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373)
- 2022(1185)
- 2021(1058)
- 2020(977)
- 2019(2265)
- 2018(2212)
- 2017(3984)
- 2016(2534)
- 2015(2743)
- 2014(2760)
- 2013(2883)
- 2012(2839)
- 2011(2577)
- 2010(2672)
- 2009(2504)
- 2008(2551)
- 2007(2385)
- 2006(2247)
- 2005(2105)
- 2004(1876)
- 学科
- 济(7675)
- 经济(7666)
- 业(4867)
- 管理(4624)
- 学(4374)
- 企(3865)
- 企业(3865)
- 农(2812)
- 方法(2757)
- 制(2368)
- 数学(2230)
- 数学方法(2145)
- 财(2145)
- 地方(1840)
- 农业(1815)
- 中国(1798)
- 业经(1523)
- 关系(1522)
- 银(1513)
- 银行(1491)
- 体(1478)
- 融(1424)
- 金融(1421)
- 行(1413)
- 理论(1359)
- 度(1282)
- 制度(1276)
- 及其(1262)
- 森(1240)
- 森林(1240)
- 机构
- 大学(37953)
- 学院(36270)
- 研究(18555)
- 科学(14336)
- 农(13741)
- 中国(13014)
- 所(11762)
- 农业(10842)
- 研究所(10825)
- 济(10780)
- 经济(10445)
- 业大(9765)
- 管理(9424)
- 省(8949)
- 京(8899)
- 中心(7920)
- 理学(7630)
- 理学院(7472)
- 管理学(7088)
- 管理学院(7032)
- 院(7028)
- 室(7001)
- 江(6889)
- 农业大学(6882)
- 实验(6384)
- 科学院(6105)
- 实验室(6104)
- 北京(6046)
- 业(5942)
- 重点(5859)
共检索到63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振锋 胡庭兴 张远彬 王开运 张力 鲜骏仁
苔鲜层是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上的主要功能层之一,其在保持水土,调节径流和改良土壤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探讨川西亚高山天然林下苔鲜层的水文功能,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林(PP)、方枝柏林(SS)、冷杉+云杉混交林(AF+PP)和冷杉+桦木混交林(AF+BP)林下苔藓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AF+BP苔藓层的蓄积量最大(11.35 t/hm2),其次是AF+PP(9.85 t/hm2)和PP(7.58 t/hm2),SS(3.32 t/hm2)最小。苔藓层持水量呈现AF+BP>AF+PP>PP>SS。AF+BP、AF+PP、PP和SS林下苔藓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7...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苔藓层 持水特性 天然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洪江 程金花 史玉虎 祁生林 何凡 潘磊 程云
通过对三峡库区三种森林类型(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林下苔藓储量调查分析及其持水特性试验,得到不同森林类型林下苔藓储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苔藓储量最大(12.93t/hm2),松栎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林下苔藓储量相同(9.47t/hm2)。松栎混交林林下苔藓最大持水量为5.36mm,栓皮栎纯林为5.73mm,马尾松纯林为6.26mm。研究结果还表明,三峡库区林下苔藓持水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与森林类型无关。在只有苔藓覆盖情况下,不同森林类型林内不产生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雨强分别为:松栎混交林林地5.36mm,5.820mm/h...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苔藓 持水量 保水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鸿博 黄耀华 康定旭 伍建榕 马焕成 陈诗
[目的]明确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林下AMF孢子分类地位。[方法]自横断山脉亚高山带不同地段选择6个高山栎根围土壤和根系样本,对其土壤中AMF孢子利用湿筛沉淀法进行选取。利用AMF特异引物对其ITS区段18S 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演化树并推测其亲缘关系。[结果]四川、西藏高山栎林下土壤AMF孢子与根系克隆为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云南香格里拉高山栎林下土壤AMF孢子与根系克隆为球囊霉属(Glomus)。克隆结果表明:AMF能够广泛存在于高山栎组植物根系。根系苯胺蓝染色结果可见明显类似丛枝和泡囊的结构。综合高山栎土壤AMF孢子与根际AMF鉴定结果认为,高山栎林下存在大量AMF,且目前不同采样地高山栎林下根围土和根系分别仅发现一种AMF存在,提示各高山栎同时仅能与一种AMF发生共生关系。此外,高山栎林下AMF孢子在演化过程中发生分化并介于Paraglomus与Glomus的分类地位之间,且西藏、四川地区AMF与云南香格里拉地区AMF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自然条件下横断山脉亚高山地区高山栎林下菌塘普遍存在AMF,且云南香格里拉地区高山栎根系AM与Glomus属更接近,说明AM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随地域迁移出现分化。为了解横断山脉亚高山带高山栎林下AMF的形成与演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霍小鹏 李贤伟 张健 张兴华 代杰 张良辉
为川西亚高山人工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区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针叶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土壤贮水与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排序为:70 a云杉林(F)>40 a云杉林(C)>40 a云杉-落叶松林(E)>55 a云杉林(B)>40 a落叶松林(D)>桦木林(BF)>25 a云杉-落叶松林(A)>灌木林(SF)>裸露地(BL),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也呈相同的趋势。(2)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有机质与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土壤pH、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在0~30 c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余新晓 张东升 高甲荣
对长江上游贡嘎山的冷杉林研究表明 ,苔藓层具有明显的拦截和调蓄降水的生态水文作用 .苔藓层水文作用过程分解成降雨截留、非饱和下渗、饱和下渗、雨后水分消退 4个阶段 .根据实验数据应用水箱模型 ,确定出了典型场降雨过程中各作用阶段水文过程模型及参数 .通过持水实验 ,确定了冷杉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等不同演替阶段的天然持水量、有效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 ,在长江上游以冷杉为代表的暗针叶林苔藓层的天然持水量是其最大持水量的 80 % .
