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29)
- 2023(3755)
- 2022(3250)
- 2021(3087)
- 2020(2775)
- 2019(6385)
- 2018(6277)
- 2017(11604)
- 2016(6856)
- 2015(7677)
- 2014(7637)
- 2013(7402)
- 2012(7019)
- 2011(6353)
- 2010(6464)
- 2009(5978)
- 2008(5819)
- 2007(5117)
- 2006(4513)
- 2005(3939)
- 学科
- 济(26459)
- 经济(26443)
- 业(18573)
- 企(16156)
- 企业(16156)
- 方法(15938)
- 管理(15764)
- 数学(14870)
- 数学方法(14495)
- 学(10511)
- 农(5993)
- 财(5620)
- 中国(5208)
- 地方(5157)
- 镇(4781)
- 乡(4531)
- 乡镇(4518)
- 乡镇企业(4518)
- 中小(4508)
- 中小型(4508)
- 小型(4508)
- 小型企业(4508)
- 业经(4234)
- 理论(4179)
- 农业(4157)
- 务(3870)
- 财务(3855)
- 财务管理(3851)
- 森(3832)
- 森林(3832)
- 机构
- 大学(96390)
- 学院(96310)
- 研究(37505)
- 管理(34052)
- 济(32551)
- 经济(31844)
- 理学(29730)
- 理学院(29338)
- 科学(28979)
- 管理学(28166)
- 管理学院(28011)
- 中国(26782)
- 农(24710)
- 所(21810)
- 京(21383)
- 业大(21242)
- 研究所(20512)
- 农业(19206)
- 中心(16797)
- 江(16403)
- 省(15254)
- 院(14547)
- 财(14144)
- 北京(13875)
- 室(13443)
- 范(13052)
- 师范(12850)
- 实验(12621)
- 农业大学(12551)
- 实验室(12032)
- 基金
- 项目(72936)
- 科学(55532)
- 基金(52012)
- 家(49795)
- 国家(49512)
- 研究(44743)
- 科学基金(39893)
- 自然(30128)
- 省(30086)
- 自然科(29377)
- 自然科学(29371)
- 自然科学基金(28805)
- 基金项目(27240)
- 划(26018)
- 社会(25561)
- 社会科(24159)
- 社会科学(24153)
- 资助(23015)
- 教育(20675)
- 重点(18015)
- 计划(17207)
- 科技(16693)
- 编号(16436)
- 发(15554)
- 科研(15238)
- 部(14506)
- 创(14340)
- 创新(13491)
- 专项(13024)
- 成果(12687)
共检索到138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程伟 肖玖金 母晨君 张亚 黄杰 喻文慧 王玉杰 缪宁
【目的】为了解和比较川西龙门山脉5种典型林型下的夏季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生态恢复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7月,用Tullgren干漏斗法对川西龙门山的同年龄段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人工混交林、人天混林、天然次生林5种林型的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这5类林分的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以蜱螨类和弹尾类为主,共占捕获总量的81.31%;人天混林的土壤动物密度显著高于其它林分(P <0.01),但深层土中逆分布也并不罕见,其具体影响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0.19)最高,其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更集中于优势种群,群落稳定性较高。杉木林丰富度指数(5.2)较明显高于其它4种林分,其个体在种群中的分布较均匀,各林分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较大差异;杉木林与其它林分的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均较低(0.35~0.41),柳杉林与人天混林间的群落相似性达极相似(0.77),柳杉根系、根系分泌物及凋落物等相对杉木可能对土壤动物类群建成有更大影响。【结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与林型密切相关。
关键词:
土壤动物 人工林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贾旭东 徐演鹏 李慧仁 刘学爽 徐永波 韦昌雷 刘三章 王立中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和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干扰对大兴安岭典型森林沼泽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态位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揭示土壤生物多样性在森林沼泽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月下旬与2013年8月下旬,采用陷阱法对大兴安岭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种典型的森林沼泽类型,即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藓类沼泽(落叶松-杜香)、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藓类沼泽(落叶松-杜鹃)、兴安落叶松+白桦-苔草沼泽(落叶松+白桦),以及研究区域内2006年经过重度火烧的落叶松-杜鹃和中度火烧的落叶松+白桦2种典型干扰类型的地表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美丽 红梅 赵巴音那木拉 德海山 霍利霞 刘鹏飞
【目的】 了解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影响,进而从土壤动物角度解读全球变化对荒漠草原的生态效应。【方法】2014年植物生长季,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自然降雨状态)、减雨(R)、增雨(W)、施氮(N)、减雨施氮(R+N)和增雨施氮(WN) 6个处理,观测不同处理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33 079.5只/m2,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4纲10目47科,主要为弹尾纲(Collembol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思颖 付芳伟 李江荣 陈文盛 丁慧慧 李月瑶
