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6)
- 2023(2313)
- 2022(1870)
- 2021(1703)
- 2020(1502)
- 2019(3262)
- 2018(3274)
- 2017(5524)
- 2016(3419)
- 2015(3833)
- 2014(3519)
- 2013(3508)
- 2012(3303)
- 2011(2668)
- 2010(2697)
- 2009(2248)
- 2008(2370)
- 2007(1978)
- 2006(1723)
- 2005(1470)
- 学科
- 济(7652)
- 经济(7640)
- 业(6793)
- 学(5756)
- 管理(5551)
- 企(5313)
- 企业(5313)
- 农(3059)
- 方法(3023)
- 税(2752)
- 财(2694)
- 税收(2560)
- 收(2529)
- 数学(2491)
- 数学方法(2439)
- 中国(2192)
- 农业(2070)
- 地方(1985)
- 业经(1891)
- 麦(1877)
- 水产(1864)
- 务(1829)
- 财务(1829)
- 财务管理(1827)
- 企业财务(1770)
- 动物(1719)
- 制(1673)
- 小麦(1621)
- 环境(1577)
- 银(1536)
- 机构
- 学院(44484)
- 大学(44334)
- 研究(20487)
- 科学(17492)
- 农(17405)
- 中国(14302)
- 农业(14168)
- 所(12672)
- 济(12188)
- 研究所(11952)
- 经济(11835)
- 业大(11698)
- 管理(11697)
- 理学(10097)
- 室(9991)
- 理学院(9871)
- 京(9720)
- 实验(9677)
- 管理学(9439)
- 管理学院(9381)
- 实验室(9366)
- 中心(9292)
- 省(9090)
- 农业大学(8916)
- 重点(8835)
- 业(8165)
- 科学院(7706)
- 院(7289)
- 江(7012)
- 技术(6987)
共检索到64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健蓉 张清东 蒋琪英 郑林用
为了探索川麦冬普通粉和超细微粉间表面特性和溶出性的差异,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普通粉和超细微粉的形态学观察,并对粒径、分布宽度、比表面积、松密度、压缩度及其浸出物等测定对其普通粉和超细微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粉相比,超细微粉颗粒大小均匀,中位粒径D50为15.274μm,较普通粉降低7倍;松密度和压缩度下降;比表面积提高2.4倍;水、醇浸出物的干膏率分别增加40%和328%。因此,川麦冬经超细粉碎后,颗粒大小分布均匀,均质度明显改善,比表面积及水、醇溶性物溶出量显著增加,从而生物利用度提高。
关键词:
超细粉体 川麦冬 粉体特征 溶出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炼 曾华兰 叶鹏盛 刘朝辉 韦树谷 张骞方 李琼英
为评价福美双在川麦冬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在川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川麦冬喷施福美双比较安全,在有效成分含量900、1800 g·hm-22种剂量下,福美双在川麦冬茎叶上的半衰期为2.32~2.5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09~4.63 d,喷施后1 h到30 d在川麦冬根部均未检测到福美双。
关键词:
福美双 川麦冬 残留动态 高效液相色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嘉 陈槐 鲜骏仁 何奕忻 刘建亮 杨丽芝 戚欢 李明 杨刚
【目的】以绵阳市三台县川麦冬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麦冬药用成分和产量的影响,以探索高效的涪城麦冬增产管理措施。【方法】采用4种施肥梯度,研究整个生长季内川麦冬的生长发育特征、药用成分和产量。【结果】7-9月是麦冬叶片生长最快的时期,8-10月主要是须根数快速增长时期,9月至次年3月是麦冬块根主要生长期。每667 m~2施肥量为75、50、25 kg时,产量分别为3428、2068、1956 kg/hm~2。比对照增加116.3%、30.7%、23.6%。随着施肥量增加麦冬多糖和黄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50 kg施肥量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期麦冬多糖含量表现为7-12月,无明显变化,12月至次年3月,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同采收期黄酮含量表现为7-12月,含量较为稳定,波动范围不大。2017年1-3月,呈现递增趋势,并在3月达到整个生长季内的最高值。本实验中,50 kg施肥量条件下多糖和黄酮含量最高,但产量最高的施肥量为75 kg。【结论】适当增加施肥量,有利于提高麦冬多糖和黄酮含量,但施肥量过多反而会使药用成分含量降低。但如何在提高产量的情况下增加药用成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麦冬 施肥 产量 黄酮 多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一见 杜先锋 许阳 郭丽
【目的】对小麦淀粉进行退火(annealing)处理能够使其发生物理改性,以处理后淀粉的糊化温度(起始温度To、峰温Tp、终止温度Tc)为依据优化退火条件,并研究其颗粒形态与退火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并结合DPS数据分析软件对小麦淀粉退火过程中的水分含量、退火时间、退火温度3个因子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LPA)研究退火处理对小麦淀粉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结果】根据DSC测得的热力学参数分析得出小麦淀粉退火的最优条件为:80%水分含量的条件下,45℃退火3 d。退火处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海燕 王玉荣
