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8)
2023(1759)
2022(1557)
2021(1503)
2020(1311)
2019(3072)
2018(3059)
2017(5965)
2016(3260)
2015(3475)
2014(3549)
2013(3538)
2012(3279)
2011(2978)
2010(3076)
2009(2882)
2008(2757)
2007(2477)
2006(2205)
2005(2078)
作者
(10814)
(9014)
(8952)
(8643)
(5666)
(4480)
(4215)
(3587)
(3392)
(3183)
(3094)
(3086)
(3019)
(2991)
(2941)
(2925)
(2773)
(2653)
(2588)
(2564)
(2399)
(2233)
(2221)
(2116)
(2073)
(2037)
(2008)
(1946)
(1832)
(1802)
学科
(14498)
经济(14495)
管理(8959)
(8710)
(7392)
企业(7392)
方法(6668)
数学(5847)
数学方法(5782)
结构(4812)
(4479)
(3983)
产业(3797)
中国(3762)
地方(3708)
(3640)
(3550)
产业结构(2913)
业经(2859)
(2847)
(2684)
财务(2675)
财务管理(2671)
企业财务(2590)
(2585)
银行(2566)
体制(2524)
(2447)
(2434)
金融(2434)
机构
大学(49069)
学院(48475)
(19002)
经济(18607)
研究(17893)
管理(17496)
理学(15204)
理学院(15009)
管理学(14578)
管理学院(14503)
中国(13205)
科学(12784)
(10894)
(10103)
(9685)
研究所(8972)
业大(8916)
(8393)
农业(7950)
中心(7896)
(7122)
北京(6990)
财经(6828)
(6736)
(6241)
(6216)
经济学(6121)
(6076)
师范(5925)
(5633)
基金
项目(34634)
科学(27052)
基金(25528)
(23368)
国家(23223)
研究(22143)
科学基金(19557)
自然(14029)
(13895)
社会(13707)
自然科(13681)
自然科学(13679)
基金项目(13457)
自然科学基金(13455)
社会科(13107)
社会科学(13105)
(11724)
资助(11043)
教育(10136)
重点(8467)
编号(7882)
(7508)
计划(7405)
(7247)
科技(6859)
(6855)
科研(6852)
创新(6526)
成果(6238)
大学(6089)
期刊
(20337)
经济(20337)
研究(12615)
学报(10955)
科学(9591)
(8786)
中国(8617)
大学(7906)
学学(7569)
管理(7101)
(6455)
农业(5627)
技术(4979)
(3955)
金融(3955)
财经(3534)
经济研究(3401)
(3113)
(3078)
业大(3033)
业经(2937)
林业(2911)
教育(2891)
科技(2791)
(2733)
技术经济(2652)
问题(2649)
资源(2609)
统计(2557)
(2406)
共检索到70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学建  周祖基  马良进  杨毅  龚伟  
应用解剖镜研究了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雌蜂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分布。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腹神经索组成,前中后脑分化不很明显,中脑相对于前后脑发达;腹神经索包括咽下神经节、2对胸神经节、5对腹神经节及纵贯各神经节的神经索;胸神经节位于前胸和中胸,腹神经节位于第1~6腹节节间膜下方。最后,比较了川硬皮肿腿蜂与其他膜翅目昆虫脑和咽下神经节的差异。图3参1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浩威  崔旻  
临床上黄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疾病,易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黄病毒可以通过血源性途径、特洛伊木马途径和神经轴突转运的方式跨越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病毒穿越BBB进入CNS后,被病毒激活的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和上调表达黏附分子,将白细胞募集到CNS,白细胞浸润携带更多病毒进入CNS。普遍认为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是导致BBB通透性增大的主要诱因。本文对黄病毒破坏BBB入侵CNS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黄病毒的致病机制,更有效地防范黄病毒的蔓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凌秀丽  
资产负债管理犹如保险公司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整合,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已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保险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围绕资产负债管理展开:销售保险产品以获取保费收入,通过资金运用,确保产生的投资回报能够提供足够的现金流,以满足合同约定的现金给付。资产负债管理既是起点,也是终点,犹如保险公司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整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祖基  杨伟  曾垂惠  杨德敏  叶伟军  