关键词:
苔藓层 持水能力 水箱模型 水文过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晓明 李娜 张伏 刘鑫
苔藓与蓝细菌的共生固氮作用为许多生态系统贡献了高达50%氮输入,是“新增”氮素的重要来源。然而,苔藓与蓝细菌共生固氮速率如何受林窗等生态系统动态影响仍然未知。本文报道了四川西部典型藓类冷杉林地表苔藓的固氮速率在生长季内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林窗和林冠覆盖两种生境下的差异,并评估了苔藓含水量、气温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对苔藓固氮速率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锦丝藓(Actinothuidiumhookeri)和塔藓(Hylocomiumsplendens)生长季平均固氮速率分别为77.49和129.69 nmol N g-1day-1。地表苔藓固氮速率在生长季不同月份的变化极大,固氮速率高峰出现在生长季早期的五月份和七、八月份,基本与植物生长高峰期相符;六月份苔藓含水量较低,导致苔藓几乎没有固氮活性;生长季末期的十月份苔藓固氮速率较低,不及七月份的七分之一。相比于林冠覆盖生境,林窗提高了地表气温、光照和苔藓含水量,但从整个生长季来看,林窗对苔藓固氮速率仅表现出微弱的促进作用。本文报道的苔藓与蓝细菌共生体固氮速率和林窗的影响效应可以为深入认识生态系统氮循环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物固氮 氮循环 林窗 苔藓 原始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缪宁 史作民 冯秋红 刘兴良 何飞
在择伐40年后的红桦-岷江冷杉次生林样地中,调查所有岷江冷杉个体的坐标、胸径和高度,根据胸径和树高将岷江冷杉分5个大小级。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s K函数)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不同龄级个体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岷江冷杉是个聚集型分布的种群,各龄级在多数尺度下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趋于随机分布,存在过渡到随机分布的特定尺度;大龄级个体的聚集分布可能主要取决于20世纪60年代的择伐干扰,小龄级个体的聚集分布可能与其母树种子散布的方式相关;各龄级间在小尺度范围内正关联较强,随尺度增大,空间关联趋于零,在所有尺度上都未出现负关联,种内关系协调;大树与中树在所有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鲜骏仁 胡庭兴 王开运 张远彬 朱雪梅 徐精文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边界木树冠对林窗干扰的响应,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边界木的数量、树高、胸径和偏冠率的分布。结果表明:一些林窗的个别边界木个体较小,但大多数边界木个体与群落乔木层中主要树木的个体大小相一致,一个林窗中边界木的平均高度可以用来表示林窗的高度;约1/5的边界木未出现偏冠现象,绝大多数边界木的偏冠率在0 5~0 7之间(占61 72%),不同树种间的偏冠有显著差异;单个林窗的边界木最少为5株,最多为17株,平均每个林窗拥有9 51株边界木。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针叶林 林窗边界木 偏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殷睿 徐振锋 吴福忠 杨万勤 熊莉 肖洒 马志良 李志萍
采用封顶埋管原位培养法研究川西亚高山不同海拔3种森林群落(岷江冷杉原始林A、针阔混交林B和珉江冷杉次生林C)土壤氮转化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3种森林群落的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和净氮固持速率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在非生长季,3种森林群落的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和净氮固持速率都为正值,而净氨化速率极低且为负值;各时期土壤氮矿化过程以土壤硝化作用为主,且土壤净硝化速率与净氮矿化速率季节动态趋势一致;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在生长季初期最低,在生长季中期达全年最高峰;不同海拔之间土壤净氨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B海拔的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低于其他2个海拔,但差异未达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巩合德 王开运 杨万勤
观测了王朗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林、岷江冷杉林和白桦林3种森林群落一个观测年的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和茎流量,并对其中的养分元素进行了同步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3个森林群落穿透雨的硫(S)及铵态氮(NH4+-N)浓度都低于大气降雨中的浓度,说明S和NH4+-N在经过林冠表面时被吸附,而穿透雨中的硝态氮(NO3-N)、钾(K)、钙(Ca)、镁(Mg)、全碳(C)和全磷(P)等元素浓度都高于大气降雨中的浓度;2)所有样地茎流中的养分元素浓度都明显高于大气降雨和穿透雨中营养元素的浓度;3)C、N(NH4+-N、NO3--N)、P、K、Ca、Mg、S等随大气降雨输入林地的量分别为40.57、6.44、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素婷 厉恩华 蔡晓斌 王学雷 姜刘志 燕然然