细胞壁是木材的实体物质,细胞壁超微构造因纤维素大分子链复杂的排列方式而具有多样性。微纤丝和结晶区均属木材细胞壁的超微构造,其形成、表征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从微纤丝和结晶区的生物形成、微纤丝角和结晶度的表征方法、微纤丝角和结晶度在木材径向及轴向上的变化规律和少数树种中微晶形态变化特点,以及细胞壁超微构造与细胞形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综述,提出微纤丝取向形成机制的研究,细胞壁各层厚度累积的过程,以及纤维素微晶形态在木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期为基于细胞壁微纤丝角、结晶度和微晶形态来进行多性状的综合遗传改良和早期良种选育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曹娜 杜艳丽 刁宁宁 张秀省
对山麦冬(Liriope spicata)、禾叶山麦冬(L. graminifolia)、金边麦冬(L. muscari var. variegata)、湖北麦冬(L.spicata var. prolifera)的叶部形态、根部形态、生物量、生物量分配、繁殖系数进行测定分析,旨在明确4种麦冬的生长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山麦冬根部形态平均隶属函数值(0.87)及繁殖系数(4.00)最高;禾叶山麦冬全株干重(3.98 g)和根冠比(0.79)最小;金边麦冬繁殖系数(2.33)和叶片数(24.46)最少;湖北麦冬的叶部形态平均隶属函数值(0.71)最高。因此,园林应用中,山麦冬和湖北麦冬可快速成景;禾叶山麦冬应选择地势平缓、水源充足的生境栽植;金边麦冬需适当加大栽植密度;禾叶山麦冬和金边麦冬有利于保持景观状态。园林应用时需根据4种麦冬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和栽培管理。
关键词:
麦冬 形态 生物量 繁殖系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隋哲 程旭 王海燕 余海忠
【目的】以襄麦冬(Liriope spicata var.prolifera Y. T. Ma)为对象,通过转录组学技术筛选、发掘相关功能基因,以期解析襄麦冬块根中甾体皂苷的生物合成。【方法】选取襄麦冬始见期块根样本和膨大期块根样本,使用转录组测序、序列注释分析、RT-qPCR等技术,验证并筛选多个与甾体皂苷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结果】共获得2个襄麦冬转录组的多条高质量序列(始见期样本59 405 731条;膨大期样本71 478 348条),共88 239条被注册到GO、COG、KOG、KEGG等数据库中。其中,通过GO数据库注释了42 388条拼接序列(分为3大类60个功能亚类),并在2个襄麦冬转录组中发现5563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比对COG/KOG数据库,发现10 077条序列可注释到23个COG类群,8187条序列可注释到25个KOG类群,均与襄麦冬块根的生长及代谢有关。基于KEGG数据库的代谢通路分析表明,26 626条拼接序列可映射到不同的KEGG途径中,1981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映射到227条KEGG途径;进一步筛选出43个可能参与甾体皂苷生物合成的差异表达基因后,并选取其中8个关键基因进行qRT-PCR验证。8个基因在襄麦冬不同生长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表达量,与甾体皂苷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上调,且表达差异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甾体皂苷在襄麦冬块茎中的生物合成途径,同时说明甾体皂苷的合成代谢与襄麦冬生长阶段性之间的相关性。【结论】初步揭示与襄麦冬甾体皂苷生物合成有潜在关联的基因和代谢通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襄麦冬甾体皂苷的主要关联基因及代谢通路的功能以阐明其合成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襄麦冬 甾体皂苷 合成酶基因 转录组解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君 王海波 董毓琨
我们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 30多个品种进行了冬性程度的界定 ,提出并建立了界定小麦冬性程度及基本发育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在人工春化处理下 ,冬性最强的只需 30d即可 ,品种类型达 6 0 %以上 ,如东方红 3号、丰抗 8号、京双 15号、晋麦 2 9等 ,个别品种不需春化也可抽穗 ;将这些品种在大田播种 (石家庄 ,1998) ,只要不晚于 2月 17日都能正常抽穗。
关键词:
小麦 冬性程度 春化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干思宸 师悦 梁立军
【目的】为山麦冬Liriope spicata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筛选最佳内参基因。【方法】基于山麦冬转录数据,通过变异系数以及变化倍数初步筛选出山麦冬15个候选内参基因。以幼果期和成熟期山麦冬果实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测定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采用ΔCt值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软件包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最后选取来自6个基因家族(C4H、CHS、MT、UFGT、MYB和bHLH)的10个目的基因(C4H、CHS-1、CHS-2、MT、UFGT-1、UFGT-2、MYB-1、MYB-2、MYB-3、bHLH),对所选内参基因组合进行验证。【结果】4种方法分析得出的候选内参排序存在一定差异,需综合4种方法的几何平均值作为综合排序。根据geNorm软件推荐的最适内参数目为4个,即CNNM、GPR107、EF1-α、G6PD-2最稳定,PDP最不稳定。对10个目的基因表达量标准化验证发现:以CNNM、GPR107为内参组合与选用4个基因作为内参组合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可达0.999 9,且选用双内参组合比4个内参组合的可操作性强,而不适合的内参基因(PDP)会对RT-qPCR结果产生严重偏差。