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6)
2023(10195)
2022(8148)
2021(7246)
2020(6235)
2019(14238)
2018(14183)
2017(27301)
2016(15381)
2015(17264)
2014(17528)
2013(17340)
2012(16079)
2011(14389)
2010(14550)
2009(13576)
2008(13607)
2007(12419)
2006(10929)
2005(9913)
作者
(47176)
(39863)
(39739)
(38186)
(25053)
(19355)
(18132)
(15588)
(14936)
(13989)
(13582)
(13424)
(12723)
(12679)
(12514)
(12430)
(12370)
(11724)
(11579)
(11496)
(10075)
(9910)
(9793)
(9074)
(9034)
(9009)
(8819)
(8770)
(8141)
(8007)
学科
(67423)
经济(67364)
(38860)
管理(36965)
方法(28565)
(27879)
企业(27879)
数学(25441)
数学方法(25226)
(22396)
中国(19484)
地方(17520)
(15835)
农业(15481)
(15005)
业经(14687)
(11411)
贸易(11408)
(11399)
(10956)
(9446)
环境(9420)
(9273)
银行(9241)
(9174)
(9002)
金融(8999)
(8802)
地方经济(8793)
(8478)
机构
大学(224613)
学院(224268)
(90510)
经济(88505)
研究(81928)
管理(80259)
理学(68908)
理学院(67963)
管理学(66538)
管理学院(66134)
中国(59852)
科学(53757)
(48473)
(46545)
(43709)
(40308)
研究所(40132)
中心(37622)
业大(37473)
农业(36766)
(35192)
财经(32298)
(31539)
师范(31209)
北京(30153)
(29313)
(29278)
经济学(28663)
(27742)
(26342)
基金
项目(152717)
科学(118918)
基金(109982)
研究(107147)
(98669)
国家(97932)
科学基金(81557)
社会(67360)
社会科(63744)
社会科学(63725)
(59924)
基金项目(59254)
自然(53582)
自然科(52280)
自然科学(52263)
(51482)
自然科学基金(51289)
教育(48502)
资助(43759)
编号(43303)
重点(35744)
成果(35325)
(34757)
(33113)
(30865)
课题(30372)
科研(29827)
计划(29614)
创新(29051)
国家社会(28318)
期刊
(100728)
经济(100728)
研究(63661)
(43484)
中国(42634)
学报(41292)
科学(37079)
(30763)
大学(29770)
农业(28758)
学学(28261)
管理(26282)
教育(21052)
(18455)
金融(18455)
技术(18122)
业经(16652)
(16082)
经济研究(15795)
财经(15774)
问题(14549)
(13590)
(12263)
资源(12163)
技术经济(11049)
科技(10559)
图书(10360)
(10277)
统计(10224)
业大(10211)
共检索到328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川滇黔接壤地区经济落后,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采用川滇黔接壤地区2008年各区县(市)的城镇化率作为测度指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城镇化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的计算,发现各区县城镇化率的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性,而是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低值空间聚集。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城镇化水平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优于空间滞后模型和OLS模型;相邻地区各因素的空间扩散效应对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416 1;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城镇化率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其弹性系数为0.777 7。因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锐  胡远满  王新军  苏海龙  王燚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IS和RS技术,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和地图叠加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辛庄镇域生态用地演变的时空特征,并引入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选择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到河流水系的距离、到村镇中心的距离、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为驱动因子,对研究区主要类型生态用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9年,辛庄镇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和面积变化剧烈,总体上呈加速缩减趋势。其中,水田面积变化尤为明显,18a间累积减少1 806.61hm2;经济效益较高的水产养殖用地和园地规模有所增长,尤其是水产养殖用地,1991~2009年年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凯  刘涛  曹广忠  
基于1982-2010年间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挖掘我国省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特征,考察城镇化核心驱动力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东高西低"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省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并不匹配;人口的省际流动更加活跃,主要迁移方向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向海性"特征,"六普"时省际迁移人数和迁移率达到5800多万人和43.7‰以上,有力带动了全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单方向促进的局面将由二者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所取代;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经超过第二产业;自下而上的、乡镇企业主导的分散型工业化模式对城镇化的滞缓效应日趋明显;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投资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了稳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森  崔友兴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推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通过对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四省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乡村教师的人际关系较好,教学科研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专业幸福感体验较弱,专业知识亟待加强。同时,由于受性别、教龄、学历、职称与区域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和特点。为此,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加大政策倾斜,提高乡村教师物质生活水平;推进制度建设,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加强机制创新,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实施文化引领,增进乡村教师的学校归属感和专业幸福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李尉尉  
