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1)
- 2023(12268)
- 2022(10296)
- 2021(9351)
- 2020(7521)
- 2019(17122)
- 2018(16695)
- 2017(31834)
- 2016(16928)
- 2015(18656)
- 2014(18613)
- 2013(18573)
- 2012(17817)
- 2011(16308)
- 2010(16915)
- 2009(15319)
- 2008(15364)
- 2007(14054)
- 2006(12810)
- 2005(11856)
- 学科
- 济(80683)
- 经济(80619)
- 业(52109)
- 管理(49817)
- 企(40848)
- 企业(40848)
- 方法(25211)
- 中国(24687)
- 地方(24172)
- 农(24170)
- 数学(21080)
- 数学方法(20816)
- 业经(19722)
- 技术(18010)
- 财(16658)
- 农业(16562)
- 制(15108)
- 学(14795)
- 贸(14531)
- 贸易(14518)
- 银(14043)
- 易(14035)
- 银行(14022)
- 地方经济(13777)
- 行(13676)
- 融(13643)
- 金融(13643)
- 策(13631)
- 产业(13026)
- 发(12798)
- 机构
- 学院(249845)
- 大学(244774)
- 济(108380)
- 经济(106073)
- 研究(93555)
- 管理(93389)
- 理学(78686)
- 理学院(77753)
- 管理学(76572)
- 管理学院(76056)
- 中国(70376)
- 科学(55374)
- 京(52917)
- 财(49428)
- 所(48194)
- 研究所(43267)
- 农(43093)
- 中心(41689)
- 江(40547)
- 财经(37798)
- 业大(34993)
- 范(34494)
- 经(34218)
- 师范(34167)
- 北京(34118)
- 院(33937)
- 农业(33338)
- 经济学(32510)
- 州(32425)
- 省(29980)
- 基金
- 项目(159469)
- 科学(126164)
- 研究(119604)
- 基金(113528)
- 家(99094)
- 国家(98244)
- 科学基金(83436)
- 社会(76377)
- 社会科(72686)
- 社会科学(72673)
- 省(64135)
- 基金项目(58664)
- 教育(53533)
- 划(53217)
- 自然(51579)
- 自然科(50372)
- 自然科学(50362)
- 自然科学基金(49457)
- 编号(47894)
- 资助(46316)
- 发(41166)
- 成果(39481)
- 重点(36642)
- 课题(35157)
- 部(34744)
- 创(34208)
- 发展(33601)
- 展(33039)
- 创新(32006)
- 国家社会(31568)
- 期刊
- 济(131283)
- 经济(131283)
- 研究(79736)
- 中国(57277)
- 农(41504)
- 管理(38184)
- 财(36247)
- 学报(35862)
- 科学(35619)
- 教育(31046)
- 融(28730)
- 金融(28730)
- 农业(28422)
- 大学(27228)
- 学学(25605)
- 技术(24730)
- 业经(22799)
- 经济研究(21008)
- 财经(18685)
- 问题(16812)
- 经(16309)
- 业(15313)
- 技术经济(14244)
- 贸(14045)
- 科技(13025)
- 坛(12783)
- 论坛(12783)
- 国际(12695)
- 世界(12278)
- 商业(12168)
共检索到400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焱霞
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的重点区域之一的川渝两地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区域。高新技术发展新特点为川渝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川渝两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应抓住机遇,积极构建、发展川渝高新技术产业带。
关键词:
四川 重庆 高新技术产业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寿德,张鹏翥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不但可以有效地支撑和拉动陕西经济的增长、创造以知识为核心要素的资源配置新方式、而且可以成为陕西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驱动器、刺激和强化陕西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改变陕西经济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并能成为西部开发的中转站,对西部开发起先导、示范、带动、辐射等作用。本文分析了发展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优势与机遇等问题,提出了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领域、探讨了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和政策保障措施。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怀良
构建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对四川和西部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战略。并针对该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①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②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③发展风险投资,拓宽投资渠道;④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⑤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寿德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不但可以有效地支撑和拉动陕西经济增长 ,创造以知识为核心要素的资源配置新方式 ,而且能成为陕西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驱动器 ,刺激和强化陕西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 ,改变陕西经济空间格局。同时 ,其特殊的区位优势能在我国经济开发由东向西梯度推进中作为中转加压站 ,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先导、示范、带动、辐射和媒介作用。
关键词:
关中地区 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带 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心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寿德,张春莹
国际上最早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带(简称高新带)是美国128号公路高科技带,由128号公路把各公司与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相连接,目前128号公路高科技带是世界上仅次于硅谷的第二大微电子中心。出现在法国南部的高新带,很快地向东西方延伸,意欲在下世纪初在欧洲独占鳌头。中国在江苏沿江、京津塘沿线、珠江三角洲、陕西关中等地区已形成规模较大的高新带。在环渤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陆军
京津塘高速公路是密切联结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提升区域交通运输和物流联系能力的一个区域共享型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基于区域的劳动分工与生产协作的内在推动,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速公路沿线集中布局的趋势日益明朗。京津塘高速公路已经成为实现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空间骨架,因此也被称之为京津冀地区的科技新干线。本文借鉴美国128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的经验教训,对京津塘线型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背景、发展趋势与未来规划进行论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任重 孔祥杰 廖瑾 毛维琳
本文分析了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等 ,认为政府应在财税、金融、法规等方面采取具体、有效的政策措施 ,以推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四川 高新技术产业 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琳琳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一个焦点,高新技术产业在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研发投入不足、关联效应不明显等问题,从政策扶持、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快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苏北地区 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国家商务部联合课题组
作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沿海地区,其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近60%,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88%,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6%,商品出口占全国的90%以上。目前,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勇华
本文分析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 ,提出了加快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嘉苹,李晗涛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高速公路两侧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性。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处在创业与发展初期。在沿海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多起步较早,并正逐步形成五条高新技术产业带。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最具强势。本文在分析该带发展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明珩 袁必槐
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探讨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郑明珩袁必槐一、发展现状建国以来,四川经历了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两个重要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后,在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从一个农业大省发展成为有相对完整工业体系的工农业大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道宾 彭地
江西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在“科技兴省”战略指引下迈出了重大步伐。以集中建设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优化了发展环境,扩大了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活技术及新医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全省拥有各类科研机构6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6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2个,高新技术企业187家。2001年高新技术企业实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印辉,陈伟东
曾一度趋前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在改革的深化中落伍了,究其原因是传统支柱产业缺乏改造以及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辽宁提出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核心的“三大战略”和具体发展目标。据此,笔者提出开发辽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分析了产业带开发的条件、环境、机遇,并重点论证了几大项目的开发,从而提出开发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