【目的】为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及循环规律。【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分布的6种典型林型(方枝柏、急尖长苞冷杉、林芝云杉、川滇高山栎、高山松、华山松)内设置样地,采集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土壤pH值、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结果】:1)6种林型土壤pH值均呈酸性,随土层加深而增大,SOC、TN含量表现为林芝云杉林>方枝柏林>急尖长苞冷杉林>高山栎林>华山松林>高山松林,分别为10.48~54.02 g/kg、0.49~2.57 g/kg,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2)6种林型0~10 cm土层C︰P、C︰K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而C︰N、P︰K没有随土层加深而变化;川滇高山栎林、高山松林和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N︰P、N︰K在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3个土层6种林型的土壤C︰N、C︰K、N︰K差异不显著,而N︰P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川滇高山栎林显著高于高山松林。3)不同林型土壤养分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相关关系无一致规律,土壤SOC、TN、T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01),C︰P、C︰K、N︰K、N︰P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P <0.05、P <0.01、P <0.001),与TK呈显著负相关(P <0.05、P <0.01),而土壤C︰N与P︰K、N︰K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在色季拉山林区,高山松林土壤SOC、TN含量较缺乏,其他5种林型土壤SOC、TN含量整体较高;6种林型土壤TP含量较低,均受到P限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肖玖金 林宏贵 周鑫 尤花 李云 张健
为研究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在四川盆周西缘山地3个不同坡位(海拔分别为1 088 m,987 m和830 m)的柳杉人工林设置样地(分别为样地Ⅰ,样地Ⅱ和样地Ⅲ)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3.46×104只·m-2,隶属于5门13纲94类,其中,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均以样地Ⅲ最高,分别为6.53×104只·m-2和66类,以样地Ⅰ最低,分别为1.35×104只·m-2和38类,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呈现出随坡位高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从垂直分布来看,各土层土壤动物密度均随着坡位的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岳学文 潘志贤 史亮涛 钱坤建 王春雪 闫帮国 纪中华
为了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常见的2个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分别在2个群落的0~20 cm(表层)和20~40 cm(深层)取样,分析了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结果表明:全氮、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2个群落内存在着显著差异,全磷和全钾随深度的变化不显著。在坡柳群落内,水解氮和速效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在剑麻地内,水解氮和速效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深度对坡柳的速效磷变化影响不显著,但对剑麻的速效磷变化却十分明显。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养分 Pearson指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建成 宋美成 黄智 张盼盼
为了解色季拉山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时空分布特征。于2021年5—9月,在色季拉山阳坡,海拔3 400~4 500 m范围选择8个不同海拔,用土钻五点法采集样地0~10 cm深土样,用Tullgren漏斗分离并手捡大型土壤动物,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相似性指数的时空分布动态。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阳坡)8个海拔共捕获土壤动物17 522只,隶属于11纲23目63科(群)。弹尾目(Collembola)和真螨目(Eucaridae)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数量的时空动态具有较大差异;2)海拔3 700 m的土壤动物个体数季节差异最显著(P<0.05);4)β多样性表明色季拉山阳坡相邻海拔土壤动物类群相似性较高,海拔差距越大相似性越低。随海拔梯度和时间变化,土壤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均有较大差异。综上,色季拉山(阳坡)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对季节变化及海拔梯度变化敏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玲 赵广亮 杨雨果 耿玉清 孙玉军 周红娟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为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陷阱法和Tullgren干漏斗法,于2015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收集地表和新鲜枯落物层(Oi层)、半分解枯落物层(Oe层)以及矿质土层(0~2cm的矿质土壤表层(界面层)、2~5cm和5~10cm土层)的土壤动物。对收集到的土壤动物进行鉴定分类。【结果】2015年5月、8月、10月3次共收集土壤动物2 799只,隶属于6纲22目22科。3次收集的地表土壤动物共有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地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真螨目、寄螨目和弹尾目。5月地表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以植食类为主,8月主要为植食类和捕食类,10月各功能类群的个体密度差异不明显。3次调查的地下中小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均以腐食类为主。不同采样时期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密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不同,5月和8月Oi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与Oe层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矿质土层,而10月各深度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差异不显著。