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0)
2023(15716)
2022(13208)
2021(12242)
2020(10082)
2019(23102)
2018(22776)
2017(43670)
2016(24048)
2015(26838)
2014(27025)
2013(26415)
2012(23993)
2011(21502)
2010(21472)
2009(19809)
2008(19333)
2007(17012)
2006(15145)
2005(13746)
作者
(69272)
(57623)
(57219)
(54669)
(36687)
(27678)
(26023)
(22525)
(21973)
(20500)
(19717)
(19554)
(18451)
(18210)
(17784)
(17745)
(17071)
(17017)
(16458)
(16369)
(14262)
(14257)
(13821)
(13080)
(12883)
(12786)
(12784)
(12767)
(11504)
(11275)
学科
(96166)
经济(96028)
管理(71086)
(67183)
(54091)
企业(54091)
方法(39110)
数学(33388)
数学方法(33010)
(29378)
中国(26707)
(25409)
地方(24164)
业经(23234)
(21427)
(21156)
农业(20344)
环境(15954)
(15701)
(15624)
贸易(15612)
理论(15410)
(15378)
财务(15303)
财务管理(15273)
(15265)
(15099)
(14875)
银行(14827)
企业财务(14507)
机构
大学(340221)
学院(338502)
(132049)
管理(131991)
经济(129058)
研究(115690)
理学(114122)
理学院(112793)
管理学(110749)
管理学院(110140)
中国(84900)
科学(72803)
(72792)
(62605)
(58042)
(54936)
研究所(52838)
中心(51626)
业大(50454)
(49859)
财经(49501)
(46520)
师范(46116)
北京(45915)
(44842)
(42445)
农业(42419)
(40758)
经济学(39579)
师范大学(37485)
基金
项目(234725)
科学(184683)
研究(173036)
基金(169659)
(148089)
国家(146851)
科学基金(125791)
社会(109008)
社会科(103108)
社会科学(103086)
(91638)
基金项目(90366)
自然(81013)
自然科(79005)
自然科学(78987)
教育(78444)
自然科学基金(77527)
(77302)
编号(71098)
资助(68258)
成果(58237)
重点(53071)
(51040)
(50718)
课题(49099)
(48406)
创新(45274)
(45121)
国家社会(44952)
科研(44224)
期刊
(148687)
经济(148687)
研究(100798)
中国(66402)
学报(54681)
(51515)
科学(50927)
管理(48462)
(47351)
大学(41370)
教育(39497)
学学(38754)
农业(34995)
(29019)
金融(29019)
技术(28211)
业经(24535)
财经(23956)
经济研究(22581)
(20371)
问题(19797)
图书(18607)
(17632)
科技(16925)
(16442)
理论(16287)
资源(15986)
现代(15571)
技术经济(15165)
实践(14898)
共检索到497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景勇  左玲丽  陶帅  向珈瑶  彭文甫  
[目的]川西北高原藏区是贫困人口聚集区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开展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研究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对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仍然难以准确理解。[方法]应用地理探测器、空间自相关和GIS空间分析等模型,探究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影响因素对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和贫困发生率变化的交互影响,确定影响贫困变化的各主要因子适宜特征。[结果](1)农村贫困化的空间分布存在三大热点区域和三个小热点区域;高-高聚集(HH)、低-低聚集(LL)、低-高聚集(LH)异常值区域。(2)GDP密度、湿润指数、年降水量、人均耕地、人口密度、总辐射等6个因子是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3)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差异显著,存在自然制约型、交通制约型、经济制约型和社会制约型等4种类型。(4)各因子之间呈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关系,两种因子的交互作用增强单因子对贫困化的影响,研究揭示的影响贫困发生率各主要因子最适宜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因素对贫困发生率影响及其驱动机制,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川西北高原藏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入后扶贫时代,应当对热点地区、主导因素和不同类型贫困村进行精准施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业,构建多种产业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景勇  左玲丽  陶帅  向珈瑶  彭文甫  
[目的]川西北高原藏区是贫困人口聚集区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开展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研究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对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仍然难以准确理解。[方法]应用地理探测器、空间自相关和GIS空间分析等模型,探究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影响因素对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和贫困发生率变化的交互影响,确定影响贫困变化的各主要因子适宜特征。[结果](1)农村贫困化的空间分布存在三大热点区域和三个小热点区域;高-高聚集(HH)、低-低聚集(LL)、低-高聚集(LH)异常值区域。(2)GDP密度、湿润指数、年降水量、人均耕地、人口密度、总辐射等6个因子是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3)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差异显著,存在自然制约型、交通制约型、经济制约型和社会制约型等4种类型。(4)各因子之间呈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关系,两种因子的交互作用增强单因子对贫困化的影响,研究揭示的影响贫困发生率各主要因子最适宜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因素对贫困发生率影响及其驱动机制,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川西北高原藏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入后扶贫时代,应当对热点地区、主导因素和不同类型贫困村进行精准施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业,构建多种产业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文甫  叶玲  罗艳玫  邝婷婷  杨存建  徐新良  
