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39)
2023(3728)
2022(3271)
2021(3160)
2020(2712)
2019(6104)
2018(5962)
2017(10659)
2016(6354)
2015(7006)
2014(6914)
2013(6854)
2012(6732)
2011(6255)
2010(6319)
2009(5701)
2008(5647)
2007(4958)
2006(4496)
2005(3985)
作者
(22167)
(18896)
(18781)
(17861)
(11879)
(9239)
(8066)
(7298)
(7158)
(6823)
(6655)
(6450)
(6269)
(6204)
(5950)
(5730)
(5675)
(5517)
(5383)
(5358)
(4873)
(4797)
(4750)
(4358)
(4315)
(4241)
(4187)
(4113)
(4023)
(3870)
学科
(21903)
经济(21865)
管理(15059)
(14051)
(10499)
企业(10499)
(10178)
方法(9045)
(8199)
数学(7490)
数学方法(7351)
地方(6202)
农业(5700)
中国(5040)
(5034)
业经(5021)
环境(4525)
(3823)
(3808)
理论(3793)
(3671)
贸易(3670)
(3515)
生态(3262)
(3201)
资源(3097)
技术(2986)
(2963)
金融(2961)
(2946)
机构
大学(95616)
学院(94300)
研究(38842)
管理(31233)
(30680)
科学(30154)
经济(29958)
理学(27135)
中国(27102)
理学院(26614)
(26487)
管理学(25766)
管理学院(25611)
(22559)
农业(21509)
研究所(21327)
(21282)
业大(20484)
中心(16534)
(15081)
(14579)
(14436)
农业大学(14237)
师范(14186)
(14171)
(14036)
(13877)
北京(13197)
科学院(13169)
实验(12780)
基金
项目(70162)
科学(54223)
基金(51417)
(48873)
国家(48531)
研究(43107)
科学基金(39416)
自然(29786)
自然科(29052)
自然科学(29036)
自然科学基金(28523)
(28239)
基金项目(28051)
社会(25232)
(24297)
社会科(23655)
社会科学(23644)
资助(20755)
教育(19647)
重点(17300)
计划(16331)
编号(15844)
科技(15308)
(14832)
(14620)
科研(14128)
(13608)
成果(12924)
创新(12827)
专项(12491)
期刊
(34520)
经济(34520)
学报(26451)
(23818)
研究(23292)
科学(21708)
中国(19127)
大学(18697)
学学(17966)
农业(16409)
管理(10339)
(10256)
(8909)
教育(8491)
业大(8263)
资源(8166)
(7416)
农业大学(6635)
林业(6538)
(6258)
金融(6258)
技术(5735)
科技(5663)
财经(5492)
自然(5401)
业经(5323)
经济研究(4809)
(4650)
中国农业(4644)
问题(4548)
共检索到137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慧  曹秀云  宋春雷  周易勇  
沉积物磷释放可明显促进水体富营养化,但其关键组分与调控因素尚待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巢湖及其入湖河流(南淝河)沉积物有机质(OM)、不同形态磷含量、磷吸附参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OOH)~P)与钙结合态磷(CaCO3~P)为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且均与磷平衡浓度(EPC0)显著正相关。与巢湖相比,南淝河具有明显较高的沉积物最大磷吸附量(Qmax),而由此增强的磷缓冲能力可被较高的Fe(OOH)~P含量所抵消,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磷释放潜力(高EPC0值)。有机质能以线性方式增加Fe(OOH)~P、CaCO3~P与Qmax,并据此调节EPC0。南淝河沉积物亚表层(10~15c...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驰  李阳  曹秀云  周易勇  宋春雷  
巢湖湖滨带土壤和沉积物经历明显的干湿交替过程,其磷的迁移和转化方式亦有明显变化。风干作用能显著降低沉积物磷最大吸附量、提高吸附能并增加磷平衡浓度,从而对磷的吸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淹水过程对土壤最大吸附量的影响取决于有机质的损失情况,好氧条件下有机质损失小,磷最大吸附量无明显变化,吸附能增强,磷释放量略有增加;而厌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磷最大吸附量均显著降低,吸附能明显减小,磷释放量显著升高。因此湖滨带消落区干湿交替将明显促进底质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大量释放。在巢湖流域常见的土壤类型中,红壤对磷的缓冲能力最强。向底质中添加氯化铁和硝酸钙可有效控制磷释放,提高磷缓冲能力,增强底质对磷的保持和固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晓辉  尹爱经  高超  
采集巢湖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样品33个,研究镉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及影响因素,揭示沉积物中镉的富集规律及其生态风险。研究表明:巢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镉空间分异特征明显,镉的富集主要集中在流经合肥城区、郊区以及部分中小城镇的河段,南淝河、店埠河等城市河流沉积物中镉的平均含量是杭埠河、丰乐河等非城市流域的2倍以上。沉积物镉含量与钙呈显著正相关,显示二者在成因上的密切联系。粒度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沉积物中镉的含量。南淝河上的部分采样点镉的富集系数超过10.0,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城区下游采样点人为污染贡献均超过50%,部分达85%以上。说明流经合肥市区的南淝河向巢湖输送的沉积物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平  刘剑彤  司开松  敖鸿毅  李金坡  田广宇  
对武汉东湖3个样点沉积物及间隙水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位于排污区附近的1号点沉积物TP浓度最大,位于湖心位置的2号点TP浓度最小;(2)3个样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均为Fe-P(铁结合态磷)所占比例最大(38.85%~59.14%),LP(不稳定态磷)所占比例最小(0.27%~1.49%);(3)东湖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较高,有较大的磷释放潜力;(4)东湖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正磷酸盐和上覆水中正磷酸盐存在较大浓度梯度,浓度梯度可能不是间隙水和上覆水之间磷交换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莲  谢发之  张瑾  陈广洲  汪静柔  
