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7)
- 2023(10262)
- 2022(8721)
- 2021(8067)
- 2020(6312)
- 2019(14412)
- 2018(14148)
- 2017(27067)
- 2016(14597)
- 2015(16240)
- 2014(16143)
- 2013(15978)
- 2012(15324)
- 2011(14203)
- 2010(14909)
- 2009(13821)
- 2008(13671)
- 2007(12531)
- 2006(11783)
- 2005(10968)
- 学科
- 济(66525)
- 经济(66472)
- 管理(44525)
- 业(42465)
- 企(32373)
- 企业(32373)
- 地方(23477)
- 农(22431)
- 中国(22097)
- 环境(18604)
- 方法(18451)
- 业经(16362)
- 农业(15437)
- 数学(15189)
- 数学方法(14967)
- 财(14427)
- 学(13565)
- 策(13026)
- 地方经济(12936)
- 发(12831)
- 制(12574)
- 划(12426)
- 银(12334)
- 银行(12322)
- 贸(12156)
- 贸易(12142)
- 行(12083)
- 融(12081)
- 金融(12080)
- 易(11683)
- 机构
- 学院(214513)
- 大学(209379)
- 济(91544)
- 经济(89510)
- 研究(81586)
- 管理(79904)
- 理学(66901)
- 理学院(66051)
- 管理学(65081)
- 管理学院(64649)
- 中国(62661)
- 科学(48688)
- 京(46192)
- 财(42747)
- 所(42031)
- 研究所(37680)
- 中心(36609)
- 农(36142)
- 江(35001)
- 财经(32151)
- 范(31159)
- 师范(30913)
- 北京(30200)
- 院(29813)
- 业大(29012)
- 经(28912)
- 州(28460)
- 农业(27457)
- 经济学(26748)
- 省(26194)
- 基金
- 项目(135055)
- 科学(106588)
- 研究(102947)
- 基金(95366)
- 家(82898)
- 国家(82133)
- 科学基金(69697)
- 社会(65395)
- 社会科(61954)
- 社会科学(61941)
- 省(54258)
- 基金项目(49646)
- 教育(45417)
- 划(45388)
- 自然(42730)
- 编号(42288)
- 自然科(41546)
- 自然科学(41537)
- 自然科学基金(40753)
- 资助(38694)
- 发(36146)
- 成果(35324)
- 重点(31286)
- 课题(30782)
- 发展(29653)
- 展(29131)
- 部(29117)
- 创(27959)
- 国家社会(26653)
- 创新(26045)
共检索到349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裴伟征 李嘉 王欢 李永
在综合分析川西北地区自然、经济、生态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川西北生态脆弱区在四川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功能定位,提出了该区域产业发展、人口布局、生态恢复与保护等发展战略,从构建开放式生态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绿色GDP制度等方面探讨了配套环境政策选择,对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机遇,促进四川各区域协调发展,保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利顶,王军,傅伯杰
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特征,严重地制约着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本文在分析该区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包括:气候干旱、水资源分配不均、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性质差与土地退化严重等几个方面。同时,结合该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提出了该区经济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怡楹 王俊荣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地区解决生态脆弱贫困区问题,就必须打破"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发展模式,贯彻执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局面,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欧阳慧 欧阳旭
阿拉善左旗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地多人少、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的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相对集中、城镇规模小、城镇间联系不密切以及资源开发的无序是该地区现阶段的典型特征。文章针对该类区域的特点,以阿拉善为例,提出了空间发展的总体构想,并提出了强化功能分区、开放性构建空间发展轴、与周边城市的对接以及构建开放性的交通大通道的空间发展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平 樊杰
长江经济带是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生态屏障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以金沙江区段为主的长江上游地区在流域生态屏障建设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实地调研,以地处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滇川黔3省结合部的昭通市为例,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屏障建设的互动机理。首先分析了昭通市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优化产业结构是昭通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昭通市应通过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屏障建设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 昭通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诚 陈永宁
甘肃酒泉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土地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甘肃省的42%。酒泉市北部被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包围,从东到西形成了近千公里的风沙线,戈壁荒漠及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6.8%,绿洲面积仅有250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68%。年降水量不足80毫米,蒸发量高达2300毫米,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水资源只有18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l/17,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沙漠化最严重、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区域生态极其脆弱。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信贷 酒泉市 绿色债券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路有 盖凯程