【结论】以CNNM、GPR107作为组合是山麦冬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的最佳内参基因。图6表5参3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迪峰 王建中 王晓楠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林区中药材地黄有效成分梓醇、麦冬有效成分总黄酮的含量为检测指标 ,考察其在干燥过程中的质量退化过程 .通过 40、55、70℃静态恒温、恒湿水浴试验确定了梓醇、总黄酮降解阶数 ,分析结果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进而通过不同热风温度、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风速下薄层干燥试验 ,测定不同时间梓醇、总黄酮含量 ,经多元线性回归确定模型参数 ,获得了地黄、麦冬干燥过程中的质量预测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分析结果表明 ,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地黄、麦冬质量与干燥温度、时间及含水率的关系 ,数值拟和程度良好 ,可用来进行地黄、麦冬干燥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模拟 ,为干燥...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闵国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部《三国演义》,写尽天下英雄,其中最为耀眼的,无疑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一生留下了无数传奇,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白帝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早已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相比这些大事,我更喜欢发生在他身上的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安居平五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海彦 左迎峰 张彦华 翁向丽 顾继友
本文通过用酒石酸对玉米淀粉进行酯化处理制备酯化淀粉胶黏剂,然后用异氰酸酯对淀粉胶黏剂进行改性。讨论了反应温度和PVA用量对淀粉胶黏剂合成过程的影响,以及固含量和异氰酸酯对淀粉胶黏剂胶接强度和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55℃,10%的PVA用量为淀粉量的15%时,胶液性能最佳;固含量为50%,加入少量异氰酸酯后,淀粉胶黏剂的胶接强度和耐水性有显著提高,达到杨木GB/T 9846—2004II类胶合板指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异氰酸酯改性淀粉胶黏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异氰酸酯可以加快淀粉胶黏剂的固化速率,提高其热稳定性。
关键词:
淀粉胶黏剂 木材 耐水性 表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益强 郭银清 卢泽湘 陈铭川 孙盈盈 赵莹婷 黄镇永 黄彪
以毛竹粉为原料,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98%浓硫酸为反应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液化制备竹粉生物质油。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液固质量比4个因素对竹粉液化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原料、液化残渣及竹粉生物质油的表面官能团;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竹粉生物质油的化学组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竹粉液化率的影响都存在一个优选值,分别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0min、催化剂用量2%、液固质量比12∶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影响竹粉液化率大小的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验证试验,竹粉的液化率可达86.44%...
关键词:
竹 无水乙醇 液化 生物质 产物表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敏 赵广杰 M H ALMA
为了探究木粉多元醇液化过程中缩聚反应阶段液化残余物的化学基团、结晶度以及微观形态的变化,进而探明缩聚反应机理,以聚乙二醇和丙三醇为液化剂、H2SO4为催化剂,对桦木木粉液化,并用FTIR、XRD和SEM对液化残余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0~180min液化时间内,缩聚反应约发生在70min以后。2)与木粉相比,分解反应和缩聚反应阶段的液化残余物在1500、1607和1248cm-1处基于木素的芳香环和甲氧基的吸收特征峰消失,在1739cm-1处基于糖类化合物基团的吸收特征峰明显变小。3)在分解反应阶段,液化残余物的结晶度有所增大;而在缩聚反应阶段,结晶度保持一段恒定值,后呈增大趋势。4)在...
关键词:
化学基团 结晶度 微观形态 液化残余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国霞 曹福亮 方炎明
借助扫描电镜对采自全国主要银杏分布区的33株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雄株的花粉外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银杏花粉外部形态基本一致,赤道面观为橄榄形或梭形,侧面观为长椭圆形,萌发沟与花粉近等长。但在光滑程度、纹饰特征、条纹分布的规律性、微孔情况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结果表明,银杏花粉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
森林生物学 银杏 花粉 形态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