[目的]客观揭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为科学推进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创新途径、综合战略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GIS空间分析与地统计方法等方法,探测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村单位面积GDP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提出不同贫困化地域类型的扶贫政策措施。[结果]影响川西北高原藏区农村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素包括到主要交通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年均温度和海拔高程等,各因素对贫困村经济发展分异的解释力分别为80. 76%、12. 82%、8. 82%、5. 45%和3. 96%;贫困村经济发展贫困化的分异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可归纳为交通区位约束型、自然环境约束型和经济区位约束型等三大类型;农村贫困化驱动机制下的贫困村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亟需因地制宜、科学推进、讲求实效,有序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结论]精准扶贫应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尤其加强贫困村交通、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农牧业产业培植,注重多种扶贫模式的综合集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原  卢冲  曾维忠  
四省藏区作为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后程的重点和难点。基于2014年采集的"十二五"期间全国"整村推进"项目村基础数据,借鉴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四省藏区村域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度分解,并基于拓展的能力视角探讨了村级组织能力禀赋对四省藏区村域多维贫困状况的差异化缓解作用。结果发现:除经济贫困之外,四省藏区还遭受基础教育和生产生活条件等维度的多维贫困,且存在空间异质性,云南和青海藏区是四省藏区中多维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区域;生活水平条件和村域发展资本维度对四省藏区的多维贫困指数贡献率最高;基层组织能力禀赋会显著影响四省藏区村域的多维贫困状况、缩小地区差距,在深度贫困地区更加显著。根据研究结论,从覆盖基础教育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层组织能力建设三方面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文琦  崔盼盼  许昕  孔德明  
研究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贫困发生率为研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空间统计模型、空间变差函数、双变量LISA模型等定量方法对2003~2015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在加深,区域差异日益加剧,在空间上呈东部、南部、西部高,而中部和北部低的"U"形空间分布格局。(2)县域贫困化重心在107.047 2°E~107.174 4°E,26.668 5°N~26.713 2°N之间变动,总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贫困化大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3)农村贫困化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南—北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农村贫困化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与农村贫困化的负相关关系最为明显,各因素与农村贫困化的双变量LISA聚类图的空间差异明显。最后,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差异化扶贫措施和走产业扶贫的道路等方面提出了破解贵州省农村贫困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永明  姜玲玲  王美霞  喻忠磊  
文章基于多尺度、人—地系统的理论视角,以湖南省8 000个相对贫困村为研究对象,利用平均最邻近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方法,从市级和县级两个尺度揭示了相对贫困村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出相对贫困村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四层一体"模型提炼出相对贫困村空间分异的机制。结果表明:(1)相对贫困村在市级尺度上均呈现集群分布模式,而在县级尺度上呈现出集群、离散和随机三种不同的模式。(2)市级和县级尺度上相对贫困村均呈现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在两个尺度上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存在差异。(3)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财政支出、文盲率、坡度、平均海拔是影响县级尺度相对贫困村空间差异的显著因素。(4)基于"四层一体"模型揭示出相对贫困村的空间分异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童新华  何彦谚  韦燕飞  
广西是我国西南山区贫困差异较大的脱贫攻坚地区。运用计量学方法,分析广西贫困时空异质特征,定量测度贫困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结果显示:广西县域贫困空间异质性格局具有时空稳定性,贫困空间依赖性较强;地形起伏度、工业化率和房地产开发程度是导致广西贫困空间差异的显著因素;土地扶贫政策的制定要根据贫困空间格局及影响贫困显著因素的特点因地施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荟  朱清科  秦伟  张英  安彦川  薛智德  刘中奇  
