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1)
- 2023(9855)
- 2022(8907)
- 2021(8484)
- 2020(7216)
- 2019(16419)
- 2018(16479)
- 2017(31398)
- 2016(17447)
- 2015(19542)
- 2014(19513)
- 2013(19310)
- 2012(17554)
- 2011(15794)
- 2010(15589)
- 2009(13957)
- 2008(13462)
- 2007(11376)
- 2006(9884)
- 2005(8308)
- 学科
- 济(64948)
- 经济(64879)
- 管理(47979)
- 业(43796)
- 企(36229)
- 企业(36229)
- 方法(30974)
- 数学(26688)
- 数学方法(26387)
- 农(18090)
- 学(17671)
- 地方(16317)
- 中国(15365)
- 财(14558)
- 业经(14413)
- 环境(14363)
- 农业(12311)
- 和(11950)
- 贸(11295)
- 贸易(11288)
- 理论(11140)
- 易(10919)
- 划(10414)
- 技术(10400)
- 制(9622)
- 务(9464)
- 财务(9407)
- 财务管理(9392)
- 教育(8993)
- 企业财务(8891)
- 机构
- 大学(241908)
- 学院(241003)
- 管理(96788)
- 济(87014)
- 经济(84950)
- 理学(84813)
- 理学院(83830)
- 研究(82389)
- 管理学(82232)
- 管理学院(81827)
- 中国(57100)
- 科学(56789)
- 京(51888)
- 农(45484)
- 业大(42487)
- 所(42303)
- 研究所(39405)
- 财(37380)
- 中心(36571)
- 农业(35787)
- 江(34268)
- 北京(32733)
- 范(32383)
- 师范(32041)
- 财经(30923)
- 院(30455)
- 经(28147)
- 州(27876)
- 技术(26524)
- 师范大学(26012)
- 基金
- 项目(177755)
- 科学(137182)
- 基金(126741)
- 研究(125318)
- 家(113172)
- 国家(112282)
- 科学基金(94521)
- 社会(75363)
- 社会科(71225)
- 社会科学(71203)
- 省(70928)
- 基金项目(69028)
- 自然(64875)
- 自然科(63185)
- 自然科学(63165)
- 自然科学基金(61960)
- 划(60306)
- 教育(56127)
- 资助(51723)
- 编号(51019)
- 重点(40218)
- 成果(40189)
- 发(38197)
- 部(37479)
- 创(36783)
- 课题(34956)
- 计划(34672)
- 科研(34462)
- 创新(34297)
- 大学(32112)
共检索到333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渊 谢红江 陶炼 陈善波 涂美艳 陈栋
以茂县、盐源、小金、林芝县20年生‘金冠’苹果品种为试材,探索了4个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P_n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达到峰值时间有所不同,林芝偏晚,有明显的"午休"现象。LSP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盐源和小金‘金冠’的AQY最高,表明其对弱光的利用率较高。当CO_2浓度在400μmOL/mOL以下,4个生态区‘金冠’的P_n随CO_2浓度增加基本呈直线上升;林芝金冠最先达到CO_2补偿点,CCP为最低点的(55.06±0.94)μmOL/mOL;林芝金冠CSP最高,达(1588±5.2)μmOL/mOL。羧化效率以林芝‘金冠’的CE最高,茂县...
关键词:
不同生态区 金冠苹果 光合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籍 谢红江 廖明安 杨文渊 陶炼
【目的】研究川藏高海拔地区金冠苹果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该区域金冠苹果的合理区划、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3年随机取川藏高海拔地区四川茂县、小金、盐源、康定及西藏林芝5个重要产地的金冠苹果果实,测定其品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及花青苷、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VC含量),同时收集5地2012和2013年金冠苹果果实发育主要时期各月(5-8月)及年主要气象资料(均温、平均昼夜温差、≥10℃积温、降雨量、日照时数),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优质金冠苹果生产需要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适值。【结果】金冠苹果在5个产地品质差异显著,在小金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景蕻 李刚华 张应贵 罗启荣 杨从党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强盛 丁艳锋
【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
关键词:
水稻 精确定量栽培 高海拔 株型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刘虹伶 石万成 刘雅琴 黄宁远 陈庆东 雷应华
经2009-2012年调查,已查明四川柑桔树害虫共有129种,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egerger、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Kaw等36种害虫广泛分布于四川柑桔各生态区。川西平原柑桔生态区害虫80种,其中柑桔瘿螨Eriophyes sheldoni Ewing和成都方额天牛Rondibilis chengtuensis Gressitt等9种害虫为特有种;川中丘陵柑桔生态区害虫69种,其中棉露尾叶甲Haptocus luteolusErichson和柠檬凤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 2种害虫为特有种;川北丘陵柑桔生态区害虫70...
