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
2023(1641)
2022(1655)
2021(1539)
2020(1387)
2019(3093)
2018(3005)
2017(5861)
2016(3426)
2015(3745)
2014(3762)
2013(3975)
2012(3734)
2011(3444)
2010(3447)
2009(3209)
2008(3218)
2007(2704)
2006(2450)
2005(2072)
作者
(10988)
(9721)
(9450)
(9008)
(6039)
(4830)
(4379)
(3886)
(3527)
(3514)
(3214)
(3124)
(3110)
(3107)
(3018)
(2937)
(2714)
(2651)
(2646)
(2610)
(2507)
(2448)
(2434)
(2222)
(2124)
(2115)
(2087)
(2087)
(2038)
(1992)
学科
(17717)
经济(17703)
(9230)
管理(8841)
方法(8167)
数学(7452)
数学方法(7395)
地方(6979)
(6597)
企业(6597)
(5147)
地方经济(4110)
农业(3929)
(3668)
中国(3461)
(3128)
(2914)
贸易(2913)
业经(2887)
(2742)
(2437)
环境(2302)
(2089)
关系(2083)
(2050)
(1881)
金融(1879)
技术(1805)
收入(1756)
(1720)
机构
大学(50791)
学院(50428)
研究(19648)
(19490)
经济(19118)
管理(17620)
理学(15724)
理学院(15448)
管理学(15007)
管理学院(14942)
科学(14152)
中国(13267)
(12817)
(11280)
(10652)
研究所(10477)
农业(9964)
业大(9665)
中心(8504)
(8022)
(7329)
(7316)
师范(7252)
(7011)
科学院(6979)
(6735)
财经(6718)
北京(6696)
农业大学(6491)
(6143)
基金
项目(36909)
科学(27930)
基金(26320)
(24816)
国家(24615)
研究(24001)
科学基金(19632)
社会(14932)
基金项目(14508)
(14245)
社会科(14046)
社会科学(14041)
自然(13733)
自然科(13401)
自然科学(13396)
自然科学基金(13173)
(12583)
资助(10772)
教育(10644)
编号(8912)
重点(8790)
(8634)
(7984)
计划(7913)
成果(7428)
(7399)
科技(7265)
科研(7240)
创新(6936)
(6726)
期刊
(21296)
经济(21296)
研究(12875)
(12188)
学报(11917)
科学(10649)
中国(9536)
大学(8062)
农业(7871)
学学(7668)
管理(5939)
(5526)
(4833)
教育(3777)
资源(3734)
(3344)
金融(3344)
财经(3325)
业经(3293)
业大(3224)
技术(3156)
经济研究(3098)
(3055)
问题(2887)
(2885)
科技(2822)
图书(2660)
农业大学(2607)
林业(2508)
统计(2434)
共检索到72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籍  谢红江  廖明安  杨文渊  陶炼  
【目的】研究川藏高海拔地区金冠苹果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该区域金冠苹果的合理区划、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3年随机取川藏高海拔地区四川茂县、小金、盐源、康定及西藏林芝5个重要产地的金冠苹果果实,测定其品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及花青苷、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VC含量),同时收集5地2012和2013年金冠苹果果实发育主要时期各月(5-8月)及年主要气象资料(均温、平均昼夜温差、≥10℃积温、降雨量、日照时数),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优质金冠苹果生产需要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适值。【结果】金冠苹果在5个产地品质差异显著,在小金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渊  谢红江  陶炼  陈善波  涂美艳  陈栋  
以茂县、盐源、小金、林芝县20年生‘金冠’苹果品种为试材,探索了4个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P_n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达到峰值时间有所不同,林芝偏晚,有明显的"午休"现象。LSP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盐源和小金‘金冠’的AQY最高,表明其对弱光的利用率较高。当CO_2浓度在400μmOL/mOL以下,4个生态区‘金冠’的P_n随CO_2浓度增加基本呈直线上升;林芝金冠最先达到CO_2补偿点,CCP为最低点的(55.06±0.94)μmOL/mOL;林芝金冠CSP最高,达(1588±5.2)μmOL/mOL。羧化效率以林芝‘金冠’的CE最高,茂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振伟  
根据连续 16年的气象资料和国光苹果品质的调查数据 ,采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 ,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其果实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实硬度和糖酸比均与生长季节的不同生物时段的不同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多元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769,0 7671,0 892 9和 0 8590。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结果与其相关分析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指出直接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硬度、以及糖酸比的主气象因子分别是 7月下旬~ 9月中旬的日照时数 ,7~ 8月的降水量 ,6月下旬~ 7月上旬的日均温以及 7月中下旬的日均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远东  范彦  冉启凡  陈积山  何玮  
