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2)
2023(8574)
2022(7232)
2021(6558)
2020(5519)
2019(12102)
2018(11636)
2017(22125)
2016(12402)
2015(13154)
2014(12690)
2013(12521)
2012(11734)
2011(10511)
2010(10280)
2009(9261)
2008(9196)
2007(7958)
2006(6802)
2005(6078)
作者
(40513)
(33975)
(33774)
(31851)
(21621)
(16864)
(15085)
(13291)
(12932)
(11928)
(11784)
(11303)
(11126)
(10916)
(10745)
(10600)
(10422)
(10064)
(9886)
(9804)
(8955)
(8422)
(8154)
(7834)
(7687)
(7622)
(7376)
(7376)
(6953)
(6945)
学科
(45429)
经济(45366)
(33168)
管理(32710)
(26040)
企业(26040)
方法(22124)
数学(19746)
数学方法(19544)
(14440)
(13309)
(12910)
中国(11531)
(9937)
贸易(9936)
业经(9757)
(9706)
(9023)
农业(8986)
(8489)
财务(8483)
财务管理(8464)
企业财务(8171)
技术(8028)
(7588)
银行(7527)
地方(7465)
(7412)
金融(7409)
环境(7298)
机构
大学(177558)
学院(175232)
(68267)
研究(68229)
经济(67017)
管理(61631)
理学(54688)
理学院(53912)
管理学(52640)
管理学院(52361)
科学(48734)
中国(48605)
(46736)
(38132)
(38016)
农业(37803)
业大(36598)
研究所(35675)
(30012)
中心(29382)
(25032)
农业大学(24829)
(24793)
财经(24684)
北京(23351)
(23090)
(22826)
科学院(22693)
(22248)
经济学(21479)
基金
项目(131130)
科学(101556)
基金(97623)
(92524)
国家(91836)
研究(81041)
科学基金(75392)
自然(54496)
自然科(53294)
自然科学(53270)
自然科学基金(52358)
基金项目(52068)
社会(51917)
(50342)
社会科(49233)
社会科学(49216)
(44844)
资助(39625)
教育(36242)
重点(31175)
计划(29645)
(28152)
编号(28050)
(27543)
(27333)
科研(26839)
科技(26729)
创新(25755)
(24666)
大学(22678)
期刊
(66684)
经济(66684)
学报(45767)
研究(45035)
(41211)
科学(37275)
中国(32352)
大学(32040)
学学(31064)
农业(27480)
(22596)
管理(21181)
(15347)
(14480)
金融(14480)
业大(13681)
财经(12386)
经济研究(12309)
教育(11957)
(11445)
农业大学(11396)
(10639)
技术(10566)
业经(10443)
科技(10204)
林业(9775)
资源(9311)
问题(9003)
自然(8255)
中国农业(8253)
共检索到245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思宇  王景燕  龚伟  罗建跃  苏黎明  舒正悦  赵昌平  蔡煜  
以川南天然林(TRL)及其转变成的毛竹林(MZL)、檫木林(CML)、柳杉林(LSL)、杉木林(SML)和水杉林(SSL)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差异,以主成分分析法(ZCFM)和隶属函数法(LSHM)分别计算的土壤抗蚀性综合值Ⅰ(KSX-Ⅰ)和Ⅱ(KSX-Ⅱ)评价林分变化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探索简便易行的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差,呈现出有机质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孔隙度及物理稳定性指数降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容重、分散率及侵蚀系数增加。各林分土壤KSX-Ⅰ和KS...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淑勤  宫渊波  郑子成  王玲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表层土壤侵蚀率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条件下表层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平均土壤侵蚀率为27.58%。土壤侵蚀率与土壤结构破坏率(SPBR)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湿筛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负相关。土壤侵蚀率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构破坏率、湿筛后团聚体MWD和GMW、>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建立的回归方程预测效果相对较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艳春   杨光   陆乃静   石默杰   刘一   代小琴  
【目的】揭示沙区柠条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确定柠条林最适林分密度,为其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在库布齐沙漠中段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造林总场,选择立地条件相同、林龄相近、密度不同的柠条人工林林分为研究对象,选取林分密度为2 880~3 200株/hm~2(Ⅰ)、1 800~2 000株/hm~2(Ⅱ)、1 080~1 200株/hm~2(Ⅲ)、720~800株/hm~2(Ⅳ)的林地,以裸沙地为对照(CK),以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表征林下物种多样性,记录不同林分中植物的高度、盖度、冠幅等;用五点取样法在各样地取0~20,20~40,40~60,60~80 cm土层土壤,测定其土壤含水量、体积质量、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通过冗余分析探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密度柠条林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草本层植物共20种,以菊科植物为主。随林分密度的降低,柠条林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Simpson、Shannon-Wiener、Margalef指数呈先增后降趋势,均表现出林分Ⅲ>林分Ⅳ>林分Ⅱ>林分Ⅰ>CK,各林分Peilou均匀度指数与CK无显著差异。(2)柠条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均以林分Ⅲ最高,分别为5.10%,30.77%,19.16%,土壤体积质量在不同密度林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林分密度土壤含水量在0~40 cm与40~80 cm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土层加深,土壤体积质量呈增加趋势。(3)各密度柠条人工林样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相关性总体较大。(4)不同密度柠条人工林综合评价结果为林分Ⅲ(2.276)>林分Ⅳ(1.261)>林分Ⅱ(0.294)>林分Ⅰ(-0.815)>CK(-3.017)。【结论】1 080~1 200株/hm~2为研究区柠条人工林林下植被与土壤物理性质恢复的适宜密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方怡然  李洁  薛立  
为了探索不同林分改造模式对加勒比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一块松树林地插种黎蒴Castanopsis fiss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简称G1样地),在另一块松树林地插种荷木Schima superba、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和油茶(简称G2样地),并与保留的松树林(称CK样地)进行对比,采用常规方法调查改造后的加勒比松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物理性质,以期为广东省低效松树纯林的改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改造林分样地(G1和G2样地)的林下植物数量增加,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良。灌木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G2样地>G1样地>CK样地,CK样地的均匀度指数J_(sw)和Jsi均最大;草本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G1样地>G2样地=CK样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G1样地>G2样地>CK样地,均匀度指数J_(sw)为G1样地>CK样地>G2样地,均匀度指数Jsi则是CK样地>G2样地>G1样地;G1和G2样地的自然含水量显著大于CK样地,其余土壤物理性质也有所改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翔  格日才旦  侯扶江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选择3个高寒草甸牦牛牧场,分析放牧强度和地形共同作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土壤物理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显著影响α多样性(P <0.05),其中土壤容重最为密切。地形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永奀  罗薇  
