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4)
- 2023(6041)
- 2022(5421)
- 2021(5067)
- 2020(4316)
- 2019(10419)
- 2018(10138)
- 2017(19625)
- 2016(11159)
- 2015(12788)
- 2014(12993)
- 2013(13028)
- 2012(12593)
- 2011(11372)
- 2010(11544)
- 2009(10762)
- 2008(10967)
- 2007(9975)
- 2006(8534)
- 2005(7553)
- 学科
- 济(51073)
- 经济(51036)
- 业(26615)
- 管理(26450)
- 方法(24077)
- 数学(21865)
- 数学方法(21689)
- 企(19526)
- 企业(19526)
- 农(14505)
- 地方(14037)
- 学(11934)
- 中国(11630)
- 财(11171)
- 农业(9616)
- 贸(9513)
- 贸易(9511)
- 易(9125)
- 业经(8891)
- 制(7644)
- 环境(7534)
- 和(7350)
- 地方经济(7250)
- 融(6825)
- 金融(6823)
- 务(6435)
- 财务(6422)
- 财务管理(6401)
- 银(6367)
- 银行(6344)
- 机构
- 大学(165787)
- 学院(164980)
- 济(67120)
- 经济(65649)
- 研究(60373)
- 管理(60098)
- 理学(51720)
- 理学院(50976)
- 管理学(49988)
- 管理学院(49678)
- 中国(43365)
- 科学(40055)
- 京(36146)
- 农(33667)
- 所(32562)
- 江(31116)
- 研究所(29915)
- 财(29206)
- 业大(27966)
- 中心(27683)
- 农业(26718)
- 财经(23464)
- 范(23397)
- 师范(23143)
- 院(21945)
- 北京(21744)
- 经(21135)
- 经济学(20702)
- 州(20328)
- 省(20011)
- 基金
- 项目(111531)
- 科学(86471)
- 基金(79853)
- 研究(77871)
- 家(70907)
- 国家(70377)
- 科学基金(58725)
- 社会(48003)
- 社会科(45489)
- 社会科学(45470)
- 省(45374)
- 基金项目(43592)
- 自然(39495)
- 自然科(38499)
- 自然科学(38485)
- 划(37761)
- 自然科学基金(37761)
- 教育(35554)
- 资助(32538)
- 编号(31487)
- 重点(26033)
- 成果(25407)
- 发(24867)
- 部(24546)
- 课题(22340)
- 创(22260)
- 科研(22034)
- 计划(21659)
- 创新(20961)
- 大学(20260)
共检索到240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缪宁 史作民 冯秋红 刘兴良 何飞
在择伐40年后的红桦-岷江冷杉次生林样地中,调查所有岷江冷杉个体的坐标、胸径和高度,根据胸径和树高将岷江冷杉分5个大小级。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s K函数)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不同龄级个体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岷江冷杉是个聚集型分布的种群,各龄级在多数尺度下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趋于随机分布,存在过渡到随机分布的特定尺度;大龄级个体的聚集分布可能主要取决于20世纪60年代的择伐干扰,小龄级个体的聚集分布可能与其母树种子散布的方式相关;各龄级间在小尺度范围内正关联较强,随尺度增大,空间关联趋于零,在所有尺度上都未出现负关联,种内关系协调;大树与中树在所有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靳翔 徐庆 刘世荣 姜春前
研究四川卧龙亚高山森林岷江冷杉和铁杉树木年轮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气温的制约,卧龙地区岷江冷杉树轮宽度序列与当年2和4月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多数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负相关;铁杉树轮宽度序列与上一年7月和当年2—4月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一年10月和当年5月月平均降雨量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上一年7月及当年4和9月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志江 郭文霞 康东伟 崔莉 赵联军 李俊清
【目的】探讨川西亚高山地区各海拔生境处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为进一步揭示当地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获取王朗自然保护区中海拔与高海拔生境处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的标准年表,分析年表同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结果】中海拔生境处岷江冷杉生长在1990年后与年均气温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效应";中海拔生境处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生长与上年生长季(上年7月和8月)气温和上年生长季末(上年10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岷江冷杉生长与当年9月气温和降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紫果云杉生长与当年2、6月月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高海拔生境处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生长均与当年生长季前(上年11月、当年1月、当年2月)、当年生长季(当年7月)和上年生长季(上年6月)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岷江冷杉生长还与当年6月份的降水量及上年8月份的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滑动相关分析和年表特征年气候分析结果充分印证了各年表对月气候因子响应的可靠性。【结论】上年生长季气温的"滞后效应"对中海拔生境处的岷江冷杉、紫果云杉以及高海拔生境处的岷江冷杉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近几十年来,上年生长季末降水对中海拔生境处的岷江冷杉、紫果云杉以及高海拔生境处的紫果云杉生长都具有稳定而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丹 罗承德 雷波 刘丽 代斌 高强伟
