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9)
2023(1791)
2022(1481)
2021(1363)
2020(1265)
2019(2767)
2018(2636)
2017(4073)
2016(2814)
2015(3000)
2014(2947)
2013(2963)
2012(2864)
2011(2639)
2010(2587)
2009(2377)
2008(2439)
2007(2229)
2006(2052)
2005(1747)
作者
(12206)
(10412)
(10398)
(9871)
(6411)
(5277)
(4610)
(4035)
(3962)
(3798)
(3795)
(3599)
(3588)
(3537)
(3527)
(3410)
(3110)
(3078)
(3039)
(2931)
(2885)
(2797)
(2619)
(2425)
(2384)
(2288)
(2256)
(2221)
(2218)
(2207)
学科
(6108)
(6019)
经济(6012)
(3799)
土壤(3786)
(3605)
森林(3605)
(3547)
(2804)
(2607)
管理(2477)
生态(2211)
(2178)
(1840)
农业(1832)
植物(1822)
地方(1803)
生态学(1690)
方法(1637)
业经(1587)
及其(1571)
(1553)
企业(1553)
关系(1449)
(1443)
生物(1401)
数学(1388)
中国(1380)
数学方法(1339)
(1332)
机构
大学(40537)
学院(39859)
研究(21645)
科学(19255)
(19136)
农业(14800)
业大(14742)
(14165)
中国(13570)
研究所(13454)
(10665)
(10508)
(10224)
实验(9915)
林业(9768)
农业大学(9737)
实验室(9451)
(9039)
重点(9024)
经济(8765)
(8648)
中心(8407)
(8254)
科学院(8134)
管理(8044)
(7897)
环境(7283)
北京(7250)
资源(7207)
研究院(7085)
基金
项目(32752)
(23532)
国家(23424)
科学(21868)
基金(21114)
科学基金(16136)
研究(15554)
自然(14047)
(13906)
自然科(13594)
自然科学(13583)
自然科学基金(13314)
(12528)
科技(11415)
基金项目(11079)
计划(10282)
资助(9233)
重点(9004)
专项(8045)
科研(7413)
(7354)
(7118)
教育(6419)
社会(6326)
社会科(5861)
社会科学(5854)
(5759)
技术(5757)
(5687)
创新(5570)
期刊
学报(20298)
(17780)
科学(14335)
大学(13985)
学学(13794)
(11758)
经济(11758)
农业(11471)
林业(10078)
中国(7918)
研究(7562)
业大(7123)
(7048)
农业大学(4786)
(4510)
自然(4500)
科技(4441)
科技大(3858)
科技大学(3858)
自然科(3636)
自然科学(3636)
农林(3478)
(3478)
中国农业(3374)
(3363)
资源(3218)
教育(2705)
(2699)
西南(2635)
业经(2445)
共检索到61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霍小鹏  李贤伟  张健  张兴华  代杰  张良辉  
为川西亚高山人工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区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针叶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土壤贮水与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排序为:70 a云杉林(F)>40 a云杉林(C)>40 a云杉-落叶松林(E)>55 a云杉林(B)>40 a落叶松林(D)>桦木林(BF)>25 a云杉-落叶松林(A)>灌木林(SF)>裸露地(BL),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也呈相同的趋势。(2)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有机质与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土壤pH、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在0~30 c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鲜骏仁  胡庭兴  王开运  张远彬  朱雪梅  徐精文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边界木树冠对林窗干扰的响应,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边界木的数量、树高、胸径和偏冠率的分布。结果表明:一些林窗的个别边界木个体较小,但大多数边界木个体与群落乔木层中主要树木的个体大小相一致,一个林窗中边界木的平均高度可以用来表示林窗的高度;约1/5的边界木未出现偏冠现象,绝大多数边界木的偏冠率在0 5~0 7之间(占61 72%),不同树种间的偏冠有显著差异;单个林窗的边界木最少为5株,最多为17株,平均每个林窗拥有9 51株边界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庆  刘世荣  安树青  蒋有绪  林光辉  
根据2003年夏季测得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地区3个不同群落的降水、土壤水、浅层地下水(泉水)氢稳定同位素含量(δD),分析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层)水δD受降水δD的直接影响,并且与降水δD有相同的变化趋势;2)A、B、C群落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水δD空间分布形式反映了降水δD的时间变化特征。0~20cm上层土壤水δD值很低,20~40cm时迅速升高,50~60cm时基本稳定,50~60cm深层土壤水δD受浅层地下水δD的影响增强;3)土壤水δD介于降水δD与浅层地下水δD之间,表明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凯  赵玉娟  陈健  张运  赵广东  杨洪国  史作民  许格希  
【目的】对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pH和养分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林区土壤质量以及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在四川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亚高山暗针叶林9.6 hm2(400 m×240 m)动态样地,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动态样地表层0~10 cm土壤pH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1)亚高山暗针叶林动态样地的土壤pH均值为4.85;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值分别为50.05、3.40、0.53、24.97 g/kg,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均值分别为11.44、2.24、8.12 mg/kg;(2)p H低值主要分布在动态样地西侧,有机碳、全氮、全磷、铵态氮高值主要分布在动态样地东侧,全钾高值主要呈南北走向的条带状分布,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则呈斑块状;(3)土壤pH和养分的变异系数在11%~86%之间,其中pH的变异系数为11%,硝态氮和有效磷的变异系数均为86%。