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1)
- 2023(15283)
- 2022(13434)
- 2021(12893)
- 2020(10505)
- 2019(24539)
- 2018(24455)
- 2017(45831)
- 2016(25427)
- 2015(28895)
- 2014(29159)
- 2013(29056)
- 2012(27164)
- 2011(24599)
- 2010(24503)
- 2009(22524)
- 2008(21810)
- 2007(19214)
- 2006(17154)
- 2005(14951)
- 学科
- 济(103222)
- 经济(103122)
- 业(69966)
- 管理(67572)
- 农(50290)
- 企(47743)
- 企业(47743)
- 方法(42778)
- 数学(37059)
- 数学方法(36547)
- 农业(33547)
- 中国(26777)
- 地方(26688)
- 学(25821)
- 业经(24844)
- 财(22248)
- 环境(21166)
- 制(18857)
- 贸(17154)
- 贸易(17141)
- 和(16586)
- 易(16574)
- 理论(15586)
- 发(15282)
- 划(15128)
- 技术(14979)
- 银(14390)
- 银行(14326)
- 融(14205)
- 金融(14200)
- 机构
- 学院(358031)
- 大学(356740)
- 管理(138648)
- 济(137059)
- 经济(133846)
- 研究(125875)
- 理学(119871)
- 理学院(118451)
- 管理学(116100)
- 管理学院(115493)
- 中国(95056)
- 科学(83193)
- 农(82050)
- 京(77526)
- 所(65327)
- 业大(64457)
- 农业(63340)
- 研究所(59799)
- 中心(59109)
- 财(59049)
- 江(54623)
- 范(49538)
- 师范(49029)
- 北京(48583)
- 财经(46602)
- 院(45183)
- 州(44180)
- 省(42804)
- 经(42425)
- 农业大学(40167)
- 基金
- 项目(250034)
- 科学(193745)
- 研究(179645)
- 基金(178437)
- 家(157612)
- 国家(156278)
- 科学基金(132013)
- 社会(109920)
- 社会科(103536)
- 社会科学(103508)
- 省(100384)
- 基金项目(96258)
- 自然(87802)
- 自然科(85557)
- 自然科学(85535)
- 自然科学基金(83945)
- 划(83442)
- 教育(80568)
- 编号(74560)
- 资助(72665)
- 成果(59443)
- 重点(56297)
- 发(54626)
- 部(53604)
- 课题(50831)
- 创(50778)
- 科研(47955)
- 创新(47448)
- 计划(46716)
- 大学(45290)
- 期刊
- 济(158810)
- 经济(158810)
- 研究(101518)
- 农(81320)
- 中国(74730)
- 学报(66281)
- 科学(59220)
- 农业(55384)
- 大学(49563)
- 管理(46935)
- 学学(46671)
- 财(42984)
- 教育(39439)
- 融(32327)
- 金融(32327)
- 技术(31548)
- 业经(30394)
- 业(27654)
- 问题(21570)
- 经济研究(21469)
- 财经(21085)
- 图书(21011)
- 版(20702)
- 资源(20107)
- 业大(19208)
- 科技(19013)
- 经(17966)
- 技术经济(17222)
- 理论(17215)
- 实践(16028)
共检索到539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怀良
通过农田样方观测与实验分析获得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果实水分系数,再根据盐亭县近55年来(1949~2004年)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估算了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55年来该区农田植被碳储量和植被碳密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具有碳汇效应;但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很不稳定。植被碳储量以大春作物为主(占总碳储量的70.80%);近期大春作物的比重略有下降,而小春作物所占比重则略有上升。今后该区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维持农业生产和农田植被碳储量的稳定;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作物单产、农田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适度扩大水稻、马铃薯和油菜等作物的种植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怀良 朱波 陈国阶
川中丘陵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营造人工桤柏混交林,使该区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在估算人工桤柏混交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和NPP(净初级生产力)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桤柏混交林生长过程中年固定有机碳数量以及林地植被有机碳密度的动态变化,并将同期人工桤柏混交林林地植被与农田植被年固定有机碳数量和有机碳密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林地植被早期年固定有机碳的数量比较小,需要到7~8 a树龄,其年固定有机碳数量才与同期耕地植被年固定有机碳数量相当。随着树龄的增加,人工桤柏混交林的植被有机碳密度上升较快,碳汇效应不断增强。3~4 a以上树龄的人工桤柏混交林植被有机碳密度大于同期农田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菲 张宏
本文以四川川中地区的广安市广安区代市镇为研究区域,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对该镇农业生态系统各变量进行分析,在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前提下得出种植业内部各类作物的种植比例。结果表明,在满足粮食基本需求的条件下,在四川丘陵区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以双业齐动为发展模式,是现阶段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四川丘陵区 农业生态系统 结构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宁 赵晓鸿 邹红
本文以四川省资中县的工业化进程为例,对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大县在工业化进程中,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走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的道路。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农业大县 工业化 发展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明红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丘陵地区成为四川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但是丘陵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成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障碍。本文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通过对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分析,探讨了丘陵地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丘陵地区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周蓉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多层加权加和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有助于农村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