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旱阳坡这种典型的困难立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植被恢复建设。本文选取甘肃西峰、山西吉县、陕西安塞、宁夏固原为研究区,采用25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基于GIS提取相关地形信息研究其干旱阳坡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沟壑区干旱阳坡面积比例占45%~54%,表现为高塬沟壑区>过渡地带>丘陵沟壑区。②不同类型沟壑区干旱阳坡面积比例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不同,高塬沟壑区呈左偏态分布,其他样区均基本呈近似正态分布,且丘五区和过渡地带呈双峰现象。③不同类型沟壑区梁峁坡面积比例关系为:高塬沟壑区>过渡地带>丘陵沟壑区;沟坡面积比例为:丘陵沟壑区>过渡地带>高塬沟壑区;川台地面积比例为:丘五区>过渡地带>丘二区>高塬沟壑。④不同类型沟壑区各立地类型组所占的面积比例各不相同,除高塬沟壑区外基本呈阳向缓坡组>阳向陡险坡组>坡顶或沟底。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抗旱造林与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军  
近几年来,我国贫困化的趋势日益严重,并出现了贫困企业职工,失业、待业人员,部分退休职工,部分外来人口等新的城市贫困群体。城市的这种贫困化趋势是发生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并产生了劳资冲突频发,失衡心里增强,突发事件增多,重大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等重大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公平竞争机制欠缺、社会监督机制乏力、社会保障改革滞后、社会调控力度弱化、社会责任感淡化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整治对策来遏制我国城市贫困化的蔓延和扩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春辉  
我国城镇贫困人口还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何消除城市居民中的贫困人口,本文分析了产生城镇居民贫困的宏观状况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城镇贫困的八条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博汶  李丁  刘笑杰  
本文基于空间贫困理论视角,构建农村空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TOPSIS模型对2016年甘肃85个县域农村空间贫困进行测度,结合GIS空间制图技术、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WR模型等方法探究空间贫困地域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农村空间贫困程度总体较深,地理分布差异显著,呈"东南高、西北低",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2)农村经济、社会及环境贫困在各县域有明显地域差异,农村经济和社会贫困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环境贫困呈"两翼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3)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甘肃农村空间贫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集聚特征,H-H集聚区集中分布在陇南、甘南东部及定西南部,L-L集聚区分布在张掖、酒泉和金昌;4)自然禀赋、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人力资源和交通区位是影响甘肃农村空间贫困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且各因素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自然禀赋呈中部向两翼递减的变化趋势,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和交通区位呈"东南—西北"的空间分布特征,社会民生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因此,依据各贫困区特征及致贫原因,从产业、生态、社会事业与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减贫策略,以期为甘肃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伯华  吕昌河  吕婷婷  杨阿强  刘闯  
植被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以1981-2006年间的GIMMS/NDVI产品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别从植被空间分布、植被波动和植被变化等方面,探讨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981-2006年间,雅鲁藏布江河谷区、错那县和墨脱县的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三江源地区的顶端和青海南山北麓等区域地表植被年际波动较大。反映区域植被盖度时间变化趋势的SLOPE值以及植被盖度,具有从南部、东南部向北、西北部"下降—上升—不变"的规律。植被盖度下降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和青海湖南部,其次是三江源中南部地区;植被没有明显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显著上升的区域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区,植被指数明显上升区域主要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山间盆地区,轻微上升的区域分散在明显改善区的周围。依据SLOPE值的空间分异特征将整个高原划分为4个一级区:帕米尔高原植被指数上升区、藏北高原—阿里高原—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稳定区、高原中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河谷植被指数上升区和三江源—横断山区植被指数下降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渝琳  曹华  
本文在拓展"贫困化增长"概念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建立防范"贫困化增长"的FDI甄别机制理论模型,并通过构造我国综合福利指数和"FDI福利条件",提出了外资政策制定应该以FDI对本国福利的影响为出发点,设计合理选资政策的建议。同时,进一步指出了制定正确的引资政策、引进综合效应的FDI是我国政府增强本国福利的一个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