发展低碳经济是生态脆弱地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制约性与经济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现实困境。要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困境,应坚持重点开发与有效保护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协调、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脆弱地区 民族地区 低碳经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亮 段雨
探索“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引入“环境生产力”的分析框架,深入探究四川省阿坝县神座村的绿色发展逻辑。研究发现,生态治理是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成环境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必须从地方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地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最终打破生态性贫困的恶性循环。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吸纳和融合国家政策支持、地方精英引导及地方传统文化配合等多元因素的积极效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促使自然生态资源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建立起从生态贫困到绿色小康的发展机制,走上生态、经济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亮 段雨
探索“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引入“环境生产力”的分析框架,深入探究四川省阿坝县神座村的绿色发展逻辑。研究发现,生态治理是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成环境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必须从地方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地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最终打破生态性贫困的恶性循环。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吸纳和融合国家政策支持、地方精英引导及地方传统文化配合等多元因素的积极效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促使自然生态资源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建立起从生态贫困到绿色小康的发展机制,走上生态、经济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秀光
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方面,而忽略了政策性因素引致的利益关系对生态环境脆弱的作用。本文着重从政策性因素分析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财政政策两个方面。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俊 王克林 陈洪松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著名的脆弱生态区,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生态因子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各种生态问题突出,区域差异尤为明显,制约着区域的协调持续发展。本文以桂西北河池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研究区的脆弱生态特征和主要生态因子入手,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相关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来确定指标和权重,以算得的生态环境脆弱度为基础,把河池地区划分为轻度脆弱类型、中度脆弱类型区、强度脆弱类型和极强度脆弱类型四种生态类型,针对各生态脆弱类型的特征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治理措施。
关键词:
喀斯特 生态脆弱区 空间差异 桂西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佟玉权 龙花楼
研究表明 ,中国贫困地区的分布与脆弱生态环境的分布存在一种地理空间意义上的耦合 ,这种耦合是一种非良性的耦合 ,存在着诸多问题并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 ,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革新现有的贫困人口生存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据此 ,本文提出了实现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应是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发展绿色食品和开展生态旅游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世庆
本文以甘孜州为案例 ,从“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考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资金战略 ,提出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在国家和全社会购买生态产品的同时 ,还要适当控制人口规模和向外移民 ,把生态优先、社会发展优先、教育优先的发展方针放在重要位置 ,让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通过生态产品商品化推动生态脆弱地区建立起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体制和机制 ,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小康建设之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哈斯巴根 李同昇 佟宝全
脆弱性研究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在区域发展人地系统研究中引入脆弱性概念,阐述生态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以宝鸡市太白县为例,分析生态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并选取2000—2010年共16个评价样本,对太白县人地系统压力、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自2003年太白县确立了生态强县的发展方向,脆弱性呈明显下降,2000—2010年脆弱度指数从4.62降到0.12;太白县可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形成休闲产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艳丽 丁四保 王荣成 王昱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区域贫困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最本质的特征。在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单是其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区域之间关系的问题。本文在凝练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生态脆弱地区所遭遇到的区域外部性问题,即无约束条件下的消极外部性(环境影响)和限制开发条件下所产生的积极外部性(生态服务)。在国家区域协调战略下,由于区域外部性的客观存在,会使生态脆弱地区面临利益失衡,即产业限制导致的发展权力剥夺,人口迁移导致的公共服务流失和承担生态服务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国家的政策取向,指出建立完善的区域生态补偿制...
关键词:
区域外部性 生态脆弱地区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