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7)
2023(11839)
2022(10373)
2021(9924)
2020(8201)
2019(19243)
2018(19266)
2017(36757)
2016(20313)
2015(23101)
2014(23268)
2013(23039)
2012(21351)
2011(19139)
2010(19321)
2009(17538)
2008(17108)
2007(15184)
2006(13505)
2005(11771)
作者
(59519)
(49235)
(48850)
(46654)
(31291)
(23765)
(22291)
(19360)
(18763)
(17823)
(17036)
(16505)
(15743)
(15480)
(15085)
(15031)
(14626)
(14480)
(14304)
(13791)
(12302)
(12130)
(11819)
(11221)
(11082)
(10971)
(10951)
(10920)
(9982)
(9770)
学科
(80339)
经济(80247)
管理(57580)
(54010)
(41736)
企业(41736)
方法(34090)
数学(29024)
数学方法(28630)
(27418)
地方(22024)
中国(21749)
(19208)
(19135)
农业(18905)
业经(18322)
环境(15878)
(14074)
(14022)
(13883)
贸易(13873)
理论(13488)
(13399)
技术(12292)
教育(12036)
(11858)
(11345)
财务(11270)
财务管理(11245)
(11161)
机构
大学(284995)
学院(284599)
管理(113019)
(106542)
经济(103883)
理学(97143)
研究(96911)
理学院(95980)
管理学(94212)
管理学院(93715)
中国(71494)
科学(62782)
(62160)
(49237)
(48671)
(48470)
研究所(44695)
业大(44533)
中心(44444)
(42242)
(40314)
师范(40006)
北京(39910)
财经(38321)
农业(37354)
(35548)
(35317)
(34682)
师范大学(32238)
技术(30502)
基金
项目(197052)
科学(153067)
研究(145835)
基金(139849)
(122091)
国家(121038)
科学基金(102772)
社会(88707)
社会科(83674)
社会科学(83648)
(77572)
基金项目(75572)
自然(67333)
教育(66313)
自然科(65558)
(65549)
自然科学(65542)
自然科学基金(64287)
编号(61590)
资助(56911)
成果(50568)
重点(44252)
(42666)
(42523)
课题(42249)
(40136)
创新(37371)
科研(37298)
项目编号(36909)
大学(36281)
期刊
(123338)
经济(123338)
研究(84221)
中国(56756)
学报(46291)
(45846)
科学(42916)
管理(40047)
教育(36487)
(35268)
大学(34422)
学学(31949)
农业(31597)
技术(24639)
(22967)
金融(22967)
业经(21419)
图书(18742)
财经(17662)
经济研究(17045)
问题(16688)
(15508)
资源(15361)
(14984)
科技(14676)
理论(14324)
(13492)
实践(13296)
(13296)
技术经济(13039)
共检索到423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卿向阳  
四川省西北部地区是以藏羌民族集居为主的民族地区,也是四川省的生态资源中心。区域内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密度大,民族文化浓郁,经济发展落后,居民城市化率低。由于早期建立保护区指导思想的制约,现已建立的多数保护区的规划缺乏系统科学性,依然存在来自区域内部居民和外部经济活动对其的破坏。研究认为,要实现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保护区设立终极目的,必须对现有的保护区管理系统实施调整与完善,建立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资源保护特区,选择以城镇化为主要方式的保护区内就近生态移民,构建科学的自然保护区层次,形成政府(资源保护特区)与民族居民的资源保护利益共同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陈鹰  
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背景下,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开发西部水电资源,建设西部绿色能源基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还能极大地扩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使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整体上升,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四川省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移民安置调研基础上,分析探讨了硬梁包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农村生态移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陶小平  边玉花  
冀西北(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是河北省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由于人口密度远远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移民问题成为生态恢复的关键所在。现有农村人口现状,在移民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障碍,如文化素质障碍、转移成本障碍、政策制度障碍等,针对这些障碍对移民途径和促进移民对策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彦龙  
洱源县坚持"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生态优先,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时刻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在保护中求发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时刻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生态效益带动和统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发展中保护。成功实现了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为民族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亚虹  
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加快生态农牧业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萍  张体伟  起建凌  
本研究以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作为对象。国内学者对农村扶贫中涉及自发移民搬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过专门探讨,对移民搬迁与社会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有研究。历史所载移民的方式一般只包括由官方组织实施或强制实行的,至多只记载了那些得到官方认可的自发移民,而不包括其他自发移民。对自找出路、投亲靠友、自行搬迁的移民,需要政府制订配套的优惠政策。自发移民无时不在进行,而这一过程却是残缺不全的,其合法性处于尴尬的位置,根本之策还是将其接纳和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西部民族贫困山区除通过异地开发、劳务输出等方式向外转移劳动力外,对于一些自发移民和短距离趋利性移民可进行近域迁移,而获得人口的聚居效应;自发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乔召旗  林郁  张体伟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云南省民族地区自发移民的经济地位"边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民族地区自发移民的"边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农户收入有限,主要由于农户增加收入的渠道少,依然以农业为主;二是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没有解决户籍的基础上,社区较少得到政府财政投入和信贷支持,导致农户借贷渠道受阻,发展潜力有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发展小额信贷和增加农户外出务工培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汲荣荣  夏建新  吴燕红  
移民工作是水电工程建设的重点之一,不仅关系工程建设的计划,还关系到库区社会稳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工作。少数民族移民在整个移民安置补偿中要充分考虑其民族特性,在全面总结移民物质资本补偿、社会资本补偿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案例对少数民族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移民补偿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解决水电资源开发建设中少数民族移民安置补偿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宏利  陈修文  姜越  陈彦  吴建海  
随着国家自然保护一号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实施,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产业的持续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如何构建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发展目标,是项目建设殛需解决的重要而紧迫课题。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该区生态移民的特殊性,提出了适合当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基本生存型、脱贫型、小康型、富裕型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并对其四种模式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以期对移民及早实现二次创业和各级有关部门在同类地区进行移民安置、资源合理利用、后续产业构建及产业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凤琴  高晶晶  
本文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适应两个方面对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总体适应良好,民族、年龄、移民时间是影响民族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移民年龄和移民时间是影响地域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文化适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媛媛  盖志毅  白云霞  
在新的扶贫移民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作为特殊区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内蒙古是最大的少数民族扶贫移民区域之一,从微观层面并将包容性评价指标纳入对其扶贫移民效益的评价体系,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它能够对未来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移民实施效果的衡量,提供实践指导与理论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阿布力孜·玉苏甫  乌斯曼·尼亚孜  
本文对新疆生态移民的特点、生态移民遇到的问题及生态移民工作进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晓燕  毛旭锋  夏建新  
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比分析保护区移民迁移后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贡献,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核算和对比生态移民的补偿标准。结果显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下限建议为每人17 830元,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补偿标准上限建议为每人25 810元。本案例研究有助于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理论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工程建设中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京福  左莉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