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1)
2023(1623)
2022(1422)
2021(1322)
2020(1014)
2019(2522)
2018(2448)
2017(4474)
2016(2838)
2015(3076)
2014(3024)
2013(3074)
2012(2932)
2011(2799)
2010(2724)
2009(2580)
2008(2448)
2007(2106)
2006(1914)
2005(1701)
作者
(10283)
(8872)
(8821)
(8233)
(5259)
(4461)
(3810)
(3663)
(3113)
(3069)
(2875)
(2809)
(2754)
(2725)
(2708)
(2668)
(2564)
(2512)
(2321)
(2318)
(2285)
(2147)
(2118)
(2116)
(1946)
(1932)
(1928)
(1878)
(1864)
(1854)
学科
(13296)
经济(13288)
地方(7216)
(5178)
(5056)
方法(4559)
管理(4349)
数学(4282)
数学方法(4240)
地方经济(3881)
农业(3849)
(3060)
(2580)
企业(2580)
中国(2522)
业经(2242)
环境(2198)
(1984)
(1865)
(1776)
小麦(1619)
资源(1591)
人口(1565)
农业经济(1551)
生态(1533)
(1523)
金融(1522)
(1423)
贸易(1422)
收入(1365)
机构
学院(40051)
大学(38474)
研究(18701)
科学(14533)
(14173)
经济(13864)
(13753)
中国(12521)
(11620)
管理(11326)
农业(11169)
研究所(10848)
理学(9625)
理学院(9402)
业大(9209)
管理学(9114)
管理学院(9049)
(8719)
(8459)
中心(8234)
科学院(7812)
农业大学(7005)
(6887)
(6515)
(6256)
(6064)
实验(5946)
(5889)
师范(5812)
实验室(5724)
基金
项目(30707)
科学(22938)
基金(21211)
(21145)
国家(20997)
研究(19241)
科学基金(15971)
(13211)
自然(11645)
基金项目(11584)
(11522)
自然科(11313)
自然科学(11309)
自然科学基金(11085)
社会(10923)
社会科(10228)
社会科学(10222)
资助(8580)
计划(8076)
(8070)
重点(7900)
科技(7662)
教育(7646)
编号(7028)
(6540)
(6069)
科研(5982)
(5901)
发展(5841)
(5774)
期刊
(16271)
经济(16271)
(14029)
学报(11836)
研究(10600)
科学(9680)
农业(9022)
中国(8847)
大学(7012)
学学(6852)
(5711)
资源(4465)
(3782)
中国农业(3255)
管理(3244)
业大(3225)
(3038)
金融(3038)
(2674)
农业大学(2670)
自然(2410)
业经(2387)
科技(2341)
经济研究(2287)
技术(2252)
林业(2247)
教育(2242)
问题(2117)
财经(2067)
(2037)
共检索到59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宁  
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试验资料,认识川西南小麦推广品种‘西昌反修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小麦超高产育种有必要进一步发挥有利气象因子的增产作用,培育新的气候生态类型。还分析了主要发育期的冻害指标。采用P(A)=mn+1×100%(P(A)保证率,m序号,n样本数)计算冻害指标终日的保证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裕春  黄钢  朱华忠  
1997年5月26-29日,全国九五小麦超高产育种攻关课题主持单位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在河南,山东举行了考察及学术交流,中国-CIMMYT小麦超高产育种研讨会也同期举行。会上,以CIMMYT小麦计划部主任、首席小麦科学家S.拉加拉姆博士(Dr.S.R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跃建  
建国以来,通过育种,使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上了三个台阶,稳产性和适应性也得到提高,主要农艺性状改进明显。但最近10多年来,四川小麦超高产育种一直面临三个问题:产量潜力没有大突破;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改良不及丰产性;主要农艺性状没有大的改变。培育超高产品种有三种策略:培育适宜高肥水地区、产量稳定过7500kg/ha的品种;培育适宜中产地区、产量稳定超过5250kg/ha的品种;培育在高产地区产量达7500kg/ha、中产地区5250kg/ha、丰产性和稳产性都突出的突破性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萌  隋娜  贾曦  赵世杰  孟庆伟  田纪春  
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和对照品种鲁麦14为材料,测定其在生育后期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抗氧化酶活性,而O2,H2O2含量和NPQ都较低。表明生育后期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的光合机构受伤害程度较轻,利用光能的能力较强,利于高产。从产量水平看,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品种的产量都高于鲁麦1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旭生  林琪  刘义国  张玉梅  李玲燕  翟延举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麦田光合特性日变化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逐渐增强,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过多的施氮量(纯氮375 kg/hm2)虽然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但是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由此表明,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日变化有较大的调节作用,但光合作用与产量并非均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宜祥  