就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的变化规律而言,5月Oi层个体密度显著高于Oe层和矿质土层,但在8月和10月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Oe层最大,且显著高于Oi层和矿质土层。【结论】枯落物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较矿质土层丰富;半分解枯落物层土壤动物个体密度较新鲜枯落物层高。在矿质土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呈减小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海涛 吕宪国 杨青 姜明 佟守正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可为揭示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提供基础资料。2005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土壤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岛状林土壤动物隶属4门9纲24目,优势类群为线虫和膜翅目2类,常见类群7类,稀有类群15类;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的个体总数、类群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5月份最小,10月份最大,而优势度指数5月份最大,10月份最小。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除5月份外,其他各月都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文明 陈智华 丁克毅 喇明清 吴鹏飞 李忠武 杨大星
为查明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土壤动物区系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于2007-2008年,采用手捡环刀法和漏斗法(TullgrenBaermann)对0~5、5~10和10~15 cm人工云杉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此次研究共获大型土壤动物473个,隶属3门5纲15目,优势类群为鞘翅目成虫(20.29%)、半翅目(17.55%)、鞘翅目幼虫(17.55%)和大蚓类(10.57%);中小型土壤动物4859个,隶属4门7纲16目,优势类群为线虫类(71.48%)和节腹亚目(12.90%)。土壤动物在土壤剖面上呈明显的表聚性分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1ou均匀性指数(E)、S...
关键词:
米亚罗 人工云杉林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振中 张友梅 李忠武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 in the soil of Huangshan forests was conducted.Invertebrates included 33 genera in 11 classes and 5 phyla,among which Acarina,Collembola and Nematoda were dominant groups,occupied 88.21% of the total samples,and formed the main body of th...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效东 刘宏茂 沙丽清 冯志立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势类群 ,但它们在不同样地生境中构成的数量比例不同 ,而常见和稀有类群组成较为复杂且样地间的差异更为突出 ,总体表现出季节雨林具有更多的热带成分 ,山地雨林则界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总数、个体总数及重要生物类群 (个体数量在 10 0 0个·m- 2 以上 )的分布 ,表现为山地雨林 (2 2类 ,4 974个 )多于季节雨林 (19类 ,16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大星 杨茂发 尚小丽 师沛琼
为探明喀斯特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2011年10月对贵州南部喀斯特地区火烧2年的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进行了土壤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共有土壤动物1909只,隶属3门6纲17目69科109类,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密度表聚性明显,而不同火烧迹地优势类群有不同;在植被和凋落物的影响下,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但群落组成差异明显。
关键词:
黔南 喀斯特 火烧迹地 土壤动物群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余运威 应叶青 任丽萍 胡加付 赵阿勇
为探究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位于浙江西部的竹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土壤动物24 328个,隶属5门11纲26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物种多样性介于人工林动物群落和天然林动物群落之间。分层分析,多样性指数以土壤上层最高(1.382 6),下层最低(0.636 7);均匀度指数以土壤中层最高(0.943 1),凋落物层最低(0.357 4);丰富度指数以土壤上层最高(3.466 6),中层最低(1.021 7);相似性指数土壤中层和土壤下层之间最高(0.800 0),凋落物层与土壤中下层之间最低。随着土壤动物的消费,土壤有机质从上到下依次降低,促使土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庆玉 雷建容 张冀 杨玉敏 阳路芳 罗付香 庞良玉 涂仕华 陈春秀 张奇 林超文
为揭示不同类型土壤上施钾肥后钾在土壤中的淋失规律,本文通过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施钾肥条件下四川省4种典型土壤红壤、黄壤、酸紫土和碱紫土中的钾淋失量、土壤速效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施肥量均显著影响土壤钾淋失率。在4种供试土壤中,酸紫土的钾淋失率最高(0.45%~52.91%),碱紫土钾淋失率很低(0.14%~0.74%)。除碱紫土外,3种土壤钾淋失率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升高。常规施钾量条件下钾淋失量很小,未淋失的钾在红壤、黄壤和酸紫土3种土壤中都主要以有效态存在,平均占施肥量81.0%,并且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说明钾肥应作底肥一次施用,并且以适当深施为宜。本试验为科学施用钾肥提供理...
关键词:
钾肥利用效率 钾淋失 速效钾 土壤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