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1)
2023(10934)
2022(9301)
2021(8344)
2020(7176)
2019(16221)
2018(15642)
2017(29609)
2016(16749)
2015(18399)
2014(18221)
2013(17969)
2012(16743)
2011(15202)
2010(15139)
2009(14027)
2008(14044)
2007(12595)
2006(10850)
2005(9378)
作者
(53466)
(45117)
(44998)
(42652)
(28199)
(22130)
(20364)
(17896)
(16686)
(15710)
(15381)
(15106)
(14446)
(14349)
(14094)
(14065)
(13925)
(13206)
(13072)
(12902)
(11691)
(10988)
(10895)
(10368)
(10081)
(9947)
(9927)
(9882)
(9185)
(9178)
学科
(66972)
经济(66907)
管理(42711)
(42511)
方法(32687)
(32632)
企业(32632)
数学(29366)
数学方法(29117)
(19685)
(18264)
(16886)
中国(16120)
(13980)
贸易(13979)
业经(13905)
地方(13673)
(13536)
农业(13474)
(11020)
环境(10824)
(10438)
财务(10425)
财务管理(10399)
企业财务(9835)
技术(9644)
(9641)
(9398)
银行(9329)
(8956)
机构
大学(245506)
学院(243895)
(95502)
经济(93534)
管理(89191)
研究(87433)
理学(78205)
理学院(77163)
管理学(75602)
管理学院(75179)
中国(63040)
科学(60888)
(57558)
(51865)
(47334)
业大(47016)
农业(46378)
研究所(44073)
(41436)
中心(39850)
(36227)
财经(34075)
(32122)
北京(31688)
师范(31636)
(31429)
农业大学(31111)
(31049)
经济学(29575)
(28723)
基金
项目(174615)
科学(135568)
基金(127504)
(116993)
国家(116092)
研究(115086)
科学基金(96552)
社会(72775)
基金项目(69193)
社会科(69025)
社会科学(69000)
(68707)
自然(66978)
自然科(65431)
自然科学(65405)
自然科学基金(64266)
(59564)
教育(52327)
资助(50700)
编号(44085)
重点(40710)
(37642)
(37602)
计划(36704)
(35973)
科研(35037)
成果(34121)
创新(33816)
科技(32989)
大学(31065)
期刊
(96918)
经济(96918)
研究(62652)
学报(52891)
(50535)
科学(45101)
中国(42990)
大学(37270)
学学(35849)
农业(33832)
(31350)
管理(27454)
(18901)
教育(18757)
技术(17401)
(17326)
金融(17326)
财经(16354)
业经(16264)
经济研究(16101)
业大(14674)
(14511)
(14009)
问题(13778)
资源(13507)
科技(12865)
农业大学(12207)
技术经济(11743)
商业(11340)
林业(11023)
共检索到339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永豪  王昌全  李启权  李斌  余亮志  陈玉蓝  周应刚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川西南山区耕地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范围为20~408 mG·kG-1,属于轻度缺乏;变异系数为55.18%,属于中等变异。川西南山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变异函数的最佳模型为指数模型,其块金系数为46.6%,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地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导致,结构性因素起主导作用。速效钾含量空间变异所呈现出的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及空间分布等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分布趋势与研究区地形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因而,川西南山区应结合当地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和不同海拔段的水热条件,合理施用钾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磊  齐雁冰  常庆瑞  杨凤群  
【目的】筛选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最适宜的土壤速效钾空间预测方法,为准确预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汉中汉台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3种方法,在选取3种方法最优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对试验区域内2 022个土壤速效钾样点进行空间插值,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通过对3种空间插值方法进行交叉验证,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均方根误差为267.349,小于其他2种插值方法;其相关系数为0.687,大于其他2种插值方法。利用分区符合度法和插值结果图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慧  刘邵权  王勇  刘卫东  郑志军  
结合山区实际情况,建立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模型对川西南山区26个区县进行系统评价,计算出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ESDA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存在正的相关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2)在空间格局上,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呈现东南-西北两极分化格局,并且以西昌、攀枝花、石棉为3个核心呈核心-边缘梯级结构模式特点;(3)H-H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在安宁河谷一带,L-L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于大小凉山一带,西昌、石棉呈现H-L空间关联模式;(4)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与自然环境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溪晗   冯文兰   秦鱼生   陈琨   喻华   仙巍   蒲怡芸  
【目的】研究环境变量的筛选和土壤类型空间推理方法的选择,为有效提高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盐源县为研究区,将气候要素、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作为推理制图的辅助因子,利用野外采样点数据和环境协变量因子,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环境特征进行重要性排序、特征筛选和组合优选,通过对比决策树分类、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几种土壤分类方法的制图精度,探索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理论提高具有立体气候特征的山区县域数字土壤制图精度的途径。【结果】①气候和地形特征在研究区土壤分类中起重要作用,采用单一气候因素作为土壤筛选分类的环境变量可获得土壤分类筛选精度为83.22%,依次增加地形和生物特征可分别使筛选精度提升至85.78%和89.43%;②与其他模型相比,随机森林模型制图效果更好,对比采样点数据的土壤分类总体精度为77.10%,Kappa系数为0.72;③气候因子以及地形因素对水热条件的影响是决定研究区土壤类型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年均气温、年积温、年降水量、相对湿度、高程、地形湿润度等环境特征因子与研究区主要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有着密切关系。【结论】在具有立体气候特征的山区,基于随机森林方法使用气候、地形和遥感数据进行数字土壤分类制图有较好的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维斌  王幼奇  刘鹏  夏子书  白一茹  
