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8)
2023(7084)
2022(6079)
2021(5847)
2020(4891)
2019(11155)
2018(11058)
2017(20447)
2016(11463)
2015(13084)
2014(13400)
2013(13130)
2012(12384)
2011(11364)
2010(11674)
2009(10982)
2008(11227)
2007(10485)
2006(9683)
2005(8580)
作者
(36588)
(31274)
(30597)
(29083)
(19219)
(15350)
(14040)
(12388)
(11700)
(11029)
(10570)
(10492)
(9877)
(9723)
(9600)
(9556)
(9322)
(9009)
(8896)
(8480)
(7909)
(7812)
(7605)
(7312)
(7196)
(7053)
(6999)
(6736)
(6539)
(6284)
学科
(50150)
经济(50103)
(45481)
(38217)
农业(30414)
管理(26236)
(18183)
企业(18183)
方法(16417)
业经(15724)
数学(13664)
地方(13545)
数学方法(13358)
中国(12547)
(12114)
(10919)
农业经济(10380)
(10234)
土地(9227)
(9089)
农村(9076)
(8859)
(8560)
发展(8036)
(8020)
(7984)
(7933)
贸易(7923)
环境(7689)
(7683)
机构
学院(170888)
大学(166135)
(64756)
管理(63546)
经济(63126)
研究(61535)
(55342)
理学(54018)
理学院(53398)
管理学(52114)
管理学院(51844)
中国(49034)
科学(42204)
农业(42183)
(36873)
业大(36536)
(33255)
研究所(30098)
中心(29941)
(28201)
(26873)
农业大学(26065)
(24396)
(23755)
师范(23504)
北京(23018)
(22152)
(21327)
(21088)
科学院(20789)
基金
项目(112574)
科学(86408)
研究(80894)
基金(78426)
(70238)
国家(69536)
科学基金(57803)
社会(48704)
(46920)
社会科(45513)
社会科学(45498)
基金项目(42266)
(38261)
自然(38230)
自然科(37176)
自然科学(37164)
自然科学基金(36418)
教育(34978)
编号(34875)
资助(31621)
(30422)
成果(27252)
(25748)
重点(25487)
(23570)
课题(23554)
(22364)
计划(21900)
科研(21124)
创新(20944)
期刊
(85351)
经济(85351)
(60000)
研究(45328)
中国(41434)
农业(40692)
学报(32810)
科学(29736)
大学(25081)
学学(23883)
业经(20022)
(19705)
(19524)
管理(19177)
教育(17858)
(17076)
金融(17076)
技术(16852)
农村(13818)
(13818)
农业经济(13644)
(12430)
资源(12059)
问题(11981)
业大(10804)
世界(9441)
技术经济(9335)
农村经济(9180)
农业大学(9115)
经济问题(9098)
共检索到269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向成华  
本文从生物量与生产力、能量转化率、营养元素利用率、价值转换效益方面对坡地林农复合系统进行了研究,并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系统与对应的对照农地系统相比,前者具有生物量、能量、营养元素、价值的积累效应和较大生物生产潜力,对辅助能、光能、营养元素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均比较好。在8个系统中,以一台地林农复合系统的综合效益为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费世民  向成华  
针对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业生产特点和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特征 ,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综合研究 ,分析了林带对农作物的正、负效应 ,依据林带间散射辐射分布规律、农地水土流失特征和农作物产量分布格局等方面与林带间距离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坡地林带间距离应不小于 3倍林带平均高 ,才能保证农作物不至于减产 ;同时 ,对建成的坡地农林复合系统模式进行综合效能分析 ,表明 ,与农地系统对比 ,坡地农林复合系统提高了土地生产力、能量转化率、营养元素利用率 ,价值利用率和劳动力利用率等 ,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费世民  向成华  
针对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业生产特点和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从结构、功能、效益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分别对系统中的6 种林带类型和10 种农作物复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3 种较好的林带类型( 即桤、柏混交和栎、柏混交- 灌- 草结构的林分以及桤木- 草结构的林分) 和4 种较好的农作物复种方式( 即小麦—花生、小麦/ 西瓜/ 蔬菜、蚕豆/ 玉米/ 红薯和蚕豆/ 西瓜/ 红薯等) ;为该区坡地农林复合系统机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峰  蔡强国  吴淑安  
坡地资源在我国等多山国家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保护对环境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坡地农林复合经营是一种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坡地利用保护方式,与常规方式相比其投资少、系统产出高;在控制坡地土壤侵蚀、保持和培育坡地土壤肥力方面更具优势;但也有一些局限需要在实践中改进完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金龙  肖斌  
以河南省民权县农区林业为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民权县农区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据1991年调查,全县立木总资产7156.81万元,立木年增值1911.53万元;1991年全县林业总产值9976.84万元;林业商品率57.8%;林业直接为1.23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农区林业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农林间作生物量比单纯农地提高5%~20%,光能利用率提高了5%~20%。直接为农用积肥提供了基质1.761万t;和1949年相比,扩大耕地15120hm2;生态条件改善使农业产值增加3424.4万元。民权林木为畜牧提供粗饲料1.3851万t,为整个牧用粗饲料的21.95%,对畜牧业收入的贡献率为3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刚  冯宗炜  王效科  刘国华  
本文依据豫北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建立了对该区各类型混林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並采用多层次决策分析法(AHP)对各类型混林农业系统进行了综合效益的分析与评价。最后推出了该区在目前生产力状况下优化的混林农业系统模式,即:苹果—小麦·花生—草莓生态系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云飞  张社梅  杨春  陈文宽  