土壤pH和养分的块基比值范围为0.11~0.50,硝态氮和有效磷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他土壤性质呈现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4)除pH与全氮和全钾、有机碳与铵态氮、全氮与有效磷、全磷与全钾和硝态氮、全磷与有效磷外,其余21对土壤性质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P <0.01)。【结论】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呈酸性,各土壤养分含量富集程度较高。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土壤性质之间具有较为普遍的相互联系,土壤有机碳在本文研究的8个土壤性质的综合变异中最具有代表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知渊  舒清态  杜阿朋  
通过对10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a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速率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取样分析,研究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枯落物储量为14.15 t.hm-2,最大持水量为3.07mm,有效拦蓄水量为1.90 mm,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整个持水过程中,半分解层的持水量和持水速率一直大于未分解层;随着林下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减小,持水量也随之减小,其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层深度基本呈反比;由于人工林内抚育经营活动较频繁,使枯落物分解迅速,而同时生物圈的活动对土壤的物理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瑜良  刘世荣  孙鹏森  张国斌  张瑞蒲  
应用Li-cor 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研究生长季节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叶面积指数(LAI)的时间动态,比较4种岷江冷杉林分LAI的差异性,分析LAI与海拔和坡向之间的关系,探讨林分尺度和小流域尺度上LAI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小流域LAI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明显,为单峰曲线,峰值(5.82±1.32)出现在8月中旬;4种岷江冷杉林LAI平均值为5.44±0.83,不同林分之间LAI差异极显著(p草类-箭竹-岷江冷杉林>草类-杜鹃-岷江冷杉林>藓类-杜鹃-岷江冷杉林;随着海拔升高,LAI先增加,后减小,转折点出现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泽民  王开运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5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研究密度对缺苞箭竹生物量、C及养分贮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中,缺苞箭竹生物量、净生产量、平均单株生物量、植物及土壤的C、养分贮量在(80±5~260±9)株.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高密度(310±15)株.m-2时有所降低,210~260株.m-2是缺苞箭竹最适密度范围。各密度缺苞箭竹养分元素贮量排序总体上均为K>N>Ca>P>Mg。在密度较低时,地下部分C及养分贮量分配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其占据土壤空间资源,而随密度的增高,地上部分比例增高,有利于其占据地上空间资源,反映了缺苞箭竹随密度变化的克隆生长生态适应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史作民  张远东  康冰  陈宝玉  
以立地条件相似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作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海拔3100~3600m的阴坡、半阴坡,对50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对川西亚高山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经采伐后形成的不同恢复系列(20、30、40和50年)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动态进行研究。共记录维管植物167种,隶属于44科117属;次生林物种种类差别不大,但优势种重要值随森林恢复不断发生变化,20、30、40和50年生次生林群落的优势种为红桦,而160~200年生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优势种为岷江冷杉;随着森林的恢复,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30~40年之间物种丰富度上升最快,到原始暗针叶老龄林时显著下降,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熊凯  赵玉娟  陈健  张运  赵广东  杨洪国  史作民  许格希  
[目的 ]探究川西米亚罗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为评价川西亚高山林区土壤质量、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四川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9.6 hm2(400 m×240 m)动态样地,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动态样地表层0~10 cm土壤微量元素铁(Fe)、锰(Mn)、铜(Cu)、锌(Zn)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米亚罗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动态样地的土壤Fe含量均值为17.22 g·kg-1,Mn、Cu、Zn含量均值分别为423.09、4.33、47.91 mg·kg-1;(2)土壤Fe、Mn、Cu、Zn含量的高值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动态样地东侧高海拔区域,土壤Zn的空间分布较简单,连续性较强;(3)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29.76%~63.84%,其中,Fe含量的变异系数为29.76%,Mn含量的变异系数为63.84%。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块基比值范围为0.08~0.50,土壤Mn、Cu呈现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Fe、Zn呈现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4)除了土壤Cu与pH、土壤Zn与SOC、土壤Zn与TK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 0.05)外,其它17对土壤性质之间均呈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熊凯  赵玉娟  陈健  张运  赵广东  杨洪国  史作民  许格希  