【目的】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表层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酶活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壤养分季节动态等土壤生物肥力特征。【方法】在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中设置样地,2011-08中旬在样地上、中、下坡位放置分解袋,分别于2011年9月、11月和2012年3月、5月、7月中旬随机取回部分分解袋,测定其中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季节差异显著,在3种微生物中以细菌数量最多;细菌和真菌数量,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7月最高,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9月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靳翔 徐庆 刘世荣 姜春前
利用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岷江冷杉树木年轮样本资料,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对比宽度年表,提取树木年轮(简称树轮)碳稳定同位素(δ13C)序列和去趋势序列(DS),研究岷江冷杉树轮碳稳定同位素序列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岷江冷杉(1904—2009年)树轮碳稳定同位素变化范围为-23.33‰~-26.31‰,平均值为-24.91‰,变异系数为-0.025;相关分析表明,岷江冷杉δ13C序列(DS)与前一年11月和当年1月的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前一年1月和当年2,11月的月平均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冬季平均气温对岷江冷杉树轮碳稳定同位素的响应最为敏感,是研究过去...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庞晓瑜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山林线在海拔上有上升趋势,林线之上也存在更新幼苗,而在林线之上的高山草甸和亚高山草甸中,木本植物幼苗的生存和生长受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高寒草甸的响应和幼苗在高寒草甸中的生长过程对林线的再形成和森林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位于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巴郎山的亚高山草甸中,以当地林线树种岷江冷杉的幼苗及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OTC(open top chamber),模拟气候变暖,加上施肥和除草模拟氮沉降和人类干扰,分析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丽 蔡小虎 王宇 谢大军 李红霞 闵安民 何建社 杨昌旭
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川西山地退化风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结构较为简单,林分乔木层由7个树种组成,树种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林分垂直结构特征明显,可分为3个林层,呈现出典型的复层林结构特征;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6,以中强度混交单元为主,所占比例达61%;平均角尺度为0.483,属于随机分布状态;林木的胸径大小比数为0.286,有接近30%的林木处于优势状态;林分平均敞开度为0.309,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岷江冷杉种群优势度明显,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他5个树种由于株数较少,且径级分布不连续,自然更新较...
关键词:
川西山地 风景林 空间结构 岷江冷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巩合德 王开运 杨万勤 王乾 张远彬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over one growing season were studied in a dark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the Western Sichu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by canopy was more relative to the rainfall, the higher the rainfall was, the mor...
关键词:
穿透雨 茎流 林冠截留 云杉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景侠 张文辉
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设置 2 0 m× 2 0 m样地 8块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 ,并对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种群大小结构为进展型 ,幼苗、幼树的后备资源储备量大 ,约 95 4株 / hm2 ;种群在 ~ 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 ,达 82 .3% ,随后死亡率趋于稳定 ;存活曲线属于Pearl 或 Deevey C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 ,负二项分布参数 (K) 1.6 0 0 ,扩散型指数 (Iδ) 1.6 2 9,丛生指标 (I) 7.6 77,Cassie指标 (CA) 0 .6 2 5 ,扩散系...
