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6)
- 2023(9591)
- 2022(8557)
- 2021(8085)
- 2020(6769)
- 2019(15687)
- 2018(15842)
- 2017(30510)
- 2016(16661)
- 2015(18799)
- 2014(18816)
- 2013(18675)
- 2012(16967)
- 2011(15005)
- 2010(14777)
- 2009(13235)
- 2008(12803)
- 2007(10939)
- 2006(9368)
- 2005(7969)
- 学科
- 济(64016)
- 经济(63951)
- 管理(50471)
- 业(49291)
- 企(41734)
- 企业(41734)
- 方法(32002)
- 数学(27611)
- 数学方法(27315)
- 农(16959)
- 技术(16295)
- 财(15706)
- 中国(15327)
- 学(14710)
- 业经(14340)
- 地方(13011)
- 农业(11724)
- 理论(11401)
- 贸(11179)
- 贸易(11175)
- 易(10850)
- 和(10778)
- 务(10769)
- 财务(10705)
- 财务管理(10691)
- 环境(10557)
- 企业财务(10135)
- 制(9661)
- 划(9231)
- 技术管理(9184)
- 机构
- 大学(233845)
- 学院(232849)
- 管理(97181)
- 济(87647)
- 经济(85632)
- 理学(85146)
- 理学院(84248)
- 管理学(82821)
- 管理学院(82414)
- 研究(75099)
- 中国(52660)
- 京(49886)
- 科学(49517)
- 农(38147)
- 业大(37997)
- 所(37813)
- 财(37351)
- 研究所(34729)
- 中心(33698)
- 江(32202)
- 北京(31392)
- 财经(30880)
- 范(30532)
- 师范(30257)
- 农业(29968)
- 经(28142)
- 院(27487)
- 技术(26807)
- 州(26755)
- 经济学(24812)
- 基金
- 项目(167716)
- 科学(130685)
- 研究(121916)
- 基金(120277)
- 家(105177)
- 国家(104327)
- 科学基金(89443)
- 社会(74300)
- 社会科(70388)
- 社会科学(70368)
- 省(66640)
- 基金项目(65151)
- 自然(59713)
- 自然科(58281)
- 自然科学(58271)
- 自然科学基金(57211)
- 划(55660)
- 教育(55514)
- 编号(50263)
- 资助(49236)
- 成果(39660)
- 重点(37165)
- 部(36194)
- 创(35593)
- 发(35328)
- 课题(34007)
- 创新(33143)
- 科研(32102)
- 项目编号(31184)
- 大学(30947)
共检索到323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华兰 何炼 叶鹏盛 韦树谷 刘朝辉 张骞方 李琼英
本文采用浸根、土壤施用和灌根3种处理方式,研究了8种低毒的化学农药、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处理种苗对川芎成活率、病害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处理均对川芎无不良影响,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川芎种苗的定植成活率,控制根腐病的危害,提高产量。其中,木霉菌生物制剂的控病效果和增产效果特别显著,土壤施用木霉菌制剂500 g/666.7m2处理对川芎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75.49%,川芎增产14.60%,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何文志 罗志明 王晓燕 尹炯 薛晶 张会华
甘蔗作为用蔗茎腋芽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其种苗是传播甘蔗病害的主要途径,国内外甘蔗科研和实践表明,防止种苗带菌(毒)传播的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生产、繁殖和推广脱毒种苗。"十五"以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借鉴国外先进的脱毒技术经验,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甘蔗温水处理健康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方法及工艺流程和快繁技术体系。文章从技术针对的问题、技术的提出、技术原理、技术路线及要点、经济模式、温水处理健康种苗生产与繁殖、质量要求及监测、性能特点、示范增产增糖效果等层面对甘蔗温水处理健康种苗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综述,以期为温水处理健康种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帮助。
关键词:
甘蔗种苗 温水处理 生产技术 应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研究了网围无公害培育一龄蟹种和成蟹养殖技术,检测了试验区水质、底泥和成蟹品质。结果表明,网围河蟹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投草型、种草型和轮牧型养殖方式分别适合15亩左右、50亩左右和100亩以上规模的网围养殖,平均亩产达41.34~52.09kg,平均亩效益为1780.77~1988.89元。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了河蟹品质,对维护浅水草型湖泊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和河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滆湖 河蟹 网围养殖 无公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永浩 花蕾
为了进一步提高陕西苹果的品质,解决当前苹果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渭北洛川、白水、黄陵等果区研究了树形改造、果实套袋、果园种草、施药技术、培肥土壤、利用果园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等一系列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的关键技术,经示范推广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无公害 优质苹果 生产技术 渭北黄土高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容平 龚国淑 叶慧丽 蒋旭 马逸风 何忠全 姚琳 周游
本试验以木霉菌(Trichoderma spp.)为生防筛选材料,针对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通过对峙培养、难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拮抗试验以及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为川芎根腐病的生物和化学防治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明确了菌株T131-21对茄腐皮镰刀菌的拮抗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60.68%。木霉菌株T131-2的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茄腐皮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制率达到63.82%。70%甲基托布津在室内试验效果显著,其次是50%多菌灵,EC50(μg/mL)分别是4.1563和48.2079。
关键词:
川芎 根腐病 木霉 生物防治 毒力测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跃华 孙雁霞 王晓蓉 廖彬 陈莉
