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2)
- 2023(15732)
- 2022(13342)
- 2021(12310)
- 2020(10441)
- 2019(23580)
- 2018(23525)
- 2017(45289)
- 2016(24493)
- 2015(27428)
- 2014(27139)
- 2013(27024)
- 2012(24580)
- 2011(21986)
- 2010(22010)
- 2009(20688)
- 2008(20517)
- 2007(18193)
- 2006(16405)
- 2005(14415)
- 学科
- 济(103543)
- 经济(103423)
- 业(99478)
- 管理(83150)
- 企(81471)
- 企业(81471)
- 农(48304)
- 方法(45477)
- 数学(36122)
- 数学方法(35727)
- 业经(33307)
- 农业(32262)
- 财(29627)
- 中国(24512)
- 务(21619)
- 财务(21556)
- 财务管理(21532)
- 地方(20969)
- 环境(20758)
- 企业财务(20396)
- 技术(20032)
- 制(19934)
- 学(19774)
- 和(19304)
- 划(18990)
- 理论(18377)
- 贸(17625)
- 贸易(17617)
- 策(17248)
- 易(17122)
- 机构
- 学院(354694)
- 大学(348166)
- 管理(147484)
- 济(143136)
- 经济(140212)
- 理学(127921)
- 理学院(126658)
- 管理学(124735)
- 管理学院(124111)
- 研究(112502)
- 中国(86962)
- 京(73413)
- 科学(70473)
- 农(70067)
- 财(63400)
- 业大(57406)
- 所(55946)
- 农业(53578)
- 江(53232)
- 中心(52090)
- 财经(51030)
- 研究所(50842)
- 经(46416)
- 北京(45689)
- 范(44042)
- 师范(43696)
- 州(42452)
- 经济学(40801)
- 院(40491)
- 经济管理(40406)
- 基金
- 项目(242741)
- 科学(192070)
- 研究(179666)
- 基金(176452)
- 家(152667)
- 国家(151250)
- 科学基金(131577)
- 社会(114287)
- 社会科(107982)
- 社会科学(107951)
- 省(97108)
- 基金项目(94673)
- 自然(85360)
- 自然科(83282)
- 自然科学(83264)
- 自然科学基金(81765)
- 教育(79788)
- 划(79287)
- 编号(74309)
- 资助(71131)
- 成果(58004)
- 重点(53466)
- 发(52950)
- 部(52889)
- 创(52263)
- 课题(49308)
- 创新(48188)
- 业(46687)
- 国家社会(46503)
- 科研(45876)
- 期刊
- 济(165188)
- 经济(165188)
- 研究(98369)
- 农(69728)
- 中国(65688)
- 管理(54771)
- 学报(53617)
- 科学(51622)
- 财(49076)
- 农业(47315)
- 大学(41315)
- 学学(39470)
- 业经(33604)
- 教育(32437)
- 技术(31342)
- 融(30252)
- 金融(30252)
- 业(24631)
- 财经(24142)
- 经济研究(23016)
- 问题(22120)
- 经(20612)
- 技术经济(19145)
- 科技(17985)
- 版(17780)
- 资源(17433)
- 现代(17260)
- 商业(16281)
- 理论(16261)
- 图书(15831)
共检索到516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双清 陈磊 谢皖东 陈宇阳 陈文宽
[目的]研究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川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治理川西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分析川西高原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02013年川西高原农牧业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耦合度在14年间基本保持在0.49左右;耦合协调度呈反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率极小,耦合协调度的类型14年间都处于中度耦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双清 陈磊 谢皖东 陈宇阳 陈文宽
[目的]研究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川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治理川西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分析川西高原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0~2013年川西高原农牧业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耦合度在14年间基本保持在0.49左右;耦合协调度呈反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率极小,耦合协调度的类型14年间都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结论]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等级较低,均濒临失衡,而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对比关系类型逐渐由生态环境敏感型转变为生态环境风险型,有向生态环境恶化型转变的趋势,各地区当中阿坝州的恶化情况最为严重,攀枝花市状况较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云平 邹正丰 严余松
在深入分析各系统相互之间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应用于三个系统进行分析,得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和生态环境已经制约着物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结论,这对于四川省政府把握当地物流、经济、生态环境发展情况及对今后制定物流、经济、环境方面的相关发展战略起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物流 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四川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智荣 闫敏 李平
为探索新时期促进草原牧区乡村振兴、实现牧区生态生活生产互促共赢的新思路,文章首次将草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草牧业产业三大子系统作为一个耦合系统进行研究。以全国五大牧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耦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和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五大牧区来看,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数由2006年的0.3107增长到2020年的0.4758,年均增长3.1%,表明全国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经济社会系统评价指数由2006年的0.1537增长到2020年的0.5800,年均增长10%,增速显著,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草牧业产业系统评价指数稳定在0.35左右,总体呈稳步发展态势,产业提升空间较大。(2)五大牧区耦合协调度平均值由2006年的0.4812增长为2020年的0.6605,提升37%,耦合关系整体发展显著。(3)从耦合系统发展阶段来看,2020年五大牧区耦合协调度值均大于0.6,演进为协调发展状态,三大子系统间协调关系不断加强。(4)五大牧区三大子系统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2020年内蒙古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其他牧区为草牧业滞后型。因此,提出坚持以草定畜、走精养少养之路、量水而行发展节水型草牧业、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快饲草种业创新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 草牧业 耦合协调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程长林 任爱胜 王永春 王国刚 修文彦
为研究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通过构建社区畜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社会、经济3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经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3-2016年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协调发展程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且社区间存在一定差异。羊八井社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不协调状态;墨竹工卡社区、夏河社区及香格里拉社区等5个社区已实现基本协调;红原社区与河南社区耦合协调水平最高,已实现协调发展态势。
关键词:
社区畜牧业 耦合度 协调度 精准扶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祥福 余陈燚 蒋正云 周杰文
从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视角,构建了包含双重复合系统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及二者的整体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协调指数约为0.43,目前整体处于过渡状态中的濒临失调阶段,城镇化发展整体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省内各地区二者的耦合协调情况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除省会南昌市外,其他地区均处于失调衰退和过渡阶段,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水平不同步且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区际不平衡,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态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迪 刘金金 马瑛 和伟康 靳军艳
