基础、推动数字化与服务型制造深度融合及创新服务型制造赋能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 服务型制造 低碳转型 投入产出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信丰
选取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研究数字化对服务型制造的影响效应,并检验数字化通过服务型制造对工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数字化显著提升了服务型制造水平,经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化对高碳行业及交通仓储、批发零售等行业服务型制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对科学技术研究服务等促进作用偏弱。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服务型制造有效推动了工业低碳转型。为此,文章提出夯实数字技术基础、推动数字化与服务型制造深度融合及创新服务型制造赋能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 服务型制造 低碳转型 投入产出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基于海尔卡奥斯的案例研究
制造企业的互联网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吸收能力影响组织敏捷性机理探究——IT创新和流程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
先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其赋能中小企业模式研究
工业互联网使用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驱动因素与赋能机制
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
网络结构、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西安通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
资源拼凑、吸收能力与战略柔性的关系——以中国制造企业为例
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经济绩效与ESG绩效复合视角
技术兼容不确定下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科创企业的合作模式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