四川省“六五”启动的玉米育种攻关,到“七五”末已取得了较大进展,1991—1997年育成的25个杂交种,较1990年前育成的11个杂交种的遗传增益大。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超高产育种,应符合四川玉米产区生态育种目标多样性、广泛性。加强种质改良基础研究,筛选、创造遗传基础广、配合力高、优良基因传递力强的核心种质,突破现有玉米种质杂交模式。选育抗病、耐旱、保绿性好、株型适合,能充分利用散射光,稳定增密增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容重的超高产新杂交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开达  
本文论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紧迫性,总结国内外超高产育种经验,提出适合四川生态条件的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育种路线,并以四川近年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的育种成就,论证该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和适用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米国华  张福锁  王震宇  
通过分析小麦高产水平与氮素吸收规律,认为增加开花后植株氮素吸收,缩小茎叶的氮素输出输入差值,从而维持开花后植株氮素水平,维持光合效率与叶面积持续期,进而增加粒重可能是小麦再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探讨了这一途径可能引发的碳氮代谢互作的生理限制性,并论述了基因型、环境条件及矿质营养平衡的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白度)、超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鲁麦23×临9015,2006年8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6046号,2006年1月1日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为CNA002514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党红凯  李瑞奇  张馨文  孙亚辉  李雁鸣  
【目的】明确超高产冬小麦(≥9000kg·hm-2)的铜素营养特点,为确定铜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度种植4个冬小麦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铜的含量。【结果】小麦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铜素含量为5.5—18.8mg·kg-1(DW),器官间比较,叶片含铜量始终较高,但含铜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中期各器官中以叶片的铜积累量最高,孕穗期以前叶片中铜的分配率几乎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5%以上;接近成熟时籽粒中铜的积累量最高,成熟时籽粒中铜的分配率达到全株的33.7%—37.7%。全生育期的吸收强度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生育后期(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成立  张改生  王寿山  岳秀琴  王红  杨明明  唐涛  鱼晓玉  李长斌  
为探求杂交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运用农业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生态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x3>播量x2>播期x1;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时,杂交小麦高产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施肥量x3(纯N和P的质量,m(N)∶m(P2O5)=1∶1)为208.24~301.88kg/hm2,播量x2为218.28~301.29万粒/hm2,播期x1为10-04—10-1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文明  
自80年代兴起的水稻超高产育种,形成了日本、国际水稻所和中国三个育种集团。在中国形成了南籼、北粳、中杂交水稻的三个超高产育种团体。日本的超高产育种在前两个阶段完成了预定目标。国际水稻所的超高产育种已取得较大进展,育成了一批超高产材料。在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是“亚种间重穗育种”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已育成一批亚种间重穗型组合,有的已大面积示范推广,有的正在进行各级试验。本文介绍各个团体超高产育种的设计思想、技术路线和育种进展,讨论超高产育种的有关问题和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李海旺  邢邯  邱家驯  
根据现时大豆品种产量潜力水平提出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并从大豆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理想株型育种及杂种优势生产利用探索等方面综述了与超高产大豆选育相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行讨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党群  张娟  闻捷  王俊振  
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要实现超高产必须三要素协调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 ,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 6 80 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38 16粒左右 ,千粒重4 0 34g左右 ;大穗型品种实现超高产的关键是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4 6 7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4 9 73粒左右 ,千粒重 4 9 38g左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志明  张宪洲  成升魁  
为了给西藏高原地区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八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穗数>穗粒数>小穗数>株高>千粒重>穗长>生育期>退化小穗数。西藏拉萨河谷地区冬小麦的最佳施氮水平分布范围大致在150~225 kg.hm-2;培育大穗品种、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单穗穗粒数与小穗数则应成为冬小麦生产的主攻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