为了建立一套川芎Lis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快速繁殖技术。以川芎幼嫩叶片为外植体,以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研究6-BA、2,4-D、NAA、IAA、和IBA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不定根产生的影响,找出相应的最佳激素组合。结果表明:川芎最佳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6-BA0.5mg·L-1+2,4-D2mg·L-1;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mg·L-1+NAA0.5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0.5mg·L-1+IBA0.5mg·L-1。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健壮,成活率达100%。
关键词:
川芎 叶片培养 愈伤组织 不定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勇 傅体华 范巧佳
为了掌握川芎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筛选优良的苓种,指导川芎的规范化种植,以5个主苓种产地苓种为材料,对川芎的叶、茎、根茎进行生长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月下旬到4月下旬(发育240 d)为川芎的抽茎期;株高和叶片重与根茎重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叶片数和分蘖数与根茎重显著相关;并且,来自都江堰市泰安镇的苓种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略优于其它苓种。
关键词:
川芎 器官 动态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华兰 叶鹏盛 倪国成 何炼 张瑜 杨红宣 韦树谷
通过在川芎种苗(苓种)和大田栽培种植过程中,开展全程系统调查,明确了在川芎种植阶段,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斑枯病等,主要虫害有茎节蛾、蛴螬、斜纹夜蛾、红蜘蛛、种蝇等,并明确了川芎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川芎重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川芎 病害 虫害 发生规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容平 龚国淑 叶慧丽 姚琳 黄小琴
探究川芎内生真菌、附生真菌的种类,为川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采得的30份都江堰川芎根茎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其内生真菌和附生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0种真菌,其中内生真菌4种,附生真菌9种。内生真菌以镰孢属和木霉属为主,附生真菌中木霉、镰刀菌和毛霉为主,内生、附生真菌以木霉和镰刀菌为主要种群,附生真菌数量及种群组成均比内生真菌丰富,并在附生真菌中发现丛梗孢属,在以往研究川芎附生真菌的报道中均未见。
关键词:
川芎 内生真菌 附生真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屹屹 何孔旺 俞正玉
为探讨3种中药生物碱青藤碱、吴茱萸碱和川芎嗪对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治疗作用,ICR小鼠腹腔注射6 mg.kg-1的内毒素3 h后,根据分组情况分别再腹腔注射高(10 mg.kg-1)、中(5 mg.kg-1)、低(1 mg.kg-1)3个剂量的青藤碱、吴茱萸碱和川芎嗪,并设立LPS攻毒组、空白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记录LPS攻毒后48 h内各组小鼠临床表现,测定体温、体质量及器官指数,检测血清中LPS和炎症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青藤碱和川芎嗪能显著抑制体温升高,吴茱萸碱能显著抑制体质量下降和血清中LPS水平升高,青藤碱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增加,吴茱萸碱和青藤碱能显著改善小肠肿大...
关键词:
青藤碱 吴茱萸碱 川芎嗪 内毒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华兰 叶鹏盛 何炼 刘朝辉 韦树谷 张骞方 李琼英 曾静
本文采用浸种、土壤施用及灌苗3种方式处理,研究木霉菌制剂对川芎生长和药理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菌制剂处理对川芎出苗成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控制川芎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增加川芎产量,并能提高川芎药理成分阿魏酸、藁本内酯的含量。结果还表明,木霉菌制剂处理对川芎的生长促进作用、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川芎药理成分提高方面均优于常用的化学农药处理。
关键词:
川芎 木霉菌制剂 生长 药理成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立新 宋健 贾海民 曹伟平 李耀发 张晓
为明确河北省安国市川芎种植田根蛆类害虫发生为害情况及害虫种类,采集安国川芎根蛆幼虫至室内,模拟田间生境进行继代饲养,以羽化的第1代根蛆成虫为试验材料。利用成虫形态特征比对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技术共同对安国川芎根蛆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并采用5点取样法对安国川芎田根蛆的为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安国川芎根蛆为害率为4%~82%,死苗率最高可达22%,单株平均虫口数量可达37. 76头;安国川芎根蛆主要通过幼虫为害川芎的根茎部,造成川芎上部叶片枯黄,严重时根部被咬食一空,造成整株死亡。通过传统的成虫形态特征比对,明确了安国川芎根蛆成虫的形态特征与韭菜迟眼蕈蚊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同时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也显示,安国川芎根蛆mt DNA-COI基因序列与韭菜迟眼蕈蚊的一致性为99%,因此,确定了安国川芎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研究明确了近年在河北省安国市川芎上为害并严重影响川芎产量和品质的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同时明确了川芎根蛆的为害特点和为害程度,旨在为今后川芎根蛆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庞景贵 高连松
将1993年深秋收购的278公斤(3614只)未抱卵蟹进行了交尾,雌、雄配比3∶1,在一个10亩土泥地内进行了露天越冬。1994年初春起捕,共收回亲蟹3339只,其中雄882只,雌蟹2457只,越冬成活率为92%。在3—5月间,经河蟹的反复三茬性抱卵,均获得了成功。分别取得1茬抱卵亲蟹2255只,2茬抱卵亲蟹1482只,3茬抱卵亲蟹804只。三茬共收集孵化后状幼体35693万只,饲育出大眼幼体蟹苗165公斤,总成活率为9.2%,取得经营收入达94.5万元。
关键词:
河蟹,多茬性抱卵,饲育种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向刚 赵勇
通过对川芎快繁体系及愈伤组织诱导过程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芎组织培养最佳的取材季节为春季的4月份,最佳的外植体为茎节;NAA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2,4-D;茎节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蔗糖和6-BA;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1.5 mg/L+6-BA0.5 mg/L+蔗糖40 g/L;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 mg/L+蔗糖20 g/L;碳源中蔗糖的效果优于葡萄糖;对茎节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的最佳有机附加物质是浓度为450 mg/L的CH;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0.5 mg/L+...
关键词:
川芎 愈伤组织 快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