【目的】探索评价扁穗牛鞭草耐寒适应性的有效方法,筛选耐寒性较强的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43份扁穗牛鞭草资源材料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越冬返青情况及早春生长情况,利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开展牛鞭草资源的适应性评价。【结果】供试43份牛鞭草资源的耐寒生长差异性较大,其中79.07%的资源不能越冬或能越冬但生长表现较差或一般,20.93%的资源不仅能顺利越冬,生长表现也较佳。主成分分析显示产量、水分、分蘖数和叶型可作为牛鞭草耐寒材料选育中优先考虑的因子。聚类分析将越冬后返青的40份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仅1份材料,第Ⅱ类有8份材料,第Ⅲ类有5份材料,第Ⅳ类有26份材料。【结论】试验筛选出的类群Ⅰ和类群Ⅱ共9份资源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越冬和早春生产性能,可作为进一步的耐寒材料选育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承南  谷战英  潘为民  赵宏伟  
在桂林地区资源县1 200 m至1 400 m的高海拔地区进行了油茶芽苗砧嫁接试验,试验除了没有进行土壤消毒、嫁接后管理也未使用任何农药外,其它方法与低海拔80 m处对照完全相同,低海拔对照采用消毒与不消毒2个处理;结果表明:低海拔使用农药的油茶苗高生长为6.52 cm;海拔1 200 m、1 300 m、1 400 m的油茶嫁接苗高度分别为:6.35 cm、6.08 cm、5.90 cm,没有任何感病迹象,方差检验:差异不显著;而低海拔没有使用农药的嫁接苗全部感病,嫁接成活率和高生长几乎为"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浩  吴常信  强巴央宗  凌遥  罗章  
为研究藏鸡高海拔适应机制,本试验测定了藏鸡和低地鸡种在高海拔环境饲养时的右心指数,分析了海拔和品种对鸡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海拔环境中,藏鸡的右心指数平均为22.91%,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的矮小隐性白(D)和寿光鸡(S)右心指数分别为28.80%和29.89%,表现不同程度的右心增大;藏鸡肺组织NOS活力明显高于低地鸡,特别是在高海拔环境中差异更加显著,比低地鸡高35%~118%。藏鸡NOS活力较高可能是藏鸡在高海拔环境右心指数保持正常的原因,是高海拔适应生理特征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成志  黄文章  严明建  胡景涛  吕直文  雷树凡  冉彦秀  
为选育适宜中海拔地区生产的水稻新品种,本试验以有效穗14万/667m2、结实率80%、千粒重27 g、穗平实粒数160粒作为统计的分界点,对223个参试组合的有效穗、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性状达到分界值以上的组合中,增产组合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下;两个性状达到分界值以上,则增产的几率都达到72.7%以上,其影响力为:结实率>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只有满足有效穗14万穗/667m2、结实率80%、千粒重27 g、穗平实粒数160粒中的多个性状指标,才会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再福  王源楠  高刚峰  林敬德  高善发  张长海  
1985~1987年,分别从云南省昭通地区海拔1 350 m的永善县万和乡和海拔1 950 m的昭通市卡子村,引白蜡虫种虫在福建三明市海拔185 m的岩前地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白蜡虫世代稳定,一年发生一个世代,种虫平均长9.58 mm,宽8.4 mm,高8.08 mm,怀卵量平均5 718粒,最多12 789粒,最少1 674粒;:性比平均1:3.04,最高1:3.8,最低1:2.34;蜡花平均5.61 mm,最厚7.74 mm,最薄3.74 mm;蜡熔点82~83℃,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从而突破了白蜡虫在海拔200 m以下地区不能繁殖的界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碧荣  马均  祖朝龙  程昌合  王剑  张林  张勇刚  沈嘉  张绍文  
为探索四川盐源高海拔(2 0002 400 m)烟区二次去叶对烤烟等级结构、部位结构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在打顶时单株常规留叶20片的基础上,再次去除13片下脚叶和14片顶部叶,进行小区试验,考察烤后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部位构成、主要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次去叶,会导致产量、产值下降,但可提高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部叶比例;去除3片上部叶,有利于提高均价、中部叶比例和上部叶感官品质;延迟二次去叶,中部叶比例更高,弃采则上等烟比例更高。盐源高海拔烟区单株采取打顶时去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曲  姚小华  王开良  任华东  高焕章  滕建华  尹润富  洪友君  
为研究低海拔区域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对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的22个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花期长短、开花数量进行了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花期始于1月下旬,结束于4月中下旬,花期长达62.5 d,花期较集中,但开花期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不同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差异显著,开花期最早的是无性系dy144,最晚的是无性系hy31。花期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无性系hy54、hy179,花期持续时间均值为53.5 d;最短的是无性系hy58,花期持续时间均值为26.5d。22个无性系之间开花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其中无性系dy1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牙会   杨敏   林萍   高超   杨立达   朱文雪   彭新月   袁晓婷   李雨泽   杨文钰   雍太文  