关键词:
巴山冷杉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彬 邓坤枚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 ,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建群种均为臭松、鱼鳞云杉 ,主要伴生树种有红松、红皮云杉、长白赤松、长白落叶松及岳桦。根据主要伴生树种在各云冷杉林群落的重要值 ,长白山北坡的云冷杉林可分为三类 ,即分布于海拔1290m左右的红松云冷杉林 ,分布于海拔1500m附近的典型云冷杉林及分布于海拔1680m周围直到1820m的岳桦云冷杉林。组成长白山北坡各类云冷杉林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109种,分属43科88属 ,其中乔木植物15种 ,灌木层植物21种 ,草本植物73种。在所有灌木层和草本层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怀玉 杨万勤
以川西亚高山地区分布范围最广和面积最大的冷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处理试验和动态采样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冻融事件对高寒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季节性冻融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真菌数量明显增加。在自然环境梯度下,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随海拔降低基本呈持续升高的变化趋势,放线菌数量则随海拔的降低而降低。腐殖质层(AL)、淀积层(BL)和母质层(CL)的微生物数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海拔3298m的AL,CL土层细菌数量分别比3582m的AL,CL增加4.2%和7.0%,BL土层细菌数量降低了0.6%;海拔3023mAL,BL和CL土层细菌数量分别比3298m的相应...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亚高山冷杉林 土壤微生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泽民 王开运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5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研究密度对缺苞箭竹生物量、C及养分贮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中,缺苞箭竹生物量、净生产量、平均单株生物量、植物及土壤的C、养分贮量在(80±5~260±9)株.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高密度(310±15)株.m-2时有所降低,210~260株.m-2是缺苞箭竹最适密度范围。各密度缺苞箭竹养分元素贮量排序总体上均为K>N>Ca>P>Mg。在密度较低时,地下部分C及养分贮量分配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其占据土壤空间资源,而随密度的增高,地上部分比例增高,有利于其占据地上空间资源,反映了缺苞箭竹随密度变化的克隆生长生态适应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玉梅 杨万勤 张健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纯林与混交林叶凋落物的质量损失过程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如下:(1)云杉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即土壤动物主要在分解前期发挥作用,其中,大型土壤动物早期以植食性的蛴螬为主,中期以捕食性的石蜈蚣为主,后期以腐食性的马陆为主;中小型土壤动物始终以螨类、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相关分析表明线虫数量与云杉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关性最大,大型土壤动物次之。(2)云杉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即土壤微生物主要在分解后期发挥作用,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真菌数量与云杉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关性大于细菌和放线菌。(3)云杉纯林叶凋落物分解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远东 赵常明 刘世荣
通过对人工云杉林及自然恢复演替系列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森林恢复过程中的林地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林地苔藓及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最大持水量也相应增加。10a、30a生人工云杉林苔藓、枯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都显著高于同龄的自然恢复类型;40a生人工云杉林苔藓、枯落物蓄积量显著高于同龄的针阔混交林,但二者最大持水量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人工云杉林苔藓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均低于自然恢复演替系列。70a生人工云杉林苔藓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之和已接近原始冷杉林。各类型林分土壤容重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则降低。土壤0~40cm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国鹏 鲜骏仁 李广
在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原始林中布设样带,开展林窗和林下更新幼苗生长状况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和谱分析进行种群优势度增长和周期性波动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岷江冷杉幼苗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基于基面积和总生物量拟合的种群优势度最大环境容量分别为11.34 mm2/m2和4.64 g/m2,内禀增长率为0.60和0.62,基面积和生物量均能很好地表示岷江冷杉幼苗种群大小。基于基面积拟合和计算的林窗种群的最大环境容纳量、内禀增长率和最大增长速率约为林下种群的4.2倍、1.4倍和5.8倍,最大增长速率出现时间较林下种群早2龄级。谱分析发现岷江冷杉幼苗种群的波动性是多个周期的叠加,大周期内存在着小周期,均以基波振幅最大,林窗种群基波振幅约为林下种群的3倍,谐波对林窗种群影响较林下种群早2龄级。林窗干扰提高了岷江冷杉幼苗种群优势度的环境容纳量和内禀增长率、增强了基波对种群周期性波动的控制,使幼苗种群具有更强的增长优势和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因此,在岷江冷杉原始林的管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林窗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