为探讨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高等植物及群丛类型特征,揭示该类型湿地资源特点,采用遥感影像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的分布、面积和高等植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七姊妹山、大九湖、二仙岩和后河等4个区域内,主要有8个斑块,总面积为1 278.69hm2,共有高等植物65科、128属、194种,有大理薹草-泥炭藓群丛(Ass.Carex rubro-brunnea var.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川东薹草-泥炭藓群丛(Ass.Carex fargesii-Sphagnum palustre)、野灯心草-泥...
关键词:
鄂西 泥炭藓 湿地 植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雷 孙鹏森 刘世荣
【目的】定量揭示我国川西亚高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的蒸腾耗水特征,为当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与低效林改造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川西亚高山地区植被恢复系列中无论是林龄、类型还是面积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岷江冷杉老龄原始林、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生长季树木蒸腾量;利用林分边材面积进行尺度上推,估算林分冠层蒸腾耗水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估算整个生长季(5—10月)的林分冠层蒸腾耗水量。【结果】各森林类型平均日冠层蒸腾量表现为粗枝云杉林>红桦林>岷江冷杉林;在整个生长季观测到的粗枝云杉林、红桦林和岷江冷杉林日最大冠层蒸腾量分别为3. 17、2. 08和1. 69 mm;基于多气象因素,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可有效估算森林蒸腾耗水量;整个生长季的林分冠层蒸腾总量估算结果表现为粗枝云杉林(314. 1 mm)>红桦林(199. 3 mm)>岷江冷杉林(125. 5 mm)。【结论】处在演替早期的红桦次生林冠层蒸腾耗水量明显高于处于演替晚期的岷江冷杉原始林;人工林蒸腾耗水量明显高于天然林(岷江冷杉原始林和红桦次生林),因此可将森林蒸腾耗水特征作为研究区森林恢复度的评价指标。该区大量营造的粗枝云杉人工林已步入中龄林阶段,高蒸腾特征可能会对流域产水量构成压力,建议进行抚育性结构调整。通过综合分析多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一个"森林水分利用生态演替"假说:伴随着亚高山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进程(正向演替),林地蒸腾耗水量趋于减少,地带性演替顶级群落亚高山暗针叶林具有最低蒸腾耗水特征。这个假说可作为川西亚高山区区域水文平衡维持和植被结构调整的参照体系。
关键词:
蒸腾液流 天然林 人工林 演替 随机森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颖 王开运 张远彬 邹春静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植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从多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研究,该文利用封闭式生长室系统控制CO2浓度和温度,以红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以及二者同时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相比,CO2浓度升高处理显著增加了红桦细根的生物量(最大增幅达152%)、根幅(增幅为10%~22%)、0~10cm土壤层根系总长度、5~10cm层根夹角。②温度升高处理使红桦细根生物量2004年6、10月增加,8月减少,但只有0~5cm土壤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根幅6、8、10月分别减少16%、7%、30%;5~15cm土壤层根系总长度、0~10cm土壤层根...
关键词:
CO2浓度 温度 红桦 根系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巩合德 王开运 杨万勤 王乾 张远彬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over one growing season were studied in a dark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the Western Sichu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by canopy was more relative to the rainfall, the higher the rainfall was, the mor...
关键词:
穿透雨 茎流 林冠截留 云杉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靳翔 徐庆 刘世荣 姜春前
研究四川卧龙亚高山森林岷江冷杉和铁杉树木年轮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气温的制约,卧龙地区岷江冷杉树轮宽度序列与当年2和4月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多数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负相关;铁杉树轮宽度序列与上一年7月和当年2—4月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一年10月和当年5月月平均降雨量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上一年7月及当年4和9月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P≤0.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