[目的]分析宁南山区不同林龄杏树地土壤的干层特征,明确林龄对该地区杏树地土壤干层、干燥化程度的影响。[方法]以自然条件下农田为对照,分析比较宁南山区彭阳县王洼流域3,17,23,35年林龄杏树地土壤0~600 cm土层含水率、干层起始深度、干层厚度;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及干燥化指数对土壤干层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同时对土壤干层影响因素进行冗余分析。[结果]3,17,23,35年林龄杏树地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为15.58%,12.79%,11.54%,11.24%,林龄越长的杏树地土壤含水率越低,3年林龄杏树地与其他林龄杏树地土壤含水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蓉  王雷  夏建国  
该文根据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针对雅安市的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引起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11年来雅安市耕地面积总体呈线性下降,经历了缓慢减少→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且人均耕地面积也呈线性下降趋势。以第一、二主成分为自变量、耕地面积为因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表明,耕地面积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和规模以及活跃度密切相关;指标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雅安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为粮食产量因子、交通因子、油料产量因子和人口与经济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艾雯  冉敏  宋靓颖  薛晶玲  张元媛  李呈吉  邓茜  方红艳  代天飞  李启权  
掌握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增加耕地土壤碳汇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的重要前提。基于2017~2019年实地采集的4 36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点,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农地利用方式和氮肥施用强度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58~42.40 g·kg~(-1)之间,均值为13.85 g·kg~(-1),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变异系数为45.82%,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的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为59.73%,变程为145 km,表明其空间分布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且自相关范围较大。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中间低四周高的斑状分布格局。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是影响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农地利用方式、气候和地形;各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19.7%、14.0%、12.0%和9.2%。调控农地利用方式是实现该区域耕地土壤碳增汇的关键,但制定调控措施时也要充分考虑土壤类型、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利珍  常庆瑞  方睿红  
利用GPS定位,在陕西省汉阴县采集耕地表层土样(0~20 cm)1500个,应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对汉阴县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阴县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1.20 g.kg-1,为中等偏上水平;土壤全氮的变异系数为0.31,为中等变异程度。通过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半方差模型分析可得,汉阴县全氮含量空间变异以各向同性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块金系数为0.425,表明全氮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土壤全氮空间分布呈现中部高、东北和西南低的趋势,这主要受当地地形、土壤类型和施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鲁嘉濠  李妍均  徐洪  唐紫晗  邹蜜  陈正华  
我国西南山区滑坡灾害发生频繁且分布广泛,对耕地资源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山区滑坡灾毁耕地的修复利用正引起广大技术人员的关注。运用Delphi法选取了耕地土壤条件、耕地环境条件、耕作灌溉条件和耕作便利性条件等4个方面8个因子,基于Ahp法构建了西南山区滑坡灾毁耕地修复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指数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实现适宜性评价。将该成果应用于实际案例,得到的评价结果符合案例区灾毁耕地修复利用适宜性情况,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对制定西南山区滑坡灾毁耕地修复利用的科学决策与工艺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姬超  侯大伟  赵晓杰  于博  包广静  吴锋  孙华  
【目的】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环境健康风险已逐步融入到土壤污染防治过程中,如何揭示省域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强度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维护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和保障区域人群健康至关重要。【方法】本文在优化了US 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明晰了江苏省耕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特征因子和不同县区健康风险强度,从地理学视角构建了包括加权标准差椭圆、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在内的空间分析方法体系,揭示了健康风险强度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江苏省耕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管控对策。【结果】结果表明:(1)Cr、Pb和As是江苏省耕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特征因子,且对应的儿童致癌风险高于10-6的点位占比分别为99.97%、74.24%和98.39%;(2)Cr、Pb和As在不同县域的健康风险强度变化范围为0.0158~0.6532、0.0002~0.0466和0.0025~0.3859,对应的综合健康风险强度变化范围为0.0256~1.0399,且江苏省北部县区对于其健康风险强度具有较高的影响,对应的影响程度顺序为As> Cr> Pb;(3)Cr、Pb、As及综合健康风险强度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对应的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084、0.053、0.225和0.143,且以HH和LL空间聚类为主,其类型区数量占4种类型区的68.18%。(4)地均化肥施用量、居民受教育程度、道路密度和地均GDP等4个探测因子的q值均大于0.3,对于重金属健康风险强度的空间分异有较高的解释度,且探测因子间呈现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作用。【结论】江苏省耕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强度评价与分析为环境与健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耕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管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正祥  周勇  木合塔尔·艾买提  李晴  