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膜翅目:肿腿蜂科)周祖基,杨伟(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曾垂惠,杨德敏,叶伟军(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永川632100)(四川省国营沪县林场沪县646100)关键词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粗鞘双条杉天牛,生物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毅  周祖基  
替代寄主 (Coleoptera)被川硬皮肿腿蜂 (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雌成蜂寄生后第 10d ,虫体肌肉组织的结构、与骨骼的连接、脂肪组织以及消化道、马氏管、气管等组织系统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寄主机体蛋白、氨基酸含量和蛋白水解酶活力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寄生后第 3~ 6d ,寄主体内蛋白质含量急剧下降 ,第 10d达最低值 340 8780mg·g- 1 ,比寄生当天降低了 17 0 0 % ;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则逐渐上升 ,第 10d达最大值 2 2 36 2 7mg·g- 1 ,比寄生当天增加了 4 2 4 5 % ,其中Ser、Gly、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桦  杨伟  杨春平  杨茂发  朱天辉  黄琼  潘武全  
采用Y形嗅觉仪和EthoVision3.1行为仪研究0~5日龄川硬皮肿腿蜂经历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气味刺激的学习效应,并通过室内和林间放蜂试验,比较有无学习经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2~3龄云斑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以探索利用学习行为提高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效果的途径。结果表明: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对无学习经历的蜂有显著驱避作用(P0.05)。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中,有学习经历的蜂活动轨迹在味源区域的密度远高于无学习经历蜂在该区域的密度;在味源区的停留时间、移动距离和移动时间上,有学习经历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卓志航  杨伟  覃欢  杨春平  杨桦  徐丹萍  
为揭示川硬皮肿腿蜂寄生对寄主黄粉虫蛹的麻痹机制,通过自然寄生和Sephadex G75层析等方法研究寄生过程中毒液的作用,并对毒液中一种麻痹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毒液具有麻痹作用,且毒液中存在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17 ku的麻痹蛋白。寄主被麻痹的程度与毒液注入量呈正相关,恢复活动情况与毒液注入量呈负相关;当人工注射毒液浓度为0.01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可逆的轻微麻痹,但羽化蜕皮被抑制;当人工注射浓度提高到0.2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不可逆的完全僵化。另外,川硬皮肿腿蜂毒液中存在6种大分子毒液蛋白,其中相对分子量约为51.17 ku的毒液蛋白vpr 4具有麻痹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艳龙   王丽娜   刘菲   康奎   曾伯平   王小艺   魏可  
【目的】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可发育为有翅或无翅型2种形态,但有翅型雌蜂在种群中占比较少。探究有翅和无翅型雌蜂的寄生行为和子代发育情况是否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明确在寄生蜂规模化繁育中调控有翅雌性个体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测定有翅和无翅型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在生命周期内可完成产卵寄生的次数、雌蜂产卵前期、子代发育历期、子代数量和雄性比例。【结果】1)有翅和无翅型雌蜂最多可完成4次寄生过程,其寄生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寄生能力均随寄生次数增加而减弱;2种翅型雌蜂的寿命无显著差异,平均寿命约43天。2)有翅和无翅型雌蜂的产卵前期及其子代幼期历期均无显著差异。3)有翅和无翅型雌蜂子代总数及雄性比例无显著差异,一头雌蜂的子代总数分别为103头和98头,雄性比例分别为10.59%和6.90%;无论何种翅型的雌蜂,在4次寄生过程中,前2批次子代以雌性为主,后2批次子代以雄性为主。【结论】有翅雌蜂未因翅的发育造成寄生能力和繁殖力损耗,其生殖适合度较无翅型个体无差异。由于具翅雌蜂释放后自行扩散能力强,故人为调控诱导产生更多的具翅雌蜂对该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上发挥的作用更为有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犀  周祖基  杨春平  周宇爝  胡霞  
在小试管和马尾松木段内,用松褐天牛幼虫分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的选择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培育,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有不同程度提高。本研究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的触角感觉器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肿腿蜂触角上的板状感器和坛状感器的形状和数量在不同代间有明显的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毅  周祖基  黄琼  杨伟  