为明确四川省凉山州不同海拔地区的大豆适宜品种和播期,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在低海拔(1 600 m、LA),中海拔(2 000 m、MA)和高海拔(2 400 m、HA)地区,选用大豆‘齐黄34’(‘QH 34’)和‘成豆18’(‘CD 18’)为试验材料,于4月21日(早播、S1)和5月21日(晚播、S2)播种,调查大豆生育期,测定并分析3个海拔地区大豆透光率、茎秆与叶片干物质分配率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播期与品种对带状间作大豆的生长发育、光环境、干物质分配、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与S2相比,3个海拔地区的S1播期下‘QH 34’和‘CD 18’生育期分别延长15(LA)、19(MA)、5(HA)和15(LA)、15(MA)、7 d(HA)(P<0.05),冠层透光率和倒伏率均显著降低(P<0.05),分枝数和叶面积指数则显著增加(P<0.05);其中LA的分枝数增加34.21%和17.39%,‘CD 18’在成熟期荚的干物质分配率升高9.24%(P<0.05)。S1播期下各海拔‘QH 34’产量较S2分别增加10.01%(LA)、25.37%(MA)、43.56%(HA)(P<0.05),‘CD 18’的产量则相应增加23.23%(LA)、18.73%(MA)、62.27%(HA)(P<0.05),S1播期下‘QH 34’和‘CD 18’在3个海拔地区的产量分别为2 611.26和2 740.18(LA)、2 627.87和2 947.02(MA)、1 115.22和1 405.96 kg/hm2(HA);其中以‘CD 18’在MA地区S1产量最高。综上,在四川省凉山州海拔1 600~2 400 m地区,选用‘CD 18’适时早播(4月21日,S1)有利于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下大豆增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彦培  薛世明  蔡明  张博琰  段佳鑫  侯洁琼  徐驰  匡崇义  吴梦霞  高月娥  袁福锦  张美艳  
为挖掘迪庆藏族自治州冬春季饲草供给来源和探究适宜与青贮玉米(Zea mays)轮作的饲草种植模式,本研究在香格里拉小中甸地区开展了11个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和3个黑麦(Secale cereale)品种的秋播引种试验。主要通过株高、产量、抗逆性和营养品质来评价供试小黑麦的生产表现。结果表明:1)供试小黑麦和黑麦品种在产量和抗逆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3)通过饲草产量、抗逆性和全株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初步得出适合在迪庆高寒地区秋播种植的小黑麦品种有冀饲2号、优能、冀饲3号、甘农2号和中饲1048,可与夏播青贮玉米形成轮作体系。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秋播小黑麦可有效利用冬闲田,与夏播青贮玉米形成轮作体系,由原来的"一年一熟"种植模式转变成"二年三熟"的种植模式,为当地牦牛养殖的饲草全年均衡供应提供了优质饲草来源,缓解了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草畜矛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小利  任小林  吕燕荣  徐义杰  魏敏  
【目的】研究1-MCP和蜂胶对冷藏红富士苹果的保鲜效果,为苹果的无公害保鲜提供新型高效的保鲜剂。【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将果实用1-MCP和蜂胶处理后,在(1±0.5)℃下贮藏,定期测定其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等生理指标,计算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指数。【结果】在(1±0.5)℃的贮藏环境中,1-MCP处理在整个贮藏期都能够较好地抑制苹果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大,减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度,保持维生素C、总酚和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稳定,显著降低果实失水和腐烂程度,贮藏果实品质高于对照。蜂胶处理在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舒云   陆玉麒   胡国建  
吃饱和吃好成为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通过明确冷凉地区概念及范围界定,采用K-means聚类对中国中海拔冷凉区内43500个10 km精度的格网要素进行以农业生产为主导功能的空间识别和类型分区。结果显示:(1)中海拔冷凉区面积约263万km2,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28.47%,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9省域的山地高原地形区;(2)中海拔冷凉区可划分为以林为主山地湿冷区、以林为主高山温凉区、以农为主耕地旱凉区、以牧为主高原旱冷区、以牧为主高山高寒区五种农业发展类型;(3)农林牧优势发展区域栅格面积占比分别为9.97%、34.21%和55.82%,区县占比分别为27.34%、35.90%和36.76%。研究结果为探索特色农业布局与山区独特冷凉气候资源相结合提供科学依据,对新时期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韵秋  孙涛  臧建成  洪大伟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砂生槐灌丛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与砂生槐被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陷阱诱捕法于2018年6-9月对砂生槐灌丛地表节肢动物进行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沙生槐灌丛果荚进行抽样调查。应用相对多度、类群丰富度、地表节肢动物功能能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及相似性指数Cody指数和S9rensen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不同海拔砂生槐灌丛地表节肢动物个体共计2899只,涉及5纲18目74科。其中蜘蛛目(Araneida)、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为优势类群,这3个目分别含有16、13、12个科,占所有组成科的55.4%;而革翅目(Derma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石蛃目(Archaeognatha)、蝎目(Scorpiones)、石蜈蚣目(Lithobiomorpha)为稀有类群,其中所含个体仅占总个体数的0.69%。【结论】不同海拔对地表节肢动物S9rensen指数和Cody指数均具有影响,海拔3和海拔1之间地表节肢动物的相似度较低,共有的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少,海拔3和海拔2之间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具有相似部分存在。在3种不同海拔砂生槐灌丛地表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和捕食性地表节肢动物类群为优势类群,而杂食性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则为劣势类群。不同海拔地表节肢动物对不同海拔砂生槐灌丛中种子及果荚危害程度不同,在一定海拔范围内,海拔越低砂生槐灌丛中地表节肢动物对砂生槐灌丛果荚及种子为害程度越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