磷是导致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质。采集大量巢湖表层水和沉积物样品,通过检测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分析巢湖水体中磷的时空变化及赋存特征。结果显示:巢湖南淝河和裕溪河河口的上覆水中总磷含量值时间变化特征为8月>5月>3月>12月;且南淝河口总磷含量年均值超过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明显高于裕溪河口值;表层水和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靠近合肥市河口处。巢湖周边土壤及湖区磷的等值线分布表明:杭埠河流域农业污染、东巢湖东南部水土流失可能是巢湖磷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巢湖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总磷的相关系数为0.515,蓝藻爆发期全湖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显著减少,揭示目前内...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方子遥  何小庆  俞樨  秦礼萍  
沉积岩的铬同位素组成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建地质历史时期大气氧气含量的波动。这一指标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自然环境中铬同位素分馏只发生在六价铬与三价铬的氧化还原转化过程中。但是,对非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铬同位素分馏行为目前仍然不清楚。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发现三价铬被土壤和河流沉积物吸附这一非氧化还原过程也会造成明显的铬同位素分馏。这一过程的铬同位素分馏系数(-0.06‰至-0.95‰,表示为103lnα)要小于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结合前人对于有机配体溶解三价铬过程伴随的非氧化还原铬同位素分馏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沉积岩中观测到的系统性的非常偏正的铬同位素记录可以被解释为大气氧化事件,但是在某些地质时代观测到的较弱的偏正铬同位素记录可能是由于非氧化还原过程造成的,应谨慎解译数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敏  李建秋  周易勇  
东湖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的网箱下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可酶解磷(PHP)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均显示增高,间隙水中的PHP较低,而APA与正磷酸盐的浓度均高,这种现象在垂直与水平两个尺度上均有体现,故由有机物的富集到正磷酸盐的剧增可能受控于酶学机制。Langmuir单分子等温度吸附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网箱下表层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明显较高,而吸附强度明显降低,此亦为正磷酸盐相应剧增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同深度间隙水中APA的动力学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宏萌  袁旭音  徐荆棘  
近城市河流位于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带,其环境现状反映城市化过程对河流的影响。通过不同断面的样品研究了南京近城市河流——秦淮新河沉积物中主要营养元素与磷形态的空间分布,分析其变化特征和污染成因。研究表明,不同河段由于受人为活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营养程度差异较大。河流表层沉积物的TOC、TN和TP范围分别为3.07~34.97g/kg、830~2 370mg/kg和447~3 517mg/kg,磷的形态显示Fe-P或Ca-P>Org-P>>Al-P>DP,其中Fe-P和Ca-P二者之和占TP的70%以上,两者均可指示营养化程度的轻重。通过西善桥段和入江口段柱状沉积物分析表明,营养元素和磷形态垂向上均呈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金玉  罗千里  王文才  范中亚  李伟杰  罗艳  
利用SMT法研究了华阳河湖群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华阳河湖群表层沉积物总磷(TP)含量变化在431~1 099 mg/kg之间,TP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龙感湖>黄大湖>泊湖。无机磷(IP)约占TP的36.3%~78.8%,有机磷(OP)约占TP的18.9%~40%,IP是磷的主要赋存形态。IP中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铁铝结合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弱吸附态磷(Ex-P)。沉积物黏土组分与TP、IP、Fe/Al-P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径组成比例和沉积物TP含量也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对比有无沉水植物点位,发现沉水植物使沉积物除Ex-P外其它磷形态含量降低。与其它浅水湖泊相比,华阳河湖群中潜在的生物有效磷(BAP)含量较高,含量变化为183.2~598 mg/kg,平均占沉积物TP的47.4%,BAP含量大小顺序为龙感湖>黄大湖>泊湖,与TP含量水平一致,沉积物BAP含量与水体溶解性正磷酸盐(PO_4~(3-)-P)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基于华阳河湖群沉积物磷的赋存特征分析其生物有效性,以期为解决华阳河湖群水体总磷浓度波动成因及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洁蕴  李淑芹  李云开  郎琪  丁璨  
针对城市污染河道是否需要清淤治理界线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批平衡静态室内试验研究和Langmuir、Freundlich及Henry等温模型模拟的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土沟、榆林庄及和合站3个典型断面不同深度沉积物为研究材料,设定氨氮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20、40、80、160、200、320、400和600mg/L 8个梯度,对氨氮的吸附和解吸热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Langmuir、Freundlich及Henry等温模型对吸附和解吸过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R2>0.85;2)各典型断面02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蓉  刘云根  王妍  赵立君  任伟  徐鸣洲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砷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差异。[方法]采用5和50 mg·L~(-1)砷溶液分别处理30和60 d,分别记为A_0(原土样)、A_(5-30)、A_(50-30)、A_(5-60)和A_(50-60)。