关键词:
生态区 柑桔害虫 种类 调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汪宜萱 刘敏英 李艳芳 原宗英 杜恩强
199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温室用1989年从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中部晚熟冬麦区、北部春麦区的13个县(市)的不同生态区采集的181个叶锈菌菌株与山西省的33个生产品种、后备品种及亲本材料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叶锈菌群体具有不同的毒性.例如丰抗13在各生态区表现的抗、感反应不一致,即使在表现抗病的地区,其抗性也不一致.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生态类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原宗英 武英鹏 李艳芳
利用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小麦近等基因系 (或单基因系 )作鉴别寄主 ,监测来自山西省 3个不同小麦生态区 11个县 (市 )的 92份叶锈标样。在发现的 2 7个致病类型 (毒性基因组合 )中 ,TRK ,TRT ,PHT ,THT出现频率分别为 19 6% ,9 8% ,6 5 % ,6 5 % ,为优势致病类型。对叶锈菌群体毒性基因频率分析结果表明 ,毒性基因V19,V2 4 ,V38的出现频率较低 ,分别为5 4 % ,16 5 %和 0 ,其对应的抗性基因可视为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的有效抗病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月娥 谢瑞芝 张厚宝 李少昆 高世菊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增产效果和适应性,为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中国主要玉米产区(东北、华北和黄淮海地区)的41个试验点,设置推迟7d和14d两个时间收获,分析适时晚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调查数据显示,适时晚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显著增加。推迟7d收获,两年各试点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4.20%和4.94%;推迟14d收获,两年各试点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79%和7.92%。玉米晚收增产效果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加(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淮海地区),推迟7d收获时,纬度每降低一度,2007年和2008年的增...
关键词:
玉米 适时晚收 产量 增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江 杨素梅 田长叶 杨才 曹永国
按照四种不同生态类型区分析了1989~1991年度全国旱地裸燕麦(Avena nuda L.)区试3年9点试验数据,结果表明,由多个基因型构成一个群体在各生态区的生育表现、穗粒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有显著的差异,着眼于高产裸燕麦育种目标,夏裸燕麦区以大穗大粒型品种为突破口;二秋裸燕麦区则应主攻大穗;秋裸燕麦区提高产量要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提高亩穗数,实现重穗型;冬裸燕麦区则应保持大穗,增加穗粒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义 霍中洋 张洪程 夏炎 倪晓诚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区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品种及其适宜播期的科学区划布局提供初步理论依据。【方法】苏南太湖稻区常熟(N 31.4°)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为材料,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N 32.3°)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为材料,苏北淮北稻区东海(N 34.5°)以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类型品种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总体表现为播期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6 d左右。同一品种类型,随纬度的升高,拔节期、抽穗期...
关键词:
生态区 播期 直播稻 生育期 温光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娄娜 汪婷 郭雅丹 曾艳 邓立强 唐茜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白毫、名山特早芽213和福选9号3个四川川西茶区主栽品种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品种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呼吸速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均有较明显的差异,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福选9号、名山白毫品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性能和生产潜力,光合特性优异。各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它们的光补偿点(LCP)均较低[25~50μmo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浩 吴常信 强巴央宗 凌遥 罗章
为研究藏鸡高海拔适应机制,本试验测定了藏鸡和低地鸡种在高海拔环境饲养时的右心指数,分析了海拔和品种对鸡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海拔环境中,藏鸡的右心指数平均为22.91%,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的矮小隐性白(D)和寿光鸡(S)右心指数分别为28.80%和29.89%,表现不同程度的右心增大;藏鸡肺组织NOS活力明显高于低地鸡,特别是在高海拔环境中差异更加显著,比低地鸡高35%~118%。藏鸡NOS活力较高可能是藏鸡在高海拔环境右心指数保持正常的原因,是高海拔适应生理特征之一。
关键词:
藏鸡 高海拔 适应性 一氧化氮合酶NO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育红 田建华 陈文杰 侯君利 韦世豪 关周博 张耀文 李得孝 李殿荣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区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为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含油量不同、遗传差距较大的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模式Ⅰ配制36个试验组合(正反交+亲本),在大荔冬油菜区和张掖春油菜区2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F1代油菜籽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分析环境效应。【结果】在2个不同生态区仅有少数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在张掖春油菜区正向中亲优势组合比例为80.00%,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生态区的表现有差异,但出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不同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90%,狭义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明宏 赵久然 杨国航 王荣焕 陈国平
【目的】阐明不同生态区及品种条件下玉米源库协调性、碳氮代谢的差异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东北(吉林省农安)、京津唐(北京昌平)和黄淮海(河南省浚县)3个生态区各设一个试验点,以6个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密度45 000株/hm2)比较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转运、可溶性糖和C/N等指标。【结果】3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为农安>浚县>昌平;6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先玉335,最低的是京单28,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生态区和品种条件下,玉米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明显大于千粒重;吐丝期最大LAI与产量的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碧荣 马均 祖朝龙 程昌合 王剑 张林 张勇刚 沈嘉 张绍文
为探索四川盐源高海拔(2 0002 400 m)烟区二次去叶对烤烟等级结构、部位结构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在打顶时单株常规留叶20片的基础上,再次去除13片下脚叶和14片顶部叶,进行小区试验,考察烤后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部位构成、主要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次去叶,会导致产量、产值下降,但可提高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部叶比例;去除3片上部叶,有利于提高均价、中部叶比例和上部叶感官品质;延迟二次去叶,中部叶比例更高,弃采则上等烟比例更高。盐源高海拔烟区单株采取打顶时去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董洋阳 倪晓诚 杨波 龚金龙 常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栽培方式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4种类型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采用手栽、机插和直播3种栽培方式,在苏南太湖稻区常熟(31.4°N)、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32.3°N)与兴化(32.6°N)和苏北淮北稻区东海(34.5°N)3个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直播最低;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每667 m2分别减产20—50 kg和8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