户用沼气池 环境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勇 税伟 李首成 康银红
采用2003~2010年四川省兴文县农业投入和产出相关农业数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现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2003~2010年兴文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呈持续增加趋势,2010年碳吸收量达183 487.22 t,比2003年提高了8.76%。②2003~2010年兴文县农田生态系统排放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10443.06 t增加到2010年的11955.70 t,化肥施用是导致碳损失的主要途径。③兴文县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大于碳排放,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但碳排放的增长大于碳吸收的增长,对农田碳汇培育形式压力。
关键词:
兴文县 农田生态系统 碳汇 现状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怀超
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地是“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农地问题也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问题,更是与农村繁荣、农业稳定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四川丘陵地区农地流转的形式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地适度流转和推进农地业主开发经营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静 徐邓耀 周光美 余霞
[目的]通过以丘陵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联指标体系,评价四川省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方法]运用熵权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6年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运用GeoDa软件计算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特征。[结果]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不协调,呈"高耦合,低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偏低、发展缓慢;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不一致,呈"反向"分布态势;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较弱,各县域单元临近区域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差异性,没有显著的空间关联。[结论]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水平低,发展慢,空间集聚特征不显著,关联性弱。丘陵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应充分发挥丘陵地形优势,提升乡村品质发展丘陵沟谷乡村游;发展河谷江滩乡村游构建养生养老体系;延续丘陵文脉,优化乡村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紫东
西部丘陵地区地处内陆,城镇化面临不发达、后发展、基础薄弱、人口分散、城镇规模偏小、缺乏产业支撑、流动人口较多等现实困境。论文提出,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骨干交通为纽带、梯度推进为抓手、城市规划管理为保障,分级分类差异化、非均衡多点多极推进城镇化是必然之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秀
本文通过对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略和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因此,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西部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四川省渠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渠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渠县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创新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国友
四川丘陵地区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步伐 ,从而增强国力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看 ,丘陵地区乡镇企业还存在着大量问题 ,严重地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对此 ,本课题提出了宏观调控、市场引导、提高素质、速度与效益并重、扩大规模、组建企业集团、优化结构等丘陵地区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丘陵地区 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廷春
四川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是 :强化人力资源开发 ,提高丘陵地区人口综合素质 ,为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提供战略资源保障 ;加强资金投入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工业与农业的互动发展提供硬件平台 ;加快城市化步伐 ,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建立农业与工业有效互动的城市体系 ;切实建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互促互动机制。
关键词:
四川丘陵 农业 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东升
一、四川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与特点四川丘陵地区包括自贡、遂宁、内江、南充四地市的全部,重庆、乐山的大部,宜宾、泸州、绵阳、德阳、达县、涪陵等地市的小部区县,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