[目的 ]探究川西米亚罗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为评价川西亚高山林区土壤质量、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四川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9.6 hm2(400 m×240 m)动态样地,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动态样地表层0~10 cm土壤微量元素铁(Fe)、锰(Mn)、铜(Cu)、锌(Zn)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米亚罗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动态样地的土壤Fe含量均值为17.22 g·kg-1,Mn、Cu、Zn含量均值分别为423.09、4.33、47.91 mg·kg-1;(2)土壤Fe、Mn、Cu、Zn含量的高值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动态样地东侧高海拔区域,土壤Zn的空间分布较简单,连续性较强;(3)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29.76%~63.84%,其中,Fe含量的变异系数为29.76%,Mn含量的变异系数为63.84%。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块基比值范围为0.08~0.50,土壤Mn、Cu呈现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Fe、Zn呈现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4)除了土壤Cu与pH、土壤Zn与SOC、土壤Zn与TK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 0.05)外,其它17对土壤性质之间均呈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玉梅  杨万勤  张健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纯林与混交林叶凋落物的质量损失过程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如下:(1)云杉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即土壤动物主要在分解前期发挥作用,其中,大型土壤动物早期以植食性的蛴螬为主,中期以捕食性的石蜈蚣为主,后期以腐食性的马陆为主;中小型土壤动物始终以螨类、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相关分析表明线虫数量与云杉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关性最大,大型土壤动物次之。(2)云杉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即土壤微生物主要在分解后期发挥作用,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真菌数量与云杉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关性大于细菌和放线菌。(3)云杉纯林叶凋落物分解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远东  赵常明  刘世荣  
通过对人工云杉林及自然恢复演替系列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森林恢复过程中的林地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林地苔藓及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最大持水量也相应增加。10a、30a生人工云杉林苔藓、枯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都显著高于同龄的自然恢复类型;40a生人工云杉林苔藓、枯落物蓄积量显著高于同龄的针阔混交林,但二者最大持水量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人工云杉林苔藓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均低于自然恢复演替系列。70a生人工云杉林苔藓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之和已接近原始冷杉林。各类型林分土壤容重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则降低。土壤0~40cm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庆  安树青  刘世荣  蒋有绪  崔军  
应用稳定氢同位素技术对四川卧龙巴郎山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降水条件下3群落类型中降水、林冠穿透水和壤中流的变化动态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降水δD与降雨量负相关显著(R2=0.456,p=0.043),降雨氢同位素存在显著的雨量效应。降水δD与林冠穿透水δD差异不显著(p=0.863)。壤中流δD与降水δD有明显差异(p=0.049),表明壤中流补给来源是降水,但不一定是当日当次降水直接补给。降水量的升高或降低引起壤中流δD升高或降低。当降水量0~10mm时,影响在降雨后第4天发生;当降水量在10~20mm时,影响在降雨第2~3天后发生;当降水量在20~30mm时,影响在降雨1~2天后发生。显示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力  刘国华  刘丹  石松林  
通过典型抽样法,分析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大小林窗中植物物种的更新组成及其沿海拔的动态变化,研究了林窗大小及林窗海拔对林窗内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林窗海拔的降低,乔灌层主要植物种垂直分布格局明显,林窗中植物种类组成逐渐增多,各物种更新数量逐渐增大,林窗越大,增加趋势越明显;(2)在不同海拔、不同大小林窗中,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在乔木层物种重要值排序中始终位列第一,大叶金顶杜鹃Rhododendron faberisp、无柄杜鹃Rhododendron watsonii和华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鹏艳  张玉珍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