[目的]为促进伊犁州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的协调发展,构建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多角度对伊犁州农牧业资源禀赋与农牧经济耦合关系及时空分敛特征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及ArcGIS空间分析软件测度资源禀赋与农牧业经济耦合协调值并进行空间显化;借助GeoDA分析软件对其耦合协调时空分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伊犁州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各地县耦合协调类型表现出三级梯次特征;(2)沙湾县、伊宁县等地区由于经济优势与资源丰富条件存在耦合协调水平溢出效应;(3)部分地区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敛存在涟漪效应,如额敏县农牧业经济与资源禀赋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但其邻近地区哈巴河县、托里县、和县和吉木乃县耦合协调水平较低;(4)部分地区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敛存在规模效应,如沙湾县、乌苏市和新源县形成伊犁州东部农牧业规模效应。[结论]伊犁州农牧业发展中,应重点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资源禀赋合理利用和农牧业经济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有金 孔令池 李言
构建了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与评价了285个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并分析了相关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2010年后增速放缓;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压力及生态环境状态的发展存在短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文明的进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的干预程度均产生了正向驱动效应;人口规模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玲 智慧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设计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预测区间测算模型,得到耦合协调度预测区间及其概率,以预测区间的下限为推算依据构建时间序列,得到耦合协调度的预测值。以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统计数据为实证研究,得到长江经济带整体达到高度协调的时间和11个省市的空间演化,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耿瑞芹 栾志理
【目的】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意义重大。探究我国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有利于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与环境和谐共生。【方法】选取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建立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加权法计算2010—2019年各省份指标的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2010—2019年我国各省份旅游业发展速度要强于生态环境发展速度。2)从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态势来看,绝大多数省份耦合度水平有所上升,但基本停留在低水平的拮抗阶段,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有待增强;相较于中、西、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省份耦合度较高。3)从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总体时空演变态势来看,研究期内绝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度水平有所提升,但各省份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中度失调与轻度失调之间,整体水平偏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发展的空间尺度并不均衡,表现为东部地区省份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高,西部地区省份耦合协调度则多处于严重失调阶段。4)以要素-功能-结构为主线分析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的形成机理发现,要素、功能、结构方面的耦合是二者耦合协调的3个主要表现层次。【结论】旅游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极易产生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所以要在高质量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要多方位提升旅游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充分把握生态化旅游创新理念,开发性创建生态旅游项目,以此方能更好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
关键词:
旅游业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耦合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聂倩文 何理 殷闯 唐孟 田沛佩 卢宏玮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农牧业是青藏高原涵盖范围最广的产业,明晰其生态风险对实现青藏高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青藏高原农牧业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并以216个县域为评价单元,分析1990—2015年农牧业开发综合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及其重心转移规律,并结合区域农牧业开发强度实现农牧业生态风险权衡分区。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综合生态风险总体有上升趋势,呈"东部多核聚集、西部零星散列"的分布格局。(2)风险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风险主趋势方向转为西北—东南走向。(3)青藏高原限制开发区面积占比最大为50.84%,其次为发展预警区与自然恢复区,青藏高原整体农牧业开发强度较高,应在保障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情况下减缓农牧业开发。针对区域特征提出农牧业发展方案,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农牧业开发生态风险防范及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指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新才 杨芳
基于2005-2013年西北四省(区)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西北四省(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演变特征,并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西北四省(区)均进入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阶段,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总体上呈现出互补互适的特征;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快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西北地区由城镇化滞后型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在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中,生态环境的作用大于城镇化,影响较显著的子系统依次是生态水平、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生态响应。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西北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冬
文章以9个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高质量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复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动态测度2012—2018年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国家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生态环境指数评分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但并不明显;耦合协调关系处于稳步向协调阶段迈进的态势,研究期末除重庆处于过渡阶段外,其他城市全部进入协调发展阶段,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弱化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定惠 杨永春
在阐述区域经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等水平的勉强协调类型。近年来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