土壤pH值是耕地质量表征的重要指标之一,精确估算土壤pH值具有重要意义。以鄂西北山区十堰市为研究区,采集了701个耕作层土样,测定分析土壤pH值,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探讨了鄂西北耕层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为6.46±0.84,变异系数为13.00%,属中等变异强度。全市土壤pH值空间分布总体特征表现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西南部,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整体上呈现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成土母质是研究区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能够独立解释空间变异的13.6%,其次是海拔高度,独立解释能力为6.30%,较弱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独立解释能力仅为1.4%,坡度几乎没有独立解释能力。说明目前影响研究区耕层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结构因素,土地利用方式和生产方式将是研究区土壤pH值进一步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惠中  宋文  张文信  李新举  刘佳琦  李俊颖  
研究目的:从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两个方面揭示山东省耕地"非粮化"现状和空间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控制山东省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整群随机抽样,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结果:山东省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为23.97%,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水平为46.81%,两种"非粮化"水平均呈现中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格局,前者主要受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水源距离、表层土壤质地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单位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距水源距离的影响。研究结论:山东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深刻影响着耕地"非粮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需要根据自然条件适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结构,加快推进农业良种培育技术;在社会经济方面完善种粮补贴制度,多方位解决粮食销路问题,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玲娥  双文元  云安萍  牛灵安  胡克林  
【目的】速效钾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最近10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秸秆还田等技术的不断推广,迫切需要研究这些因素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和资料搜集得到了河北省曲周县1980年、2000年和2010年3个不同时期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数据,首先对不同时期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了常规统计和正态性检验;然后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结合GIS空间插值、叠置分析和面积统计功能研究了该区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最后对各种影响因素(土壤质地、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会前   张慧   胡震   田康   陈洋   周华  
【目的】全面、系统地研究贵州省全域耕地土壤有机质与pH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规划利用耕地,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计学与ArcGIS空间插值方法相结合,分析贵州省典型耕作方式的耕作层土壤有机质与pH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贵州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平均含量为31.13 g/kg,总体水平丰富,各地区平均含量依次为六盘水(52.39 g/kg)>贵阳(36.01 g/kg)>黔西南(34.02 g/kg)>毕节(33.89 g/kg)>黔南(32.97 g/kg)>安顺(31.28 g/kg)>黔东南(29.92 g/kg)>遵义(25.59 g/kg)>铜仁(23.01 g/kg);全省耕地土壤pH为3.99~8.66,平均为6.06,全省90.55%的耕地土壤主要为酸性、弱酸性及中性,占比分别为29.48%、38.11%和22.96%。研究区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红壤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水田>水浇地>旱地,pH依次为水浇地>水田>旱地。【结论】贵州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受地形、海拔等因素影响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水平丰富,空间分布格局表现西部高、东部低,南部高、北部低;全省耕地土壤pH表现为酸性、弱酸性为主,pH空间分布不均匀,呈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宏观格局。土壤类型对土壤pH存在极显著影响,对土壤有机质影响不显著。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及pH均存在极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红波  
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它具有公共性、潜隐性、战略性等特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因素主要指农药、化肥、农地膜、自然灾害等因素,间接因素是指工业"三废"、生活污水以及粪便等污染源,社会经济因素是指财政支农投入水平、整个社会的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护意识等因素。进口部分粮食、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必然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