川硬皮肿腿蜂雌成蜂寄生其替代寄主后 ,糖原、海藻糖、还原糖等机体成分的含量和α -淀粉酶及海藻糖酶的活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寄生后糖原 (1~ 6d)、海藻糖 (1~ 3d)含量显著下降 ,第 10天达最低值分别为 0 7190mg·g- 1 、1 384 4mg·g- 1 ,比寄生当天分别降低了 98 4 7%、92 2 1% ;同时 ,还原糖 (以葡萄糖为主 )总量则逐渐上升 ,第 10天达最高值 13 3416mg·g- 1 ,是寄生当天的 14 8倍。寄生后第 1~ 3天 ,α -淀粉酶、海藻糖酶等水解酶系的活力迅速上升 ,第 3天达最大值 ,分别为 82 5 816 μmo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倩  梁洪柱  高灵旺  沈佐锐  
研究繁蜂替代寄主黄粉甲蛹经-9℃贮存5、15、25、35和45d后所繁育出的管氏硬皮肿腿蜂对青杨天牛寄生的影响。母代蜂在产卵前期、幼虫期、寄生率、幼虫存活率以及产卵量、出蜂量间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但子代蜂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出蜂量等各方面与对照则均无显著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可  王小艺  
[目的 ]触角是昆虫最重要的嗅觉器官,触角感受器是昆虫嗅觉识别的最小形态学单元。为了明确多种林木蛀干类吉丁虫和天牛的重要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的触角感受器种类和形态。[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雌雄蜂触角及其感受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类感受器在不同性别成蜂触角上的分布规律和数量。[结果 ]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呈膝状,雌雄蜂触角均为13节,包括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雄蜂触角显著长于雌蜂。在雌雄蜂触角上共发现7类11种感受器,包括2种刺形感器、3种毛形感器、1种锥形感器、1种板形感器、2种栓锥形感器、1种腔锥形感器和1种鳞形感器。雌蜂触角上存在10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I型和II型、锥形感器为其特有。雄蜂触角上存在8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III型为其特有。毛形感器I型、锥形感器、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I和II型)和腔锥形感器各自数量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一致,而其余类型感受器的数量在不同个体间不等。在雌雄蜂共有的感器类型中,刺形感器I型、栓锥形感器I型在雌蜂触角上的数量较雄蜂更多;而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II型在雄蜂触角上的数量较雌蜂更多;腔锥形感器的数量在雌雄蜂之间相同。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表面有微孔,是典型的化学感器。[结论 ]本研究解析了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发现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均存在典型的性二型现象,这些结果为后续研究该寄生蜂的化学通讯机制和雌雄蜂的嗅觉行为差异奠定了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竹红  黄建  
电镜扫描观察表明:友恩蚜小蜂雌蜂触角具有毛形感觉器、板形感觉器、钟形感觉器、指形感觉器和B hm氏鬃毛等5种感觉器.上颚发达,左、右上颚各具3根毛形感觉器;下颚须和下唇须各1节,在末端和近末端1/3处,分别具1根刺形感觉器.同时还探讨了各种感觉器的功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燕梅  刘仪君  张勃龙  杨松  
哈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雄蜂蛹的寄生研究。结果表明:哈氏肿腿蜂能攻击寄生中华蜜蜂雄蜂蛹,寄生率随哈氏肿腿蜂接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蜂蛹:肿腿蜂为1∶4时,寄生率最高,可达76.19%;哈氏肿腿蜂寄生中华蜜蜂蛹后,能完成生长发育,出蜂率以及平均子代数(幼虫、蛹、成虫)均随哈氏肿腿蜂的接蜂量变化而变化,当蜂蛹∶肿腿蜂为1∶4时,出蜂率为76.19%,平均每个蜂蛹可产生幼虫、蛹及成虫数量分别为7.43、6.57和4.81头,均显著高于其它接蜂比例。接入哈氏肿腿蜂6~8 d,其开始在中华蜜蜂雄蜂蛹上产卵,卵期2~3 d;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得发  王建华  徐秀容  张志民  曹达江  
【目的】通过对自咬症水貂神经系统病理组织学变化的观察,探讨水貂自咬症与神经系统病变的关系,为水貂自咬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只临床健康水貂和20只自咬症水貂的大脑、小脑、延脑和脊髓等神经系统组织,用体积分数4%多聚甲醛固定后经选样、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后,在200~4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对比病理变化。【结果】与临床健康水貂相比,自咬症水貂大脑中普遍存在神经细胞肿胀、溶解以及神经细胞卫星现象;部分神经锥体细胞固缩变形,细胞膜周边出现空泡化,神经纤维溶解消失,神经细胞核固缩浓染;部分自咬症水貂大脑的髓质出现空泡化,神经胶质细胞膜内侧浓染;小脑中的浦肯野氏细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