以无锡市1991、1996、2001和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改进后的波段组合阈值提取法对无锡市城市建成区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并参照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提取的信息进行修正;通过影像叠加分析,研究1991~2005年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无锡市城市总体扩张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城市扩展出现快速发展。同时无锡市城市空间扩张呈现出不均匀性,主要包括集中连片发展和轴向扩展两种典型的扩展模式,而城市扩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常州-无锡-苏州城市中心线沿线和环太湖方向,其中以东南部和东部扩展最为迅速;结合无锡市1991~2005年社会经济以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志红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间提升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实现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战略举措。相对于传统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公平发展权为核心。四川作为西部后发省份,人口流动是其城镇化的重要因素。针对新时期四川外出劳动力回流的现实,四川基于人口空间分布的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包括:从城市管理的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的转移、"乡村型"小城镇向"城市型"小城镇迈进、合理增设市辖区并谨慎设置远离城市中心区的飞地型市辖区、城乡空间形态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敬霄  
[目的]通过查找城镇化率数据及构建驱动力指标体系,试图分析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时空格局并辨识其驱动力。[方法]基于淮海经济区各市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化率,利用变异系数法监测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域城镇化时空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GIS-Logistic耦合回归模型识别主要驱动力,以获取淮海经济区近10年来城镇化发展健康情况。[结果]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城镇化率由中心城市向周边辐射型增长,表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强。同时,不同时期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不同,2005年,主要驱动力为人均GDP、人口密度、距中心城市距离;2010年,人均GDP被非农人口比重代替;2015年,主要驱动力变为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发展趋势,且在不同城镇化发展时期主要动力有所不同,中高城镇化率地区分布已从零星式的点状分布发展为连片式的条带状分布,发展形势良好。[结论]2005~2015年淮海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可通过提高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化、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性建设、吸引国内外资本等方式提高淮海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广忠  刘涛  
在对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中国城镇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省区城镇化核心驱动力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协调;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超过第二产业,但工业仍是中西部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乡村工业化短期内对城镇化有延滞作用,但对城镇化的平稳推进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长期效应;笔者更倾向于用内生的观点看待中国城镇化。文章建立了基于驱动力演变的城镇化四阶段模型,并提出应以科学的区域定位为基础培育区域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娟  王华华  张红阳  
生产要素集聚、分流和升级是就近城镇化的基本经济活动。生产要素集聚多、分流少的“正向流动”是就近城镇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驱动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具有多样性,其最本质的动力是利益增值。然而,受制于政策制度变迁、市场红利消失、城镇开放程度低、营商环境恶化、要素升级乏力等因素,在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面临驱动力不足的难题。就近城镇化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类型主要有四种,即财政支撑型、能人经济型、产业驱动型、政策驱动型。提升就近城镇化生产要素集聚的可持续驱动力,需要进一步发挥利益的驱动作用,减少对生产要素集聚的非理性干预;推动经济的韧性发展,寻求社会政策与共同富裕效应;增强分工专业化效应,防止生产要素集聚的错配问题;释放市场的虹吸能力,抑制政策的“反向”牛鞭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东升  柴宝贵  丁爱芳  徐文洁  夏鸣晓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令世人瞩目,成为新时期开发的热点地区。根据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特点将其城镇格局演变划分为传统农业经济时代、油田经济时代和高效生态时代三个时期进行论述。通过梳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不同时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动力机制,总结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黄河三角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判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新政策的解读、新形势的判断,预测黄河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浩  李瑞晶  李媛媛  
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基本前提。在界定三重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人口、资本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利用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我国283个地级市三重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分别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三重城镇化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力。研究发现,我国地级市尺度的三重城镇化协调度整体有所提升,但不同地区差异明显,且存在空间相关性;在影响三重城镇化协调度的各类因素中,内部驱动力占主导地位,外部驱动力的影响较弱,人口-资本城镇化和资本-土地城镇化协调是促使三重城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建安  成升魁  沈镭  
通过对川滇藏接壤地区产业结构的分析 ,认为接壤地区应立足区域自身资源优势 ,以资源开发基地建设为主要调整方向 ,确立新世纪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并相应提出了主要产业调整与发展方向。主要产业是 :建立可持续的大农业生产体系和“大粮食”生产 -消费结构 ,建设商品化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建立以育林为主体的林业生产结构和以干杂果种植为主的林果业生产基地 ,建立电力 -有色金属采选 -冶炼为主的工业生产结构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并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与中心城镇建设步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广忠  陈昊宇  边雪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地级单元截面数据的分析显示,中部地区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偏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利用区域不平衡指数与分解Lorenz曲线,结果显示空间上区域内部差异明显,时序演进则表现为趋同趋势,高速增长区域逐渐向区域内部转移。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较明显,区位条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近年来有所增强;不同年份间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峰  刘俊杰  
关键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峰  刘俊杰  
对桂、滇、黔39个市(州)的人口、土地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均衡发展度进行研究,发现2008—2012年城镇化空间相关性较差,云南土地城镇化出现低值集聚现象,广西、贵州人地协调度下降。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该区域应坚持合理的城镇土地扩张速度,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形成良性互动的城镇人地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