以不同浓度砷处理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0、1、5、10、20和40 mg·L~(-1)磷(K_2HPO_4,以P计)的室内模拟试验,探究磷在不同浓度砷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结果]不同浓度砷处理的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磷和砷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变化,磷酸二钙(Ca_2-P)含量增加4.1~10.4 mg·L~(-1),磷酸八钙(Ca_8-P)含量增加6.6~14.4 mg·L~(-1),磷酸铝盐(Al-P)和磷酸铁盐(Fe-P)含量呈下降趋势,活性态砷(弱酸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和可氧化态砷)占总砷的比例为2.52%~26.37%,残渣态砷占总砷的比例为71.14%~79.68%。随砷处理浓度增加,沉积物中非活性态磷向活性态磷转化,活性态砷向残渣态砷转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与沉积物中砷的浓度相关性较强,沉积物中砷浓度越高吸附磷的能力越差,沉积物对磷的截留能力减弱。随上覆水磷浓度的升高,不同处理沉积物砷的释放量均呈上升趋势。上覆水磷质量浓度为40 mg·L~(-1)时,沉积物砷的释放量为0.056 mg·L~(-1),超过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Ⅲ类水标准值。[结论]不同浓度砷处理能改变沉积物中砷和磷的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活性态砷含量越高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越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沛芳  邹丽敏  王超  林志评  
选取中国典型城市内湖——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欧洲标准测试分析委员会(now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推荐的BCR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Pb、Cd、Ni、Zn、Cr和Mo 6种重金属形态在垂向上的分布进行测定,并对其潜在迁移风险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玄武湖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总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n>Cr>Mo>Ni>Pb>Cd,含量分别为148.80~244.12、112.55~135.78、55.19~77.30、41.42~49.81、8.57~20.05和1.29~1.73 mg/kg,除Pb外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凯  柯鹏振  吴永红  陈晓国  沈银武  刘剑彤  
以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三界面中的磷、氮形态作研究,其中钙结合态磷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有机/细菌聚合态磷和残渣磷;总氮含量很高,平均值为2.63mg/g,而亚硝酸盐氮含量很低,其它三种无机氮形态(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之间并不存在恒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这主要是无机氮循环还受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影响。调查还表明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磷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Eh呈对数关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云根  王妍  齐丹卉  李梦莹  徐晓军  
以云南阳宗海南岸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磷形态为研究对象,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含量(磷酸二钙型Ca_2-P、磷酸八钙型Ca_8-P、磷酸铝盐Al-P、磷酸铁盐Fe-P、闭蓄态磷酸盐O-P、磷石灰型Ca_(10)-P)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特征,探究13项环境因子与磷形态之间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湖滨湿地沉积物6种磷形态在分布上无明显季节性规律且各磷形态含量呈湖岸至湖心递减趋势,以Ca_(10)-P含量为主(占全磷的85%),环境因子沉积物全磷、沉积物总砷、沉积物pH、溶解氧、电导率对磷形态影响较大;线性回归分析能较好地预测惰性磷的时空分布规律(平均相对误差为14.77%),而活性磷相对误差较大,达到28%,可能与环境因子变化对活性磷分布影响显著有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一茜  赵旭  俞锦辰  林军  韩星雨  刘臻  黄宏  
为了解马鞍列岛人工鱼礁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于2018年6月采集该海域附近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同时采用改进后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的连续提取法(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BCR)分析了7种重金属(Cd、Cu、Zn、Pb、Cr、As、Ni)各形态含量,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法(Igeo)、相关性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了马鞍列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D [3,2])以细粉砂粒为主;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随深度呈锯齿状波动,在0.5 m和2.0 m时达到极值;7种重金属总量均可满足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I类标准;重金属Cd以次生相为主,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F1)、Fe/Mn氧化物结合态(F2)及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F3)3种形态百分组成基本相当,其余6种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7种重金属有效态垂直变化趋势具有周期性和一致性;以惰性元素Ni作为参比,综合3种分析方法进行来源识别,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Zn、Pb、Cr、As、Ni主要是自然沉积的结果,而Cd在个别深度存在污染累积,是否存在生态风险,还待进一步研究;后续可结合稳定同位素测年法,探索重金属含量及形态随年代的变化,进一步确定重金属污染的历史记录。研究表明,马鞍列岛附近海域重金属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污染程度较低,可较准确地反映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本底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