根据运动草坪基质筛选试验,经过掺入大量有机、无机材料改良的运动草坪根区土壤,在草坪草生长过程中,土壤 A 层迅速分化、发育,土壤结构、容重、孔隙度、粘粒含量等影响土壤通气性和导水性等方面的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良好发展,为草坪草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这对建设优良运动草坪和建坪后的管理和国内建坪材料资源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帮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香兰  田积莹  张成娥  
通过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得出:1.两林区各乔木林型下表层土壤砂粒、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各平均含量均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其剖面平均含量亦是如此;在剖面中的分布,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2.表层土壤粗粉粒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低龄林地>中龄林地>高龄林地,中粉粒与细粉粒之和则是相反;3.表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平均含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高龄林地>中龄林地>低龄林地;4.土壤含水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农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会科  张广军  赵政阳  李凯荣  
【目的】研究旱地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区及清耕区设立标准地,在60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等土壤物理性状,分析果园生草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生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影响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生草种类不同,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存在差异,种植白三叶效果更佳;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物理性状愈趋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长期生草有利于果园土壤物理性状的持续改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时雷雷  骆土寿  许涵  林明献  杨怀  陈德祥  李意德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各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其半方差函数可以用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拟合,变程变化范围为10.810 48.650 m,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范围为10.2%87.8%,表明各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孔隙度和持水特性有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存在小尺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骆土寿  李意德  陈德祥  许涵  林明献  
通过样地调查和取样测定,运用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检验和聚类分析方法,以海南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0501,植被类型代码)为对照,对热带山地雨林皆伐后的天然更新林(0502)、皆伐炼山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0503)和皆伐炼山后种植人工林(0504)等3种次生林的土壤物理差异和恢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热带山地雨林采伐更新造成土壤密度的增加和表层毛管孔隙度的差异,进而引起总孔隙度的变化,影响0~40 cm土层的最小持水量及20~40 cm土层的毛管持水量;皆伐天然更新措施(0502样地)的土壤质地较好,表层土粒淋洗下移较少,整个剖面土壤毛管孔隙度较高,土体发育良好,具有很强的持水保水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义  郭泉水  程瑞梅  洪明  金江群  王祥福  
连续2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定位监测,研究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经受2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了0.7%~4.6%,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减少0.2%~7.5%,0.6%~4.0%和32%~60.8%,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分别减少0.6%~15.1%,0.7%~11.9%和0.3%~12.5%。虽然各项物理指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经受3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7%~17%;土壤总孔隙度减少18%~21%,毛管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子成  吴发启  何淑勤  
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采用接触式测针糙度仪量测法,分析了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对地表糙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mm/min雨强下,随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的增加,地表糙度变化呈增大的趋势;随土壤容重的增加,地表糙度的变化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且当土壤容重相同时,直线坡面和耙耱地坡面地表的糙度变化均高于人工锄耕和等高耕作坡面;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地表糙度的变化总体上也呈减小的趋势,且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时,直线坡面地表的糙度变化较其他处理高。并在此基础上,就上述因子相互作用对地表糙度变化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与地表的糙度变化呈负相关,而土壤孔隙度与地表糙度变化呈正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颖丹  李志  张文元  牛德奎  郭晓敏  
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高度(1 600~1 900 m)和不同土壤深度(0~20cm和20~40 cm)条件下,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和p H的分布,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氮素含量呈"W"型分布趋势,全氮含量、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81~9.34 g/kg、100.88~592.37 mg/kg和48.89~200.01 g/kg;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三者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2)武功山山地草甸在0~20 cm的上层土中对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均有一定影响,且上层土壤中的氮素和有机质水平均优于下层;(3)在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颖  李朝桢  郑听  王永  熊鹏飞  李婧  张家春  
【目的】研究贵州不同产地野生白及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特征,为实现白及人工栽培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采集于贵州省内8个野生白及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物理和酶活性指标特性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比重范围为2.06~2.55 g/cm~3,且变异性弱;土壤质地以粘壤土和砂质壤土为主;大部分土壤中>0.2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均达70%;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粒级分布差异性较大,4个取样地土壤以2~5 mm粒径为优势粒级,3个取样地土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  王新杰  王廷蓉  武文昊  
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国有林场内的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对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旨在为杉木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中,皆伐后1、3月的土壤容重均高于皆伐前;随着皆伐后时间的推移,同一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同一土层中(除0~5 cm),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样地的土壤容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采用炼山清理后的迹地土壤容重明显高于采用带状整地清理的迹地;不同深度土层中,对于土壤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炼山处理后的结果均低于带状整地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