农业种、养结构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途径之一,科学地分析评价调整后的综合效益,对促进农业种、养产业的健康协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农区发展饲用作物的60个样本、680份问卷,构建发展饲用作物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并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南农区发展饲用作物综合效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农区发展饲用作物具有很好的资源利用效率、经济、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梅国芳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湖北省松滋市坡度在6度至20度的低丘缓坡地82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7.8%,可供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达9471公顷,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松滋市努力推进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逐步摸索形成了"向山地要空间、向空间要空间、向结构要空间"的节约集约用地模式。"三大理念"主导综合利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骆宗诗  章路  向成华  谢大军  陈俊华  罗晓华  
运用Hood IL-2700自动采集土壤入渗仪测定了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复合系统3种林地(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柏木混交林和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柏木混交林)土壤的稳渗速率。结果表明:同一林地的土壤稳渗速率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不同林地的各层土壤中,混交林土壤稳渗速率显著高于纯林(P0.05)。0~10cm土层稳渗速率的大小为:栎柏混交林(13.269mm·min-1)>桤柏混交林(10.438mm·min-1)>柏木纯林(4.513mm·min-1);10~20cm土层稳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浙江是全国首批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试点省份之一,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省份,落实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政策,必须搞好"补改结合"试点,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城乡建设则要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事实上,即使在近期整体经济下行的形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兰忠明  张辉  林新坚  蔡文华  张伟光  
试验对赤鲤村郭宅底果场高、中丘陵两个山坡定点定位的低温考察,运用相关统计分析研究冬季晴夜山坡地逆温效应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相对高差(ΔH)为281m的山坡,晴夜日最低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在相对坡位G为0.725处出现最大逆温,对于ΔH为113m的山坡,晴夜日最低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在山坡中上部或山坡顶出现最大逆温。晴夜两组山坡坡下点温度最低,阴雨天两组山坡坡下点温度最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余洋  刘属灵  刘永林  王瑛  
为评价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和健康风险,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采集63份大米籽粒和64份玉米籽粒,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测定大米和玉米籽粒中砷(As)、钡(Ba)、镉(Cd)、铜(Cu)、铁(Fe)、锰(Mn)、钼(Mo)、镍(Ni)和锌(Zn)的质量分数,并利用环境健康风险模型评价江津区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江津区大米和玉米籽粒中As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76.0、162.8 μg/kg,低于国家食品卫生As标准(<0.05),Cd质量分数均值略高于玉米籽粒的;大米籽粒中As、Cu、Mn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清洁水平,3份大米籽粒样品中Cd属于轻度污染;大米和玉米籽粒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09和1.57,属于轻度污染,江津区玉米籽粒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大米籽粒;大米籽粒中重金属As和Cd的致癌风险分别占健康总风险的82.7%和16.8%,表明江津区大米籽粒中As含量虽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安全值,但其健康风险较高,其次为Cd。可见,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需重点监控农作物中As和Cd的健康风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余洋  刘属灵  刘永林  王瑛  
为评价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和健康风险,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采集63份大米籽粒和64份玉米籽粒,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测定大米和玉米籽粒中砷(As)、钡(Ba)、镉(Cd)、铜(Cu)、铁(Fe)、锰(Mn)、钼(Mo)、镍(Ni)和锌(Zn)的质量分数,并利用环境健康风险模型评价江津区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江津区大米和玉米籽粒中As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76.0、162.8 μg/kg,低于国家食品卫生As标准(<0.05),Cd质量分数均值略高于玉米籽粒的;大米籽粒中As、Cu、Mn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清洁水平,3份大米籽粒样品中Cd属于轻度污染;大米和玉米籽粒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09和1.57,属于轻度污染,江津区玉米籽粒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大米籽粒;大米籽粒中重金属As和Cd的致癌风险分别占健康总风险的82.7%和16.8%,表明江津区大米籽粒中As含量虽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安全值,但其健康风险较高,其次为Cd。可见,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需重点监控农作物中As和Cd的健康风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良军  谢志高  孙胜祥  田伟  曹明  
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研究了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渭滨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利用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居于良好发展水平,同时也表明了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性评价的适用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灿  李建军  黄静  张展  
以位于洞庭湖区的沅江市南嘴镇鲤鱼塘洲和岳阳市华容县操军镇两个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为例,从复合经营模式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对土壤改良的作用及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研究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结果表明:洞庭湖洲滩在杨树林郁闭前选择的芥菜、榨菜、南瓜和冬瓜4种复合经营模式,与纯林林分对照,复合经营林分胸径生长量提高了24.2%48.5%,树高生长量提高了20%55%,活立木蓄积提高了69.8%151.3%;由于对林地进行了一定的施肥,林地p H值均有所下降,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3.3%106.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